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莊明貞,1997a;張玨,1996;謝臥龍,1997)以性別平等的觀點來探討現(xiàn)今教育體制、教育資源與教學歷程中的性別平等意識,發(fā)現(xiàn)唯有透過教育才是促進兩性平等最有效的方法;而兩性平等教育受到重視,其源起可說是在一九九六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率先將兩性教育的主張注入教改理念,教育部更于一九九七年三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界對于兩性平等教育的工作也較過去有更多的關注與論述(教育部,2003)。
有鑒于此,教育部認為兩性教育必須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進入課程改革的實碊,故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兩性教育定為重大議題,使得性別平等教育的觀念真正落實。性別平等建構的目的,主要在打破教學歷程的性別刻板印象,消除性別隔離,并透過師生互動以提供性別平等的學習經驗,促進兩性的彼此了解、尊重、合作,以充分發(fā)揮兩潛能(莊明貞,2003)。然而學校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卻偏重于性侵害防治及相關活動的倡導,真正存在于底層的性別歧視、性別刻板印象等卻始終沒有觸及。對此,游美惠(1999)指出:小學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首要之務應在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二、何謂「性別刻板印象」
國內外許多學者們對于性別板印象提出了各種看法: Marsden(1979)解釋「性別刻板印象」是忽略了男女角色的個別差異,以相當僵化、簡化及類化而成為的一種信念或假定。Eagly(1984)認為「性別刻板印象」是與角色有關的性別角色刻板化之僵化認知。李美枝(1984)認為「性別核板印象」是以性別為基礎,將概括化的特征,成為男、女不同的語文標記;其有列三個特點:1、人們依據不足或有限的訊息,做出過度的推論。2、過度的類化,對于人們有某些特質,便將與此特質有相關屬性的皆歸為同類。3、在認識不清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先入為主的判斷,便下定論。張春興(1989)認為「性別刻板印象」是一般人普遍對男性、女性行為刻板區(qū)分的心理傾向。劉淑雯(1996)認為「性別刻板印象」是概括化的特征,因性別角色分化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相關,隨著環(huán)境變遷及人們的認知能力成熟,自然將人、事、物、觀念等,過度類化,甚至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以至于給予男女不同的標記,并予以性別歸因,雖與事實可能有所出入,但為同一社會成員所接受且固定不易改變。蕭佳華(2002)認為「性別刻板印象」是一種忽略個別差異、過度簡化,且具有相當一致性的偏誤態(tài)度或觀念,且刻板化程度愈久,會愈強烈支持個人信念,僵固而不易改變。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可將性別刻板印象定義整理如下:
個體在成長、發(fā)展及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學習到粗淺、簡化或過度類化的性別(gender)概念,而這粗淺、簡化、過度類化的概念即使與事實不符,仍為人所接受,雖會隨著時代潮流,文化變遷而改變,但為同一社會成員所接受且固定不易改變。三、性別刻板印象的內涵
李美枝(1979、1984)調查中、美兩國的大學生對男女人格特質,發(fā)現(xiàn)中、美兩國的大學生具有相似的性別刻板印象,不管受試者為男性或女性,都認為男性人格特質多和成就、工作有關,故稱為工作成就取向的男性化性格;而女性的人格特質與情感、人際關系有關,故稱為情感社會取向的女性化性格。劉秀娟(2003)認為多數(shù)的人認為男性化特質與能力、工具性、活力有關;女性化特質則會和溫和、善表達、養(yǎng)育性的字眼相結合。Shaffer(1996)典型的男性工具性角色,應強調個體是果斷、獨立、進取、能力及目標導向的。而女性的角色標準為表達性,個體協(xié)調合作性高、仁慈的、養(yǎng)育性的,對他人的需求較為敏感(引自劉秀娟,2003)。
李美枝(1984)分析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并提出下列四點發(fā)現(xiàn):
(一)性別刻板印象非常普遍,各年齡層、各階段都持有相似的觀點。
(二)性別刻板印象是文化現(xiàn)象,男女皆有相似的印象。
(三)男性刻板印象特質之評價高于女性刻板印象特質之評價。
(四)今日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一樣,男性與女性對男、女角色有相似的性別刻板印象。
有關性別刻板象內涵國內外的學者研究也當相當?shù)亩,劉淑雯?996)曾整合國內外研究,歸納出性別刻板印象的內涵、如下表所示:
性別刻板印象的內涵表
類 別 | 男 性
| 女 性
|
活動范圍
| 家庭以外
| 家庭以內
|
人格特質
| 工作取向;生產者角色
| 人際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
|
角色取向
| 工具性特質取向
| 情感性特質取向
|
玩具
| 積木、交通工具、操作性玩具
| 洋娃娃、柔軟性玩具
|
游戲
| 主動的、攻擊的、消耗的、激烈性的、自我結構式的活動
| 低能量消耗、被動性的、較結構式的活動,如玩洋洋、扮家家酒
|
自我概念
| 良好、對成功充滿自信
| 害怕
|
成敗歸因
| 因能力而成功,因不努力而失敗
| 因努力而成功,因能力不足而失敗
|
贊賞點
| 聰明
| 具吸引力、有禮貌的
|
面臨沖突時
| 勇于面對
| 妥協(xié)、逃避
|
職業(yè)形象
| 領導者角色
| 附帶者角色
|
社會地位
| 高;尊
| 低;卑
|
家務分工
| 主外
| 主內
|
異性人格傾向
| 娘娘腔
| 女強人
|
(引自劉淑雯,1996,頁10-11)
四、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性別刻板印象在社會中,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個人的自我概念,身心健康、友誼、愛情、婚姻、家庭、勞動生產力及權力等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甚至是負面的影響,如:自尊形成、性緒的隱藏、家庭分工型態(tài)、男女間平均壽命不同……等(劉秀娟,2003)。
Brannon(1976)曾經指出男性化角色刻板印象包括了四個成分:(一)要求個體不要娘娘腔像個女孩。(二)要比他人優(yōu)越。(三)要能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四)比他人更有權力。而這些反應在兩性關系及生活型態(tài)上,會造成男性不少壓力與沖突,導致男性身體容易不健康(引自劉秀娟,2003)。這也證明了為何男性平均壽命會短于女性平均壽命的原因之一了。
Bassow(1992)性別刻板印象會對男性、女性、社會功能產生負面的影響。男性方面:容易過度自信、行為具攻擊性。女性方面:缺乏自信、表現(xiàn)退縮。在社會功能方面:性別刻板印象會造成男女雙方對女性的歧視,「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充斥,在就業(yè)市場上,女性只能從事低地位或低薪資的工作。
上述可知,性別刻板印象對個人、兩性互動、社會功能都有負面的影響,故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也成了現(xiàn)今教育所重視的議題之一了。
五、結語
有鑒于此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兩性議題能力指標中,特別列出多項與降低性別刻板印象有關之能力指標,期望能從最基本破除學生的性別刻板印象做起,重新建立兩性平等的互動關系,期望能協(xié)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健康良好兩性關系的祥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