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澀,其證∶四肢滿悶,肢節(jié)煩疼,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懶倦,口失滋味,腹難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數(shù),或上飲下便,或大便澀滯不行,一二日一見,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見血,見白膿,胸滿短氣,膈咽不通,或痰嗽稠粘,口中沃沫,食入反出,
耳鳴耳聾,目中流火,視物昏花, 肉紅絲,熱壅頭目,不得安臥,嗜臥無力,不思飲食,調(diào)中益氣湯主之。
<目錄>卷中
<篇名>調(diào)中益氣湯屬性:黃 (一錢)
人參(去蘆頭,有嗽者去之)
甘草 蒼術(以上各五分)
柴胡(一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上氣,從陰引陽也)
橘皮(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一分)
升麻(以上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上件銼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宿食消盡服之。寧心絕思,藥必神效,蓋病在四肢血脈,空腹在旦是也。如時頭熱躁,是下元陰火蒸蒸發(fā)也,加真生
地黃二分、
黃柏三分,無此證則去之。如大便虛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逼迫,血虛血澀也,加
當歸身三分;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shù)多,亦加
茯苓二分,蒼術一錢,
澤瀉五分,黃柏三分,時暫從權而祛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已病,其脈亦絡于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煩亂;如胃氣不和,加湯洗
半夏五分,生
姜三片;有嗽,加
生姜,
生地黃二分,以制半夏之毒;如痰厥
頭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陰脾所作也;如兼躁熱,加黃柏、生地黃以上各二分;如無以上證,只服前藥;如夏月,須加白
芍藥三分;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如惡熱而渴,或
腹痛者,更加芍藥五分,生
黃芩二分。如惡寒腹中痛,加中桂三分,去黃芩,謂之
桂枝芍藥湯,亦于芍藥湯中加之同煎;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大寒之藥也。只加
干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少許制之。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沖脈所逆,并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內(nèi)經(jīng)》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明七
神昏絕,離去其形而死矣,其證∶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急有音,不得臥,加
吳茱萸五分或一錢五分,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蓋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也,宜以酒
黃連、酒黃柏、酒
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熱湯為丸。
梧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飲食壓之,使不令胃中留停,直至下元,以瀉沖脈之邪也。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
虛勞七損證也,當用溫平,甘多辛少之藥治之,是其本法也。
上藥 中 黃 指的是什么? 請老師解答 [
本帖最后由 溫暖掌心 于 2010/2/4 12:47 編輯 m.payment-defi.com/yaoshi/]
-----------
黃芪-----------謝啦!
-----------請問:你讀的是那個版本,能說說么,我也在讀,能交流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