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職業(yè)是司機。所以頸椎不好,經常會疼痛,而且有時候會引發(fā)
眩暈和
嘔吐現(xiàn)象,他平時飲食上就喜歡吃肉食,我聽有人說
川芎加生
姜,搗碎,涂到頸椎處可以緩解和治療頸椎,不知道這個方子有沒有作用?
-----------
頸椎病 頸椎病是因為頸椎發(fā)生病變而導致的疾病。確切而言,是指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jié)、軟骨韌帶、肌肉、筋膜等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病變,致使
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損害,如壓迫、刺激、失穩(wěn)等,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頸椎病是針灸臨床非常常見的疾病,以前多歸于中老年疾病之中,好發(fā)于40~60歲之間的人群。但現(xiàn)在由于生活及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很多年輕人也患有此病,使該病的發(fā)病率明顯提高。頸椎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頭、頸、肩、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疼痛可表現(xiàn)為局部鈍痛或隱痛,也可為刺痛,或為放射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并伴麻木感,也有病人表現(xiàn)為偏
頭痛,限于顳部,跳痛或
灼痛,并伴有眩暈,還有可能表現(xiàn)為牽拉痛,出現(xiàn)類似于
心絞痛或胃痛的癥狀。除疼痛外,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及運動障礙,重者可出現(xiàn)肢體力弱,大小便失禁,
癱瘓,其他如頭暈、心慌等交感神經受累的癥狀。
一、頸椎病變。虛實夾雜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骨質的退行性變而刺激或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及其他組織引起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的中老年人多發(fā)病。長期以來,中醫(yī)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缺乏完整的認識,治療上也停留在對癥治療的水平,往往根據(jù)病人所訴癥狀而將其歸入相關的病證中。例如以頸項疼痛為主者,便歸之于痹證論治;以眩暈為主者,便以眩暈論治;若出現(xiàn)肌肉萎縮,肢體痿廢者,便以痿證論治。雖然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卻背離了見病知源、治病求本的原則,勢必影響療效,甚則貽誤病情。楊甲三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及針灸治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形成了其獨具特色并確有療效的治療方法。
在《內經》中已有與頸椎病相類似的癥狀描述。如《靈樞·經脈》中說:“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不可以顧,肩似拔,膈似折……頸頷肩懦肘臂外后廉痛!薄鹅`樞·五邪》指出:“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肩背頸項強痛,時眩!薄端貑枴らL刺節(jié)論》還說:“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日骨痹!边@些都說明腎氣不足,腎虛不能濡養(yǎng)筋骨,且腠理疏泄,衛(wèi)外不固,易受風寒之邪侵擾,至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疼痛、麻木、活動不利等諸癥。楊甲三教授對頸椎病的認識與《內經》中的論述相一致,即以腎氣不足為本,外邪襲絡為標。
頸椎病多發(fā)于40歲以后,屬于中老年疾病,或發(fā)于年輕者,也多因勞損而致,病位主要在頸項部的筋骨關節(jié)。針對這些特點,楊甲三教授結合中醫(yī)基礎理論,對其病因病機進行了探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薄瓣帤狻敝饕侵改I陰。說明人過中年,腎氣不足,起居活動衰退。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陰是人體一身陰液之根,是腎氣的物質基礎,亦即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素問·上古天真論》論述了人體隨著腎氣的增長而逐漸成長壯大,又隨著腎氣的衰少而走向衰老和死亡的過程。而腎氣的盈虧消長過程就是腎陰的盈虧消長過程。
肝與腎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
腎陰虛,肝陰亦虛。筋骨失養(yǎng),則筋骨懈墜。故王冰說:“肝氣養(yǎng)筋,肝衰故筋不能動,腎氣養(yǎng)骨,腎衰則形體疲極!
肝陰虛,則膽氣亢,少陽樞機不利,影響關節(jié)的樞紐功能。頸項支撐頭顱,連接軀體,是人體樞要部位,所受影響尤為明顯,故活動不利。腎虛則膀胱氣弱,衛(wèi)外不固,風寒外襲,頭項先受之,故頭項疼痛。三焦合屬于腎,故本病可累及三焦經,出現(xiàn)上肢疼痛,手指麻木。肝腎不足,陰虛于下,陽亢于上,或風陽內動,頭暈目眩,甚則眩暈欲仆。因此,楊甲三教授認為本病具有本虛標實、下虛上實的特點。初起時,以標實為主,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的發(fā)展,肝腎虧乏,氣血耗傷,損及后天脾胃,臨床表現(xiàn)除上述癥狀外,還會有肌肉萎縮,筋骨拘攣,肢體痿廢,本虛則成為本病的主要因機。
二、循經論治。勿忘夾脊基于以上認識,楊甲三教授對頸椎病的治療提出了標本兼治、補瀉兼施的原則,尤其強調早期治療,以阻斷疾病的發(fā)展。該病雖根于肝腎不足,但其癥狀卻主要反映于體表頭項陽位,故治以清上補下之法,穴取陽經腧穴為主,基本穴’
方為:風池、天柱、列缺、后溪及頸部夾脊穴。具體應用時尚可根據(jù)臨床癥狀加減化裁。
這組配穴配伍精當,體現(xiàn)了楊甲三教授深厚的針灸學造詣。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之穴,是足少陽與陽維之會,既能平熄少陽上擾風陽,又能疏散外感之風邪,為治風之要穴。
足少陽為樞,主骨所生病,風池位于頸項部,具有疏利頸部關節(jié)的作用!夺樉募滓医洝酚涊d日:“頸項不得顧……風池主之。”《
針灸大成》記載其能治“頸項如拔,痛不得回顧”,可見其主治功能切合本病病機和癥狀。天柱穴因穴居頸項部而得其名,屬足太陽膀胱經之穴,能祛風散寒,疏通經絡,是治療頸項部疾病的要穴!夺樉募滓医洝份d:“眩,頭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以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薄栋侔Y賦》日:“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于天柱!绷腥笔鞘痔幏谓浀慕j穴,交經八穴之一,通于任脈,肺主皮毛,絡穴可溝通表里,故列缺具有宣肺散邪、通調任脈之功,宣散外邪,疏通經絡,可治頭項疼痛。<四總穴歌》便有“頭項尋列缺”之論。任脈屬腎,主一身之陰,且肺腎金水相生,虛則補其母,故又具益陰之功,補腎之陰治本。后溪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亦為交經八穴之一,通于督脈。輸穴善通經脈而利關節(jié),故《靈樞·本輸》指出“輸主體重節(jié)痛”。后溪可疏通項背部經氣,正如《針灸甲乙經》所言:“頸項強身寒,頭不可以顧,后溪主之!焙笙ㄓ诙矫},故可以清上焦虛熱,平熄上擾之風陽。后溪配列缺,一個通調任脈,益陰潛陽,一個通調督脈,疏風清熱,使任督暢達,陰陽和調。
尤值一提的是頸夾脊這組穴位,其位于各相應頸椎棘突問,旁開中線0.5寸。常用的為第4頸椎至第7頸椎的兩側共8個穴位。這是楊甲三教授根據(jù)華佗夾脊穴的定位及功用發(fā)揮而來,雖尚未收入正式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中,但臨床應用卻較多,并有較好的療效。其從經脈分布上看應屬于督脈或膀胱經,從作用而言,主要在于疏通頸部氣血,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功能。從現(xiàn)代解剖學的角度看,每穴下都有相應椎骨下發(fā)出的脊神經后支及其伴行的動靜脈分布。針刺該組穴位后可以改善局部內環(huán)境,使受壓迫的神經血管功能得到改善。故這組穴位的應用結合了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的認識?v觀全方,風池、天柱祛風散邪,疏通經絡,以治標為主;列缺、后溪既散邪通脈治標,又補下清上,調和陰陽,而收治本之功效。夾脊穴匯通中西,直治病位所在?梢娖浣M方嚴謹,絲絲入扣,頗見功底。
楊甲三教授稱此組配穴為“頸椎病常規(guī)用穴”,在臨床運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適當?shù)募訙p化裁,能夠取得顯著的療效。如眩暈加百會,手指麻木加外關、八邪,肩背疼痛加阿是穴,頭痛加太陽、外關,心慌、胃痛加內關。
-----------處方:制白
僵蠶12克白
菊花9克
葛根30克川芎克
丹參30克炒
當歸9克
威靈仙12克
赤芍12克姜
半夏9克炒
陳皮9克炒
骨碎補12克7劑。
評析:因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致頭痛、頭暈。楊氏在治療中常予熄風解痙、活血通絡之法,尤重活血行瘀升發(fā)清陽,方中以
白僵蠶、勻菊熄風清肝,川芎、赤芍、丹參、當歸活血養(yǎng)血,大劑葛根升清止痙、緩解肌肉痙攣、擴張腦血管,威靈仙通絡止痛。骨碎補治肝腎風虛、筋脈拘攣,姜半夏、陳皮伍之則以和胃降逆。全方配伍恰合病機,服之多能明顯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