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久患心疼,時(shí)重時(shí)輕,大約饑則痛重,飽則痛輕,人以為寒氣中心也,誰知是蟲傷胃脘乎。蓋心君寧靜,客寒客熱之氣,皆不能到,倘寒氣犯心,立刻死矣,安能久痛乎。凡痛久不愈者,皆邪犯心包與胃口耳。但邪犯胃與心包,暫痛而不常痛也,斷無饑重而飽輕者。若蟲蝕則覓食頭上行,而無食以充其饑,則其身上攛,口嚙胃脘之皮,則若心痛,而實(shí)非心痛也。不殺蟲而但止其痛,痛何能止乎。方用化蟲定痛丹∶
生地(二兩) 水煎汁二碗,入白薇二錢,煎www.med126.com汁一碗,淘飯食之,非吐物如蝦蟆,必瀉蟲如守宮也。
大凡胃中濕熱,人多生蟲。飲食倍于尋常,皆易有蟲,以此方投之,皆能取效,不止治心痛之蟲也。蓋生地殺蟲于有形,而白薇殺蟲于無形,合而用之,化蟲最神。蟲死而心痛自除,非生地、白薇之能定痛也。
此癥用草根粥亦效。
楝樹根(一兩)
煎湯二碗,入甘草一錢,再煮粥一碗。頓食之,即止痛。
人有一時(shí)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dāng)?shù)遍者,飲食無礙,晝夜不安,人以為此蟲也,而不知不然。夫蟲痛必非一日而成,豈有無端而一時(shí)心痛者乎;蛟淮嘶鹨病7蚧饎t終日痛,而必非時(shí)痛時(shí)止者。然則為何痛乎?非火、非蟲,乃氣虛而微感寒濕之邪,邪沖心包而作痛,邪不沖心包而即不痛,即古人所云去來痛也。痛無補(bǔ)法,而獨(dú)去來痛,必須用補(bǔ),不補(bǔ)虛而痛不能止。然徒用補(bǔ)藥,而不加入祛寒祛痰之味,亦不能定痛也。方用去來湯∶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蒼術(shù)(三錢) 白術(shù)(五錢) 甘草(二錢) 川烏(二錢) 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而痛即止,再劑而痛不再發(fā)。
方中用二術(shù)為君主,最有佳意。蓋痛雖由于氣虛,畢竟?jié)駳庵中陌病6g(shù)去濕而又健脾胃之氣,故用之以佐人參、茯苓補(bǔ)氣以利濕,則濕去而氣更旺也。氣既旺矣,而川烏得直入心包,以祛逐其寒邪;半夏得行于中脘,而消其敗濁之痰;甘草和緩,調(diào)停于邪正之間,以奏功于眉睫矣。
此癥用蒼烏參苓散亦甚效。
人參 草烏(各一錢) 茯苓 蒼術(shù)(各三錢) 巴戟天(一兩)水煎服。一劑即止痛。
人有心痛之極,苦不欲生,徹夜呼號(hào),涕泗滂沱者,人以為火邪作祟也。然致此火邪之犯心者,何故乎?蓋因肝氣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矣。夫肝木生心火者也,而何以反致克心,蓋心屬火,而火不可極,火極反致焚心,往往有自焚而死者。故心火太旺,火正為心之所惡,而又得肝木之助火,則心不能受,必呼號(hào)求救于四鄰,自然涕淚交垂矣。且肝木之火又系郁火,正火順而郁火逆,猶非心之所喜,故入心而心不受。然火勢(shì)太旺,又不能遏抑,偏欲直入于心宮,而心包又掩護(hù)重重,未易焚燒,但肝木之郁火,乃木中之火,龍雷之火也,每從下而上沖,霹靂之威,震開天門,火光所至,焚林燒木,天地且為之動(dòng)蕩,何能止遏哉。此肝火之沖心,所以直受其害也。治法必須瀉肝木之火,更須解木氣之郁,而少佐以安心之劑,則心痛自止也。方用救痛安心湯∶
白芍(一兩) 炒梔子(m.payment-defi.com/zhuyuan/三錢) 甘草(一錢) 柴胡(二錢) 貫仲(二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蒼術(shù)水煎服。一劑而痛定,再劑而全愈矣。
白芍、柴胡,最解肝氣之郁;梔子、貫仲,最瀉肝火之暴;乳香、沒藥,最止臟腑之痛,而甘草、蒼術(shù)和中消濕,輔佐得宜,故一劑而奏功也。
此癥用梔香飲亦妙。
炒梔子 荊芥(各三錢) 茯苓(五錢) 甘草 乳香末 丹砂末 木香末(各一錢)水煎調(diào)服。一劑即止痛。
人有真正心痛,法在不救,然用藥得宜,亦未嘗不可生也。其癥心痛不在胃脘之間,亦不在兩脅之處,恰在心窩之中,如蟲內(nèi)咬,如蛇內(nèi)鉆,不特用飯不能,即飲水亦不可入,手足冰冷,面目青紅者是也。夫真心痛,原有兩癥,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心也。寒犯心者,乃直中陰經(jīng)之病,猝不及防,一時(shí)感之,立刻身死。死后必有手足盡紫黑者,甚則遍身俱青,多非藥食能救,以至急而不遑救也。倘家存藥餌,用人參一、二兩,附子三錢,急煎救之,可以望生,否則必死。若火犯心者,其勢(shì)雖急而猶緩,可以遠(yuǎn)覓藥餌,故不可不傳方法,以救人也。余言前癥,正火邪犯心也,但同是心疼,何以辨其一為寒而一為熱?蓋寒邪舌必滑,而熱邪舌必燥耳。倘辨其為火熱之心痛,即用救真湯投之炒梔子(三錢) 炙甘草(一錢) 白芍(一兩) 廣木香末(二錢) 石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而痛止矣,不必更用二劑。但痛止后必須忍饑一日,斷不再發(fā)。
或曰∶既是真心痛,宜用黃連以直治心火,何以不治心而治肝耶?不知肝為心之母,瀉肝木之氣,則肝不助火而心氣自平,瀉肝木正善于瀉心火也。倘直瀉其心,則心必受傷,雖暫取效于一時(shí),而脾胃不能仰給于心火,則生氣遏抑,必至中脘虛寒,又變成他癥矣。此黃連之所以不用,而反用梔子也。
人有患心疼之病,百藥治之不效,得寒則痛,得熱亦痛,蓋此癥非心痛,乃胃痛也。寒熱俱能作痛,蓋寒與熱不并立,寒熱同乘于心胃之間,寒欲凌熱,而熱不肯相讓;熱欲欺寒,而寒不肯相安,兩相攻戰(zhàn),勢(shì)均力敵。治心則胃氣受傷,治胃則心氣受損,所以治寒治熱,而兩無一效也。治法宜兩治之以解紛,而心痛自愈。方用雙治湯∶
附子(一錢) 黃連(一錢) 白芍(五錢) 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痛立愈。
用黃連以清心火,用附子以祛胃寒,用白芍、甘草為君,使兩家有和解之好。蓋芍藥、甘草最能入肝平木,肝氣既平,自然不去克胃,而又去生心,調(diào)和于心胃之間,實(shí)有至理,非漫然而用之者也。
此癥亦可用蒼烏暖心丹∶
白術(shù)(一兩) 白芍(二錢) 茯苓(五錢) 蒼術(shù)(三錢) 川烏(一錢) 肉桂 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下喉即止痛。
人有心痛不能忍,氣息奄奄,服姜湯而少安,手按之而能忍,目輕夜重,痛陣至?xí)r,幾不欲生,人以為此寒痛也。用熱藥少止,片時(shí)而仍痛,其故何與?寒有不同也。凡人心君寧靜,由于腎氣之通心也。腎氣不交于心,而寒邪中之,心遂不安而痛矣。倘徒祛其寒而不補(bǔ)其腎,則腎虛而火不能下熱于腎中,即腎虛,而水不能上交于心內(nèi)。此治心必須治腎,而補(bǔ)腎中之火以救心,猶必須補(bǔ)腎中之水以救腎也。方用補(bǔ)水救火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三錢) 巴戟天(五錢) 山藥(三錢) 白術(shù)(五錢) 肉桂(一錢) 北五味(五分)水煎服。一劑而痛可止,二劑而痛全愈,十劑而痛不再發(fā)。
此方視之,絕非治心痛之藥,而用之治心腎不交之心痛,實(shí)有奇功。蓋腎中水火不交,而腎邪直犯于心矣。吾補(bǔ)其腎中之水火,水得真火以相生,火得真水以相養(yǎng),腎中之陰陽既濟(jì),則心腎之陰陽又安得有冰炭之乖乎。故不必引其上下之相交,而腎氣自通于心,心氣自降于腎,一如夫婦之好合矣,邪亦烏能間之,況原無寒邪哉。
此癥用交濟(jì)湯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