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論疝,有專主厥陰經者,有專主任脈者,有兼言五臟者。主厥陰者,謂肝之脈環(huán)陰器,抵少腹,是厥陰之分,乃受疝之處也。主任脈者,謂《內經》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故任之脈,為疝之源也。兼五臟者,謂《內經》心脈搏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又太陰脈滑為脾風疝,太陽脈滑為腎風疝,少陽脈滑為肝風疝之類是也。以愚觀之,則疝病未有不本于肝者,蓋任為陰脈之海,其脈同足厥陰并行腹里,而五臟之疝,其脈曰搏急,曰滑。夫搏急是肝脈,滑則為病風,氣通于肝,故任脈諸臟,雖皆有疝,莫不連合肝經。所謂有形如瓜,有聲如蛙,或上于腹,或下于囊者,方可謂之疝病。其不與肝相干者,則不得謂之疝矣。
至論疝病之因,有主寒者,有主濕熱者,有火從寒化者。要之,疝病不離寒濕熱三者之邪,寒則急,熱則縱,濕則腫,而尤必以寒氣為之主。其有熱者,寒邪郁熱于內,非熱能病疝,亦非熱能變寒也,故曰熱為寒郁則可,熱從寒化則不可。又疝者痛也,不特睪丸腫痛為疝,即腹中攻擊作痛,控引上下者,亦得名疝。所以昔賢有腹中之疝與睪丸之疝之說。戴人且謂婦人亦有疝。凡血涸不月,少腹有塊等癥皆是,要不離乎肝經為病,蓋肝者藏血主筋而其氣暴,且善攻沖也。
諸疝名狀,巢氏、戴人言之最詳。巢氏辨列七疝,曰厥,曰 ,曰寒,曰氣,曰盤,曰曰野狼。其厥熱心痛,吐食不下者,名曰厥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者,曰 疝。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曰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曰氣疝。腹中痛在臍旁,曰盤疝。腹中臍下有積聚,曰 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曰野狼疝。此皆痛在心腹之疝也。
戴人亦分七疝,曰寒,曰水,曰筋,曰血,曰氣,曰狐,曰 。寒疝,其狀囊氣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連控睪丸而痛,得之坐臥濕地及磚石,或冬月涉水,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水疝,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狀如水晶,或囊癢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之飲水,或醉酒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筋疝,其狀陰莖腫痛,或潰或膿,或里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得之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火之藥下之。血疝,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約中,俗云便癰,得之春夏重感大燠,勞于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氣疝,其狀上連腎區(qū),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郁久而脹,號哭怒罷,則氣散者是也,宜以散氣之劑下之。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也。宜以逐氣流經之藥下之。 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感www.med126.com此疾,宜以去濕之藥下之,此皆痛在睪丸之疝也。
溫法有二,外入之寒,溫必兼散。內生之寒,溫必以補。子和論疝多從勞內得之,然并補法。愚謂寒從外入者,其病多實。寒從內生者,其病多虛。設不能辨而概與散法,難免虛虛之咎矣。余采當歸、萸肉等方,以補子和之未備。且遵仲景之舊法也。
《和劑》胡盧巴丸 治疝氣偏墜,痛不可忍,甚則嘔吐悶亂。
胡盧巴(炒,一斤) 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兩) 川烏(炮去皮) 巴戟(去心,炒、各六兩) 茴香(鹽水炒,十二兩) 吳茱萸(洗,炒,十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下,食前。一方有黑牽牛。
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分,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桂枝湯和營衛(wèi),散寒邪,止痛。烏頭直入厥陰,逐寒氣,用蜜煎者,緩其毒也。一方只用烏頭,水煮去滓,內蜜煎,令水氣盡服之,名烏頭煎。
當歸(三兩) 生姜(五兩) 羊肉(一斤,精者)
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十片;痛多而嘔者,加陳皮二兩,白術一兩。
《金匱》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衍義》云,服之無不應驗。有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臍以下脹滿,手不欲犯,此寒疝也。師將與抵當湯,謂有瘀血,非其治也,與仲景羊肉湯,二服而愈。
海藏附子建中湯
此溫養(yǎng)營血之劑,亦有虛在氣分者。丹溪云∶疝有挾虛而發(fā)者,其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輕,唯覺重墜牽引耳。當以參術為君,疏導藥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類是也。
醉后飲水過多,脾氣不化,則流入下焦,或房勞汗出入水,腎氣不治,則滲入脬囊,此水疝之源也。子和以導水、禹功,治蔡參軍疝痛,瀉水三十余行,腫痛立消,蓋必決去其水而疝乃愈。若雜進姜、附,水濕為燥熱所壅,則三焦閉塞,水道不行,而腫痛益甚矣。
禹功散
黑丑(頭末,四兩) 茴香(炒,一兩)
上為末,以生姜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
宣胞丸 治外腎腫痛。
黑牽牛(半生半熱,取頭末,一兩) 川木通(炒,一兩) 青木香(一兩,用鹽蝥七枚同炒香)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水濕同氣也。然水汪洋而濕淹濡,故水可逐而濕宜滲,水成形而濕化氣,故水無陽而濕有熱。子和水疝、 疝所由分也。學人辨諸。
《元戎》加味五苓散
上為末。
治疝降心火之說,子和語焉而未詳。戴氏有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不溫之語,然與子和之治不同。子和所謂降心者,治在筋疝,莖腫痛,潰膿血。戴氏所謂降心者,治在木腎頑痹,結硬如石。大抵子和主清降,使心火下泄,如加味通心散之類。戴氏主咸降,使心火下濟,如海藻潰堅丸之類,然m.payment-defi.com/wszg/而治法懸殊矣。
加味通心散 治膀胱實熱,小腸氣痛。
瞿麥穗 木通(去皮節(jié)) 梔子仁 黃芩 連翹 甘草 枳殼(去瓤,) 川楝(去核,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五莖,同煎,空心溫服。
海藻潰堅丸 治木腎如斗,結硬如石。
海藻 昆布 川楝實 吳茱萸(湯泡,各一兩) 木香 青皮 小茴香 荔枝核(炒) 延胡索(炒) 肉桂(各五錢) 海帶 橘核(炒) 桃仁(麩炒,去皮炒,各一兩) 木通(七錢)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溫酒鹽湯主下。
子和所謂血疝,即今人所謂囊癰也。睪丸腫痛,潰出膿血,以病在血分,故名血疝。血行則疝亦愈,故當和血。
桃仁當歸湯 治疝因瘀血作痛。
桃仁(去皮,二錢) 當歸梢(酒洗) 延胡索(各一錢半) 川芎 生地黃 赤芍藥 吳茱萸 青皮(醋炒,各一錢) 牡丹皮(八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是痛之休作,由氣之聚散也。故曰治疝必先治氣。
青木香丸
黑牽牛(二十兩,炒香,取末十二兩) 補骨脂(炒) 蓽澄茄(各四兩) 木香(二兩) 檳榔(用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四兩)
上為細末,清水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疝氣有寒束于外,郁熱在內,攻刺急痛者,法必寒熱兼行,如倉卒散之類。丹溪云∶用之無有不效。蓋川烏頭,治外束之寒;山梔仁,治內郁之熱也。
倉卒散
山梔仁(四十九個,燒半過) 附子(一枚,炮)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入鹽一捻,溫服即愈。
丹溪方
山梔仁 川烏 吳茱萸 橘核 桃仁(各等分)
上研,水煎服。
許學士云∶疝病多因虛而得之,不可以虛而驟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滌去所畜之邪,然后補之,是以治疝諸藥,多借巴豆氣者,蓋為此也。
天臺烏藥散(東垣,下同)
天臺烏藥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五分) 檳榔(銼,二枚) 川楝(十個) 巴豆(十四枚)
上八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實用麩炒,候黑色,去巴豆、麩俱不用,外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川楝子散
川楝子(銼散,用巴豆十四粒打破,一處炒黃色,去巴豆) 木香 茴香(鹽一匙炒黃,去鹽,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溫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