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十九) 瘡痍四肢偏多。長夏入秋。懶倦欲眠。干咳無痰。頗知味。聽納已少。此陽明胃陰。因熱致耗。即熱傷元氣之征。當與甘藥。養(yǎng)胃陰以供肺。如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加黃 皮。(瘡)
吳(十八) 脈不浮大。非關外風。初起右掌二指。已不屈伸。頭面身半以上。常有瘡泡之形。此乃陽明脈絡。內留濕熱。若非癘氣吸入。定然食物中毒。姑與宣解緩攻。
又 能食。二便通調。臟腑無病。初因膿瘡。瘡愈有泡。自面及肢體。至于右指掌屈伸皆痛。為脈絡留邪。以致隧道為壅。前方辛涼入血。先開后降。已得小效。今制清脈絡壅熱。藉酒力以引導。通復營衛(wèi)。亦一法也。
銀花 連翹 犀角 生大黃 荊芥 丹皮 黃芩 川芎 當歸 澤蘭 羚羊角 大豆黃卷用無灰酒十斤浸。
金(四六) 血舍空隙。內風蠕動。外以熱湯先洗。濕熱蒸襲肌竅。遂有裂膿流水。況周身漸加麻痹。陽脈亦衰。
圖治之法。清營以熄內風。疏利濕熱以肅隧道。辛辣腥鮮勿進。尚可緩以計功。
制首烏 鮮生地 柏子仁 川斛 黑 豆皮 虎骨 蠶砂 黃柏 萆 熬膏。
吳 瘡痍之后。濕熱未去。壅阻隧道。水谷下咽。亦化為痰。中焦受病。故不知饑餓。痰氣上干。漸至喘悶矣。但服藥四十劑。純是破氣消克。胃陽受傷。痰氣愈不得去矣。
又 瘡痍大發(fā)。營衛(wèi)行動于脈中脈外?擅飧?jié)M之累矣。第谷食尚未安適。猶是苦劣多進之故。胃陽未復。仍以通調利濕主之。
秦(十七) 久熱瘡痍五六年。環(huán)口燥裂。溺澀莖痛。
鮮生地 熟首烏 丹皮 丹參 茺蔚子 銀花 地丁 紫草 共熬膏。
王 血熱風動。膚癢。
張(三四) 初因嘔吐。是肝胃不和致病。故辛香剛燥愈劇。然久病。必入血絡。熱則久瘡不愈矣。夫木火皆令燥液。易饑易飽。間有嘔逆。斯胃病仍在。凡呆滯藥味。皆非對癥。
三角胡麻 冬桑葉 生首烏 杏仁 郁金 佩蘭葉 茯苓 苡仁 熬自然膏。
楊(十五) 身瘦久瘡。血分有熱。精通之年。最宜安養(yǎng)。脈象非有病。
生首烏(三兩) 三角胡麻(一兩五錢搗碎水洗) 細生地(四兩) 地骨皮(二兩) 金銀花(二兩)
丹皮(二兩) 生白芍(二兩) 生甘草(一兩) 蜜丸。早服。
王(三九) 脈來濡浮。久瘡變幻未罷。是衛(wèi)陽疏豁。不耐寒暄。初受客邪不解;焯帤庋。浸yin僅在陽分。肌腠之患。議升舉一法。氣壯斯風濕盡驅。
蔣(四歲) 鼻瘡口瘡。尿黃膚熱。
冬瓜皮 苡仁
鄒(四三) 痰因于濕。久而變熱。壅于經隧。變現瘡疾疥癬。己釀風濕之毒;煸跉庋小P罢焯。
搜逐難驅。四肢為甚。姑從陽明升降法。
汪(氏) 風熱既久未解;莎忦。當以和血驅風。
金 頭巔熱癤。未能泄邪。此身熱皆成膿之象。辛涼兼理氣血可愈。(癤)
m.payment-defi.com/hushi/連翹 犀角 銀花 丹皮 元參 生甘草 青菊葉
某 風熱毒閉。項后腫。(風熱項腫)
竹葉 滑石 蘆根 牛蒡 馬勃 薄荷葉 黑山梔 連翹 川貝 生甘草
王 疔毒咯血失血。都是m.payment-defi.com/Article/暑入陰傷。(疔)
屠(三四) 秋痢。半年未愈。瘰堅硬痛。瘍膿。郁久成熱。腑經病?杉狡溆。(瘰 痰核)
夏枯草 香附 茯苓 苡仁 川貝 丹皮
糜(氏) 頸項結核。腹膨足腫。肝木犯中。痰氣凝滯。
夏枯草(三兩) 牡蠣(二兩) 澤瀉(一兩半) 茯苓(二兩) 半夏(炒二兩) 濃樸(一兩半)
生香附一兩。水磨汁泛丸。
某 氣郁痰核。
夏枯草 生香附 丹皮 山梔 連翹 郁金 赤芍 橘紅
王(十四) 脈左數右長。頸項結癭。時衄。(癭)
生地(三兩) 丹皮(一兩半) 犀角(二兩) 生夏枯草(一兩半) 生鉤藤(一兩半) 黑山
梔(二兩) 土貝母(二兩) 生薄荷(五錢)
陳 躁急善怒。氣火結癭。爍筋為痛。熱郁化風。氣阻痹塞。則腹鳴脘脹。茍非開懷歡暢。不能向安。
沈(氏) 肝氣郁遏。宿痞乳癰。(乳)
川楝子 夏枯草 薄荷梗 丹皮 黑山梔 栝蔞實 青橘葉 香附汁
劉(氏) 乳房為少陽脈絡經行之所。此經氣血皆少。由情懷失暢。而氣血郁痹。有形而痛。當治在絡?帜隁q日加。竟成沉痼。非癰膿之癥。以脈不浮數。無寒熱辨之。
某(氏) 乳房結核。是少陽之結。此經絡氣血皆薄。攻之非易?之a育有年。釀為瘍癥耳。
青蒿 香附 橘葉 青菊葉 丹皮 澤蘭 郁金 當歸須
孫 因嗔忿失血以來。致頸項左右筋腫。痛連背部。此屬郁傷氣血。經脈流行失司。已經百日不痊。竟有流注潰膿延綿之憂。治在少陽陽明。(流注)
小生香附 夏枯草 鮮菊葉 薄荷梗 黑山梔 鉤藤 丹皮 郁金
陳 脈左數實。血絡有熱。暑風濕氣外加。遂發(fā)疹塊。壅腫瘙癢。是屬暑瘍。(暑瘍)
程 瘍毒熱癥。與參 不效。即當清解為是。消導亦是未合。今者身熱正晡。神識欲昏。便溏溺赤煩渴。是暑氣攻入。內侵肺胃。有痙厥之變。昨用宣肺解毒。雖與暑邪無益。然亦無害若加黃。又屬相反。大凡熱氣蒙閉清竅。都令神昏。當以牛黃清心丸。清痰氣之阻。使其竅開。況暑門中大有是法。與解毒勿悖矣。
李(六四) 初病濕熱在經。久則瘀熱入絡。膿瘍日多未已。漸至筋骨熱痛。金匱云。經熱則痹。絡熱則痿。數年宿病。勿事速攻(瘍)。
犀角 連翹心 元參 丹參 野赤豆皮 細生地 姜黃 桑枝 午服 夜服蒺藜丸。
某(三七) 瘡瘍。服涼藥。陽傷氣阻。脘悶不運。腹膨。最怕瘍毒內閉。急宜通陽。
某 服瘍科寒凝之藥。以致氣沖作脹。喘急不臥。無非濁陰上攻。議來復丹。
顧(五八) 脈微小。潰瘍半月。余腫未消。膿水清稀。浮腫汗出。嘔惡惡食。此胃陽垂敗。癰毒內攻欲脫。
夫陽失煦。則陰液不承元氣撒。則毒愈彌漫。清解苦寒究竟斫伐生陽。議甘溫胃受。培植其本。冀陷者復振。余非瘍醫(yī)。按色脈以推其理耳。加桂理中湯。(潰瘍)
姚(嫗) 潰瘍久不靨。氣血耗盡。中宮營液枯涸。氣不旋轉。得湯飲則痰涎上涌。勢如噎膈。況久恙若是。藥餌難挽。勉擬方。
胡 納食主胃。運化主脾。癰瘍痛潰。臥床不得舒展。臟腑氣機呆鈍何疑。外科守定成方 術歸地。不能補托氣血。反壅滯于里。出納之權交失。且是癥乃水谷濕氣下垂而致。結于足厥陰手陽明之界。若濕熱不為盡驅。藉補托以冀生機。養(yǎng)賊貽害。焉能濟事。
金石斛(五錢) 槐米(一錢半) 金銀花(三錢) 茯苓(一錢半) 晚蠶砂(二錢) 寒水石(二錢)
徐 營傷心辣。納食無味。此傷痛大虛。當調其中。
某 膿血去多。痛猶未息。胃傷不嗜谷?跓o味左關尺細弱無力。正虛之著。據理進藥。仍宜補托。
某 瘍潰膿血去多。元真大耗。脈無力不嗜食。惡心。中州不振。寐則驚惕。神不守也。以養(yǎng)營法。
人參 熟術 廣皮 茯神 炙草 歸身 白芍 五味 棗仁
某(八歲) 瘍損。能食身熱。六味湯加青蒿節(jié)。
曹(三四) 因瘍漏。過進寒涼。遂患腰痛。牽引脊膂。今晨起。周身不得自如。乃經脈絡脈之中。氣血流行失暢。久病諒非攻逐。議兩和方法。(瘍漏)
羚羊角 當歸 黃 白蒺藜 桂枝 桑枝
顧 潰瘍不合成漏。脂液滲去。必陽絡空隙。內風暗動。攻胃。則嘔逆吞酸。腹痛泄瀉不食。津液不升。舌焦黑。不渴飲。內外兼病。難治之癥。
人參(一錢同煎) 炒烏梅肉(五分) 炒黑川椒(三分) 茯苓(三錢) 生淡姜(五分) 炒廣皮(一錢)
白芍(一錢半)
顧 久損漏瘍。胃減腹痛。議用戊己湯意。
人參 茯神 白芍 炙草 炒菟絲子
王(四五) 痛久。屈伸不得自如。經脈絡脈呆鈍。氣痹血瘀。郁蒸上熱。旬日頻頻大便。必有血下。復喘促煩躁。不饑不食。并無寒熱汗出。全是錮結在里。欲作內癰之象。部位臍左之上。內應乎肝。
癰者。壅也血結必入于絡。吐痰口氣皆臭。內癰已見一班矣。(肝癰)
某 臍旁紫黑。先厥后熱。少腹痛如刀刮。二便皆澀。兩足筋縮。有腸癰之慮。(腸癰)
某 舌焦黃。小腹堅滿。小便不利。兩足皆痿。濕熱結聚。六腑不通。有腸癰之慮。
川楝子 小茴 丹皮 山梔 通草 青蔥
某 壯熱旬日。周身筋脈牽掣。少腹堅硬。小便淋滴。忽冷忽熱。欲釀膿血。乃腸癰為病。仿孫真人牡丹皮大黃湯主之。
戴(十九) 痔瘡下血。濕熱居多。今色衰微。顯是虛寒。無速效法則。當補脾胃。因痔瘡猶痛。腫勢尚存。
佐以淡滲通腑。(痔)
外癥本有專科。先生并非瘍醫(yī)。然觀其憑理立方。已勝?剖膊。惜其案無多。法亦未備。余不敘述。大凡瘍癥雖發(fā)于表。而病根則在于里。能明陰陽虛實寒熱。經絡俞穴。大癥化小。小癥化無。善于消散者。此為上工。其次能審明五善七惡。循理用藥。其刀針砭割。手法靈活。敷貼熏洗。悉遵古方。雖潰易斂。此為中工。更有不察癥之陰陽虛實。及因郁則營衛(wèi)不和。致氣血凝澀。釀成瘍癥。但知概用苦寒攻逐。名為清火消毒。實則敗胃戕生迨至胃氣一敗。則變癥蜂起矣。又有藉稱以毒攻毒秘方。類取毒藥。合就丹丸。隨癥亂投。希冀取效于目前。罔顧貽禍于后日。及問其經絡部位。癥之順逆。概屬茫然。此殆下工之不如也。至于外治之法。瘍科尤當究心。若其人好學深思。博聞廣記。隨在留心。一有所聞。即筆之于書。更能博覽醫(yī)籍。搜采古法。海上實有單方。家傳豈無神秘。其所制敷貼膏丹。俱臨癥歷試百治百驗。能隨手應效者。即上工遇之。亦當為之遜一籌矣。(華玉堂)
徐評 凡治病必有專家。一切丸散外治等法。一有不備。即不能建愈功。理雖同而法各別。如欲治外癥。不可不另有一番功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