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諸脈喜忌
    

目經大成:諸脈喜忌

中風之脈喜浮遲,數(shù)大彈指非所宜。中風多虛,脈來浮緩是也。然虛近于寒,故浮遲亦可喜。彈指,有力之謂,且數(shù)而大則邪氣深入,自不相宜。(中惡同)傷寒發(fā)熱期浮大,澀小沉濡癥不對。寒傷皮膚,傳里則熱,故脈以浮大為期。反是便不對癥,癥脈參差,而兇逆顯在言外。(溫…

中風之脈喜浮遲,數(shù)大彈指非所宜。

中風多虛,脈來浮緩是也。然虛近于寒,故浮遲亦可喜。彈指,有力之謂,且數(shù)而大則邪氣深入,自不相宜。(中惡同)

傷寒發(fā)熱期浮大,澀小沉濡癥不對。

寒傷皮膚,傳里則熱,故脈以浮大為期。反是便不對癥,癥脈參差,而兇逆顯在言外。(溫疫同)

汗后身涼脈靜安,躁而加熱治必難。

汗后邪解,合當脈靜身涼。偏躁而熱甚,此已汗,不為汗衰,故難治。

陽癥得陰脈者忌,陰癥見陽翻為喜。

陽癥形實病實,風火了了,卻見沉遲濡小等脈,勢易進而退難,是以切忌。陰癥終始虛寒,而脈忽浮大微數(shù),亦屬大患,惡乎喜?蓋直中傷寒,陰氣將除,一陽來復,間由此而遂瘥者,故云。

火暑二癥大數(shù)娛,有力無力個中推。

熱癥脈數(shù),因暑則浮大而無力,此正應也。若濡小相左,或見沉澀,所謂發(fā)熱脈靜。難乎!其為醫(yī)矣。

瘧脈初弦久則異,一般受病因風暑。

瘧乃風暑客氣乘侮脾土,土衰不能制濕,而痰飲生焉。無痰不成瘧,此之謂也。且暑令傷氣,氣虛則脈虛,風游于內,痰應乎中,故脈m.payment-defi.com/wszg/不浮滑而得弦。瘧脈自弦,非弦脈定瘧也。日久亦能轉換,隨所應而克之無咎,但濡小不堪,復見止脈,天命其危已夫。

諸濕發(fā)黃暨積聚,浮大無妨休沉細。

脹滿發(fā)黃,皆濕熱也。積聚則又加實矣。故脈以浮滑大數(shù)為候,如得沉濡等狀,此真氣衰敗,不可為已。(小便淋閉、三消同)

骨蒸熱燥數(shù)而虛,躁大澀小殞其軀。

骨蒸之癥,肌不甚熱。但清瘦而五心煩躁,此元陰銷耗,壯火內燔。脈數(shù)無力,治有瘥時。數(shù)而小,或澀或躁,匪勞成瘵,直可以訂死期。

勞極諸虛及咳逆,弦躁貽憂浮濡吉。

癥虛脈虛,增以勞極則精氣耗損,應得浮濡?饶朔渭玻}浮亦為正象,兼見濡者,病將退也。外此皆為殘賊,憂乎不憂。

頭目暴疼平喘急,吾與浮滑嫌沉澀。

上證無非是風與痰耳,雖其中有虛實之分,而脈不外浮滑,假沉澀濡緊則氣血枯瘁,為治不易成功。

泄瀉滯下心腹疼,沉遲而小易還元。

泄利傷陰壞脾,痛則傷形,兼遏抑衛(wèi)氣,宜得上m.payment-defi.com/yaoshi/脈,且易瘥。茍浮大而數(shù),是謂亂中,中亂則身必發(fā)熱而成惡候,元還何日。

瀉與吐俱名霍亂,卻逢遲小元欲喪。

腸胃滿而不實,今中有宿滯,則實而不滿矣。猝以乖氣混擾,自然上下相奪,維時脈浮大有力,足勝病勢。

間一止者亦無害,蓋氣血未寧,來去欠勻,非絕也。沉遲而小,洎厥逆舌卷,方不議治。

肢體無用木不仁,微濡而緩認宜真。

仁者木之全德,癱瘓痿痹皆不仁也。蓋由氣虛風中,痰泊厥陰經竇。故脈得濡緩為可治;弦大緊躁,雖能食不死,難免殘廢之憂。(癇癥同)

疝則筋急弦緊現(xiàn),腫潰未陰陽辨。

筋急肝病,疝系陰寒,脈見弦緊理也。癰疽未潰屬實得陽脈,既潰則虛得陰脈,順也。反此即為背逆,罔敢弗辨。

失血脈當芤緩小,蓄血居經滑大好。

芤有中空之象,失血者宜爾也。緩小亦屬虛脈,故不妨雜見。倘數(shù)而大,病進自不消說。(金槍同)蓄血為有形實癥,滑大則病脈相合,少差便涉虛衰,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難施攻伐之劑,欲速其去,不知卿用何法。(大便不通同)

帶下得遲或緩滑,斯為本分無庸察。

赤白帶下,均濕熱也。故遲緩微滑為正脈。本婦榮衛(wèi)不足,浮小已未為過。如數(shù)或躁,此火起九淵,恐相思結下,龍性難馴耳。

欲產如診必離經,既產緩小未須驚。

欲產之脈,胎動于中,脈亂于外,必主離經。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謂也。既產血氣兩脫,緩小固是本色,沉濡亦不算非分。要當留心調燮,毋使更變驚人。

兼胎產后傷風寒,勿與平人一樣看。

胎前雖見表脈,不可輕易發(fā)散,古人用蔥蘇代麻黃、羌活等湯,可悟其理。逮傳里熱結,脈沉實,攻之終防犯胎,無已有蜜膽導引及外護之法。中寒脈遲,急需附,市醫(yī)狃于動胎不用,不知藥過炮炙,再有監(jiān)制,自不妨事。產后唯一峻補,縱脈亂來,以末治之,所謂從癥不從脈也。拘泥殺人,于此當發(fā)深省。

小兒初誕便有脈,診來薄疾神得得。

初生嬰孩,臟嬌如花,故脈來薄疾。稍有感冒,或停乳食,精神便不清爽。而脈來亦無常,四診之余,心參可也。古人以指紋形色驗病,已多不準。竊謂色白疳疾,色黃脾困,閱小兒多矣,不曾瞥見此色。竊謂彎里為風寒,彎外為食積,夫脈紋曲直,有生即定,那能逐病轉移。至云脈見得病,勿藥而藥,紋過三關不治,當藥不藥,不知斷送如許。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