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辨內傷寒認作瘟疫
    

松峰說疫:辨內傷寒認作瘟疫

內傷寒之癥,初起無熱,不渴,止有胸膈 脹、滿悶,面唇皆無光澤,或嘔而胸腹急痛,手足冷,自覺不舒快,少情緒,其脈沉細。此癥總由過食生冷,傷于脾胃所致,故方書名之為內傷寒,而以治中湯溫散之。此癥多感于夏月,而瘟疫盛行之時與瘟疫甫愈之后,或感此癥,昧者誤認為…

傷寒之癥,初起無熱,不渴,止有胸膈 脹、滿悶,面唇皆無光澤,或嘔而胸腹急痛,手足冷,自覺不舒快,少情緒,其脈沉細。此癥總由過食生冷,傷于脾胃所致,故方書名之為內傷寒,而以治中湯溫散之。此癥多感于夏月,而瘟疫盛行之時與瘟疫甫愈之后,或感此癥,昧者誤認為瘟疫。而以疫法治之,鮮有不敗事者,其弊必至于卒不能食,泄瀉不止,而釀成大患。唯用治中湯加減出入,寒甚則加熟附,食積則加麥芽、神曲,肉積則加山楂。嘔惡則加藿香、制半夏、鮮、砂仁,兼濕則加茯苓、蒼術,胸脅痛悶則加m.payment-defi.com/job/枳殼白芍、柴胡。若內既傷生冷,而外復感風寒,則用藿香正氣散或五積散、平胃散等加減治之。

治中湯 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胸膈滿悶,咳嗽氣喘,及傷冷傷濕瘧,暑,霍亂吐瀉。凡感嵐瘴不正之氣者,并增減用之。

錦按∶疫初起用達原飲等不效者,用此方加減治之。

藿香 蘇葉 白芷 陳皮 半夏(制) 茯苓 甘草 濃樸(姜汁炒) 桔梗 白術(泔浸,土炒) 大腹皮(洗極凈。鴆鳥好集其樹,毛落皮上,洗不凈殺人) 蒼術(泔浸炒。原方無,今加入,無汗者更宜)

又一方加木瓜,傷食加消導藥,姜、棗煎。

五積散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其曰五積者,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凡身熱無汗,頭身項背疼痛,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寒熱往來,并治。

蒼術(泔浸,炒) 濃樸(姜汁炒) 陳皮 甘草 半夏(制) 當歸(酒洗) 川芎(酒洗)白芍(酒炒) 茯苓 枳殼(麩炒) 桔梗 白芷 蘇葉(改,代麻黃) 干姜(表重用鮮)肉桂(表重者用枝)

生蔥、姜煎。

平胃散 治脾濕痰痞,宿食滿悶,嘔瀉及嵐瘴不服水土。

蒼術(泔浸,炒) 濃樸(姜炒) 陳皮 炙草姜、棗煎。如傷食加神曲、麥芽或枳實,濕勝加五苓散,痰多加制半夏,脾倦不思食加參、術,痞悶加枳殼、木香香附,大便結閉加熟軍,m.payment-defi.com/wszg/小便赤澀加芩、澤,風寒加蔥、豉、蘇、芷、防風

內傷寒發(fā)斑

患內傷寒后,又兼之寒熱間作,鼻中微出血,兩手脈沉澀,皮膚按之殊無大熱,身上有斑三五點,此內傷寒斑也,調中湯主之。夾暑加香薷、扁豆

調中湯

陳皮 半夏(制) 甘草 桔梗 蒼術(泔浸,炒) 川芎(酒洗) 白芍(酒炒)砂仁(炒研) 藿香 羌活 白芷 麻黃(或代蘇葉) 桂枝 枳殼

生姜煎。

內傷寒發(fā)黃

內傷寒發(fā)黃者,其人脾胃素虛,或食寒涼生冷之物,以致寒實結搏,停滯不散,中州變寒而發(fā)黃色;驀I吐,或腹?jié)M自利,小便短少者,宜調中湯(見前。)加茵陳,或理中湯加茵陳、枳實、草果,手足逆冷,脈沉者加附子

按∶內傷寒為病,本系雜癥,而采入瘟疫門中者,因瘟疫愈后不戒生冷,每患此癥;蛟傥發(fā)熱惡寒,昧者不察,往往誤認為瘟病之復,而以疫法治之,寒涼清解害人不淺,故特為拈出。再者,瘟疫之復,不能吃煙,內傷寒始終能吃煙,以此為辨。錦志。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