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黃河醫(yī)話》http://www。dzsd。net/list.asp?ProdId=0919
《素問·陽明脈解篇》日:“四肢者,諸陽之本也”。古今注家,各
持己見。王冰云:“陽受氣于四肢,故四肢為諸陽之本!备呤孔谠疲
“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故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近人有謂“本”為“末”之誤者。余以為該句經(jīng)文的“本”字可解作“標
志”、“象征”等,即四肢為人體陽氣的標志、象征,可以體現(xiàn)人體陽氣
的盛衰。換言之,人體陽氣的盛衰,可驗之于四肢。其證有三:
《靈樞.五變》篇云:“何以候骨之大小……少俞答日:顴骨者,骨
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睆埦霸雷ⅲ骸澳肯氯诊E,周身骨骼
大小可驗于此也!憋@然,此“本”字當解作“標志”、“象征”,即言
顴骨桀周身骨骼的象征,此骨大,周身骨皆大;此骨小,周身骨皆小。此
證一也。
《靈樞·經(jīng)脈》篇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峨y經(jīng)·二十四難》
說:“口唇者,肌肉之本也”,即以“本”字說明口唇是周身肌肉的標志、
象征。此證二也。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篇》日:“肺者,氣之本”。明者自知,氣生成
多少,與先天之精氣是否充足,飲食營養(yǎng)是否豐富,肺脾腎三臟的功能
是否正常有密切關系,其中脾胃的受納與運化功能尤為重要。故《靈
樞.五味》篇日:“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可知肺并非氣
之本源,亦非一身之氣的根本所在。所以言肺為“氣之本”者,除了指
肺主呼吸以及宣發(fā)水谷之氣的功能外,主要是因為肺的功能情況常常
體現(xiàn)氣的盛衰,亦即氣的虛實首先表現(xiàn)在肺的功能上。此證三也。
再觀《內(nèi)經(jīng)》對陽氣與四肢關系的論述,諸如《素問·陰陽應象大
論篇》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素問·厥論篇》日:“陽氣日
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陽氣獨盛,故于足為之熱也”,亦說
明人體的陽氣并非本源于四肢,而恰恰是四肢的寒熱情況體現(xiàn)了人體
陽氣的盛衰。
-----------受教了 呵呵 樓主多心了
-----------學習了,舉例很豐富!
-----------有道理,比較解釋的通
-----------學習了
-----------人之四肢常動。故四肢為諸陽之本。
-----------陽入陰出,靜脈為陽入--輸液現(xiàn)象,從手背或者腳背的小靜脈進針,接受外界的感覺神經(jīng)(聲音光電,冷暖,疼痛,觸覺黑白等)是陽入,風寒暑濕燥熱也是陽入,吃飯喝水也是陽入,針灸按摩等~~~~凡是從外進入人體的都是陽入;而動脈的離心外走是陰出,出汗,出血,
嘔吐,
腹瀉,月經(jīng),運動神經(jīng)(跑步走路唱歌跳舞說話
咳嗽噴嚏排泄等)從內(nèi)往外的都是陰出。重要的是陰陽要平衡,而且陽為主導,陽要略占上風:血液的PH值正常時偏堿的。在7.35--7.45之間,而體內(nèi)太酸的環(huán)境就成癌變的溫床了。嬰兒落地的哭聲應該是陰出,如果沒有哭聲之前的吸氣(陽入),何能哭出聲?
陰陽都是相對的,需要用多維的角度去理解。大家都來闡述自己的看法,我們的思維更開闊和包容。
謝謝樓主的帖子。
-----------此處聯(lián)系上下文能夠解釋得通。出自《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四支既是四末,陽氣之外達而后能動,陽氣盛則外達太過,而呈現(xiàn)出過用的表現(xiàn),故能登高也。所謂:”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相對應,頭,為諸陽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