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吐利
    

證治準繩·幼科:吐利

〔萬〕瘡疹吐利,常候也,經(jīng)曰∶諸嘔吐暴注,皆屬于熱。蓋三焦為水谷傳化之道路,熱火內(nèi)迫,則傳化失常,而吐利并作,火性燥動,迅 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則上吐下利。又,里氣上逆而不下則吐,氣下而不上則利。瘡疹初發(fā)熱時有吐…

〔萬〕瘡疹吐利,常候也,經(jīng)曰∶諸嘔吐暴注,皆屬于熱。蓋三焦為水谷傳化之道路,熱火內(nèi)迫,則傳化失常,而吐利并作,火性燥動,迅 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則上吐下利。又,里氣上逆而不下則吐,氣下而不上則利。瘡疹初發(fā)熱時有吐利者,不可驟止,令邪氣上下得出也,吐利久不止,方可治之,更宜消息!惭Α场抖徽罘健吩啤枚徽钔聻a,蓋因脾胃不和,飲食不調(diào),煩渴嘔吐泄瀉,并用白術散(渴),然瘡疹皆賴脾土,脾土實,則易出易靨,萬物得土氣溫暖而生,吐瀉則傷脾土,遂有更變之證,夏月中暑煩渴,瀉或腹痛,或欠筋,用五苓散(驚加)藿香。傷食吐瀉,用小異功散(吐瀉)。手足并冷者,用益黃散(脾)、豆蔻丸(泄利)。頂陷灰白,用木香散(渴)。瘡正出而吐瀉者,或見血者,俱為逆證,難治。竊謂前證雖因脾胃不和,然邪實上焦,則宜吐,邪實下焦,則宜瀉,如吐瀉噯腐吞酸,皆宜宣發(fā),但微甚不同耳。張翼之云∶若痘疹吐瀉少食為里虛,陷伏倒靨灰白為表虛,二者俱見,為表里俱虛,合用十二味異功散救之(見形),甚至、附、靈砂亦可用。若止里虛去官桂,止表虛減肉豆蔻。若能食便秘倒靨為里實,勿補,當用錢氏及丹溪法下之,皆為能食為里實,里實而補則結毒。紅活綻凸為表實,表實而補則潰爛不結痂。凡痘見 ,便忌葛根湯,恐發(fā)表虛也,如有更變,當隨證治之!矎垺惩聻a有冷熱二證,吐而不渴,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此冷證也,益黃(脾)、理中輩主之,或四君子加木香、豆蔻亦妙。既吐且渴,雖瀉而手足心熱,面赤,居處喜冷,此熱證也,五苓散(驚)竹葉石膏湯(痘渴)加橘皮等主之。大吐而身熱煩渴,腹?jié)M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錢氏云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痘發(fā)熱)下之!栋賳柗健酚香蘇飲,吐加半夏、茯苓、白芍。瀉加白術、茯苓。煩躁嘔吐渴瀉者,亦熱也,白術散(渴)最當,紫草木香湯亦可。

理中湯

人參 白術 干姜 白茯苓 甘草節(jié)(各等分)

www.med126.com上 咀。用水一盞,煎五分,不拘時服。如惡寒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每帖二錢半。

香蘇飲 治小兒痘疹作瀉。

香附陳皮 紫蘇 川芎 甘草 白芷(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生姜蔥白煎,或白水煎。瀉加白術、茯苓,嘔加茯苓、白芍藥。

紫草木香湯 治痘出不快,大便泄利。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術(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一方,無甘草。

上銼散。入糯米百粒,水煎服,每帖三錢。紫草能利大便,白術木香佐之。脾氣虛者加人參。

人參胃愛散 治痘瘡已發(fā)未發(fā),吐瀉不止,不思飲食,或吐逆等證。

人參 藿香 紫蘇 甘草(炒) 丁香 茯苓 木瓜(各等分) 糯米上,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初發(fā)熱,自利而吐者,黃芩加半夏湯主之。更詳審吐利所出之物,如吐酸水者,利色黃或青綠者,其氣臭者,皆熱也。若吐清痰之水,利下清白不臭,未可作熱治之,乃內(nèi)虛也,四君子湯加訶子肉及益黃散(脾)。一云∶痘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挾宿食也,四君子湯加砂仁橘紅,或中和散,有宿食者,用紫霜丸(癖)。發(fā)熱時吐瀉不止,身熱口渴者,四苓散黃連、淡竹葉煎服(五苓)去桂是也。

黃芩加半夏湯

黃芩(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 白芍藥(酒拌曬九次,三錢) 半夏(湯泡七次,二錢) 生姜(一錢) 大棗(二枚)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去半夏,加枇杷葉去毛炙二錢,蘆根、茅根、各三錢。

中和散 治中焦停寒,或夾宿食。

濃樸(一錢) 白術(八分) 干姜(四分) 甘草(三分)

上銼細。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水煎,稍熱服。

起脹灌膿時吐利并作,宜急治之,胃寒者益黃散、理中湯,胃熱者黃芩半夏湯調(diào)四苓散。

靨后吐瀉,亦分冷熱,冷者亦宜益黃、理中輩,熱者四苓散、竹葉石膏湯(痘渴)加橘皮,或竹茹湯亦可。

竹茹湯

橘紅 半夏 白茯苓 黃連(姜炒,各一錢) 甘草(五分) 竹茹(一團) 葛根(一錢五分)

上,水一鐘,生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溫服m.payment-defi.com/wsj/,分二帖。

和中湯 虛吐不止。即鎮(zhèn)胃止吐湯加人參。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五分) 白術 半夏(各八分) 陳皮 藿香 砂仁(各一錢)

上,用生姜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 治初熱干嘔。

藿香 紫蘇 大腹皮 陳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半夏 濃樸 白芷上,姜棗煎服。

凡瘡痘已經(jīng)大吐大瀉之后,上下俱脫,即當用大補之劑,縱有他證,皆以虛論,庸醫(yī)每罔顧人元氣,用藥克削,而致夭枉者,滔滔皆是,可恨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