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貼聲明:中醫(yī)治病講究辯證論治,一方治一人。如此此病,請不要抄襲照般試藥!
-----------初診:
左脈沉、緩、大;右脈沉、大、有力、稍數(shù);兩尺弱,左尺尤弱。
高血壓近兩年,現(xiàn)血壓160頭暈。近來服用完美保健品,服后一個月多月,四末陽面現(xiàn)狼瘡,色暗紅,突起。癢,越抓越癢。于是停止服用完美產(chǎn)品。臉部前一周,紅如飲酒,現(xiàn)微暗紫,兼有微痛及麻兩便正常。食欲正常?诳、口淡。惡熱、天氣熱則頭暈?zāi)樏洝?
左脈沉緩而大,為熱犯營血,位在沖任,而血氣不精。右脈大而有力,為熱實。痛麻癢為營血有熱而化風。緩?fù)?br >
處方一:
石膏25
玄參15
黃連5
麥冬15 (清陽明之熱)
白術(shù)15
蒼術(shù)10炙
甘草10生
姜三片 (溫散脾土郁熱)
白芍15
防風10
荊芥10(炒黑) 牛蒡15 (疏肝解熱)
忍冬藤20
山梔15
牛角絲15
紫草15
山茱萸8
龜板20
牛膝15
杜仲8首烏30
丹參20
赤芍15
龍葵子20
-----------辯證分析:
治病,必據(jù)證求因,而后以陰陽氣機運行規(guī)律,明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所偏之處,然后酌情用涼、寒、溫、熱及藥性之升降沉浮來對癥下藥。據(jù)證求因,即要求我們,治病不能以某某理論而主觀按理論推斷求因。陰陽之氣運行規(guī)律是以太極圓運動方式進行,總是如影相隨,不可分離。陽太過,則上亢,不及則下陷;陰太過則下陷,不及則虛陽上亢。中醫(yī)的病因無非是陰陽失衡,六氣之偏,明此則百病莫逃。
本病,熱在陽明經(jīng)(大腸及胃),而陽明乃多氣多血之位,故陽明熱則氣血皆熱。血熱以左脈沉、緩、大及四末陽面(手腳背部)紅斑而肌肉凸起為證據(jù)(因為土主四肢)。(再保健品多是溫補之品,原本之郁熱得之則有如火上加油)。氣(郁)熱以右脈沉、大、有力、稍數(shù)為據(jù)。然熱邪不散,乃陰郁不化陽,故宣熱必求于陰。故用膏、玄、麥、連清陽明之熱以及忍、梔、角、紫、丹、赤、龍清血份之熱的同時,還用了白術(shù)、蒼術(shù)、
生姜來宣發(fā)脾陰之郁,再用防、荊、蒡來宣表解熱。兩尺弱,此為腎水陰陽兩虛,而多偏于陰虛之據(jù)。腎水之虛,緣于火郁耗陰液,再按圓運動之理,火逆于上,則中下陽虛。故以山茱萸、龜板、牛膝、杜仲、首烏斂陽濟陰。
這里特別提到忍冬藤,原本我是想用
金銀花的,但成都朋友提醒,金銀花之藥性偏浮于上,多用于頭面之患,忍冬藤為金銀花之根,勻有清熱解毒之效,而忍冬藤氣較沉,作用偏下。故用之。
還有,首烏,補腎陰而不會濕阻脾土,
熟地,補陰作用較強,但會引起脾土之濕,脾濕則不利郁熱之宣發(fā)。故用首烏。
-----------本案的治療思想受陳士鐸《洞天奧旨》較大,以下為書中語句:
“世人皆謂瘡瘍生于肌膚,何必問其臟腑?誰知外生瘡瘍,皆臟腑內(nèi)毒蘊結(jié)于中,而發(fā)越于外也。
察其痛癢,痛則陽癥,癢則陰疴。
生在陽經(jīng)而作痛,此純病于陽也,內(nèi)外具有瀉味,自易成功。倘若生于陽而作癢,此陽虛而病陰也,補陰以化毒,而不可損陽以耗氣也。生在陰經(jīng)而作癢,此純病于陰也,內(nèi)外具用補劑,無難奏效!
“蓋瘡瘍有陰癥,有陽癥,有陰熱陰寒,有陽熱陽寒,有陰滯陽滯,有陰陷陽陷,有先陰變陽,有先陽變陰,各各不同也。病不同而何經(jīng)辯之?生于背,為諸陽;生于腹,為諸陰。陽癥必熱,陰癥必寒;陽癥必實,陰癥必虛;陽癥之形秘高起而腫起,陰癥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陽癥之色必純紅,陰癥之色必帶黑;陽癥之初起必疼,陰癥之初起必癢;陽癥之潰爛必多膿,陰癥之潰爛必多血。
陰滯者,色紫黑而不變也;陽滯者,色微紅而不化也。陰陷者,色黯黑而不起也;陽陷也,色紅黃而一起也。先陽變陰者,始突而不平,初害痛而后害癢也。先陰后陽者,初平而潰,始患熱而后惡寒也。陽中之陰者,若黑非淡,既浮而復(fù)消;陰中之陽者,雖淡面似赤,既平而實突。“
(本病中,陰陽兩兼,故見瘍癢處,淡紅與黯黑色互見也)
“若生于胃經(jīng),則氣血俱多,初可用消,而終亦必佐之以補血氣,則收功自速矣!
“然而,瘡瘍總宜急散,散之則陽、陰、表、里皆能速愈也”
“大約治陽毒之瘡瘍,宜散重而補輕;治陰毒之瘡瘍,宜散輕面補重。而萬不可單純用散劑而治之也!”
“人之生瘡瘍者,雖因氣血之不和,而不和者,乃氣血之郁也“
“經(jīng)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邪實多是陽癥,正虛多是陰疴。小痛而大癢者,陽中之陰大虛也;大痛而微癢者,陽中之陰少虛也;大癢而不能者,陰大虛而無陽也;微癢而不痛者,陰微虛而無陽也。更有麻木而不知痛癢者,為陰虛而不能通于陽,陽虛而不能運于陰也。
治之法,宜于大癢之時,即用大補之藥,而佐以化毒之品。
故救大癢之陰疴,必須大補氣血為主""
-----------二診:
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頭微暈,太陽底下加重。服藥至第三天,腹微痛,便后即安,當天大便兩次(,平時一次),稍。ū绕饺諠)。視力稍有模糊?诳鄿p,仍有微苦。四末偶有發(fā)癢,越抓越癢,表皮干燥,結(jié)疤,暗紅(與初診同)。
左脈,沉、數(shù)(一息七至)、力緩、大、脈軟、脈幅高,左尺弱。
右寸,浮取稍得,中取力緩、數(shù)、軟、脈幅正。沉取不空。
右關(guān),中取稍得,沉取數(shù)、力緩、軟、、脈幅高。
右尺,沉、數(shù)、力緩,脈幅高,脈來虛(即來去脈路不清)
2010-12-2
處方二:
玄參15黃連5(炒黑)麥冬15
白術(shù)15
半夏13
炙甘草10
當歸10
姜黃10
白芍15防風10荊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梔15(炒黑)牛角絲15紫草15
山茱萸10龜板20牛膝15首烏30
石
決明25
代赭石25赤芍15
龍葵子20
2010-12-4
-----------辯證分析:
診二比診一有了一些好轉(zhuǎn)。與初最明顯的好轉(zhuǎn)有:一是,臉部脹麻好轉(zhuǎn),初診時病人臉皮緊崩,現(xiàn)已松,不麻痛。二是,脈象好轉(zhuǎn),沉脈轉(zhuǎn)正,力度比初診要緩。唯數(shù)脈仍有,表時陽明之熱尤存。右脈由沉而浮起,表明脾陰之郁,已有所宣解。
診一中,臉脹麻已大有好轉(zhuǎn),臉皮比診一松了許多。
服藥至第三天,腹微痛,便后即安,當天大便兩次(,平時一次),稍稀(比平日濕)。此癥狀,大約是因為中土之熱得宣發(fā),氣機得以宣通之故。
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是診二中病人強調(diào)之處。與遼寧朋友討論后,我決定用半夏是考慮到肺氣下沉之過,致使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
紅斑狼瘡與診一無異。
診一中,處方思路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否則將毫無療效。處方二的調(diào)整,據(jù)脈癥而調(diào)。去石膏,是因陽明熱之有較大宣清,再用有恐寒傷陽明胃氣。去蒼術(shù)、生姜,是因為右脈已不沉,此表明脾陰之郁熱得以宣通,再用有恐增其熱。去杜仲,是因為杜仲性溫而不守,用之有留寇之嫌。去丹參,是因為我突然想起,我愛人在一次皮膚癢中,用丹參而引起上眼瞼沉重而腫,用它應(yīng)該不利解決病人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問題。
加半夏是為為宣降肺氣,解決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加當歸、
石決明、代赭石、是解決左脈沉及病人雙目有點昏花。加姜黃,是因為看到《中藥學(xué)歌括》中寫到:“主治:
癰瘍瘡
癤初起,紅腫熱痛,屬陽證者”,具有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散風療痹的功效。用姜黃,藥性走表,更能解肌肉之郁熱,而不致陽明熱增。本來想用
川芎,但它無解表之功。
聽病人說,完美產(chǎn)品銷售員說,服用該產(chǎn)品后,四末紅斑,是正常排毒反應(yīng),是好事!我對完美產(chǎn)品不了解,但說是“正常的排毒反應(yīng)”,應(yīng)該繼續(xù)服用完美產(chǎn)品。按醫(yī)理來說,是說不過去的!后來,我問那個銷售員,什么是毒?她答不上來了,我說,所謂的毒,即是身體不能吸收消化的費物,濕、熱、寒之物皆可化毒。每天的大小便及出汗才是人體的正常排毒反應(yīng)。也就是說,人體的正常排毒是通過大小便及肌膚毛孔排汗來進行的,而非依賴這什么疹啊、斑啊之類排毒,相反,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才是排毒不暢通的表現(xiàn)!這些賣完美保健品的,總有一天,為了圖發(fā)財而害人命!
在此,提醒服用保健品的人,不能
盲目吃什么保健品。有病,應(yīng)該找醫(yī)生。沒病應(yīng)該調(diào)節(jié)飲食起居,加強體質(zhì)鍛練,有錢的,可做點足療按摩,這才是保健身體的上上策!吃藥三分毒,這保健品實質(zhì)也是一種藥,也是有藥的性質(zhì),即溫熱寒涼之性。豈能當飯吃!
-----------診三:
兩眉下緣及印堂仍然沉重,喉嚨兩側(cè)陽明經(jīng)線路呈微紅色,平時感覺一股熱氣沿喉側(cè)陽明經(jīng)線路、顴骨至兩眉下緣及印堂。頭仍暈,F(xiàn)比往日能曬太陽。兩眼仍模糊(左眼一年前受過傷,異物誤入)?诳、口淡大有好轉(zhuǎn),已基本不感覺到。四肢紅斑,仍癢,但右手皮膚比前診變薄,變軟,腫消已去三分之二,但仍有大面積的紅斑(與前診一樣),色淡(微暗)紅。左手消得較少,但仍看得出有好轉(zhuǎn),皮膚也變軟。雙下肢好轉(zhuǎn)程度與右手同,紅斑面積比前診縮少。
而色微紅,兼淡暗。兩便正,食欲正。舌淡紅,苔薄、略黃,潤適中,咽淡。
心脈沉緩和,虛;肝脈沉、緩、有力、脈體大小正,脈幅正;左腎脈,沉、緩、有力、脈體及脈幅正。左脈一息五、六至。
肺脈有力、六七至、脈體柔軟,脈幅稍高,來去緩和均勻,不浮不沉;脾脈同肺脈;右腎沉、緩、虛(較左腎虛)
處方三:
玄參15黃岑10麥冬15
黃芪10
白芷10
葛根30炙甘草10當歸10 姜黃10
白芍15防風10荊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梔15(炒黑)牛角絲15紫草15
山茱萸10龜板20牛膝15首烏30
石決明25代赭石25赤芍15龍葵子20
2010、12、20
-----------辯證分析:
經(jīng)過兩個處的治療,紅斑已有明顯的好轉(zhuǎn),血壓已由160下降至145。大方向是正確無誤,信心倍增。
兩眉下緣及印堂仍然沉重,大概是因為陽明經(jīng)清氣下陷,而濁邪不降,舉之不力,故顯沉重。人體氣機圓運動的方向為左升右降,而左右又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右脈由沉而浮,表明右手氣機過沉降之偏已得到有效糾正。左手仍沉,即左升之力有待加強。人體清氣之升,由陰而陽,即陽從陰中升起,方為清氣。清氣不升,則濁氣不降。濁氣泛指邪氣。本案,病人喉嚨兩側(cè)陽明經(jīng)線路呈微紅色,平時感覺一股熱氣沿喉側(cè)陽明經(jīng)線路、顴骨至兩眉下緣及印堂,料沉重之因,多為濕熱。若單純的熱邪,必不沉重。方中加白芷、黃芪、葛根是為解決沉重問題而設(shè),此三藥共奏提升清氣,除濕、清熱之效。黃連易黃岑,因黃連入心,用之擔心影響清氣之上升。黃岑入肺,使到清陽明熱邪之用。
2010-12-22
今日電話詢問,兩眉下緣及印堂沉重有了好轉(zhuǎn)。病人很有信心,今日又買了三劑藥。
2010-12-28
-----------診四:
血壓:高145低97
脈診當日,感覺臉較往日紅,喉嚨兩側(cè)陽明經(jīng)線路呈微紅色如前診。兩眉下緣及印堂仍然沉重問題微有好轉(zhuǎn)。病人說,感覺不如處方二。
心肝脈,浮取微得,沉取緩、大、虛。左腎沉緩、虛、較細。左手脈幅均低。
肺脾脈,緩、有力、脈幅低。右腎沉、緩、力稍弱。右手總?cè)。、緩、力稍弱,脈幅虛高。
舌淡、苔薄微黃,潤適中。
處方四:
玄參15黃連3(炒黑)麥冬15 白術(shù)15
黨參20
半夏12葛根30炙甘草10當歸10 姜黃10
白芍15防風10荊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梔15(炒黑)牛角絲15紫草15
山茱萸10龜板20牛膝15首烏30
石決明25代赭石25赤芍15龍葵子20
-----------去黃岑,恐肺寒太過,而影響清氣上升,又入黃連,又考慮到心火宜不宜升,又因心肝脈沉、緩、大,此為火伏其中。去黃芪,其性溫,久用有恐引邪陽上升,加白術(shù),考慮到脈幅及力量比診三都下降,以白術(shù)增其力。加黨參,考慮到脈弱而脈幅虛高,認為中氣不足及中土津傷。半夏與葛根配合,勻入陽明,一降一升,可加速陽明經(jīng)的圓運動的修復(fù)。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