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者,先生痰而后停飲,積水為病也。人非水谷不能生活,然水氣太盛,不能流行,則病亦叢生。論者謂人身所貴者水也。天一生水,乃至充周流灌,無處不到。一有瘀蓄,即如江河回曲之處,穢積聚,水道日隘,橫流旁溢,必順其性,因其勢而利導之,庶得免乎泛濫,此說是矣。然謂為天一之水,充周流灌,以至于瘀蓄,則竊以為不然。夫天一之水,精也、血也、津液也,此人身之圣水,惟患其少,不患其多,安有變?yōu)樘碉嬛。且停飲之人,往?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payment-defi.com/edu/200904/110075.shtml" target="_blank">嘔吐,所吐之水,或清或黃,或酸或腐,動輒盈盆,天一之水,顧若此之賤且多乎!蓋水谷入胃,除散精之外,其勢下趨,由小腸而膀胱,乃氣化而出,無所為飲也。惟脾有積濕,胃有蘊熱,濕與熱交蒸,脾胃中先有頑痰,膠粘不解,然后入胃之水遇痰而停,不能疾趨于下,日積月累,飲乃由是而成。又況嗜茶太過者,濕傷脾;嗜酒太過者,熱傷胃;過嗜生冷者,寒傷脾胃;各各不同。而于是痰飲、懸高級職稱考試網(wǎng)飲、溢飲、支飲、留飲、伏飲,遂由淺入深,而釀成痼疾矣。其見癥與治法,均列于后。
痰飲者,水從胃出,下走腸間,轆轆有聲,胸中微痞,頭目作眩,桂術(shù)二陳湯主之。
桂術(shù)二陳湯(自制)
桂枝(八分) 白術(shù)(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枳實(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牛膝(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術(shù)甘、二陳去甘草,以桂枝開太陽,以白術(shù)健脾土,治痰飲之本也。去甘草者,欲其速,不欲其緩,欲其通、不欲其滿也。姜所以佐桂,枳所以佐橘。車前、澤瀉、牛膝所以導水氣下行,不嫌其涼者,有姜、桂在焉。祖怡注。
懸飲者,水流脅下,咳唾引痛。脅乃肝膽之位,水氣在脅,則肝氣拂逆,而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椒目栝蔞湯主之。
椒目栝蔞湯(自制)
椒目(五十粒) 栝蔞頭(五錢切) 桑皮(二錢) 葶藶子(二錢) 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蘇子(一錢五分) 蒺藜(三錢) 姜(三片)
此方仍是二陳去甘草,以椒目通水道,栝蔞通谷道,葶藶、蘇子、桑皮以瀉肺,疾藜以疏肝。
水飲下行,而肺肝和矣。祖怡注。
溢飲者,水氣旁流于四肢也。脾受水邪,溢入四末,故肢節(jié)作腫,身重無力,桂苓神術(shù)湯主之。
桂苓神術(shù)湯(自制)
桂枝(八分) 茯苓(三錢) 白術(shù)(一錢) 茅術(shù)(一錢) 苡仁(八錢)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濃樸(一錢) 砂仁(一錢) 姜(三片)
此方合苓桂術(shù)甘、二陳、平胃,去甘草加苡仁、砂仁,純用溫運胃脾,而水飲自化。祖怡注。
支飲者,水停心下,入于胸膈,咳逆倚息短氣,其形如腫,桑蘇桂苓湯主之。
桑蘇桂苓湯(自制)
桑皮(三錢) 蘇子(二錢) 桂枝(八分) 茯苓(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豬苓(一錢) 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橘、半生姜治飲之本,以桑皮、蘇子、杏仁瀉肺,以腹皮、瀉澤、豬苓行水,是肺脾同治也。祖怡注。
留飲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滿,作噦頭眩,芎歸桂樸湯主之。
芎歸桂樸湯(自制)
川芎(八分) 當歸(二錢) 桂枝(八分) 濃樸(一錢) 枳實(一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天麻(六分) 菊花(二錢)姜(三片)
芎、歸肝家血藥也,姜、桂開太陽也,枳、樸、橘、半、茯苓消痰濕也,天麻、菊花佐芎、歸而上行也。諸方皆降,而此獨升,獨用血藥,以肝為寒飲侵犯,而血行不暢也。祖怡注。
伏飲者,伏而不出也。痰滿喘咳吐,發(fā)則寒熱,背痛腰疼,其人振振身 劇,此乃三陽之氣為陰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湯主之。
桂枝半夏湯(自制)
桂枝(八分) 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白術(shù)(二錢) 芥子(一錢) 濃樸(一錢) 紫蘇(一錢) 貝母(二錢) 甘草(四分) 姜(三片)
此方用苓桂術(shù)甘合二陳。再以芥子去皮里膜外之水,得姜、桂而溫通之力更大。紫蘇以佐姜、桂,貝母以佐半夏,濃樸以佐廣皮。治伏飲方,亦可以之治瘧。蓋無痰不成瘧,見癥發(fā)寒發(fā)熱,振振身 劇,豈不是痰飲伏而不出,有轉(zhuǎn)瘧之兆乎!飲證六方,每方皆有二陳,五方皆有桂、姜,三方皆有白術(shù),亦可見治飲用藥之大法矣。祖怡注。
苓桂術(shù)甘湯 治胸脅支滿,頭目作眩。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煎三升,分溫服。
甘遂半夏湯 治留飲結(jié)于腸胃。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白芍(五枝) 甘草(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渣,加蜜半升,和藥汁煮取八合,溫服。
小青龍湯 治水飲溢出于表,營衛(wèi)不利,宜發(fā)汗以散其水。
麻黃(三兩) 白芍(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細辛(三兩) 桂枝(三兩) 半夏(半升)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服。
木防己湯 治支飲上入膈中。
防己(三兩) 人參(四兩) 桂枝(二兩) 石膏(八兩)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治支飲,胸膈痞滿。
防己(二兩)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茯苓(四兩) 芒硝(三合)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服。
澤瀉湯 治支飲之在心下者。
澤瀉(五兩) 白術(shù)(二兩) 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溫服。
濃樸大黃湯 治支飲,胸膈痞滿。
濃樸(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五枚) 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椒目葶藶大黃丸 治腹?jié)M,口舌干燥,腸間有水氣者。
防己(一兩) 椒目(五錢) 葶藶(一兩) 大黃(一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濕痰懸飲。
半夏(一升) 茯苓(四兩) 生姜(八兩)
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茯苓飲 治痰飲胸痞。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枳實(二兩) 白術(shù)(三兩) 陳皮(三兩)生姜(四兩)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二賢湯 治一切痰飲。
橘皮(一斤) 甘草(四兩) 水四升,煮取一升,分溫服。
豁痰湯 治一切痰疾。
柴胡(一錢) 半夏(一錢) 枯芩(五分) 人參(五分) 甘草(五分)紫蘇(五分) 陳皮(一錢) 濃樸(五分) 南星(五分) 薄荷(五分) 枳殼(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老痰丸 潤燥開郁,降火消痰。治老痰凝滯喉間,吐咯難出。
天冬(一兩) 黃芩(一兩) 海粉(一兩) 橘紅(一兩) 連翹(五錢)桔梗(五錢) 青黛(一錢) 香附(五錢) 芒硝(二錢) 蔞仁(五錢)
研末,煉蜜加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御愛紫宸湯 解宿酒噦嘔,惡心痰唾,不進飲食。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 檀香(一錢) 茯苓(二錢) 官桂(五分) 藿香(一錢) 陳皮(一錢) 葛根(二錢) 良姜(五分) 丁香(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四七湯 治七情郁結(jié),痰涎如敗絮,或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五分) 濃樸(一錢二分) 紫蘇(一錢二分) 棗(一枚) 姜(三片)
大川芎丸 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
川芎(二兩) 薄荷(四兩) 桔梗(三兩) 甘草(二兩) 防風(二兩) 細辛(五錢)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小川芎丸 治膈上痰。
川芎(二兩) 大黃(二兩) 研末,皂角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神芎導水丸 治一切熱痰郁結(jié)。
黃芩(一兩) 黃連(五錢) 川芎(五錢) 薄荷(五錢) 大黃(一兩)滑石(四兩) 黑丑(二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二陳湯 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惡心頭眩。
陳皮(一錢)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清氣化痰丸m.payment-defi.com/wszg/ 治痰熱。
半夏 膽星 橘紅 枳實 杏仁 蔞仁 黃芩 茯苓(等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三錢。
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 治痰厥頭痛,四肢厥冷。
半夏(一錢) 麥芽(三錢) 神曲(三錢) 白術(shù)(一錢) 蒼術(shù)(一錢)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天麻(六分) 干姜(三分) 黃柏(五分) 研末,每服五錢。
茯苓丸 治痰停中脘,兩臂疼痛。
半夏(一兩) 茯苓(一兩) 枳殼(五錢) 風化硝(二錢五分) 淡姜汁和丸,每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