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張聿青醫(yī)案 卷十一 上課筆記
    

張聿青醫(yī)案教程:卷十一

腫脹馮(右) 面浮足腫,朝則面甚,晚則足甚。產(chǎn)后營虛,陽氣挾濕上行也。先治其標。炒蘇子(三錢) 杏仁泥(三錢) 炒枳殼(一錢) 粉歸身(二錢) 羌活(一錢) 磨沉香(三分沖)云茯苓(三錢) 炒于潛術(shù)(二錢) 青防風(一錢) 越鞠丸(三錢開水先服)儲(左) 脹勢…

腫脹

馮(右) 面浮足腫,朝則面甚,晚則足甚。產(chǎn)后營虛,陽氣挾濕上行也。先治其標。

蘇子(三錢) 杏仁泥(三錢) 炒枳殼(一錢) 粉歸身(二錢) 羌活(一錢) 磨沉香(三分沖)云茯苓(三錢) 炒于潛術(shù)(二錢) 青防風(一錢) 越鞠丸(三錢開水先服)


儲(左) 脹勢既松之后,適交春令,肝藏之氣,勃然升發(fā)。流行之機,皆為之阻。大腹仍脹,寅卯木旺,氣覺攻撐。脈細而弦?殖蓺饷洿蟀Y。

酒炒白當歸(二錢) 廣皮(一錢) 土炒東白芍(二錢) 炒川椒(四分) 制香附(二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砂仁(七分) 連皮苓(四錢) 上徭桂(五分研末飯為丸先服)

二診 辛溫以通陽氣,寅卯脹覺略平。據(jù)述露坐受寒而起。經(jīng)謂臟寒生滿病。再守溫臟為法。

制香附(二錢) 新會皮(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云茯苓(四錢) 木豬苓(二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上沉香(二分) 上徭桂(三分) 木香(四分) 砂仁(四粒) 酒炒湘軍(四分后五味研末為丸)


溫補脾腎,脹滿遞減,神情亦振。藥既應(yīng)手,再當擴充。

西潞黨(三錢) 野于術(shù)(三錢) 川桂木(五分) 炮(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炙綿 (三錢) 熟附片(四分) 淡吳萸(四分) 茯苓(三錢) 牛膝(三錢)

二診 宣布五陽,脹勢漸退,然中脘按之作痛。此飲食傷滯。當補脾之不足,疏胃之有余。

黨參 枳實 豬苓 熟附片 公丁香 炮姜 澤瀉 于術(shù) 青皮 上廣皮 內(nèi)金


至暮不能納食,食即脹滿,至天明其滿始退。脈象沉弦。此由脾陽不振,所以至暮則陽無以化,而脹滿輒甚。鼓脹根源,未可忽視。

川樸 連皮苓 建澤瀉 大腹皮 炒于潛術(shù) 草果仁 炒枳實 熟附片 木豬苓 炙雞內(nèi)金 老姜衣


馮(左) 腫勢不增不減,氣急痰鳴,大便溏行,小便涓滴,心中灼熱懊煩。脈沉弦重按帶滑。此水氣逆射于肺,而痰火交熾于胸中,勢恐喘脫。

葶藶子(一錢) 大腹皮(三錢) 炒蘇子(三錢) 花檳榔(一錢) 豬苓(二錢) 光杏仁(三錢)桑白皮(二錢) 建澤瀉(二錢) 舟車丸(一錢五分) 竹瀝達痰丸(一錢五分二丸和勻通草湯下)


周(左) 由肢體疲軟,漸至食入運遲,腹笥脹滿,臍下尤甚,咳嗽痰多。脈形沉細,苔白少華。此由脾腎陽衰,不足以運旋鼓舞,土為火子,真陽不治,則土德愈衰,木邪愈肆。補火生土,一定之理也,特王道無近功耳。飲食一切,必須謹慎,以盛納在胃,運化在脾也。知者當能察之。

別直參(二錢) 制半夏(三錢) 炒椒目(五分) 炮姜(四分) 炙內(nèi)金(一錢五分) 土炒野于術(shù)(二錢)茯苓(七錢) 川桂木(四分) 炒蘇子(三錢) 橘紅(一錢) 熟附片(八分) 澤瀉(一錢五分)


濕熱隨風流布,水濕之氣,上溢高源,面色帶浮。宜分利濕熱,略佐祛風。

制半夏 通草 防風 白僵蠶 羌活 茯苓 生薏仁 澤瀉 陳皮


氣喘略定,而水濕之邪,仍不得泄,兩足腫大。的屬水氣橫溢,勢非輕小。

葶藶 大腹皮 瞿麥蒼術(shù) 豬苓 茯苓皮 澤瀉 新會皮 炙內(nèi)金 車前子 炒冬瓜


周(左) 足腫稍退,面部仍浮,腹笥膨急,而不自覺脹,其濕熱橫溢于皮膚肌肉可知。上則痰多,下則便閉。運脾利濕泄?jié),再望?yīng)手。

大腹皮(二錢) 茯苓皮(三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加皮(二錢) 豬苓(二錢) 范志曲(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 炙內(nèi)金(一錢五分) 老姜衣(三分) 小溫中丸(三錢先服)

二診 體半以下,腫勢漸消,而體半以上,仍腫不退。脈沉細,舌苔黃滑。濕熱溢于皮膚肌肉,用金匱越婢湯,以發(fā)越脾土之濕邪。

甘草(三分) 茯苓皮(四錢) 炙內(nèi)金(一錢) 煨石膏(二錢) 大腹皮(二錢) 生麻黃(五分另煎去沫后入) 陳橘皮(一錢) 老姜(三片)

三診 太陽膀胱為六經(jīng)之首,主皮膚而統(tǒng)衛(wèi),所以開太陽之經(jīng)氣,而膀胱之府氣自通。小溲較暢,面浮膚腫略退。再風以勝濕,淡以滲濕,溫脾土以燥濕。

青防風(一錢) 川芎(一錢) 木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川羌活(一錢) 大腹皮(二錢)連皮苓(三錢) 川樸(一錢) 廣皮(一錢) 姜衣(四分)


朱(幼) 遍體虛浮,腫滿窒塞,小溲不利,氣逆喘促。脈沉,苔黃質(zhì)膩。此脾虛而濕熱泛濫莫制。將至喘脫。

大腹皮(二錢) 廣陳皮(一錢) 赤小豆(三錢) 細木通(一錢) 羌活(一錢) 制川樸(一錢)川椒目(七分) 云茯苓皮(三錢) 建澤瀉(二錢) 舟車丸(三錢開水先服)

二診 腫勢雖減,腹仍脹滿,腿股晶澈潰爛,胃呆厭食。濕熱充斥,尚在險途。

大腹皮(三錢) 漢防己(酒炒三錢) 生薏仁(五錢) 川通草(一錢) 廣皮(一錢) 黑山梔(三錢) 連皮苓(五錢) 滑石塊(四錢) 光杏仁(三錢) 枇杷葉(四片)師云:潰爛不致傷命,險在腹脹厭食。炒冬瓜泥可服。水果甜物忌。鹽大忌,以秋石代之。(清儒附志)

三診 浮腫已退,而濕熱下趨,兩足糜爛。急延瘍科商治。

西茵陳 赤白苓 澤瀉 生薏仁 車前子 臺白術(shù) 制半夏 廣皮 木豬苓 粉當歸


范(左) 目窠先腫,漸至腿足俱脹,脘腹不舒。脈細沉遲。此濕寒泛濫,水氣重癥,方興未艾之際也。

川樸 澤瀉 廣皮 大腹皮 防風 羌活 川芎 豬苓 防己 五加皮 桂枝 姜衣 炙內(nèi)金(一錢五分研先調(diào)服)

經(jīng)云: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觀于此益信。(清儒志)

二診 脘腹脹舒足腫未退。

蒼術(shù) 川樸 五加皮 連皮茯苓 炒冬瓜皮 廣皮 薏仁 大腹皮 建澤瀉 木豬苓 姜衣 雞內(nèi)金(炙研調(diào)服)

三診 腫勢已退,偏右頭痛。濕漸解而風未解也。

炒冬瓜皮 青防風 連皮茯苓 川芎 白術(shù) 生熟薏仁 川羌活 白僵蠶 豬苓 澤瀉
以上三方初劑腹腫退,三劑全愈矣。(清儒志)


吳(左) 遍體虛浮,氣逆難臥。水氣逆射于肺。未可忽視。

葶藶子(八分) 光杏仁(三錢) 大腹皮(二錢) 炙桑皮(二錢) 廣皮(一錢) 香附子(二錢)炒蘇子(三錢) 茯苓皮(四錢) 川樸(一錢) 生姜衣(四分) 雞內(nèi)金(一錢五分炙研先調(diào)服)

二診 導(dǎo)水下行,氣喘虛浮,一毫不退。脈沉細如絲。此由命火式微,水氣泛濫,而逆射于肺?帜嫔醵识,不可不慎。

熟附片(五分) 炒冬瓜皮(五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云茯苓(三錢) 川桂技(五分)臺白術(shù)(一錢五分) 川樸(一錢) 杏仁(三錢) 老姜(一錢五分)王 由足腫而至遍體虛浮,兩脛紅赤,二便不利。脈形沉滑。此脾虛而濕熱泛濫,水氣重癥。為勢正盛也。

蒼術(shù)(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五分) 茯苓皮(五錢) 廣皮(一錢五分) 五加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川芎(一錢) 酒炒漢防己(一錢五分) 黑丑(四分) 湘軍(一錢) 炙內(nèi)金(一具后三味研細先調(diào)服)


榮(右) 胎前作腫,產(chǎn)后未消,茲將三月有余,反覺面浮腹?jié)M。此脾陽虛而不能旋運,水濕泛濫莫制也。

勢在正盛。

土炒于術(shù)(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 炙黑草(二分) 炮姜(五分) 廣皮(一錢) 炒冬瓜皮(四錢) 連皮苓(四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官桂(五分后入) 炙內(nèi)金(一錢半研末調(diào)服)

二診 腹脹消,膚仍腫,微帶嗆咳。產(chǎn)后脾虛,濕不旋運。再運濕溫中,以參調(diào)氣。

土炒于術(shù) 豬苓 茯苓皮 澤瀉 葶藶子 生熟薏仁 炮姜 廣皮 光杏仁 五加皮 官桂 炙內(nèi)金(研末調(diào)服)炒冬瓜皮


曹(左) 胃脘作痛,漸至腹大,泄瀉之后,痛勢雖止,面目肢體俱腫,朝則面甚,暮則足甚。脈細沉弦。此水飲之氣,郁遏脾陽,水從瀉去,而脾以瀉虛。致水氣泛溢。水脹根源也,不可輕視。

蒼于術(shù)(各二錢) 川樸(一錢) 制半夏(二錢) 豬苓(二錢) 羌活(一錢) 防風(一錢)連皮苓(五錢) 陳皮(一錢) 磨沉香(三分) 澤瀉(一錢五分) 藿香(三錢) 川芎(一錢) 杜蘇子(三錢)


養(yǎng)肝之體,疏肝之用,參以苦辛而泄肝濁,脹勢仍然不減,以前偏左為甚,今則中脘偏右為甚,惡心頻嘔痰水,喉間痰聲漉漉。左脈細弦,右脈滑大。此由肝橫太過,無形之氣,挾停痰積水內(nèi)阻,致脾肺升降之道,窒塞不通耳。再擬行水氣,散痞結(jié),參入芳化,以流氣機而開郁阻。

橘皮 旋復(fù)花 白芥子 茯苓 老姜 薏仁 制半夏 大腹皮 玉樞丹(五分磨沖)

凡腫脹氣升,宜降其氣。惟足腫不可降氣,代赭亦宜留意。(清儒附志)


鄒(左) 由氣逆痰升,而致面浮足腫,朝則面甚,暮則足甚。脈滑苔白質(zhì)膩。此外感風邪,與內(nèi)濕相合,遂致風濕相搏,風旋則面浮,濕墜則足腫?殖赡[脹之癥。

羌活(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川樸(五分) 前胡(一錢)防風(一錢) 西黨參(二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杜蘇子(炒研三錢) 茅術(shù)(一錢五分)

二診 降氣除濕合方,兩脛腫脹大退,而足跗仍腫,面色帶浮。脈象濡滑。風旋于上,濕墜于下,再培土利濕。

炙綿 (二錢) 漢防己(一錢五分)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生熟薏仁(四錢) 上徭桂(四分)白茯苓(三錢) 炒冬瓜皮(三錢) 炒于術(shù)(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


由足腫而致遍體虛浮,二便不利。脈象沉弦,舌苔白滑。脾虛濕邪不運,溢入肌膚,名曰飲腫?炙畾饽嫔涠職獯。擬開鬼門法。

炙麻黃(五分) 北細辛(三分) 煨石膏(四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紅m.payment-defi.com/wsj/(一錢) 桂枝(四分)淡干姜(四分) 光杏仁(三錢) 生甘草(二分) 大腹皮(二錢)


陳岳林 平人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氣機施化,無一息之停者也。吸煙之體,濕痰必盛。況食百合,百合性寒粘膩,寒則傷脾,膩則助濕,脾土不運,濕滯不行,清濁升降,因而失司。濁氣在上,則生 脹,以致大腹脹滿,繃急如鼓,中脘尤甚,常覺火熱,以濕郁則生熱也。濁氣不降,則清津不升,所以濕熱甚而轉(zhuǎn)生口渴。小溲紅赤,且覺熱痛,大便不克暢行,所以脹滿更甚,噫氣酸濁。良由土滯則木郁,土中有木,方能為脹,前人有腫屬于脾,脹屬于肝之說為此。脈象沉郁,而且?guī)?shù)。一派濕熱閉郁情形,鼓脹之癥也。為今之計,惟有泄化濕熱,以舒脾困,兼泄府濁,以望氣機流行。

川雅連(四分吳萸一分同炒) 云茯苓(三錢) 炒杏仁(三錢) 大腹皮(二錢) 方通草(一錢) 綿茵陳(二錢) 上川樸(一錢) 生薏仁(四錢) 廣皮(一錢) 炒神曲(二錢) 滑石(三錢) 雞內(nèi)金(一錢炙研末調(diào)服) 小溫中丸(三錢開水先送下)


孫(左) 情志抑郁,氣機不運,濕熱從而閉阻,三焦升降失司,以致大腹脹滿,腿股腫脹,肢體面目發(fā)黃。

脈糊滑,苔白罩灰。鼓脹重癥。勉擬辛開淡滲苦泄。

上川樸(一錢) 大腹皮(三錢) 炒杏仁(三錢) 海金砂(三錢) 綿茵陳(二錢) 上廣皮(一錢)范志曲(二錢) 炙內(nèi)金(二錢) 焦麥芽(三錢)


儲(左) 似瘧之后,濕戀未清,而服血肉大補之劑,致令濕熱壅滯,壓墜府氣,少腹作脹。再服養(yǎng)血以助濕,甘寒以伐氣,遂致濕熱充斥三焦,大腹膨脹,延及胸脘,二便不利。脈數(shù),舌紅苔膩。鼓脹重癥也。欲止其脹,當疏其氣,欲疏其氣,當運其脾,欲運其脾,當泄其濕,以脾為坤土,土惡濕也。特謀事在人,成事不在人耳。

上川樸 茵陳 光杏仁 廣藿香 大腹皮 建澤瀉 陳皮 赤豬苓 范志曲 焦麥芽 通草 小溫中丸

二診 脹勢輕退,而中脘仍然痞滿,食入不舒,溲少便阻。腸中之流行稍暢,而胃中之氣濕結(jié)滯,不能通降。雖略起色,尚難深恃。

川雅連 整砂仁 炙內(nèi)金 廣陳皮 上川樸 炒枳殼 制香附 淡干姜 連皮檳 越鞠丸


湯(左) 冬溫之后,繼以便血,旋即大腹脹大,二便澀少。此濕熱內(nèi)滯,流行不宣。鼓脹重癥也,未可輕視。

上川樸(二錢) 木豬苓(二錢) 大腹皮(二錢) 西茵陳(二錢) 方通草(一錢) 陳皮(一錢)杏仁(三錢) 范志曲(二錢) 仁(三錢) 建澤瀉(二錢) 雞內(nèi)金(四個炙研細末調(diào)服)

二診 脹勢大減,溲亦稍利,然大腹仍然脹大。雖見轉(zhuǎn)機,尚不足恃也。

杏仁 范志曲 茯苓皮 連皮檳 瞿麥 豬苓 桃仁 西茵陳 新會皮 川椒目 通草 小溫中丸

三診 脹勢大退,臍突稍收,按之亦漸覺軟。既得疊見轉(zhuǎn)機,當仿效方進退。

制川樸(一錢) 木香(五分) 廣藿香(一錢) 大腹皮(一錢五分) 上廣皮(一錢) 木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二錢) 杏桃仁(各二錢) 范志曲(三錢) 瞿麥(三錢) 白茯苓(三錢)砂仁(七分后下) 西茵陳(一錢) 小溫中丸(開水送下)


宣(左) 脈象弦大,久按濡滑腹?jié)M不舒,而并無脹大情形,足跗帶腫。此氣虛脾不運旋,濕寒內(nèi)阻。中滿之癥,圖治非易。

西潞黨(二錢木香四分煎汁收入) 杭白芍(二錢炙甘草三分拌炒) 連皮茯苓(五錢) 野于術(shù)(一錢枳殼六分煎汁收入) 上徭桂(四分去粗皮后入) 澤瀉(二錢) 豬苓(二錢) 制香附(三錢) 淡吳萸(五分) 姜衣(三分) 雞內(nèi)金(一具炙研細末調(diào)服)

二診 投劑之后,脈癥尚屬和平,未便遽事更張。

野于術(shù)(二錢) 砂仁(四粒) 制香附(三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木香(三分) 土炒廣皮(一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茯苓皮(五錢) 上徭桂(四分) 瞿麥(二錢) 生姜衣(三分)陳米蛀屑(三錢包)

三診 脹滿較松,欲噯不爽。右關(guān)脈尚帶弦搏。木旺土衰,木旺則其氣沖突,土衰則運化無權(quán)。再疏肝之用,柔肝之體。

制香附(二錢小青皮一錢同炒) 焦秫米(三錢包) 炒白歸身(二錢) 炙烏梅肉(一枚)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酒炒杭白芍(二錢) 金鈴子(切一錢五分) 干橘葉(一錢五分) 陳米蛀屑(絹包三錢)

四診 脈象柔軟,左關(guān)部久按才見弦象。兩日內(nèi)胸腹舒泰,并不脹滿,起病以來,未有之境。藥既應(yīng)手,踵效方消息之。

川連(三分吳萸五分同炒)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烏梅(一個) 醋炒青皮(一錢五分) 焦秫米(三錢包)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酒炒歸身(二錢) 醋炒香附(二錢) 陳米蛀屑(絹包三錢)


大腹脹滿,筋露臍突,小溲澀少。脾虛而濕熱壅滯。鼓脹重癥,鞭長莫及。

于術(shù)炭 廣皮 制香附 木香 豬苓 茯苓皮 砂仁 建澤瀉 舟車丸

(原注)服后便溏三次,腹中自覺寬舒。


薛御之 濕盛多痰之體,感冒風邪,襲于肺衛(wèi),以致由咳而引動伏飲,咳日以劇,右脅作痛。濁痰彌漫,神機不運,神識模糊。疊化濁痰,神情轉(zhuǎn)慧。至于痰濕之變態(tài),如阻營衛(wèi)而為寒為熱,郁遏中氣,苔起灰霉困乏脾陽,脾土不能運旋鼓舞,而大便燥結(jié),清中之濁不降,濁中之清不升,而轉(zhuǎn)干燥,傳變種種,肌表之溫風,化疹外達,而濕痰究仍內(nèi)困,所以病退之后,而疲憊自若。漸至氣阻濕墜,少腹之滿,頓從上僭,不特入腹過臍而且上支胸脘,食入攻撐大便澀少。右寸細澀,關(guān)部弦滑,尺部沉微,左部俱見小弱。

都由脾為濕困,陽氣不能營運,土滯而木不扶蘇,遂令濕之流于下者,隨左升之氣而逆從上行,腸胃流行之機,悉為之阻,為脹為撐之所由來也。下病過中,圖治非易。擬條達肝木,泄府濁而運脾陽。冀得小溲漸暢,濕流氣宣,方是好音耳。

淡吳萸(三分蜜水浸后取出焙干鹽水炒) 陳皮(一錢蜜水浸后取出焙干陳壁土炒) 連皮苓(五錢)鹽水炒香附(一錢五分) 炒枳殼(一錢) 木豬苓(二錢) 川楝子(切一錢五分) 霞天曲(二錢炒)雞內(nèi)金(一枚要不落水者研調(diào)服) 澤瀉(一錢五分) 小溫中丸(三錢開水送下)


孫(右) 向有痰喘,經(jīng)月以來,腿足腫脹,漸至腹亦堅,滿喘更加甚。肺氣不能下輸,水濕因而泛溢,深入重地,有喘脫之虞。勉從先脹于下而復(fù)滿于上者,亦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之意立方。

桂枝 炙麻黃 光杏仁 大腹皮 制半夏 廣皮 煨石膏 連皮苓 炒蘇子 炒枳殼

二診 開經(jīng)氣以通膀胱,猶然不減。鼓脹重癥,為勢正盛,有喘厥之虞。

葶藶子 漢防己 磨檳榔 磨沉香 香附 光杏仁 防風 茯苓皮 廣皮 炒蘇子 大腹皮 萊菔子 炙內(nèi)金

改方加黑錫丹一錢先服。


童(左) 遍體浮腫,身半以上為甚。脾虛水濕泛溢,風與濕搏也。鼓脹重癥,未可忽視。

蜜炙麻黃(五分) 防風(一錢) 大腹皮(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茯苓皮(五錢) 豬苓(二錢)川芎(一錢) 陳皮(一錢) 羌活(一錢) 瞿麥(三錢) 姜衣(三分) 炒冬瓜皮(一兩)生薏仁(七錢二味煎湯代水)


腫退甚速,而雜食甜膩以助濕,甘寒以損脾,以致腫勢復(fù)起。急宜謹慎口腹,以免自貽伊芳戚之譏。

大腹皮 新會皮 木豬苓 葶藶子 茯苓皮 杏仁泥 黑山梔 白通草 香豆豉 建澤瀉 生熟薏仁 枇杷葉


龔(左) 面色目 帶黃,腹笥脹大,漸至便利色赤,半載有余,脹勢并未以利見消。脈數(shù)帶滑。良以濕熱充斥三焦。鼓脹重癥,不能許治也。

生熟薏仁 藿香 上廣皮 木豬苓 建澤瀉 赤茯苓 上川樸 茵陳 范志曲 杏仁 大腹皮 方通草


陳(左) 瘕塊久而散漫,大腹脹大如鼓,二便不利。脈滯苔白。此脾虛而濕熱壅滯三焦。鼓腹重癥,勉方圖幸。

川樸 茵陳 連皮苓 連皮檳 杏仁 通草 木香 砂仁 炙蟾皮 上廣皮 于術(shù) 甘遂(二分煨透)黑丑(四分) 炙內(nèi)金(一具以上三味研末先調(diào)服)

(原注)此方服后瀉下,脹退十之三。嘔吐,乃甘遂未煨透之故。

二診 瀉下甚暢,大腹亦覺寬暢,但小溲不暢。雖見轉(zhuǎn)機,仍不足恃。

前方去甘遂黑丑,加范志曲姜汁,單用炙內(nèi)金一錢五分研末調(diào)服。


陸(左) 大腹脹大,按之堅硬,陰囊腫脹。脈形濡滯。此脾虛木旺,鼓脹重癥,恐難以人力而與造化爭功。

勉仿經(jīng)旨工在疾瀉之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炙蟾皮(五錢) 大腹皮(二錢) 川樸(一錢) 縮砂仁(七分) 連皮苓(三錢) 野于術(shù)(一錢五分)廣皮(一錢) 炙內(nèi)金(一具) 紅芽大戟(三分) 甘遂(三分) 千金子(三分四味研細開水先服)

二診 腫脹稍松,然仍膨大如鼓,小溲不利,陰囊腫脹。鼓脹重癥,未可以暫時取效,而便為足恃。

大腹皮 廣陳皮 川樸 澤瀉 炙蟾皮 豬苓 m.payment-defi.com/zhicheng/舟車丸(三錢)


馬(右) 中空無物者曰鼓,實中有物者曰蠱。少腹有形,盤踞日久,茲則其形漸大,腹脹如箕,按之堅硬。

此氣血阻滯不行,致脾土不克旋運。蠱脹重癥,不能許治。

酒炒當歸須 延胡索 臺烏藥 南楂炭 沉香曲莪術(shù) 制香附 上廣皮

二診 脹勢稍松。姑守前意以覘動靜。

金鈴子 制香附 臺烏藥 延胡索 兩頭尖 當歸須 炒蓬術(shù) 川桂木 南楂炭 蔥白

三診 脹勢較松。然蠱脹重癥,仍難圖治。

兩頭尖(三錢) 臺烏藥(一錢五分) 鶴虱(二錢) 單桃仁(去皮打三錢) 制香附(二錢) 使君子肉(二錢) 楂炭(三錢) 雷丸(一錢五分) 檳榔(一錢) 婆萬病丸(三錢先服)


范(左) 身熱大勢雖退,脈仍未靜,溏泄之后,轉(zhuǎn)為便閉腹笥脹滿,按之不柔。此邪少濕多,邪去濕留,濕困脾土,鼓舞運旋不及,則大腸傳化失司,所謂濕閉是也。宜調(diào)氣泄?jié)帷?p>川樸 廣皮 大腹皮 郁金 小溫中丸 桔梗 枳殼 光杏仁 砂仁


江(左) 痰飲咳逆多年,氣血逆亂,痰每帶紅。日來兼感風邪,風與濕合,溢入肌膚,面浮膚腫,喘咳不平,腹脹脘痞,小便不利。脈數(shù)浮滑,舌苔白膩。有喘脹之虞。

前胡(一錢五分) 荊芥(一錢) 光杏仁(三錢) 橘紅(一錢) 茯苓皮(四錢) 葶藶(五分)防風(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前(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 生姜衣(四分) 川樸(一錢)

二診 痰喘稍平,浮腫亦減,然中脘仍然作脹。肺胃之氣,升多降少,致風與濕橫溢肌膚。效方再望應(yīng)手。

大腹皮(二錢) 川樸(一錢) 杏仁(三錢) 生薏仁(四錢) 煨石膏(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炙麻黃(四分) 陳皮(一錢) 枳殼(一錢) 茯苓皮(三錢炒) 生姜(二片) 冬瓜皮(三錢炒)

三診 開上疏中,適交節(jié)令,痰氣郁阻不開,痰出不爽,腹脹面浮足腫,小溲不利。脈形細沉。夫痰飲而致隨風四溢,都緣脾腎陽虛,不能旋運,所以泛濫橫行。有喘脹之虞。擬千緡湯出入以開痰,真武以溫腎而行水。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大腹皮(二錢) 生姜衣(四分) 真武丸(三錢) 皂莢子(蜜炙二粒) 枳實(一錢) 連皮苓(三錢) 炒于術(shù)(一錢五分)

改方去皂莢子加葶藶。

四診 開肺之氣,溫腎之陽,肺合皮毛,遍身自汗,水氣因而外越,面浮膚腫大退,胸悶較舒,脹滿大退,痰亦爽利。然大便不行,足腫未消。還是水氣內(nèi)阻,不得不暫為攻逐之。

大腹皮(二錢) 姜衣(四分) 白茯苓(三錢) 冬瓜皮(四錢炒) 澤瀉(一錢五分) 上廣皮(一錢)于術(shù)(二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禹功散(先調(diào)服一錢)

五診 痰化為水,泛溢肌膚,先得暢汗,水濕之氣,從汗外溢,繼以緩攻,水濕之氣,從而下達,故得腹脹面浮俱減。擬運土分化。再望轉(zhuǎn)機。

葶藶(五分) 橘紅(一錢) 冬術(shù)(二錢) 大腹皮(二錢) 炒范志曲(二錢) 光杏仁(三錢)茯苓皮(三錢) 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錢) 枳殼(七分) 生姜衣(四分)


施芷園 嗜飲濕熱素盛,濕釀為濁,濁阻清道。先起鼻塞,經(jīng)治而愈。于是濕釀成飲,飲阻肺胃。嗆咳多痰,停飲在胃,中州痞阻,壅極而決,上吐下瀉者屢。然雖經(jīng)吐瀉,而飲邪之根蒂未除。脾肺胃二臟一腑之氣,已是暗損,遂致痰飲化水,滲入肌膚,火必炎上,水必就下,所以先從足腫,漸及脛股,玉莖陰囊一皆腫脹,今則腹?jié)M脘硬,食入發(fā)喘,脈象沉弦,此痰飲而變成水氣之癥也;字,舌光無苔,病實正虛,恐水氣逆射于肺,而致喘勢暴盛。擬降肺疏胃,運脾利濕,兼進牡蠣澤瀉散使之入下。

甜葶藶(七分) 大腹皮(二錢) 五加皮(二錢) 生薏仁(四錢) 澤瀉(一錢五分) 川樸(一錢)連皮苓(四錢) 雞內(nèi)金(三錢) 車前子(二錢) 炒冬瓜皮(五錢) 牡蠣澤瀉散(三錢)

附錄牡蠣澤瀉散方(并方解)

牡蠣 澤瀉 蜀漆 葶藶 栝蔞根 商陸根(熬) 海藻(洗去咸各等分)

凡腫脹日,甚能得暢瀉,病必轉(zhuǎn)輕。然病久元虛,恐氣不運藥,雖進猛劑,徒然頻利,水仍不下曾見頻利而水不下者,服昆山丸藥,依然下水而愈。同一瀉下,不如擇善而行,非畏葸也。濕熱壅遏,前人有牡蠣澤瀉散一方,專治水蓄于下,上焦之氣,不能下化,故用商陸葶藶,從肺及腎,開其來源之壅,而后牡蠣海藻之軟堅,蜀漆澤瀉之開泄,方能得力。用栝蔞根者,恐行水之氣過駛,有傷上焦之陰,仍使之從脾吸陰,還歸于上。其方下注云:小溲大暢,即止后服。以商陸行水,有排山倒岳之勢也。又、三白散專治囊腫膚腫腹脹。如牡蠣澤瀉散仍未得效,然后服神 丸。此方專下水氣之重者。然恐但利而不瀉,宜以重藥而輕服之,所謂緩攻是也。此二方皆生平每投輒效者。倘得腫勢大退,清其淵藪,不外五皮五苓之類。扶正可以祛邪,而祛邪即能保正,所以瀉下之后,不在補藥中求針線也。所慮者,既瀉既利,病仍不退,不慮其虛脫也。三白散用白牽牛,其用黑牽牛者,合茴香二味名禹功散,亦屬屢用屢驗,但力量較三白神 兩方不如遠甚。管見所及,聊備呈閱。


邱景林 痰飲多年,痰多咳嗽,氣從上升。邇來兩足虛腫,納減無味,小溲短少,寐中汗出,而往往遺尿不禁。脈沉弦。重按少力,苔白質(zhì)膩。脾肺腎三臟均虛,命陽不能化水外出,遂致水溢肌膚,蒸變無權(quán),致胃納日以呆頓。開太陽,逐痰水,原屬痰飲必效之方,惟久病多虛,姑以陽氣為重。

元米炒黨參(三錢) 菟絲子(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熟附片(三分)煨益智(一錢) 補骨脂(三錢) 陳皮(一錢) 炒于術(shù)(一錢) 炒谷芽(二錢) 玫瑰花(二朵)

又 溫助命陽,以生脾土,遺尿得定,而足仍虛腫,胃呆少納,小溲短少。水溢肌膚,原系脾腎兩虛,不能化水外出。舌白轉(zhuǎn)黃,口膩而苦,濕中生熱,遂成濕熱壅遏之局?肿冄尤敫。擬金匱防己茯苓湯法。

炙綿 (一錢五分) 茯苓(四錢) 漢防己(三錢) 澤瀉(二錢) 豬苓(二錢) 大腹皮(二錢)制蒼術(shù)(二錢) 宣木瓜(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生薏仁(一兩) 炒冬瓜皮(一兩二味煎湯代水)

黃癉

華(左) 遍體面目俱黃,中脘痞滿。濕熱蘊遏?制溆蓸思氨尽

西茵陳 制川樸 赤白苓 澤瀉 青蒿 山梔 廣橘皮 制半夏 木豬苓 上湘軍(二錢好酒浸透后下)

二診 脘痞稍減,黃癉略退。藥既應(yīng)手,守前法再望轉(zhuǎn)機。

茵陳(二錢) 冬術(shù)(炒炭二錢) 澤瀉(二錢) 砂仁(七分) 黑山梔(二錢) 上湘軍(二錢)橘皮(一錢) 豬苓(一錢五分) 川樸(一錢) 官桂(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焦麥芽(三錢)

三診 面目色黃稍退,而熱退不清。還是濕熱壅遏熏蒸之所致也。再淡以滲之,苦以泄之。

官桂(五分后入) 豆豉(三錢) 黑山梔(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 郁金(一錢五分) 茵陳(三錢) 冬術(shù)炭(二錢) 赤白苓(各二錢) 杏仁(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四診 黃癉已退。然形色瘦奪,脾土無不虛之理。當為兼顧。

野于術(shù)(二錢炒) 廣皮(一錢) 豬苓(二錢) 云苓(四錢) 茵陳(二錢) 澤瀉(二錢)焦麥仁(四錢) 官桂(五分后入)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竹茹(一錢)

五診 黃癉大勢雖退,而濕熱未能盡澈,小溲未清,足跗帶腫。還是濕熱墜下,再培土而分利濕邪。

于術(shù)(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 川通草(一錢) 茯苓(三錢) 炒冬瓜皮(一兩) 澤瀉(一錢五分)木豬苓(二錢) 焦蒼術(shù)(一錢) 生熟米仁(各三錢) 茵陳(一錢五分)

六診 諸病向安,惟氣色尚滯。宜鼓舞脾土,土旺自能勝濕也。

參須(五分) 茵陳(二錢) 云茯苓(四錢) 豬苓(一錢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野于術(shù)(二錢)炮姜(三分) 焦蒼術(shù)(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七診 補氣運脾滲濕,證情又見起色。再為擴充。

人參須(五分) 蒼術(shù)(一錢) 于術(shù)(二錢) 茵陳(二錢) 豬苓(一錢五分) 云茯苓(三錢)炒冬瓜皮(五錢) 炮姜炭(四分) 澤瀉(一錢五分) 生熟薏仁(各三錢) 谷芽(三錢)


蔣(左) 四肢面目俱黃。脈形糊滑。此濕熱蘊遏,為五癉中之谷癉。

官桂 赤白苓 黑山梔 澤瀉 綿茵陳 瞿麥 上湘軍 白術(shù)炭 豬苓

二診 黃癉大退,前法以清其淵藪。

官桂 黑山梔 焦麥芽 范志曲 陳皮 川樸 豬茯苓 澤瀉 茵陳


濕熱蘊遏為黃癉。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青蒿(三錢) 茵陳(三錢) 川樸(一錢) 上湘軍(三錢) 赤白苓(各二錢) 黑山梔(三錢) 廣皮(一錢) 豬苓(二錢) 焦麥芽(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二診 黃癉大退。再淡以滲濕,苦以泄熱。

黑山梔 赤白苓 豬苓 川樸 大腹皮 澤瀉 枳殼 制半夏 麥芽 廣皮 上湘軍 茵陳

三診 營衛(wèi)不通,忽生寒熱,欲和陰陽,當調(diào)營衛(wèi),欲調(diào)營衛(wèi),當祛其所以阻我營衛(wèi)者。

制半夏 范志曲 赤豬苓 郁金 焦麥芽 上廣皮 綿茵陳 建澤瀉 官桂(五分)

四診 黃癉大退,濕熱未清。

川樸 郁金 赤豬苓 半夏曲 橘紅 澤瀉 茵陳 官桂 整砂仁 大腹皮 焦麥芽


趙(右) 痧疹之后,風戀未澈,挾濕內(nèi)郁,脾運失司,以致面目肢體俱黃,黃癉之證不能欲速圖功。

茵陳 黑山梔 澤瀉 神曲 大腹皮 青蒿 官桂 赤白苓 川樸 廣皮 焦麥芽


金(左) 腹?jié)M氣滯,小溲渾黃。濕郁三焦。擬調(diào)氣理濕。

制川樸(一錢) 陳皮(一錢) 杏仁(三錢) 范志曲(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大腹皮(二錢)茵陳(二錢) 通草(一錢) 焦麥芽(三錢) 鮮fo手(一錢)


章(右) 谷多氣少,面色浮黃,肢倦體乏。脈澀,舌淡。產(chǎn)后勞傷,血虛營滯不和也。

炒白術(shù) 制半夏 秦艽 澤瀉 晚蠶砂 豬苓 云茯苓 焦麥芽 白蒺 禹余糧丸(二錢)


許(左)腹痛脹已定,而面目身體俱黃。氣滯營郁,恐變脹滿。

廣皮 桃仁 延胡索 廣郁金 制半夏 生薏仁 歸尾 猩絳 焦枳實 旋復(fù)花 青蔥管


久病經(jīng)滯,氣血不行,面目俱黃。與尋常濕熱有間也。

歸尾 桃仁 澤瀉 猩絳 赤豬苓 旋復(fù)花 青蔥管


黃癉大勢雖退,氣仍未開,纏綿兩月,茲則便泄不爽。良以濕困已久,脾陽損傷。擬培土溫脾分化。

于術(shù) 生熟薏仁 干姜 陳皮 范志曲 茯苓 綿茵陳 砂仁 澤瀉

二診 氣分稍開,時仍便泄。的是濕熱困乏,脾陽因而損傷。藥向效邊求。

西茵陳(二錢) 茯苓(三錢) 上廣皮(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錢) 炒干姜(四分)豬苓(二錢) 煨木香(三分) 理中丸(一錢五分開水先服)


勞倦內(nèi)傷,面色無華,胸中吊痛,肢困力乏,胃鈍納減。當以胃為主治。

白術(shù) 赤白苓 郁金 木香 生熟谷芽 廣皮 生薏仁 藿香 蔻仁 白檀香 三豐伐木丸


杭(左) 面黃力乏,便泄溲黃。濕熱在下,正與經(jīng)旨谷多氣少之文符合。

臺術(shù) 豬云苓 澤瀉 生薏仁 焦麥芽 茵陳 范志曲 廣皮 酒炒桑枝 砂仁

痞氣

江(左) 嗜飲中虛,氣失旋運,水谷之氣,不化為津,轉(zhuǎn)化為痰。痰阻營衛(wèi),寒熱交作,必得便解粘膩,痰盡方舒。食入后中脘久痞。脈形濡弱。脾胃愈虧,則濁痰愈甚,前人有見痰休治痰之說,宜以脾胃為本。

別直參(另煎沖一錢) 炒于術(shù)(二錢) 陳橘皮(一錢) 炒竹茹(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生薏仁(三錢) 炒枳實(一錢) 縮砂仁(五分后下) 生熟谷芽(各一錢五分)


李(左) 肝木不和,腹脹脘痞不納,時發(fā)時止,甚則心神恍惚。脈左關(guān)獨弦。此厥氣失疏,風陽擾攘也。

金鈴子 白蒺藜 廣郁金 廣皮 砂仁 白芍 制香附 炒枳殼 朱茯神棗仁 香櫞


袁(右) 痞滿大退,而少腹滯墜不舒。此氣濕不泛于上,而壓于下。再為疏通。

制香附 薤白頭 云茯苓 陳皮 沉香片 整砂仁 制半夏 建澤瀉 煨天麻 豬苓

二診 少腹滯墜已舒,而右脅脹滿。無非痰氣窒塞。

制半夏 制香附 栝蔞仁 淡干姜 川雅連 云茯苓 炒竹茹 薤白頭 白金丸


姜(左) 氣虛濕痰內(nèi)阻,營衛(wèi)不克宣通。往來寒熱,誤投陰膩之物,寒熱雖止,而脘痞少腹?jié)M,腿肢作酸。

此陽氣不克營運?殖擅洸 

上安桂(三分飯丸) 制香附(二錢) 制半夏(二錢) 薤白頭(三錢) 連皮苓(三錢) 山楂炭(四錢)半硫丸(八分藥湯送下)


陸(左) 胃氣漸開,而食入后每覺痞滿,片刻即舒,平日往往涌吐酸涎。舌苔雖漸化薄,而尚嫌黃濃。良以中陽不足,濕痰不克運化。擬溫理中陽。

奎黨參(二錢) 蜜炙干姜(三分) 生薏仁(三錢) 橘白(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炒于術(shù)(一錢五分)云茯苓(三錢) 制半夏(一錢) 玫瑰花(去蒂二朵)

二診 補氣溫中,舌苔化清。的是中虛濕熱不克旋運。但時為不寐,良以胃有濕痰,膽寒肝熱也。

臺參須(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廣藿香(一錢五分) 炒枳實(八分) 姜竹茹(一錢)白茯苓(三錢) 生熟谷芽(各一錢) 縮砂仁(四分) 玫瑰花(二朵)


不納不饑,稍稍納食,中焦如阻,泛酸欲吐,寤難成寐。脈細濡,關(guān)部帶滑。此濕熱郁阻中州,致脾清不升,胃濁不降。六腑以通為用,宜辛以開之。

制半夏 干姜 茯苓 焦麥芽 竹茹 上廣皮 川連 澤瀉 佩蘭

二診 辛開苦降,中脘較舒,泛酸嘔吐之勢稍緩。然猶杳不思納,略進稀糜,尚覺脹滿,腹中攻撐不和,大便不解,寤難成寐。脈右部弦滑。胃府之氣,略得通降,而肝腸暗動,遂令木郁土中。前法再參平肝泄木。

川雅連(淡吳萸同炒) 制半夏 茯苓神 金鈴子 延胡索 廣陳皮 炒枳殼 炒竹茹

三診 脹滿較舒,痞阻稍松,吐出稠痰,寤得成寐,飲食得以漸進。但脈象尚帶弦滑,舌紅苔黃。肝胃不能和洽,從效方再望應(yīng)手。

川楝子 制香附 茯苓神 制半夏 鮮竹茹 延胡索 小青皮 薤白頭 左金丸

四診 兩和肝胃之氣,似覺稍和,而胸脘仍然脹滿,心胸之間,時覺烙熱,痰中帶紅。脈左寸關(guān)帶弦,尺部數(shù)細,右寸關(guān)弦滑,尺部堅硬,舌苔白膩,而底質(zhì)帶紅。前人謂氣有余、便是火,所以心胸烙熱者,良由肝胃之氣不和,氣郁生火,氣之所在,即火之所在也。再理肝胃之氣,而和肝胃之陰。

石斛 白蒺藜 蜜炒青皮 黑山梔 郁金 半夏曲 金鈴子 土炒白芍 炒杏仁 竹茹

五診 脈左寸關(guān)弦象稍退,右關(guān)脈弦滑亦稍柔和。脹滿漸舒,略能安谷。再從肝胃調(diào)和。

金石斛 制半夏 杭白芍 茯苓 炒香豉 金鈴子 廣陳皮 白蒺藜 山梔 降香

六診 兩關(guān)弦象稍柔。胃納亦日見起色,脹滿已舒。但舌苔中心濃,微帶黑色。仍當從于肝胃議治。

制半夏 金石斛 白芍 白茯苓 黑山梔 薄橘紅 沉香曲 丹皮 炒杏仁 炒竹茹


中氣虛弱,不饑不納,二便不利,中脘痞阻,臥難成寐。脈細而滑,口膩苔濁。濕熱郁阻,升降失司。擬開上焦。

制半夏 郁金 川雅連 光杏仁 炒枳實 廣陳皮 干姜 薤白頭 佩蘭葉 栝蔞皮 炒竹茹

二診 中脘痞阻,飲食不進,口膩痰多。脈象濡滑。濁阻胃中。先為通降。

藿香 制半夏 金石斛 廣皮 茯苓 佩蘭葉 川樸 大腹皮 栝蔞皮 枳實 鮮fo手 竹茹

三診 通降胃府,仍然不納,略一進谷,輒中脘不舒,味變酸濁。脈象濡滑。痰濕閉阻胃口。再降胃化痰,而宣氣郁。

香豆豉 炒杏仁 黑山梔 栝蔞皮 降香屑(四分) 上川樸 制半夏 炒枳殼 生姜汁

四診 脈象濡細,重按少力,舌苔白膩不化。不納不饑。中氣不足,不能化濁。再扶持中氣,而展胃陽。

人參須 制半夏 橘白 佩蘭葉 炒谷芽 益智仁 云茯苓 玫瑰花 鮮竹茹 砂仁(二粒)

五診 扶持中氣,而展胃陽,稍能知饑安谷。藥既應(yīng)手,宜再擴充。

人參須(八分) 淡姜渣(三分) 茯苓(三錢) 佩蘭葉(八分) 玫瑰花(二朵) 益智仁(六分)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白(一錢) 焦麥芽(二錢)

六診 胃氣雖得稍醒,然略一多納,氣輒上沖。脈濡細,右關(guān)帶滑。中氣不足,不能運化,以致濕熱結(jié)聚,通降無權(quán)。擬苦辛開通。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連(四錢) 藿香(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佩蘭葉(一錢) 橘皮(一錢)干姜(二分) 茯苓(三錢) 竹茹(一錢)

積聚

(附 瘕)


中脘聚形,形如覆碗,按之作酸,至臥則氣從上逆。此痰氣結(jié)聚,陽明太陰之滯,阻而難降,不易圖治也。

制半夏 連皮苓 瓦楞子 橘紅 九香蟲 大腹皮 淡干姜 薤白頭 枳殼 砂仁


左脅下聚形窒礙氣機,甚則攻沖入脘,脹滿不舒,似覺氣自左升,不能右降,而仍還于左,沖入胸中,則似覺火逆,所謂火而不泄為陽,抑而不舒為氣也。

制香附 杭白芍 朱茯神 川石斛 青皮 金鈴子 白歸身 白蒺藜 香櫞皮


馬(左) 少腹偏左聚形,食入脹滿,色奪形衰。脈遲苔白。此情志抑郁,木不條達也。致氣濕瘀滯,酒積不行,名曰積聚?衷獨夂膿p而入損門。

上官桂 制香附 金鈴子 楂炭 延胡索 砂仁末 廣陳皮 連皮苓 澤瀉 豬苓


少腹結(jié)聚有形,按之堅硬。脈沉而弦。此氣寒交阻,恐成脹病。

酒炒歸須(二錢) 烏藥(一錢五分) 楂炭(三錢) 酒炒赤苓(一錢五分) 制香附(二錢) 郁金(一錢五分) 桂枝(五分) 酒炒延胡(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炒蓬術(shù)(一錢五分)


徐(右) 結(jié)塊堅大如盤,推之不移。氣寒血滯,與腸胃汁沫相摶,未可輕視。

川桂木 延胡 香附 白術(shù) 炒蓬術(shù)(一錢五分) 兩頭尖 歸須 烏藥 楂炭 野水紅花

二診 結(jié)塊稍軟,而頻咳氣逆。此兼感新邪,藥宜兼顧。

桂木 金鈴子 延胡 蘇梗 當歸須 烏藥 楂炭 兩頭尖 前胡 蓬術(shù) 荊三棱 杏仁 香附


中脘結(jié)塊,按之不甚痛。脈象沉滑。此痰濕流入分肉之間。

制香附 制半夏 廣皮 臺白術(shù) 青蔥管 白茯苓 旋復(fù)花 猩絳 指迷茯苓丸


郁(左) 時病之后,左脅下癖塊脹大,腹?jié)M不舒。脈弦滑,苔白。脾土不運,胃絡(luò)阻滯。擬宣通氣血,參以運土。

川桂木(六分) 焦麥芽(四錢) 豬苓(二錢) 范志曲(二錢炒) 南楂炭(三錢) 廣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當歸炭(一錢五分) 臺白術(shù)(二錢) 延胡索(一錢五分)

二診 癖積稍收,腹仍脹滿。胃絡(luò)不宣,生化因而不及。再宣通胃氣,運土理濕。

川桂木(五分) 臺白術(shù)(二錢) 范志曲(二錢炒) 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南楂炭(三錢)焦麥芽(四錢) 川郁金(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炒枳殼(一錢)


賈(右) 瘕聚有形,甚則上沖胸脘,寒熱往來?盅尤霌p途。

醋炒柴胡(四分) 歸尾(一錢五分)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制香附(二錢打) 白芍(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切) 廣皮(一錢) 柏子仁(三錢) 砂仁(七分) 臺烏藥(一錢五分)


腹中作痛,少腹聚形,經(jīng)事當至不至,面色萎黃。脈形沉遲。此寒入胞門,與腸外之汁相摶,石瘕之屬也。須耐心善調(diào),勿得急切攻奪。

當歸須 川桂木 廣郁金 臺烏藥 韭菜根(七錢) 南楂炭 金鈴子 制香附 延胡索(醋炒) 兩頭尖(三錢) 野水紅花子(三錢)


脅下結(jié)塊。

香附(五錢) 吳萸(三錢) 青皮(五錢) 烏藥(五錢) 木香(五錢)
上五味研粗末,麩皮一升姜三片蔥三莖同炒,火起用陳酒噴,炒干,置洋布包內(nèi)熨痛處,稍冷再炒,至焦而棄。


點擊查看:<<張聿青醫(yī)案>>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