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證之“胃中虛”,與
結胸證之“胃中空虛”和
梔子豉湯證之“胃中空虛”是一樣的,都是誤下造成的胃中空虛。
瀉心湯證之心下痞硬也是與陷胸湯證之心下結硬相對比的。一是結硬而不痛,一是結硬而痛。心下結硬而痛者,是熱與水摶結成實。
如:“134.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
頭痛、
發(fā)熱、微
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y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
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
半夏瀉心湯!
此痞為什么說“柴胡不中與之”呢?必是柴胡證沒有了。心下但滿而不痛,嘔利,腸鳴(“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半夏瀉心湯主之!督饏T》)”這是病位不同了,不是胸脅下滿的柴胡湯證,而是心下痞滿的瀉心湯證了。故說柴胡不中與之。
陷胸湯證之胃中空虛,是指胃中津液虧乏,是誤下后傷害胃津,造成的胃中空虛。之所以能發(fā)生結胸證,是因為下后傷津,胃中空虛,表部邪熱乘虛入里,發(fā)生熱與水結的結胸熱實證,故心下滿硬而疼痛。
瀉心湯證之心下痞硬,也是胃中津液虧乏,也是誤下后傷害胃津,造成胃中空虛。之所以不發(fā)生結胸證,是因為瀉心湯證是病發(fā)于陰,故其心下痞硬不是表熱入里引起的,而是客氣上逆引起的。“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是對痞證的病機解說!暗晕钢刑摗敝暗保莾H僅,只有的意思。只是以胃中虛,而沒有熱與水互結成實。因為心下痞硬而不痛。胃中空虛,沒有結為熱實,故不可下,而與
人參甘草
大棗補津液,半夏散水氣,干
姜溫化水濕,
黃芩黃連清解客熱邪氣,諸藥合用,清熱溫寒,補虛瀉實,使陰陽和,
嘔吐下利止,心下痞硬得解。
故認為瀉心湯證之“胃中虛”,不是常識的“
胃氣虛”。常識所說的胃氣虛,是脾胃虛寒,不當與黃芩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