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大陰病 【原文】大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shí)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鞕。
【追文】大陰中風(fēng),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濇而長(zhǎng)者,為欲愈。
大陰病,欲解時(shí),從亥至丑上。
【準(zhǔn)原文】大陰病,脈浮者,少可發(fā)汗宜
桂枝湯。自利不渴者,屬大陰,其藏有寒故也,當(dāng)溫之!穑ㄗ⒁朔啬孑。)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當(dāng)發(fā)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注以脾家實(shí),腐穢當(dāng)去故也。)
【原文】本大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shí)痛者,桂枝加
芍藥湯主之。大實(shí)痛者,桂枝加
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生
姜(切)三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注本云
桂枝湯,今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桂枝三兩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姜(切)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追文】大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shè)當(dāng)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dòng)故也。
辨少陰病少陰之為病。脈微細(xì)。但欲寐也。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注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
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dāng)咽痛而復(fù)吐利。少陰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刧故也。小便必難。以強(qiáng)責(zé)少陰。汗也。
少陰病。脈細(xì)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汗。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fù)不可下之。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芍。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shí)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陰中風(fēng)。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少陰病欲解時(shí)。從子至寅上。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
發(fā)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炙少陰七壯。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
便血也。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qiáng)發(fā)之。必動(dòng)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驈哪砍稣。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shí)時(shí)自冒者死。
少陰病。四逆。惡寒為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陰病。脈微細(xì)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fù)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
麻黃細(xì)辛附子湯主之。
麻黃(去節(jié))二兩 細(xì)辛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注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fā)汗也。)
麻黃(去節(jié))二兩 甘草(炙)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
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一云三挺)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nèi)膠烊盡。小冷。內(nèi)
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一升。日三服。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一斤
干姜一兩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內(nèi)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注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纱。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
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一升 人參二兩 生姜(切)六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
豬膚湯主之。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
白蜜一斤。
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
桔梗湯。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半夏苦酒湯主之。
半夏(洗破如
棗核)十四枚 雞子(去黃內(nèi)上苦酒。著
雞子殼中)一枚
上二味。內(nèi)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內(nèi)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注半夏有毒。不當(dāng)散服。)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
豬膽汁湯主之。○(注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注若無膽。亦可用。)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其人或欬;蛐”憷;蛳吕;驀I者。玄武湯主之。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白朮二兩 生姜(切)三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
五味子半升。細(xì)辛一兩。干姜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為半斤。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蚋雇;蚋蓢I。或咽痛;蚶。脈不出者。通脈回逆湯主之。
甘草(炙)二兩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強(qiáng)人可四兩)三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赤色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注脈病皆與方相應(yīng)者乃服之。)
少陰病。其人或欬;蚣隆;蛐”悴焕。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甘草(炙)
枳實(shí)(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等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折。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
薤白三莖。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湯主之。
豬苓 茯苓 阿膠
澤瀉 滑石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盡。溫服七合。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
大承氣湯。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诟稍镎?上轮。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回逆湯。
甘草(炙)二兩 干姜一兩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qiáng)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不可下也。若隔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dāng)溫之。宜回逆湯。
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cái)?shù)更衣。反少者。當(dāng)溫其背上。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