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把
傷寒論的方劑,劑量與條文整理匯總了一下,大家來看看,或許能用得上。以后將陸續(xù)發(fā)出。
一,
麻黃湯--(麻9桂6杏10甘3)太陽病,
頭痛發(fā)熱,身疼
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 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脈浮而數(shù)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與小
柴胡湯; 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二,麻黃加術(shù)湯---(
白術(shù)12)濕家身煩痛,可與麻黃加術(shù)湯發(fā)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三,麻杏苡甘湯---(麻2杏6苡9甘3)病者一身盡疼,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可與麻杏苡甘湯。
四,
麻杏石甘湯---(麻5_12杏10石24-30甘6)發(fā)汗后,不可更行
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石甘湯.\\下后,不可更行
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石甘湯。
五,
葛根湯----(葛12麻9桂6芍6甘6
姜9棗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
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
六,葛根加
半夏湯----(半夏12)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七,
大青龍湯----(麻12桂6杏6甘4姜9石12棗3)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 ,此為逆也.\\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亻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
八,
小青龍湯---(麻9芍9桂6姜6細3味3夏9甘6)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噎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龍湯主之。
九,小青龍加
石膏湯---(麻芍桂細甘姜9味夏6石膏6)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膏湯主之。
十,
射干麻黃湯---(射9麻12
生姜12夏6味5細菀冬9棗2)咳而上氣,喉中水鳴聲,
射干麻黃湯主。
十一,越婢湯---(麻18石24姜9甘6棗5)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
自汗出,無大熱-。
十二,越婢加半夏湯---(夏12)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十三,越婢加術(shù)湯---(白術(shù)12)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里水,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
十四,麻黃
附子細辛湯---(麻6附9細3)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十五,麻黃附子
甘草湯---(麻6附9甘6)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fā)汗也。
十五,
梔子豉湯---(梔9豉9)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農(nóng),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湯主之(甘6);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姜15)。||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熱不去,心中結(jié)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十六,
小陷胸湯---(連6夏12蔞30)
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十七,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6連6或加芩3)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傷寒大下后,復發(fā)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十八,
附子瀉心湯---(大6連芩3附3)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十九,
半夏瀉心湯---(夏9芩9連3參甘干9棗4)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二十,
生姜瀉心湯---(生姜12
干姜為3)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湯主之。
二一,
甘草瀉心湯---(甘12)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