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祛風之劑
    

醫(yī)方論:祛風之劑

小續(xù)命湯防風一錢二分 桂枝 麻黃 杏仁(去皮尖,炒研) 芎 (酒洗) 白芍(酒炒) 人參 甘草(炙) 黃芩(酒炒) 防己八分 附子四分每服三錢,加姜、棗煎。天地之氣,郁而必宣。風也者,乃大塊噫氣,鼓蕩萬物者也。然有和風,有烈風,有怪厲之風,有微柔之風。和風,則不…

續(xù)命湯

防風一錢二分 桂枝 麻黃 杏仁(去皮尖,炒研) 芎 (酒洗) 白芍(酒炒) 人參 甘草(炙) 黃芩(酒炒) 防己八分 附子四分

每服三錢,加、棗煎。

天地之氣,郁而必宣。風也者,乃大塊噫氣,鼓蕩萬物者也。然有和風,有烈風,有怪厲之風,有微柔之風。和風,則不疾不徐,人縱感之,不為大害;烈風,則咸知畏避,受者反少;怪厲之風本不常有;惟微柔之風,最易中人,微則難防,柔則善入。虛人腠理不密,外風乘隙而投,由表及里,病亦由淺入深。前于《醫(yī)醇剩義》中已將中絡(luò)、中經(jīng)、中腑、中臟之癥,縷析條分,茲不復贅。但于各方后,竊附管見。小續(xù)命湯,乃治六經(jīng)中風之通劑,方中補氣血,去風寒,清濕熱之藥俱備,非各分門類之專方。易老加減法,亦不過示人以用藥之大凡。至于入腑、入臟之癥,則固未嘗議及也。

侯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 防風 白術(shù)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參 茯苓 當歸 川芎 干姜 桂枝 細辛 牡蠣 礬石三分

上末,用溫酒調(diào)方寸匕,服二十日;再冷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則藥積腹中矣。

此方佳處,全在平肝息風。內(nèi)風不動,則不與外風勾結(jié),此便是阻截之法。喻西江盛稱其用牡蠣、礬石堵御之妙。予請為進一解,當實衛(wèi)氣以為城垣,當養(yǎng)營血以堅壁壘。若使藥積腹中,以為堵截,吾恐風不得入者,氣血亦由此不通。無怪誤解填塞空竅者之滋議也。

秦艽

秦艽 石膏二兩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 生地(酒洗) 熟地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甘草(炙) 防風 黃芩(酒炒) 羌活 獨活 白芷一兩 細辛五錢

每服一兩。

此方劉宗濃與喻嘉言俱謂其風藥太多,不能養(yǎng)血、益筋骨;汪 庵又謂∶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執(zhí)一見。予謂方中四物咸備,不可謂無血藥也,若中風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細辛二味必須減去。

三生飲

南星一兩 生川烏(去皮)五錢 生附子(去皮)五錢 木香二錢

每服一兩,加人參一兩煎。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然邪往從之,虛處轉(zhuǎn)實,又何說邪?東垣謂∶中風非外風,乃本氣自病,太屬偏執(zhí)。此等峻猛之藥,雖有人參,氣虛者能任受耶?如喻嘉言之加減為宜。

地黃飲子

熟地黃 巴戟(去心) 山茱萸 蓯蓉(酒浸) 附子(炮) 官桂 石斛www.med126.com遠志 麥冬菖蒲 五味子

等分,每服五錢,入薄荷少許,姜、棗煎服。

清肝氣以益水之源,納腎氣以制火之僭。水能涵木,孤陽不升則心氣通,而舌喑自解矣。

惟足廢不能行,尚當加壯筋利節(jié)之藥。至其不用風藥,正恐以助火,故特為迸去,未可議之也。

順風勻氣散

白術(shù)二錢 烏藥一錢五分 人參 天麻五分 沉香(磨)三分 白芷 蘇葉 木瓜 青皮 甘草(炙)三錢

加姜煎。

順風勻氣,全是氣分藥,并無活血舒筋之藥。以之順氣疏風則可,若治半身不遂,口眼斜,當加血藥舒筋為是。

草 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者佳。不拘多少,揀去粗莖,留枝、花、葉、實,酒拌蒸曬九次,蜜丸。

之性,一味搜風逐濕。若風濕相摶、腿足麻痹,及諸濕瘡皆可用。以治中風 僻,徒益之燥耳。

牽正散

白附子 僵蠶 全蝎

等分為末,每二錢酒調(diào)服。

但口眼 斜,而別無他癥,則經(jīng)絡(luò)臟腑均未受傷,乃太陽、陽明兩經(jīng)之風痰蘊熱所致。

三藥直走內(nèi)絡(luò),祛風化痰,極為得力,故不必加血藥也。

如圣散

羌活 防風 白芷 柴胡 甘草 黃芩 半夏 川芎 芍藥 當歸 烏藥

加姜煎。入姜汁、竹瀝服。柔痙加白術(shù)、桂枝,剛痙則加蒼術(shù)、麻黃,口噤、切牙、大便實加大黃。

活血祛風,化痰清熱,剛?cè)岫d,加減亦有法。此節(jié)庵方之佳者。

獨活湯

獨活 羌活 防風 細辛 桂心 白薇 當歸 芎 半夏 人參 茯神 遠志肉 菖蒲五錢 甘草(炙)二錢五分

每服一兩,加姜、棗煎。

此以息肝風為第一義,養(yǎng)心神次之,化痰清熱又次之,方法極有條理。

小活絡(luò)丹

川烏(炮去臍皮) 草烏(炮去皮) 膽星六兩 地龍(洗焙干) 乳香(去油) 沒藥(另研)三兩三錢

酒丸。

藥力頗峻,果有頑痰、死血則可用。若寒濕流筋及血不養(yǎng)筋者,不可誤投。

消風散

荊芥 陳皮(去白) 濃樸(姜汁炒) 甘草(炙)五錢 防風 羌活 藿香 僵蠶(洗炒) 蟬蛻 川芎 人參 茯苓二兩

為末,每服三錢,茶湯下。

風熱上攻,治當清解,過用辛散,是發(fā)風助火矣,殊非正法也。

清空膏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羌活 防風一兩 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甘草(炙)一兩五錢

為末,每服三錢,茶調(diào)如膏,白湯送下。

如少陰頭痛,加細辛;太陰頭痛、脈緩、有痰,去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如偏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自汗、發(fā)熱、惡熱而渴,此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湯,加白芷。

此則寓清涼于升散中,為治風熱之大法。若陽明頭痛、少陰厥痛、血虛頭痛,又當別用方法矣。

胃風湯

人參 白術(shù)(土炒) 茯苓 當歸(酒炒) 芎 桂(炒) 芍藥(酒炒)

等分,加粟米百余粒煎。

東垣胃風湯

升麻一錢二分 麻黃(不去節(jié))一錢 白芷一錢二分 葛根一錢 柴胡五分 羌活五分 本五分 蒼術(shù)五分 蔓荊五分 草蔻五分 黃柏五分 當歸五分 炙甘草五分

加姜、棗煎易老胃風湯,養(yǎng)血柔肝,補脾和胃,并無一味風藥,而治法特妙。蓋緣肝木太旺,動而生風,犯胃克脾,故見飧泄腸風等癥,但須肝木一和,則內(nèi)風自息。若東垣之胃風湯,純用風藥,且燥亦太過,不及遠矣。

上中下通用痛風

川芎一兩 黃柏(酒炒) 蒼術(shù)(泔洗) 南星(姜制) 二兩 仁(去皮尖,搗)神曲(炒)防己 白芷一兩 羌活 威靈仙(酒拌)三錢 龍膽草一兩 桂枝三錢 紅花二錢

面糊丸。

此于風寒濕之外,又兼治痰與血。丹溪原自謂通劑,不過舉此以示大法。病有專在何經(jīng)者,必須對癥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劑,反傷無病之處也。

史國公藥酒

羌活 防風 白術(shù)(土炒) 當歸(酒洗) 川牛膝(酒浸) 川萆 杜仲(姜汁炒)松節(jié)(杵) 虎脛骨(酥炙) 鱉甲(酥炙) 晚蠶砂(炒)二兩 秦艽 蒼耳子(炮捶碎)四兩 枸杞五兩 茄根八兩(蒸熟)

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三十斤,煮熟退火毒服,每日數(shù)次,常令醺醺不斷。

此酒祛風利濕頗有力,于實癥為宜。若氣虛者當加補氣藥,血虛者當加補血藥。

蠲痹湯

黃 (蜜炙) 當歸(酒洗) 赤芍(酒炒) 羌活 防風 片子姜黃(酒炒) 甘草(炙)

加姜棗煎。

營衛(wèi)不虧,風何由入?不調(diào)營衛(wèi),而多用風藥者,非升痰即助火。此方營衛(wèi)兼顧,而又能祛風利濕,痹癥中之善方也。

三痹湯

人參 黃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杜仲(姜汁炒)www.med126.com 桂心 川牛膝續(xù)斷 細辛 秦艽 川獨活 防風

等分,加姜棗煎。

峻補氣血,而祛風、除寒、利濕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該,誠治痹之上策也。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風 細辛 當歸(酒洗) 芍藥(酒炒) 川芎(酒洗) 熟地 杜仲(姜汁炒) 牛膝 人參 茯苓 甘草 桂心

等分,每服四錢。

獨活,取其獨立不搖,不須根據(jù)傍;寄生取其附木而生,大得根據(jù)傍。二者相濟,又能利筋節(jié)而祛風。再兼平補營衛(wèi),疏通寒濕,用意頗為周到。

沉香天麻丸

羌活五錢 獨活四錢 沉香 益智仁 川烏二錢 附子(炮) 天麻 防風 半夏三錢 當歸 甘草 僵蠶一錢五分

每服五錢,姜三片煎。

以之治風寒痰厥則可,若因風化火,兼有痰涎者,斷不可用。

通頂散

蘆 甘草(生用) 細辛 人參 川芎一錢 石膏五錢

為末,用一字吹入鼻中,有嚏者肺氣未絕,可治。

不過欲其通陽開竅耳,然太覺煩瑣,不如皂莢散之便捷也。

烏梅擦牙關(guān)方

烏梅

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木旺則克土,木燥則筋急,泄木緩筋,則土郁自開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