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消化性潰瘍藥 Drugs for Peptic Ulcers 消化性潰瘍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藥,發(fā)病率約10%,男>女 為多因素所致疾病,其機制未完全明了。 認為:是由于“攻擊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作用增強,而“防御因子”(如胃粘液、HCO3-的分泌和胃粘膜)受損所致。 分類: 1、 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2、 胃粘膜保護藥 3、 抗幽門螺旋桿菌藥
抗酸藥 Antacids 為一類能中和胃酸,↓胃內PH的弱堿性無機化合物。 理想的抗菌藥應作用持久,不吸收,不產氣,不致腹瀉和便秘,對胃粘膜及潰瘍面有保護和收斂作用。單個藥很難滿足上述標準,常用復方制劑。 抗酸藥與H2阻斷劑聯(lián)合用,效更好。 常用藥物有: 氫氧化鋁 aluminum hydroxide 氫氧化鎂 magnesium hydroxide 三硅酸鎂 magnesium trislicate 碳酸鈣 calcium carbonate 碳酸氫鈉 sodium bicarbonate 抑制胃酸分泌藥 胃酸主要由壁C分泌,并受迷走神經(jīng)、促胃液素和組胺的調劑; 是誘發(fā)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因素。 壁細胞膜上H2組胺受體、M膽堿受體、促胃液素受體與胃酸分泌有關,其共同途徑是激活H+—K+—ATP酶(質子泵) 包括:1、H2受體阻斷藥; 2、M受體阻斷藥; 3、促胃液素受體阻斷藥; 4、H+—K+—ATP酶抑制藥; H2受體阻斷藥 藥理作用:壁細胞H2受體激活后→C內CAMP↑→激活H+—K+—ATP酶→促進胃酸分泌。 抑制H2受體:①基礎胃酸,夜間胃酸分泌均↓; ②抑制促胃液素及M受體興奮藥引起的胃酸分泌; ③胃蛋白酶分泌也↓。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臨床應用: 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促胃液素分泌瘤。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 1、 一般:頭痛、頭暈、腹瀉便秘、脫發(fā)等。 2、 C.N.S:焦慮、定向障礙、幻覺; 3、 內分泌:抗雄激素,促催乳素分泌作用; 4、 其它:心動過緩、肝、腎損害,WBC↓; 5、 肝藥酶抑制作用。 雷尼替丁 ranitidine 特點:1、強,為西咪替丁的4-10倍; 2、對肝藥酶抑制作用輕; 3、治療量不改變血催乳素、雄激素濃度。 法莫替丁 famotidine 特點:1、更強,為西咪替丁的40-50倍; 雷尼替丁的7-10倍。 2、不抑制肝藥酶; 3、對內分泌無不良影響; 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8% 尼扎替丁 nigatidine 同雷尼替丁 羅沙替丁 roxatidine M受體阻斷藥 哌侖西平 pirenzepine 藥理作用:可能是阻斷了迷走神經(jīng)的傳導; 小劑量即可抑制胃酸分泌; 大劑量可影響唾液、腸道動力; 同時可影響胃蛋白酶的分泌 臨床應用: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應激性潰瘍,急性胃粘膜出血,促胃液素瘤也有一定作用; 緩解癥狀作用不如H2阻斷藥。 不良反應: 輕、大劑量可有阿托品樣反應。 促胃液素受體阻斷藥 丙谷胺 proglumide 為氨基酸衍生物,化構與促胃液素、縮膽囊素兩種肽的終末段結構相似。為促胃液素受體阻斷藥。 抑制胃酸分泌,↑胃粘液的己糖胺量→↑胃粘膜屏障作用→促進潰瘍愈合。 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炎 效果不理想,少用。 H-—K-—ATP酶抑制藥 H-—K-—ATP酶又稱質子泵(H+泵) 由α、β兩個亞單位組成。 α亞單位由1033—1034個AA組成 β亞單位由300個AA組成 形成二聚體,有轉運離子的作用。 酶合成后貯于壁C的管狀囊泡和分泌管上→有H+、Mg2+、ATP→H-—K-—ATP酶被磷酸化→H-從壁C內轉移到胃內,K+從胃內轉移到壁C內→胃酸分泌。 作用于該酶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強大,該酶是多種胃酸分泌刺激最后的效應環(huán)節(jié)。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