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法--中藥炮制學 煅法包括明煅法、密閉煅法和煅淬法。
一、明煅法 藥物煅制時,不隔絕空氣的方法稱明煅法,適用于礦物藥、貝殼類和化石類藥物。煅制方法有爐口煅,平爐煅,反射爐煅。后兩法煅制溫度高,生產(chǎn)量大,但不耐高溫。化石類、貝殼類藥物不宜用后兩法煅制。煅制時應將藥物大小分檔,藥物受熱均勻,煅至內(nèi)外一致而“存性”,應一次性煅透。對主含云母類、石棉類、石英類礦物,煅時溫度應高,時間長。 明礬 主含硫酸鋁鉀[KAl(SO4)2·12H2O],有明礬和枯礬兩個規(guī)格。明礬解毒殺蟲,清熱消痰,燥濕止癢;外用解毒止癢;枯礬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減弱,增強了收斂、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煅制時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不要攪拌。白礬含水量按分子式中所含結晶水計算為45.53%,白礬用傳統(tǒng)方法制成枯礬,失重45%即可。煅制溫度應控制在180~260℃之間。 石決明 有石決明和煅石決明。生石決明偏于平肝潛陽,煅石決明咸寒之性降低,緩和平肝潛陽的功效,增強了固澀收斂、明目的作用,石決明要求煅至酥脆,呈灰白色或青灰色,無珍珠樣光澤。
二、 煅淬法 將藥物按明煅法煅燒至紅透,立即投入規(guī)定的液體輔料中驟然冷卻的方法稱煅淬。常見的有醋淬自然銅、、代赭石、磁石;酒淬陽起石、藥汁淬爐甘石等。煅淬目的:經(jīng)煅淬的藥物均可使其質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此外,還能改變藥物的理化性質,減少副作用,增強療效,如自然銅、陽起石、皂礬、爐甘石等。一些礦物藥煅、淬前后,礦物的變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單純的晶體結構變化,如代赭石中赤鐵礦轉化為磁赤鐵礦;也有晶體結構,化學成分都有改變,如自然銅中黃鐵礦轉化為磁黃鐵礦;更常見的是局部氧化、醋淬中的醋酸化或水化。煅淬時應反復進行數(shù)次,使液體輔料吸盡,藥物全部酥脆為度。 自然銅 有自然銅和煅自然銅。本品多煅用,經(jīng)煅淬后,可增強散瘀止痛作用,煅后使質地疏松,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自然銅主含二硫化鐵,經(jīng)火煅后二硫化鐵分解成硫化鐵,經(jīng)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亞鐵,且能使藥物質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藥物中鐵離子溶出物增加,易于體內(nèi)吸收,促進體內(nèi)造血系統(tǒng)功能。煅制工藝,一般認為煅至紅透(800℃左右,1~2h),醋淬數(shù)次,內(nèi)外均應煅至無金屬光澤,松脆為度。 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磁石 有磁石和煅磁石。生磁石偏于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煅磁石聰耳明目,補腎納氣力強,并質地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緩和了重鎮(zhèn)安神的功效。一般每100kg磁石,用醋30kg,應反復煅淬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粗粉。
三、 扣鍋煅法(悶煅) 藥物在高溫缺氧條件下煅燒成炭的方法稱悶煅法,亦稱扣鍋煅法。煅制目的:為了改變藥物性能,產(chǎn)生新的療效,增強止血作用,如血余炭、棕櫚炭等;有些有毒藥物經(jīng)煅炭后可降低毒性,如干漆、蜂房等;有些藥物經(jīng)煅炭后可增強收澀、斂瘡等作用,如燈心、蜂房等。煅燒時應隨時用濕鹽泥堵封兩鍋相接處,防止空氣進入,使藥物灰化;煅后應放置完全冷卻后開鍋,以免藥物遇空氣而燃燒灰化;煅鍋內(nèi)藥料不宜裝滿,以免煅制不透;判斷藥物是否煅透,可用觀察扣鍋底部米或紙變?yōu)樯铧S色或滴水即沸的方法來判斷。 血余炭 本品不生用,入藥必須煅制炭或炒成炭,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蒸、煮、煉法為一類“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黃芩、人參;有的藥物蒸后性味改變,產(chǎn)生新的功能,臨床適用范圍擴大,如地黃、何首烏、大黃;有的藥物蒸制則是為了便于軟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參。 (二)操作方法 將待蒸的藥物洗漂干凈,并大小分開,質地堅硬者可適當先用水浸潤1~2h以加速蒸的效果。與液體輔料同蒸者,可利用該輔料潤透藥物,然后將洗凈潤透或拌均勻輔料后潤透的藥物,置籠屜或銅罐等蒸制容器內(nèi),隔水加熱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時間一般視藥物而定,短者1~2h,長者數(shù)十小時,有的要求反復蒸制(九蒸九曬)。 蒸制過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圓氣”后改用文火,保持鍋內(nèi)有足夠蒸氣即可。但非密閉容器內(nèi)酒蒸時,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揮散,達不到酒蒸目的。 (三)適用藥物 清蒸——黃芩;酒蒸——肉蓯蓉、山茱萸、女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黃、黃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烏 何首烏 有何首烏和制首烏。生首烏苦澀性平兼發(fā)散,具解毒,消腫,潤腸通便的功能,經(jīng)黑豆汁拌蒸后,味轉甘厚而性轉溫,增強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的作用,同時消除了生首烏滑腸致瀉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烏,取生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潤濕、置非鐵質蒸制容器內(nèi),密閉,蒸或燉至汁液被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烏,用黑豆10kg煎汁?傒祯、結合蒽醌含量隨著蒸制時間延長而減少游離蒽醌開始時增加,20小時后減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隨蒸制時間增加而降低。外觀質量以蒸32h為最好。制首烏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和肝糖原積累作用,而生首烏無此作用。 黃芩 有黃芩、酒黃芩和黃芩炭。生黃芩清熱瀉火力強,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黃酒升騰之力,用于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同時,因酒性大熱,可緩和黃芩苦寒之性,以免傷害脾陽,導致腹痛;黃芩炭清熱止血為主。黃芩蒸制軟化一般蒸至“圓氣”后半小時,或煮沸10min,悶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時,切薄片,黃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滅活,保存藥效,又使藥物軟化,便于切片。黃芩遇冷水變綠,就是由于黃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可酶解黃芩中所含的黃芩苷和漢黃芩苷,產(chǎn)生葡萄糖醛酸和兩種苷元,即黃芩素和漢黃芩素。其中黃芩苷元是一種鄰位三羥基黃酮,本身不穩(wěn)定,容易被氧化而變綠,故黃芩變綠,說明黃芩苷已被水解。 地黃 有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生地炭和熟地炭。鮮地黃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生地黃性寒,為清熱涼血之品,具有養(yǎng)陰清熱,涼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藥性由寒轉溫,功能由清轉補,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涼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補血止血為主,用于虛損性出血,熟地黃有酒蒸(30kg/100kg)和清蒸兩法,蒸至顯烏黑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生地黃經(jīng)長時間加熱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轉化為單糖。單糖含量比生地黃明顯增加。 黃精 有蒸黃精和酒黃精(20kg/100kg)。生黃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藥;蒸后增強補脾潤肺益腎的功能,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虛燥咳,脾胃虛弱,腎虛精虧;酒制能助藥勢,使之補而不膩,更好地發(fā)揮補益作用。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