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分別出現(xiàn)了倡導素食主義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區(qū),史載最早的素食主義者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絕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它素食,并以此來要求他的弟子們。自柏拉圖起,許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鳩魯和普魯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倡導素食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輪回。
在中國,古代迷信認為素食可以表達對神的尊敬,并不是為了保護動物,而且素食之后的祭祀還要拿牲畜開刀。《孟子·離婁》中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在印度,戒殺生食肉,認為人類不應該傷害任何有知覺的動物,尤其是他們的牛。自此以后,雖然耆那教逐漸衰落,但素食的習慣廣泛傳播醫(yī),學.全,在.線m.payment-defi.com,許多上層種性乃至較低的種性都接受了素食的習慣。不僅如此,借由梁武帝禁令的傳播,素食之說也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并遠及中國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區(qū),如日本和東南亞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長期禁止國民食肉。
在希伯來圣經中有記載,人類自古并不食肉,只是自諾亞時期的洪水之后才開始吃肉。早期的猶太教修行團體和基督教領袖都認為肉食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在羅馬帝國衰落后的幾個世紀里,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會(Cistercians)。盡管今天絕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義,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會的教派嚴守著類似的教規(guī),禁止食肉、魚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個十七世紀從西多會分離出來的反對改良運動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義。
雖然有許多穆斯林不贊成素食主義,但某些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則認為追求靈性生活的人應該素食。16世紀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克巴就把素食視為一種蘇菲派的習俗而加以推崇。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由于財富和權力的增長使肉食日漸流行。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之所以流行素食,(之前他們曾認為素食是下等人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當時拙劣的貯藏方式,導致肉食很容易變質,腐臭,生蛆m.payment-defi.com,這些不新鮮的食物這必然導致肉食的口味很差,人們失去了食欲,同樣不新鮮的肉食其營養(yǎng)成分基本都喪失了,還容易傳播疫病,令群眾健康情況惡化。這個時期,素食非常盛行。
當有著“惡毒之母”之稱的凱瑟琳·德·美第奇太后進入法國后,她推廣了一些新的飲食措施,其影響力幾乎涵蓋全歐洲,法國人民放棄了粗暴魯莽的中世紀生活方式,也不再用大量的香料來掩蓋肉食的本味,而是在新的貯存方式下,用香料突出肉食的本味,并重新接納了曾被香料革命擠掉的素食。
但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fā)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ThomasTryon)是十七世紀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托馬斯對基督教教友派有很大影響。另外,托馬斯的書《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Way to Health)也給年輕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世紀,由于經濟、倫理和營養(yǎng)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營養(yǎng)學家威廉醫(yī)生(Dr. WilliamLambe)建議他的病人素食以利于癌癥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xiàn)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yè)資源的浪費等。18世紀中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美國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和法國的伏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