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關系 免疫應答(immune response):從一個抗原刺激開始,機體內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抗原(感應)后,發(fā)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現(xiàn)出一定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效應的過程。 分三階段,兩種類型。 4節(jié):抗原與抗體Antigen and Antibody 一、抗原 (一)定義:一類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并能與這些產物在體內或體外發(fā)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具有一定的化學結構、物理及生物學特性,并具有免疫原性(抗原性)和反應原性。 免疫原性: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免疫應答能力。 反應原性:能和特異性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結合,發(fā)生特異性反應的能力。 (二)種類 1、完全抗原:具有抗原性和反應原性 2、半抗原:只有反應原性,沒有抗原性。 (三)性質 (免疫原性的物質基礎) 1、異物性 1)異種間物質 2)同種異體間物質:ABO血型,移植排斥。 3)自體隔絕成分 4)自體組織蛋白變性,成為自身抗原。 2、一定的物化特性 1)大分子物質 2)一定的結構 3)特異性:由分子表面上的特定化學基團——抗原決定基所決定的。半抗原實際上就是抗原決定基。任何抗原都可看成是一個載體與半抗原的復合物。 (四)微生物抗原結構 www.med126.net 鞭毛抗原(H抗原) 菌體抗原(O抗原) 表面抗原:如莢膜抗原 外毒素和類毒素 二、抗體 (一)定義:由抗原刺激機體的B細胞,由B細胞轉化成漿細胞所產生的具有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抗體在體外可與相應抗原作用產生可見反應——血清學反應;在體內可起抗傳染作用。 (二)種類 IgG, IgM, IgA, IgE, IgD. (三)結構 5種Ig結構基本上相似。 單體由4條多肽鏈組成,兩條長鏈稱重鏈(H鏈),兩條短鏈稱輕鏈(L鏈),呈Y字形,鏈間由二硫鍵相連。 P344,圖10-11 不變區(qū)(C區(qū))與可變區(qū)(V區(qū)),樞紐區(qū),抗原結合在V區(qū)。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3個片段,2個相同片段稱Fab(抗原結合片段),1個片段稱Fc(可結晶片段)。 因此1個Y字抗體有2個抗原結合點,是兩價抗體。 胃蛋白酶、巰基試劑水解產物 五類抗體性質及特性(補充講義) (四)抗體形成一般規(guī)律 1、初次反應與再次反應:圖10-17 2、回憶反應 3、幾類抗體出現(xiàn)順序
(五)抗體形成機理 P350 表解 1、誘導學說(模板學說) 2、無性繁殖系選擇學說 P352,圖10-18 3、抗體多樣性分子生物學機制 (六)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與單克隆抗體 1、多克隆抗體及缺點 2、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建立 圖 10-20 3、單克隆抗體應用 三、抗原抗體反應 (血清學反應) (一)抗原抗體結合的一般特點 1、高度特異性 2、是分子表面結合 3、需要合適的比例(區(qū)域現(xiàn)象) 4、反應分兩個階段 1)特異結合階段 2)可見反應階段 (二)反應組成成分 1、抗原 2、特異抗體 3、環(huán)境因素 基本因素:需電解質、溫度、pH等。 特殊因素:有的需補體、白細胞。 (三)反應類別 1、沉淀反應 抗原、抗體都處于溶解狀態(tài),按適當比例混合后,在電解質、溫度適合的條件下,產生沉淀現(xiàn)象。 抗原稱沉淀原,抗體稱沉淀素。 實驗方法有玻片法、試管法、環(huán)狀試驗、瓊脂擴散法、免疫電泳
2、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與其特異性抗體在有電解質情況下,結合成可見凝集塊。 抗原稱凝集原,抗體稱凝集素。 與沉淀反應區(qū)別 實驗方法有直接凝集實驗、間接凝集實驗、間接凝集抑制實驗(免疫妊娠試驗)、交叉凝集與凝集素吸收實驗(圖10-10)。
3、補體結合反應 補體作用沒有特異性,可與任何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但不能單獨與抗原或抗體結合。 如結合的抗原是紅細胞,則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如抗原是細菌,則溶菌;如抗原是自身成分,則發(fā)生免疫損傷。 (1)結合系統(tǒng):主要是抗原(可溶性)、抗體及補體,都是液體,無可見反應,要有: (2)指示系統(tǒng)(溶血系統(tǒng)):羊紅細胞與羊紅細胞抗體(溶血素),若補體被結合,不溶血,反應陽性,說明抗原、抗體是對應的;若補體不結合,則與溶血系統(tǒng)結合,出現(xiàn)溶血,反應陰性,說明抗原、抗體不對應。 示意圖:圖10-23 血清學反應總結(補充講義) 醫(yī)學全在線友情提供 m.payment-defi.com 抗原抗體反應應用(現(xiàn)代免疫標記技術) 1、免疫熒光方法(熒光抗體法):熒光標記抗體,熒光標記抗抗體。 2、酶免疫測定:酶標記抗體或抗抗體進行抗原抗體反應。示意圖:圖10-24 常用酶是辣根過氧化物酶HRP,以二氨基聯(lián)苯胺DRP為底物,產生棕褐色。 雙抗體夾心法和間接免疫吸附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酶標法) 3、放射免疫測定法RIA 4、免疫電鏡技術IEM 5、發(fā)光免疫測定法LIA 各種免疫反應的敏感性比較:表10-10
5節(jié):免疫病理 (變態(tài)反應、過敏反應) 一、概念 機體再次接受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產生的體液性或細胞性的異常免疫反應,從而引起組織損傷或生理機能障礙。 根據出現(xiàn)癥狀快慢分為速發(fā)性(與抗體有關)、遲發(fā)性(與致敏T淋巴細胞有關)變態(tài)反應。 二、各型變態(tài)反應(補充講義) 6節(jié):生物制品(自學)
上一頁 [1] [2] [3] 轉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m.payment-defi.com
廣告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