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han mei |
英文名 | Root of Buerger Raspberry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寒莓Rubus buergeri Miq.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寒莓 蔓性常綠小灌木。莖常伏地生根,長出新株,密生褐色或灰白色柔毛,無刺或有少數(shù)刺;葡匐枝長達(dá)2m。單葉;葉柄長3-9cm;托葉條裂;葉片近圓形,直徑5-11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心形,邊緣常5淺裂,上面近無毛,下面和葉柄有絨毛,沿葉脈較密?偁罨ㄐ蚨蹋干,有花4-10朵,密集;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灰白色短絨毛和散生的刺剛毛;花白色,直徑約1cm;萼裂片披針形,外面淡黃色長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0mm,紫黑色;ㄆ7-8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下或山地疏密雜木林內(nèi)。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酸;寒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產(chǎn)后發(fā)熱;小兒高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過多;胃痛葉酸;痔瘡腫痛;肛門漏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胃痛吐酸水: 鮮寒莓根一至二兩(干的酌減),雞一只(去頭腳、內(nèi)臟、尾椎)。和水、酒各半適量,燉二小時取服,續(xù)服二、三次。(《閩南民間草藥》)②治黃疸: 寒莓根、虎刺、闊葉十大功勞、白馬骨各三至五錢。煎水服。③治上嘔下瀉: 鮮寒莓根一兩,酸漿五錢,積雪草三錢。煎水,白糖為引服。④治婦女腰痛,白帶過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 鮮寒莓根四兩。煎水,取汁燉白雞一只服。 (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⑤治痔瘡: 寒莓干根一至二兩,豬直腸一節(jié)。同燉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江西《草藥手冊》:活血涼血,清熱解毒。治黃疸型肝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發(fā)熱,小兒高燒,痔瘡肛漏。 2.《實用中草藥》:收斂,解毒,止痛。治胃病,胃酸過多癥,遺精,頭痛。 |
考證 | 出自《閩南民間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Rubus buergeri Miq.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