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馬鞭草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馬鞭草

  
別名 馬鞭、龍芽草、鳳頸草、紫頂龍芽、鐵馬鞭、狗牙草、馬鞭稍、小鐵馬鞭、順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鐵馬蓮、瘧馬鞭、土荊芥、野荊芥、燕尾草、白馬鞭、蜻蜓飯、狗咬草、鐵掃帚
漢語拼音 ma bian cao
英文名 European Verbena, Herb of European Verbena
藥材基原 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tài) 馬鞭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莖四方形,節(jié)及枝上有硬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5cm,基生葉的邊緣通常有粗鋸齒及缺刻;莖生葉多為3深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兩面均被硬毛。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細弱,長可達25cm;花小,初密集,結果時疏離;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有5棱,具5齒;花冠淡紫色至藍色,花冠管直或彎,先端5裂,裂片長圓形;雄蕊4,著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絲短。果長圓形,長約2mm,包于宿萼內,成熟后4瓣裂;ㄆ6-8月,果期7-9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坡、路邊、溪旁或林邊。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為嚴。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秋雨季均可播種。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3星期出苗,分2次間苗,最后按株距15cm定苗。春播的當年可收,秋播的在田間越冬,翌春返青,應加強管理。
采收和儲藏 6-8月花開放時采收,除去泥土,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帶根的全草。根莖圓柱形。莖方柱形,直徑0.2-0.4cm;表面灰綠色至黃綠色,粗糙,有縱溝;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狀,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葉對生,灰綠色或棕黃色,多皺縮破碎,具毛;完整葉片卵形至長圓形,羽狀分裂或3深裂。穗狀花序細長,小花排列緊密,有的可見黃棕色花瓣,有的已成果穗。果實包于灰綠色宿萼內,小堅果灰黃色,長約 0.2cm,于擴大鏡下可見背面有縱脊紋。氣微,味微苦。以色青綠、帶花穗、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切向壁稍厚。棱角的角隅處有角質狀增厚細胞4-5列,內含淺黃色色素。皮層纖維束于莖的四角,各有1個大束,四邊各有2個小束。韌皮部狹窄,細胞較小。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稍寬,由導管、木薄壁細胞及纖維組成。中央髓部寬廣,細胞壁薄。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馬鞭草甙(verbenalin),戟葉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 ,珊瑚甙(aucubin),蒿黃素(artemetin)。葉中含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蘿卜素(β -carotenne)。根和莖中含水蘇糖(stachyose)。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10g,加入等量的碳酸鈣拌勻,用80%甲醇溶液回流提取2h,濾過。濾液低溫蒸干,殘渣用少量乙醇溶液,作供試液。以馬鞭草甙為標準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異丙醇(1:3:1)展開,用Godin試劑(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臨用時等量混合)噴霧后于105℃烘烤片刻,供試液色譜在對照液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斑點。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揀凈雜質,洗凈,潤軟切段,曬干。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抗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結膜囊內芥子油引起的炎癥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較水不溶部分為佳。水提取物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有鎮(zhèn)痛作用,給藥后1h開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鎮(zhèn)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則無鎮(zhèn)痛作用。2.鎮(zhèn)咳作用 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鎮(zhèn)咳作用,其鎮(zhèn)咳的有效成分為β-谷甾醇和馬鞭草甙。3.對子宮的作用 馬鞭草在濃度為1.6×10-2g/ml時,對大白鼠子宮肌條及非妊娠人體子宮肌條均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動情期的標本對馬鞭草最為敏感,加入馬鞭草后常引起緊張性和收縮振幅同時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標本常常只是收縮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宮肌條對馬鞭草的反應較弱,一般只是緊張性發(fā)生變化。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實驗中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強作用,而和PGF2a則只有相加作用。馬鞭草在足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濃度時,對空腸平滑肌去沒有明顯作用,也不能增強PGE2對空腸平滑肌的作用。4.其他作用 馬鞭草甙對交感神經末梢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哺乳動物可促進乳汁分泌。5.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
藥理學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配敗草,清熱解毒,涼血行瘀,消腫止痛力量倍增。配牛蒡子治瘡瘍腫毒,咽喉紅腫疼痛尤為適宜。配丹參,有解毒消功效。配車前子利水消腫,清瀉濕熱,涼血止血。配青蒿祛邪截瘧力量增強。
藥性 苦;辛;微寒
歸經 肝;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水消腫;截瘧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活血通經藥;利水消腫藥;截瘧藥
主治 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黃疸痢疾;血瘀經閉;痛經;癥瘕;水腫;小便不利;瘧疾;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孕婦慎服。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馬鞭草,本是涼血破血之藥。下部NI瘡者,血熱之極,兼之濕熱,故血污濁而成瘡,且有蟲也。血涼熱解,污濁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陳藏器謂其破血殺蟲,亦此意耳。
2.《別錄》:主下部NI瘡。
3.《本草拾遺》:主癥癖血癖,久瘧,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華子本草》: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
5.《本草衍義補遺》:治金瘡,行血,活血。
6.《綱目》:搗涂癰腫及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7.《生草藥性備要》:活血通經。能去膿毒,洗瘡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類草藥性》:去小便血淋腫痛。
9.《天寶本草》:利小便,平肝瀉火。治赤瘡,火眼。
10.《現代實用中藥》: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瘧疾,水腫,膨脹等。并有瀉下作用。
考證 出自《名醫(yī)別錄》
藥物應用鑒別 金錢草,馬鞭草皆有活血祛瘀,解毒消瘡功效,可用于多種血瘀血滯癥及腫毒瘡癰。但金錢草活血之功弱于馬鞭草。且金錢草兼有通淋,退黃作用。而馬鞭草兼有消水腫,抗瘧功效,是其不同。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Herba Verbenae Officinal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Verbena officinalis L.
科屬分類 馬鞭草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