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黃菌、杏菌、雞蛋黃菌 |
漢語拼音 | ji you ju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雞油菌科真菌雞油菌的子實(shí)體。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子實(shí)體肉質(zhì),肥厚,全株呈蛋黃色。菌蓋幼時(shí)上凸、呈山丘狀,漸平展近圓形,長成時(shí)呈漏斗狀,多數(shù)兩側(cè)不對稱,寬3-9cm;邊緣波狀,常上翹,常有不規(guī)則的瓣?duì)顪\裂。菌柄圓柱形,(2.5-9)cm×(0.5-2)cm,同粗或向下漸細(xì),與蓋面同色或稍淡,光滑,中實(shí),中生或稍偏生。子實(shí)層下延,有狹窄、稀疏、分叉的或相互交織的棱紋(褶棱)。孢子橢圓形,光滑,無色,(7-10)μm×(5-8)μm。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采后去泥土雜質(zhì),洗凈。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子實(shí)體肉質(zhì),呈喇叭形,杏黃色或蛋黃色。菌蓋直徑3-9cm,邊緣波狀或瓣裂,內(nèi)卷。菌肉蛋黃色。菌褶窄而厚,交織面網(wǎng)棱狀,并下延至柄部。菌柄杏黃色,長2-8cm,直徑0.5-1.8cm,光滑,內(nèi)實(shí)。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尿素(urea),甜菜堿(betaine),1-辛烯-3-醇(1-octen-3-ol),阿糖醇(arabitol),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醇(mannitol),海藻糖(trehalose),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甾醇過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啤酒甾醇(cerevisterol)。還含脂質(zhì)(lipid),其中含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子實(shí)體含脂肪酸。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平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明目;潤燥;益腸胃 |
功效分類 | 明目藥;潤燥藥;益腸胃藥 |
主治 | 夜盲癥;結(jié)膜炎;皮膚干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論雞油菌用前須炮炙及驗(yàn)毒蘭茂:“(黃菌)雖能溫中健胃,但濕氣居多,食之往往令人氣脹。欲食者,須以姜同炙之,方能解其濕氣。世人多以大蒜同煮,以為有毒蒜黑,不知蒜見毒未必即黑,姜見毒則必黑,何若以姜驗(yàn)之為愈也!(《滇南本草》) 附注:作雞油菌入藥的尚有同屬真菌小雞油菌 Cantharel-lus minor Peck.菌蓋直徑1-3m,孢子稍小,菌柄長1-2m,中空。分布于福建、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ificatio Cantharelli Cibari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
科屬分類 | 雞油菌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