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花葉兩塊瓦、蚌殼草、翻天印 |
漢語拼音 | lan hua shuang ye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Variegate Ladyslipper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斑葉杓蘭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斑葉杓蘭,陸生植物,高約10cm。莖很短,具2枚葉。葉近對生;葉片寬卵形、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15cm,上面暗綠色具紫色斑塊,背面色較淺,葉脈在背面隆起;▎紊,近懸垂,不具苞片,紫紅色而具暗紅色斑點;中萼片寬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4cm,或過之,背面脈上被短柔毛,邊緣具緣毛;合萼片略較小,舟狀,幾與中萼片等長,寬為長的1/2,基部斜歪并具一披針形的耳,背面近邊緣處被棕色長柔毛,具紫色斑點;唇瓣淺杓狀,倒卵形,略短于合萼片,具膜質的基側片,表面有疣點,口部狹長;退化雄蕊近于圓形或方形,長1cm或過之,基部具方形耳;子房短橢圓形,與花莖垂直,無毛;ㄆ4-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3000m的林下或草坡。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微溫;有小毒 |
歸經 | 肺;腎;膀胱經 |
功效 | 補肝明目;活血調經 |
功效分類 | 補益藥;滲濕利尿藥 |
主治 | 云翳遮睛;目昏;夜盲;風濕麻木;月經不調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治一切眼目云翳遮晴。又能救一切水腫,氣腫,血腫。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肝腎,調和氣血,利尿。 |
考證 | 出自《滇南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yperipedii Margaritac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Franch.[C.ebracteatum Rolfe]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