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甘,溫,無毒。 瑞曰:釀酒則辛熱,有小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入藥以陳久者良。 |
主治 | 治赤白痢下水谷(震亨)。 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吳瑞)。治女人血氣痛,及產(chǎn)后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時珍)。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發(fā)腸風(fēng)痔瘺、腳氣、哮喘痰嗽諸疾。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紅曲 (丹溪《補遺》) 【集解】時珍曰:紅曲《本草》不載,法出近世,亦奇術(shù)也。 其法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飯。分作十五處,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勻,并作一處,以帛密覆。熱即去帛攤開,覺溫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過一時分作五堆,再一時合作一堆,又過一時分作十五堆,稍溫又作一堆,如此數(shù)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籮盛曲作五、六分,蘸濕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盡浮則成矣,取出日干收之。其米過心者謂之生黃,入酒及鲊醢中,鮮紅可愛。未過心者不甚佳。入藥以陳久者良。 【氣味】甘,溫,無毒。 瑞曰:釀酒則辛熱,有小毒,發(fā)腸風(fēng)痔瘺、腳氣、哮喘痰嗽諸疾。 【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震亨)。 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吳瑞)。治女人血氣痛,及產(chǎn)后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人之水谷入于胃,受中焦?jié)駸嵫,游溢精氣,日化為紅,散布臟腑經(jīng)絡(luò),是為營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造紅曲者,以白米飯受濕熱郁蒸變而為紅,即成真色,久亦不渝,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紅曲有治脾胃營血之功,得同氣相求之理。 【附方】新四。 濕熱泄。旱は嗔瑁河六一散,加炒紅曲五錢,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日三服。(《丹溪心法》)。 小兒吐逆頻并,不進(jìn)乳食,手足心熱:用紅曲(年久者)三錢半,白術(shù)(麩炒)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為末。每服半錢,煎棗子、米湯下。(《經(jīng)濟(jì)》)。 小兒頭瘡:因傷濕入水成毒,濃汁不止:用紅曲嚼罨之,甚效。(《百一選方》)。 心腹作痛 赤曲、香附、乳香等分為末,酒服。(《摘玄方》)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