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乃治風(fēng)之要藥,解毒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
1
蕁麻疹。主要是風(fēng)邪所致,治療多以去風(fēng)為主。治風(fēng)先治血,血行風(fēng)自滅
治風(fēng)先治血
桃紅四物
抗過敏
烏梅去風(fēng):全蟲、
蟬衣、
僵蠶遇熱加重加
大黃遇冷加重加
麻黃解毒散結(jié)
2 淋巴結(jié)核:全蟲60
蜈蚣60 穿
山甲60研末日兩次口服。全蟲具有解毒散結(jié),開氣血之凝滯
3
燒傷:全蟲50 蛋黃500 蟾蜍70只入
麻油1000克煎后去渣。取油泡紗布外敷
4乳腺增生:全蟲45
瓜蔞45研末分20份每次1包日2次品
5瘡腫:全蟲2 大黃10
冰片1研末酒調(diào)外敷
6
丹毒:全蟲山甲研末口服
通絡(luò)止痛
7偏頭疼:全蟲20
天麻15 胎盤15研末分20包1次1包日2次
通絡(luò)止痛
8
帶狀皰疹:全蟲研未吞服
9痹證:辨證方加全蟲
-----------蜈蚣
熄風(fēng)止痙,解毒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
現(xiàn)代藥理證明可抗結(jié)核桿菌,抗真菌。
多配伍全蟲
蜈蚣還可以興陽道,效果較為明顯。蜈蚣60條,
山萸肉120克 胎盤120克 研未口服治療
陽萎見效快
-----------
蟾酥【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藥性論》,原名蟾蜍眉脂!侗静菅芰x》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間有白汁,謂之蟾酥。以油單(紙)裹眉裂之,酥出單(紙)上,人藥用。”《本草綱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紙上及
桑葉上,插背陰處,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內(nèi)盛之,真者輕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
胡椒等辣物納口中,則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塊,干之!备鶕(jù)以上記載蟾酥的采制方法以及蟾酥之性狀,與現(xiàn)今蟾酥一致。其原動物蟾蜍始載于《名醫(yī)別錄》。陶隱居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嚙之,口皆腫。”上述特征與蟾蜍屬(Bufo)動物完全一致。
【來源】
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bufogra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植物/動物形態(tài)】
1.中華大蟾蜍體壯,長10
cm以上,雄性略小。頭頂較平滑,全身皮膚粗糙,布滿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粒,腹部有小
疣。頭寬大,口闊,吻端圓,吻棱明顯,上下頜均無齒,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對。眼大凸出,鼓膜明顯,頭頂部兩側(cè)各有一大而長的耳后腺。軀體短而寬。生殖季節(jié)雄性背面黑綠色,雌性背面色淺,瘰粒呈乳黃色;腹面乳黃色,有棕色或黑色細(xì)花斑。前肢指趾略扁,指側(cè)微有緣膜而無蹼,指長順序為3、1、4、2;后肢粗壯,脛跗關(guān)節(jié)前達(dá)肩部,趾側(cè)有緣膜,蹼尚發(fā)達(dá)。
2.黑眶蟾蜍體型較小,長約7~10cm。頭部沿吻棱、眼眶上緣、鼓膜前緣及上下頜緣有十分明顯的黑色角質(zhì)棱或黑色線;身體布滿大小不等的圓形疣粒,疣粒上有黑點或剌;體色變異較大,一般背部有黃棕色略帶棕紅色的斑紋,腹面色淺;胸腹部具不規(guī)則灰色斑紋。
【產(chǎn)地】
團蟾酥主產(chǎn)于河北、山東、四川、湖南,遼寧、湖北、新疆也產(chǎn);片蟾酥主產(chǎn)于江蘇鎮(zhèn)江、泰興、吳縣及浙江蕭山、紹興。
【采收加工】
多于夏、秋捕捉蟾蜍,洗凈,擠取耳后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或放入缸中,用竹絲攪動刺激或用蒜、胡椒等物塞入其口,使刺激而分泌白漿,用竹刀刮下。將收集的白漿放入圓模型中曬干,為“團蟾酥”;或?qū)诐{直接涂在箬
竹葉或玻璃板上曬干,為“片蟾酥”,質(zhì)量較佳。制劑一般采用酒制品。
【炮制】
⒈蟾酥粉取原藥材,搗碎,研成細(xì)粉。
2.酒蟾酥取原藥材,搗碎,用白酒浸漬,不斷攪動至呈稠膏狀,干燥,粉碎。蟾酥10kg,用白酒20kg。
3.乳蟾酥取原藥材,搗碎,用鮮牛奶浸漬,不斷攪動至稠膏狀,干燥,研粉。蟾酥每10kg,用牛奶20kg。
【性狀】
團蟾酥形狀、大小常因地而異,通常呈扁圓形團塊、餅狀或扁圓棋子狀(習(xí)稱“棋子酥”),直徑3~10cm,厚約5mm,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紅色,表面平滑;片蟾酥呈不規(guī)則片狀,厚約2mm,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的一面具箬竹葉脈的平行壓紋。質(zhì)堅硬,斷面膠質(zhì)狀,有光澤,遇水起泡,并泛出白色乳狀液。氣微腥,味初甜后麻辣刺舌;粉末嗅之作嚏。
飲片性狀:蟾酥粉呈棕褐色粉末狀。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酒蟾酥仍為棕褐色粉末。乳蟾酥呈灰棕色粉末,氣味及刺激性比瞻酥粉弱。
【商品規(guī)格】
(1)商品分為:⑴東酥(團酥、塊酥),呈圓形餅狀,邊緣較薄,中央較厚或上面凸出,下面出入,直徑6~10厘米,中央厚約2~3厘米,每塊重約67~100克,大都為出口商品蟾酥。
(2)片酥(片子酥、盆酥)又分兩種:一種是圓形淺盤狀,邊緣交起,中央平坦,分層、半透明、堅而脆,另一種是長方形片狀四邊和中央厚度基本一致,厚約2~3厘米,不透明,每塊重約15克。
(3)棋子酥(杜酥)呈扁圓形,似圍棋棋子形狀,每塊重約15克。
一般認(rèn)為山東的產(chǎn)品較佳。
【顯微特征】
粉末淡棕色。用
甘油水裝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呈半透明不規(guī)則碎塊,以
水合氯醛液裝置并加熱,則碎塊透明并漸溶化;如用濃硫酸裝置,則顯橙黃色或橙紅色,碎塊四周逐漸溶解縮小,呈透明類圓形小塊,顯
龜裂樣紋理,放置稍久漸溶解消失。
【化學(xué)成分】
1.強心甾體化合物為結(jié)構(gòu)類似強心甙而有毒性的蟾毒配基類化合物,已知有10余種,大多是干燥加工過程中的分解產(chǎn)物,如華蟾毒配基約5%,脂蟾毒配基約3.4%,蟾毒靈約1.8%,羥基華蟾毒基約1.6%,蟾毒配質(zhì)(bufotalin)約1.5%,遠(yuǎn)華蟾毒基(telocinobufagin)約1.4%及海蟾蜍精(marinobufagin)等;另含洋
地黃毒甙元、沙門甙元等。
上述蟾毒配基常在C3與辛二酰
精氨酸、庚二酰精氨酸、丁二酰精氨酸、辛二酸、硫酸等結(jié)合成酯類,統(tǒng)稱為蟾毒類,多存在于加工前的蟾蜍分泌物中。
蟾酥中蟾毒配基和蟾毒的種類及含量,可因原動物、產(chǎn)地、采制時間和方法不同而有差異。
2.吲哚類生物堿
主要有蟾酥堿(bufotenine)、蟾酥甲堿(bufotenidine)、去氫蟾酥堿(dehydrobufotenine)、蟾酥硫堿(bufothionine)及5-羥色胺等。
此外,含有甾醇類、
腎上腺素及多種
氨基酸。
【理化鑒別】
1.取粉末0.1g,加氯仿5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少量醋酐溶解,再緩緩滴加濃硫酸,初顯藍(lán)紫色,漸變藍(lán)綠色(甾類化合物反應(yīng))。
2.取粉末約0.1g,加甲醇5ml,浸漬1小時,浸液加少量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滴加數(shù)滴濃硫酸,顯藍(lán)紫色(吲哚類化合物反應(yīng))。
3.取1%蟾酥的氯仿提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測定其紫外吸收光譜,在波長300nm附近有最大吸收(檢脂蟾毒配基)
4.層層析:
取細(xì)粉1g,加氯仿20ml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另取脂蟾毒配基,以氯仿溶解成每毫升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以上溶液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丙酮:環(huán)己烷(13:3:4)上行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試液,110℃加熱10分鐘,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色斑。
【藥理作用】
1.蟾毒類有
洋地黃樣的強心作用,小劑量能加強離體蟾蜍心臟收縮,大劑量使心臟停于收縮期。
2.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部麻醉作用;以蟾毒靈作用最強,比可卡因大30~60倍而無刺激作用。
3.蟾酥對大鼠甲醛-濾紙球肉芽肉腫具有抗炎作用;局部感染金黃色
葡萄球菌的家
兔,肌肉注射蟾酥9mg/kg有良好治療效果。
4.蟾酥具有短暫降壓繼之使血壓升高的作用。脂蟾毒配基、蟾毒靈等具有顯著興奮呼吸和升壓作用;其中脂蟾毒配基臨床作呼吸興奮劑,商品名“Respigon”。
5.蟾酥和蟾毒配基類化合物有抗腫瘤及抗
白血病活性,但效果不穩(wěn)定。治療和放療時如與
蟾酥制劑合并使用,能不同程度地防止白細(xì)胞下降,對已下降者可回升不再下降。
6.大劑量服用蟾酥及其制劑易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痙攣、心律不齊,最終導(dǎo)致麻痹而死亡。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有毒。歸心經(jīng)。
【功效】
開竅醒神,止痛,解毒。
【應(yīng)用與配伍】
1.用于痧脹
腹痛,吐瀉,
神昏。蟾酥辛溫走竄,有開竅醒神、辟穢之功,故可治夏
傷暑濕穢濁不正之氣及飲食不潔所致的痧脹腹痛、吐瀉不止、甚則昏厥之證,常與
麝香、
丁香、
蒼術(shù)等配伍,如蟾酥丸。
2.用于惡瘡,
瘰疬,咽喉腫痛及各種牙痛。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腫止痛作用,外用、內(nèi)服皆有良效。用治惡瘡腫毒、
癰疽療瘡等癥,以之與
雄黃、
枯礬、
朱砂等配伍,為丸
綠豆大,每服五丸,
蔥白湯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治療爛喉丹痧、喉風(fēng)、
乳蛾及咽喉腫痛,常與
牛黃、雄黃、冰片等配伍,如
六神丸。
3.近年用蟾酥治療各種癌腫,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腫止痛作用。如用治
肝癌、腸癌、白血病、
皮膚癌等,內(nèi)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療效。臨床亦用于呼吸、循環(huán)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壓作用,并有顯著的興奮呼吸作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內(nèi)服切勿過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婦忌用。
【附方】
1.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末,以白面和
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2.治內(nèi)疔蟾酥,取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置病人舌上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shù)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3.治發(fā)背癰疽,無名腫毒,惡毒
疔瘡蟾酥二錢,
血竭二錢,
蝸牛二十個(瓦上焙干,肉殼俱用),
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
白礬一錢,
輕粉二錢(二味同研),朱砂三錢(研細(xì),留一錢為衣)。上為細(xì)末,用
人乳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搗蔥二根令爛,裹藥丸在內(nèi)吞下,熱酒送之。(《古今醫(yī)鑒》化生丸)
4.治瘡瘍火欣腫木硬
蟾酥、麝香各一錢。各同研極細(xì),以兒乳汁調(diào)如泥,入磁合內(nèi)盛,干,不妨,每用少許于腫處,更以膏藥敷之,毒氣自出,不能為瘡,雖有瘡亦輕。(《保命集》針頭散)
5.治一切皮肉不變,漫腫無頭,腫毒疔毒
京墨一兩,蟾酥、
膽礬、血竭各三錢,朱砂二錢,麝香一錢五分。上為末,用涼水調(diào)成錠。涼水磨如墨,以筆蘸藥涂之。(《外科大成》離宮錠子)
6.治一切惡瘡
蟾酥、干胭脂、輕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錢,
百草霜不問多少。上為細(xì)末,丸如
黃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蔥一根,刀剖開,將藥包裹在里,用生絲線縛,文武火燒蔥熟,將蔥帶藥,口內(nèi)嚼碎溫服,用衣服蓋之,汗出為效。(《普濟方》蟾酥托里丸)
7.治瘰疬
蟾酥如大豆許,
白丁香十五枚,
寒水石些少(煅),
巴豆五粒,寒食而些許。上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先以火針刺入核中)每用―丸或二三丸,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shù)丸,以膿盡為度。(《醫(yī)學(xué)正傳》
蟾酥膏)
8.治肉刺(
雞眼)用針撥破,以蟾酥五分(湯化),調(diào)
鉛粉一錢,涂之裹之。(《外科大成》)
9.用于外科麻藥
①蟾酥一錢,
半夏、
鬧羊花各六分,胡椒、
川烏、
川椒各―錢八分,
蓽撥二錢。上為末。每服半分,黃酒調(diào)服,服之開針不痛。(《外科大成》瓊酥散)②川烏尖、
草烏尖、生
南星、生半夏各五錢,胡椒―兩,蟾酥四錢。一加蓽撥等分,一加
細(xì)辛為君。共為末,用
燒酒調(diào)敷,候麻木,任割不痛。(《外科大成》外敷麻藥)
10.治時邪癘毒,爛喉丹痧,喉風(fēng)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jìn)者;并治疔瘡對口,癰疽發(fā)背,腸癰,腹疽,
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
急驚風(fēng),肺風(fēng)痰喘危在頃刻
關(guān)西牛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
辰砂一錢五分,粗
珍珠一分五厘,
當(dāng)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xì)末,米漿為丸,如
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11.治
喉痹乳蛾等證用
癩蛤蟆眉酥,和草烏尖末、豬牙
皂角末等分,丸小豆大。每研一丸點患處。(《綱目》引《活人心統(tǒng)》)
12.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麝香―字。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13.治風(fēng)蛀諸牙痛
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
杏仁(燒焦)。上共研如泥,以綿裹如
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處,風(fēng)牙塞牙縫中,吐涎盡。(《景岳全書》蟾酥膏)
14.治一切
牙疳,齒齦蝕爛,口臭出血
蟾酥、輕粉(別研)、
定粉、
人中白和一錢,麝香一字(別研)。上件為細(xì)末。臨臥,鹽湯漱口了,貼藥末在患處,用薄紙蓋之。(《楊氏家藏方》必勝散)
15.治諸般痧證
上西黃一錢,蟾酥五錢,真
茅術(shù)―兩,飛凈朱砂五錢,
明雄黃五錢,麝香一錢六分,丁香五錢。共為極細(xì)末,水泛為丸,如肥
芥子大。輕者一粒,重者二粒,噙于舌底,化完立愈。(《絳囊撮要》蟾酥丸)
16.治
破傷風(fēng)干蝎(酒炒)、天麻各半兩,蟾酥二錢(湯浸化如稀糊)。將二味搗羅為末,用蟾酥糊丸如綠豆大。每一丸至三丸,豆淋酒下,甚者加至三丸至五丸。(《普濟方》干蝎丸)
17.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招囊煌。(《藥性論》)
【成藥】
1.蟾酥片(蟾酥水溶性總成分片)
新鮮蟾酥100g,糖粉250g,
淀粉400g,糊精50g,硬脂酸鎂0.5%。將新鮮蟾酥置干燥乳缽中,加
乙醇1500ml,分3次研磨,提取,直至乙醇提取液呈無色,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醇除盡,殘留物加入適量蒸餾水,攪拌溶解,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將濃縮液慢慢傾入盛有糖粉、淀粉、糊精的混合粉中,攪勻,過16目尼龍篩制粒,60℃干燥,加入滑料壓制成10000片。片重0.07g,相當(dāng)于鮮蟾酥10mg。本品為棕褐色片,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取本品研細(xì),加甲醇浸提,濾過,濾液中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加硫酸數(shù)滴,即呈紫藍(lán)色。功能抗結(jié)核,消炎。用于各類
肺結(jié)核,各種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诜看5片,每日3次,[《中草藥通訊》1979,(6):22]
2.
蟾酥鎮(zhèn)痛膏蟾酥100g,生
馬錢子50g,生
天南星100g,生川烏100g,雄黃30g,
白芷100g,
姜黃100g,
半邊蓮150g,
樟腦20g,冰片30g,
薄荷腦20g,二甲苯麝香6g,鹽酸
苯海拉明8g,二甲基亞砜10g。以上十四味,雄黃粉碎成細(xì)粉;
薄荷腦、樟腦、冰片、二甲苯麝香,鹽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亞砜等六味研細(xì)混勻;蟾酥分別用90%、80%乙醇提取,合并提取液,制成相對密度約為1.20(60℃)的流浸膏,其余生馬錢子等六味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對密度約為1.05的流浸膏,與蟾酥流浸膏合并,加入上述粉末,混勻;另加3.1~3.6倍重量由橡膠、
松香等制成的基質(zhì),制成涂料。進(jìn)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本品為淺黃棕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本品含膏量每100cm2應(yīng)不低于1.7g。功能
消腫散結(jié),消腫止痛。適用于各種腫塊的止痛消散,也用于肌肉勞損、骨刺、關(guān)節(jié)炎等引起的疼痛,,外用,貼患處,貼敷12小時后揭去,間隔12小時后重復(fù)使用;或遵醫(yī)囑。使用時如有皮膚過敏反應(yīng),則暫停使用;孕婦及患處潰瘍忌用。密封,置陰涼處。[衛(wèi)生部《藥品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第五冊)1992年]
3.無痛拔牙液
薄荷腦20g,樟腦10g,
丁香油5ml,75%乙醇250ml,蟾酥酊50ml,水適量。蟾酥用75%乙醇配成20%濃度即得蟾酥酊。用薄荷腦、樟腦、丁香油溶于乙醇中,加入蟾酥酊攪勻,再加水至全量500ml,攪勻即得。功能麻醉止痛。用于拔牙止痛。外用常規(guī)牙周消毒,取干棉球蘸藥液,敷貼于患牙的牙齦處,1~2分鐘后除去棉球,即可拔牙。[《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0,10(5):309]
4.復(fù)方蟾酥甘油劑
蟾酥酊30ml,
甲硝唑0.5g,甘油適量。取蟾酥5g,碾成細(xì)末,加70%乙醇100ml,置密閉容器內(nèi)浸泡,間歇振搖,10日后濾過,濾液備用;取上述蟾酥酊,在60℃的水浴上,加入甲硝唑攪拌溶解,緩緩加入甘油,邊加邊振搖,混勻,濾過,甘油加至100ml,搖勻,即得。本品為淺橙紅色的粘稠液體,氣微腥。本品含甲硝唑應(yīng)為標(biāo)示量的93%~107%;pH值應(yīng)為4.5~5.5。功能消炎、止痛。治療急性
冠周炎。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作冠周齦袋沖洗,干棉球吸去齦溝內(nèi)殘余水,并作唾液隔濕,取本劑1~2滴,滴入齦袋內(nèi),每日2次。用過本藥后口腔內(nèi)的唾液不要咽干。若發(fā)現(xiàn)過敏者應(yīng)及時停藥,采取抗過敏治療,孕婦、兒童慎用。[《中國醫(yī)院藥學(xué)雜志》1990,10(6):267]
5.
牙痛一粒丸蟾酥240g,朱砂50g,雄黃60g,
甘草240g。以上四味,朱砂、雄黃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xì)粉;蟾酥、甘草分別粉碎成細(xì)粉,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每125丸重0.3g。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辛,有麻舌感。本品的氯仿提取液,揮去溶劑,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lán)紫色,漸變藍(lán)綠色。本品加水濕潤,加氯酸鉀飽和的硝酸液,振搖,取上清液,加氯化鋇試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水中不溶。功能鎮(zhèn)痛消腫。用于各種風(fēng)火牙痛,牙齦腫痛和
齲齒引起的腫痛。每次取1~2丸填入齲洞內(nèi)或腫痛齒縫處,外塞消毒棉球,以防藥丸滑落,并注意隨時吐出含藥后滲出的唾液,不可咽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
6.牙痛一粒丹
蟾酥3g,
五靈脂3g,薄荷水1.5g,麝香0.3g。先將蟾酥用陳酒化透,共為末,
金箔為衣。主治牙痛(神經(jīng)性痛)。含于痛牙處,每次1粒,痛止停用。(《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7.
蟾酥錠蟾酥75g,麝香10g,冰片10g,雄黃250g,
藤黃200g,
地牯牛(制)2.5g,
花蜘蛛5g,蜈蚣25.6條,
兒茶60g,大黃200g。以上十味,蟾酥、麝香、冰片、雄黃和藤黃分別粉碎成細(xì)粉;其余五味,共粉碎成細(xì)粉,合并上述細(xì)粉,過篩,混勻;另取
糯米粉250g,加水做成團塊,煮熟后與粉末混勻,制成錠,每錠重2g。陰干,即得。本品為黃褐色錠;氣香。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癰疽發(fā)背,無名腫毒,惡瘡初起,疼痛堅硬,以及毒蟲咬后紅腫癢痛。用溫開水或醋磨化,涂擦患處。破皮及將潰者不宜用,切勿入口,入眼。(《四川省藥品標(biāo)準(zhǔn)》,1983年)
【現(xiàn)代臨床研究】
1.治療
心力衰竭用
強心散(由蟾酥1份、
茯苓9份配制而成,劑型有膠囊、四層腸溶衣丸及蠟丸)每日300mg(含蟾酥30mg),分3次口服。治療各種心力衰竭30例,顯效12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毒性反應(yīng)為上腹部不適,有燒灼感,惡心
嘔吐及厭食,這些癥狀減小劑量皆得控制,也有服藥1~2日自行消失者。臨床實踐證明,蟾酥之強心作用,與洋地黃相似,其優(yōu)點是無蓄積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較洋地黃顯著[1]。
2.治療期前收縮
用蟾酥裝膠囊或制成片劑,每顆(片)含蟾酥1mg,開始每次口服1mg,每日3次;如不見效,從第4日起每次劑量增至2mg;如仍無效,于第7日再增量至3mg,以后不再增加(即最大劑量每日9mg),療程1個月。治療頻發(fā)性早搏(≥5次/分)80例,其中室性61例,房性15例,結(jié)性4例。療效:顯效26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68.8%。起效時間:最快1日,最慢19日,多數(shù)病例藥后第2周起效。副作用有:口干18例,頭昏9例,惡心、食欲不振、口腔潰瘍各l例。另設(shè)對照組室性早搏16例,用苯妥因鈉治療,每次口服lOOmg,每日3次,僅2例獲效。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差異顯著(P<0.001)[2]
3.治療肺結(jié)核等結(jié)核病
①用蟾酥水溶性總成分注射液每日20~40mg(含新鮮蟾酥20~40mg),分1~2次肌注,3個月為1療程。臨床觀察用藥1療程54例,有效率68.5%,痊顯率24.1%;持續(xù)用藥2療程47例,有效率72.3%,痊顯率42.6%;持續(xù)用藥3療程18例,有效率72.2%,痊顯率61.1%。未見明顯副作用,僅少數(shù)患者于用藥3~4日內(nèi),偶有一過性惡寒感,但繼續(xù)用藥數(shù)日后可不再出現(xiàn)。肌注時局部除有輕微短暫疼痛外,吸收良好,長期使用不產(chǎn)生硬結(jié)[3]。②也有用蟾酥水溶性總成分注射液每日16~20mg肌注,3個月為1療程,持續(xù)1~3個療程不等,臨床用于治療浸潤型肺結(jié)核26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jié)核3例,
胸膜炎1例,淋巴結(jié)核4例,
骨結(jié)核2例,腰椎結(jié)核3例,結(jié)核性骨髓炎3例,副睪結(jié)核1例,共計43例?傆行蔬_(dá)83.7%,痊愈率和顯效率為46.5%。長期使用末見異常情況,安全可靠[4]。
4.治療結(jié)核性及
慢性骨髓炎瘺管
用蟾酥香油紗布條(蟾酥0.1g磨細(xì),加入香油lOOml攪拌均勻,浸濕紗布條)充填傷口,保留1~2小時,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用于結(jié)核性瘺管40例,病史最短6個月,最長10年以上,多數(shù)1~5年。病變部位計頸部19例,腋下9例,胸壁6例,鼠蹊部3例,腹部1例,其他2例。瘺管深度平均8.5cm,最淺者2.5cm,最深者18cm。全部病人不配合其他療法。療效:臨床治愈(瘺管消失,傷口愈合)36例,好轉(zhuǎn)(瘺管縮短2/3;或傷口縮小2/3)4例,有效率100%;有1例4年后復(fù)發(fā),再經(jīng)用本法治療20余日而愈。治愈時間:3個月以內(nèi)20例,4~5個月以內(nèi)9例,6~8個月以內(nèi)7例。治療時個別病例局部有刺激性疼痛,對潰瘍面較大的病人則有短期發(fā)燒。余未見不良反應(yīng)[5]。
5.治療化膿性感染
用蟾酥水溶性總成分注射液10~20mg肌注,每日2次,小兒酌減。臨床觀察250例,計
急性扁桃體炎72例,各種膿腫62例,
癤、癰34例,
急性乳腺炎18例,急性淋巴管及淋巴結(jié)炎14例,冠周炎及牙周炎12例,膿疤病9例,其他化膿性炎癥29例。臨床癥狀除局部紅、腫、熱、痛及機能障礙外,伴有惡寒
發(fā)熱、全身不適138例,其中體溫38~39℃者105例,38℃以下者33例。療效: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白細(xì)胞及中性粒細(xì)胞正常)204例,好轉(zhuǎn)(癥狀及體征減輕,白細(xì)胞及中性粒細(xì)胞有改善)29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93.2%,療程最短1日,最長21日。[6]
6.治療惡性腫瘤
①用蟾酥水溶性總成分注射液每次lOmg口服,日服3次,治療110例食管及
賁門癌,近期療效滿意。如與呋喃氟脲嘧啶化學(xué)抗癌藥同用可提高療效[7]。②用蟾酥水溶性總成分注射液每日20mg肌注,用于治療肝、肺等多種晚期癌腫44例,顯效8例,有效2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68.18%[8]。③亦有用本品每次20mg每日2次肌注,3~6個月為1療程,停藥1月開始第2療程,治療晚期癌腫218例,用藥后,主客觀癥狀好轉(zhuǎn)時間―般為1~2周;基本治愈3例,臨床治愈2例,顯效19例,有效105例,無效90例,總有效率為58.72%;其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42.66%、6.42%、2.29%。據(jù)臨床觀察,使用本品不但能緩解臨床癥狀,縮小病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同時對于放、化療所致的白細(xì)胞、血小板下降等副反應(yīng),均能改善。本品無明顯毒性反應(yīng),僅個別患者藥后出現(xiàn)
心悸等輕度不適[9]。
7.用于表面麻醉
①用于扁桃體切除術(shù)。將蟾酥投入75%乙醇中溶解,制成1%~4%酊劑。每次用量按25~50mg生藥掌握,用棉球蘸蟾酥酊(約2.5~3.Oml)涂于咽后壁、咽前弓、咽后弓及扁桃體,共2次。涂藥3~5分鐘即可手術(shù),術(shù)前應(yīng)常規(guī)投予鎮(zhèn)靜劑、
阿托品(注射)等;個別咽反射重者,局部噴灑1%蟾酥酊1~2次。經(jīng)150例手術(shù)觀察,結(jié)果表明,其表麻效果與
普魯卡因局麻相同,優(yōu)良率達(dá)98%;且無過敏反應(yīng),具有創(chuàng)口
水腫輕、偽膜形成迅速、咽部功能恢復(fù)快等優(yōu)點。此外,本方法還用于
鼻息肉切除、部分下鼻甲切除、鼻中膈粘膜下矯正術(shù)等鼻科手術(shù),效果也比較滿意[10]。②用于拔牙,取蟾酥15g,浸于70%乙醇200m1中,1周后過濾,與等量的2%碘酒混合成蟾酥酊。先將病牙齦部擦干,再用棉簽蘸蟾酥酊涂于病牙齦部及
牙周袋內(nèi),約3分鐘即可試拔,若感疼痛,可再涂1~2次后拔。共拔病牙67例,有效率100%,優(yōu)良率占85%[11]。
8.治療外耳道炎蟾酥1g,薄荷適量,甘油200ml
。上藥混合,用
棉花簽蘸藥液涂于患處,每日2-3次,治療55例,鎮(zhèn)痛消炎效果良好。(《現(xiàn)代中藥臨床研究》403頁)
【藥論】
1.論蟾酥攻毒拔毒之功
①繆希雍:“蟾酥,其味辛甘,氣溫散,能發(fā)散一切風(fēng)火抑郁、大熱癰腫之候,為拔疔散毒之神藥,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發(fā)汗散毒藥中服者,尤不可多。”(《本草匯言》)②倪朱謨:“蟾酥,療
疳積,消
臌脹,解疔毒之藥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滯諸疾,如積毒、積塊、積脹、內(nèi)疔癰腫之證,有攻毒拔毒之功也。”(《本草匯言》)③黃宮繡:“蟾酥,味辛氣溫有毒,能拔一切風(fēng)炎熱毒之邪,使之外出。蓋邪氣著人肌肉,郁而不解,則或見為疔腫發(fā)背、陰瘡、
陰蝕、疽癘惡瘡,故必用此辛溫以治之,蓋辛主散,溫主行,使邪盡從汗出,不留內(nèi)入,而熱自可除矣。但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劑,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則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雜他藥內(nèi),毋單服也。”(《本草求真》)
2.論蟾酥能開竅辟惡
黃鈺:“蟾酥,善開竅辟惡搜邪,惟諸閉證急救方中用之,以開其閉。然服食總宜謹(jǐn)慎,試以少許置肌膚,頓時起泡蝕爛,其性可知。研末時鼻聞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藥中用之!保ā侗窘(jīng)便讀》)
-----------
桑寄生功效:祛風(fēng)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1> 祛風(fēng)濕:主要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者
2> 安胎(胎動不安):腰酸見紅者,寄生
阿膠 杜仲 續(xù)斷 醋炒
艾葉 白芍3>
高血壓:陰虛陽亢 桑寄生
鉤藤 赭石
夏枯草 牛夕
決明子
黃芩 地龍 薟草
菊花 山楂 肝腎兩虧 桑寄生 yin羊藿 杜仲 首烏
黃柏 生地 梔子4> 抗病毒:桑寄生對多種腸道病毒及
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治療乙肝而無明顯癥狀的患者。 寄生 僵蠶
山藥 茯苓
板藍(lán)根 蜂房 白花舌草 薟草
麥芽 柴胡 甘草
病毒性
心肌炎:寄生
太子參 合歡皮 麥冬 甘草 丹麥
黃芪 生地
玉竹 苦參 玄參-----------大黃生
功效:瀉下攻積 清熱瀉火 解毒 活血祛瘀
1> 利膽
消石:用于急
慢性膽囊炎及膽結(jié)石癥
生大黃 柴胡 姜半夏 黃芩
郁金 蒲公英 金錢草 芒硝(分沖) 甘草
2>
動脈粥樣硬化、大便干
大黃研末2g,日1-2次,持續(xù)服用可見血脂下降。
3> 急性熱性病 大便不解 舌苔黃厚 脈重按有力 大承力 大黃 芒硝
枳實 厚樸4> 胃火熾盛 口舌生瘡 口渴咽燥 齒齦腫痛 大
便秘結(jié)可取大黃1錢-2錢用開水浸泡20-30分鐘取汗飲。
5> 大黃研末外撒可治黃水瘡、
濕疹6> 大黃配甘草還有止吐的作用,如神經(jīng)嘔吐
大黃 甘草 赭石
旋復(fù)花 半夏
黨參 檳榔7> 大黃配
代赭石還可用于肺
胃熱盛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及鼻腔出血,大黃止
吐血、衄血的功能確切。張錫純以大黃配
肉桂名“
秘紅丹”專治吐血
8> 大黃配
豬苓 近年免疫學(xué)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延腎功能衰竭的進(jìn)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