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主水腎主水液,主要是指腎臟有主持和調(diào)節(jié)水液代謝的作用。腎臟這種功能必須依靠腎陽的氣化作用來實現(xiàn)。如果腎中陽氣不足,氣化功能失常,就會導(dǎo)致水液代謝的調(diào)節(jié)障礙,水液潴留體內(nèi),出現(xiàn)
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秲(nèi)經(jīng)》所謂“腎者胃之關(guān),關(guān)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即是斯意。
臨床根據(jù)上述理論,指導(dǎo)下列等婦科病的治療:1.
子腫:平素腎虛,孕后陰聚于下,腎陽難于敷布,不能化氣行水,以致水留體內(nèi)流溢肌膚而為腫。所以《沈氏女科輯要箋正》說:“妊身發(fā)腫,良由真陰凝聚以養(yǎng)胎元,腎家陽氣不能敷布,則水道泛溢莫制。”主證:妊娠數(shù)月,面目肢體浮腫,四肢不溫,
心悸短氣,腰酸無力,或少腹下墜,胎動不安。
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法與選方:溫腎行水,以真武湯、
腎氣丸為主,但方中
附子辛溫有毒,有礙胎氣,若非陽虛證,不宜輕用。
病案舉例:患者許某某,28歲。妊娠五月,晨起面浮頰腫,四肢腫脹,小溲不多,面色少華,中脘脹悶不舒,腰酸,下肢畏寒。脈細(xì)滑,苔薄白,舌質(zhì)淡。腎陽不足,水氣不化。治宜溫腎扶陽行水:制
巴戟天6克、炒胡盧巴9克、
茯苓皮9克、
杜仲12克、炒
白術(shù)10克、
冬瓜皮15克、陳第三卷344皮6克、薄
荷梗4.5克、
蘇梗6克、
豆蔻衣4.5克。4劑。二診:藥后腹脹已寬,飲食已增,面頰浮腫不如前甚,肢腫明顯減退,脈舌如前。治守前法:制巴戟天6克,炒
胡蘆巴9克,
茯苓皮12克、
山藥12克、杜仲12克、生
姜皮1.2克、炒白
芍藥9克、炒白術(shù)9克、炙
陳皮6克、
冬瓜皮9克。5劑。
按:腎為水臟,主氣化而利小便。今腎中陽虛,氣化無權(quán),水飲內(nèi)停,故小便少、面浮腫、惡寒肢冷。方用巴戟天、胡盧巴(代附子以溫腎祛寒又能固胎)、白術(shù)、茯苓、陳皮、冬瓜皮健脾利
水消腫;復(fù)加
紫蘇梗、豆蔻衣、
薄荷梗通調(diào)氣機(jī),取氣行則水行之義。藥后浮腫頓減,續(xù)用原法,以圖全功。
-----------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21 06:48 編輯 m.payment-defi.com/sanji/真武湯:
84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
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組成
白術(shù)
生姜 附子 芍藥 茯苓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關(guān)于真武湯的劑量
傷寒論中真武湯的的配比組成:茯苓、芍藥、生姜(切)各三兩,白術(shù)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根據(jù)考古已有定論的研究結(jié)果,漢代一兩約合現(xiàn)代15g,生附子一枚大致在20到30g之間,假定生附子毒性為制附子的2倍。那么真武湯的組成應(yīng)為:茯苓 45g,芍藥 45g,生姜 45g, 白術(shù)30g,制附子25g。
藥典中規(guī)定附子最高劑量為10g,以如此輕的劑量要力挽四逆為重之癥誠然難矣!無怪乎古方中許多經(jīng)典方劑用之乏效,沒有古籍中記載的“一劑效,二劑已”,并非古方乏效,劑量太輕而已!
病機(jī)
本證是由
腎陽虛導(dǎo)致
脾陽虛,水濕不運內(nèi)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是標(biāo)。
君 附子炮,去皮,一枚 ── 大辛大熱,使腎陽得復(fù)、氣化得行。水為陰邪,“陰得陽助則化”;
此即“壯元陽以消陰翳”。
。埃仔g(shù) 甘苦而溫,燥濕健脾,頗合“脾喜燥惡濕”之性,附子振腎陽于先,姜、術(shù)復(fù)脾陽于后。
。
。迹龋埃实,入脾腎諸經(jīng)。
。Γ
...└.茯苓.┤.一助姜、術(shù)之健脾強(qiáng)運。
。
。福豢傻瓭B水濕,使陰邪從小便而行。
。埃炼兀叨皇,宣肺溫胃,助附子行散溢于肌表之濕。
。
。簦龋埃粍t柔肝以止腹痛。
。Γ
。ΓΓ粍t斂陰護(hù)液,斂陰緩急,以治身瞤動。
。福炙帲
。Γ粍t防姜、術(shù)、附等溫燥之品傷陰之弊。
........│
。福粍t《本經(jīng)》載芍藥“能利小便”。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不良反應(yīng)
過量有毒性反應(yīng),臨床中偶有口干、便結(jié)。
臨床應(yīng)用
1.
眩暈:應(yīng)用本方。附子15g,白術(shù)(搗)30g,
白芍50g,茯苓50g,生姜50-100g。以水1750ml,先煎附子40分鐘以上,再入它藥,煎至500ml,分3次飯前服,1日服完。重癥
嘔吐不止者,去附子,加重生姜至100-150g,小便頻數(shù)者去茯苓治療眩暈病162例,男35例,女127例。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諸癥消除,1年半發(fā)作。好轉(zhuǎn):眩暈減其大半,在半年內(nèi)有時發(fā)作,但較前為輕;無效:諸癥未減。結(jié)果:痊愈102例(63%),好轉(zhuǎn)35例(22%),無效25例(15%),總有效率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