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之病,莫重于產(chǎn)后,因氣血大虧,內(nèi)而七情,外而六氣,稍有感觸,即足致病。且多疑似之癥,毋徒以逐瘀為事,以致變端百出。讀《金匱》書中,有用大黃等峻劑者,非古人立法之不善也,蓋以古時稟氣之足,或西北地土堅濃,人亦強壯,用之良善。至于吾地,體質(zhì)柔弱,深閨嬌養(yǎng),豈能受此侵克,此看病之不可泥于古也。時人每謂產(chǎn)后不可補,恐其瘀阻,往往用蘇木、紅花等,行瘀為先務(wù)。設(shè)或血行不止,立見厥脫,急難措手,可不懼哉。丹溪云∶產(chǎn)后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癥以末治之。王肯堂云∶產(chǎn)后用下藥者,百無一生。誠哉是言也。
《金匱要略》云∶新產(chǎn)婦人有三病∶一病痙,二病郁冒,三病大便難。新產(chǎn)血虛,多汗出,善中風(fēng),故令病痙;亡血復(fù)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缎牡洹吩啤醚摵钩,筋脈失養(yǎng),風(fēng)入而益其勁,此筋病也。亡陰血虛,陽氣逆厥,而寒復(fù)郁之,則頭眩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滲灌諸陽,亡津液胃燥,則大腸失其潤,而大便難,此液病也。三者不同,其為亡血傷津則一,故產(chǎn)后血虛諸癥,由此而類推之。則不致誤治矣。
產(chǎn)后諸病,總宜以生化湯為主,隨癥加味可也!吨窳炙率纻髅乇尽飞瘻撛啤卯a(chǎn)后血氣暴虛,理當(dāng)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毋滯。血能化,又能生,無損元虛,行中帶補,方為萬全。世以回生丹,治以下胞胎,攻血塊,雖見速效,未免虧損元氣,非良劑也。不得已而用之,只可服一丸,以參湯下之,庶無虞耳。夫生化湯以藥性功用而立名也,夫產(chǎn)后瘀固當(dāng)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新血不寧,專生則舊血反滯?妓幮攒、歸、桃仁,善破惡血,驟生新血,佐以炮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chǎn)后之要藥也。加減得宜,是在臨證者之善悟可耳。又論產(chǎn)后治法云∶夫產(chǎn)后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癥,乘虛易起,如有氣勿專耗散,有食勿專消導(dǎo),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用寒則血塊停結(jié),用熱則新血崩流。至若虛中外感,見三陽表癥似可汗也,在產(chǎn)后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癥似可下也,在產(chǎn)后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耳聾脅痛,乃肝腎惡血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癥,毋同胃實。厥由陽氣血衰,無分寒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痹因陰血之虧,不論剛?cè),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luò)。乍寒乍熱,發(fā)作有期,類瘧也。若以瘧治,則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似邪也。若以邪論,危亡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jié),蓯蓉可加于生化湯中,非潤腸承氣之為患,汗多而小溲短澀,六君子倍多參、 ,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能救垂絕之危,長生活絡(luò)能用,可蘇絕谷之人。頹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生化可參用補中益氣?卩淙瓟,乃因血燥類瘋,加參生化宜服。產(chǎn)戶入風(fēng)而痛甚,服宜羌活養(yǎng)榮。玉門寒冷而不閉,洗宜床、菟、萸、硫。類怔忡驚悸,生化加定志之品。似邪恍惚,生化加安神之法。因氣而虛煩滿悶,生化加木香為佐。因食而酸噯惡食,合六君加神曲、麥芽為良。不可用蘇木、 蓬以破血,不可用枳實、青皮以消脹。血崩血暈之危,汗脫氣脫之急,連煎加參生化湯為最要務(wù)也。王太仆云∶治下補下,制以緩急,緩則道路遠而力微,急則氣味濃而力重。丹溪云∶產(chǎn)后切不可發(fā)表。故治產(chǎn)固本,當(dāng)遵丹溪;服法宜效太仆。
生化湯原方
(分兩斟酌在臨用變通也)
川芎(二錢) 白當(dāng)歸(四錢) 炙甘草(五分) 炒黑干姜(四分) 單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二盅,陳酒半小杯,沖服。
■
產(chǎn)后血暈,因勞倦去血過多氣竭神昏而暈。不可誤認(rèn)為惡血沖心,投散血之劑;不可誤認(rèn)為痰火郁冒,用消降之方,宜服加味生化湯。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炮姜(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炙草(四分) 荊芥炭(五分)
如汗多加人參一錢。
■
產(chǎn)后厥逆,因勞傷脾,孤臟不能注于四旁,故足冷而厥氣上行。經(jīng)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是也。宜加參生化湯、滋榮復(fù)神m.payment-defi.com/Article/湯。
加參生化湯
人參(一錢) 川芎(一錢五分) 歸身(四錢) 桃仁(十粒)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橘紅(四分,鹽水炒)
滋榮復(fù)神湯
川芎(一錢) 白術(shù)(一錢制) 黃 (二錢,炙) 人參(一錢五分) 當(dāng)歸(三錢) 熟地(三錢,炒) 麥冬(一錢)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十粒) 茯神(二錢) 熟附子(四分) 陳皮(四分,炒)
如大便不通加蓯蓉一錢五分。
■
產(chǎn)后血崩如紫色有塊,是敗血未盡,當(dāng)用原方生化湯,加澤蘭葉一錢五分。如血鮮紅色大來,或因驚傷心,怒傷肝,勞腸脾,血則不能主,不能藏,不能統(tǒng),陰絡(luò)大傷矣,癥甚急,當(dāng)用升舉生化湯。
人參(一錢五分) 制白術(shù)(一錢五分) 歸身(二錢,炒焦) 炙黃 (一錢) 熟地炭(三錢)荊芥炭(四分) 陳皮(四分,炒) 升麻(三分,蜜炙) 白芷(三分,炒炭) 川芎(六分,鹽水炒焦) 淡附子(二分) 炙甘草(四分)
如汗多加淮小麥四錢焙。
■
產(chǎn)后氣短似喘,因血既暴去,氣必上竄,脾失健運,不能上輸于肺,所以呼吸短促,言語不相接續(xù),急服加參生化湯、續(xù)氣養(yǎng)榮湯。若認(rèn)為痰火,而妄議散氣化痰之方,誤事多矣。
續(xù)氣養(yǎng)榮湯
歸身(四錢) 川芎(一錢) 炙甘草(四分) 炮姜(四分) 人參(一錢五分) 炙黃 (一錢) 制白術(shù)(一錢) 熟地炭(三錢) 陳皮(四分,炒)
如煩渴加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粒炒;如大便閉加淡蓯蓉二錢;傷食加神曲八分炒,楂炭一錢,砂仁三分;汗多加浮小麥四錢炒;如手足冷加淡附子三分。
■
產(chǎn)后妄言妄見,由氣血兩虛,魂魄無根據(jù)也。不可誤認(rèn)為邪祟,噴以符水,驚以法尺,多致不救。丹溪云∶虛病似邪祟是也。又云∶欲泄其邪,當(dāng)補其虛。宜服安神定志生化湯。
棗仁(一錢五分,炒熟) 遠志(四分,炒) 柏子仁(一錢五分,勿研) 麥冬(一錢五分,炒)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七粒,去皮尖) 炙甘草(四分) 炮姜炭(四分) 人參(五分) 加龍眼肉(五個)
■
產(chǎn)后去血過多,防血脫;氣短如喘,防氣脫;汗多妄言妄見,防神脫。雖有血陰氣陽之分,而精散魂去之促無異,若非濃藥急方,濃煎頻服,奚能有救?宜服大補生化湯。
人參(一錢五分) 熟地(四錢) 炙黃 (一錢五分) 淡附子(三分) 五味子(十粒) 制冬術(shù)(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白桃仁(八粒) 歸身(三錢) 川芎(八分) 炮姜(四分) 炙甘草(三分)
■
產(chǎn)后傷食,因形體勞倦,脾胃俱虛,不思食而強與之,胃雖勉受,脾難轉(zhuǎn)運,食停痞滿,噯腐吞酸,必須健脾助胃,加以輕品消導(dǎo)之藥,則食化脹平。斷不可用峻劑消之,致傷元氣,宜服健脾消食生化湯。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焦白術(shù)(一錢) 焦神曲(一錢) 焦麥芽(一錢) 陳皮(五分,炒) 炙甘草(四分)
如傷肉食加焦山楂一錢,砂仁四分,或以絹包炒熟麩皮,加芒硝少許,揉熨更穩(wěn)。
■
產(chǎn)后因忿怒氣逆,胸痞不舒,宜用木香生化湯。
煨木香(二分)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炮姜(四分) 陳皮(四分,炒)
■
產(chǎn)后類瘧,寒熱往來,應(yīng)期而發(fā),此元虛而外邪易侵,不可作泛常瘧治。有汗宜用滋榮扶正化邪生化湯;無汗頭痛,加減養(yǎng)胃湯。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人參(一錢) 炙甘草(四分) 麥冬(一錢五分) 陳皮(四分,炒) 炙黃 (八分) 藿香(三分) 荊芥炭(六分) 生姜(四分)
河井水煎服。
加減養(yǎng)胃湯
當(dāng)歸(三錢) 川芎(一錢二分) 藿香梗(四分) 炙甘草(四分) 人參(一錢) 焦白術(shù)(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制半夏(八分) 橘皮(四分) www.med126.com姜皮(二分) 酒炒柴胡(三分)
■
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外發(fā)頭痛,惡寒類太陽癥;潮熱自汗,大便不通,類陽明癥;往來寒熱,口苦脅痛,類少陽癥,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類外感傷寒治者,慎勿輕產(chǎn)而重傷寒,以麻黃柴胡等湯治之也。蓋產(chǎn)婦血脫之后,而重發(fā)汗,虛虛之禍,不可勝言。仲景有云∶亡血家不可發(fā)汗。丹溪云∶產(chǎn)后切不可發(fā)表。古賢立說,皆具至理,即使真感傷寒,生化湯內(nèi)芎、姜亦能散邪。且《內(nèi)經(jīng)》云∶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溫而收之。即病同而治亦異。
至如產(chǎn)后屬虛,無分南北,當(dāng)于溫補中少佐辛散可也,宜祛邪生化湯。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炙甘草(四分) 炮姜(四分) 羌活(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防風(fēng)(四分) 蔥白(七寸)
如虛者加人參五分。
■
產(chǎn)后頭痛,口燥咽干而渴,類少陰癥;腹痛液干,大便實,類太陰癥;汗出譫語,便閉痙厥,類厥陰癥。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稽遲,氣血枯竭,腸腑燥涸,乃虛證類實,承氣諸湯斷不可施,宜養(yǎng)正通幽湯。
當(dāng)歸(四錢) 川芎(一錢五分) 炙甘草(四分) 陳皮(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肉蓯蓉(一錢) 麻仁(一錢)
如汗多加人參一錢,黃 一錢;口渴加人參一錢,麥冬一錢五分;腹?jié)M液干加人參一錢,大腹皮一錢;汗出譫語便閉加人參一錢,熟棗仁二錢,柏子仁二錢,茯神二錢,遠志肉四分,麥冬一錢五分。
■
產(chǎn)后血氣暴竭,百骸無以涵濡,卒爾口噤,牙關(guān)緊閉,手足攣急,癥類中風(fēng),不可任用中風(fēng)劑也。蓋沖為血脈之海,血脈空虛,關(guān)節(jié)不能流利。治當(dāng)先服生化湯,以生旺新血,如危極,即服滋榮活絡(luò)湯救之。
熟地(三錢) 人參(一錢) 炙黃 (一錢) 歸身(四錢) 川芎(一錢) 茯神(一錢五分)天麻(六分,煨) 麥冬(一錢) 荊芥(四分) 防風(fēng)(四分) 羌活(三分) 陳皮(四分) 炙甘草(四分)
如有痰加制半夏一錢,姜汁一匙,竹瀝一匙;有食加山楂炭一錢五分,焦神曲一錢;大便閉加柏子仁二錢,蓯蓉一錢五分;驚悸加熟棗仁二錢;言語恍惚,加遠志肉四分炒,石菖蒲四分炒,棗仁二錢炒。
■
產(chǎn)后汗出不止,亡陽之征也。蓋汗為心之液,又腎十五液,血去而心腎大虧,必須急補心腎。益榮衛(wèi)而噓血歸源,則汗自止。宜補陽益陰生化湯以救之。
人參(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炒) 炙黃 (二錢) 炙甘草(四分)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炮姜(四分) 牡蠣(二錢) 制白術(shù)(一錢) 桃仁(六粒,去皮尖) 浮小麥(一撮)
如渴加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粒。
■
產(chǎn)后舌燥口渴,兼小便不利,由產(chǎn)后失血,或汗多所致。治當(dāng)助脾益肺,調(diào)養(yǎng)氣血,則津液生而小便自利矣。斷不可用芩、連、知、柏以降之,五苓等劑以通之,宜服生津止渴益水散。
炙黃 (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炒) 五味子(十粒) 麥冬(二錢)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生甘草(三分) 炙升麻(三分)
■
產(chǎn)后小便不禁,是氣血虛不能收攝腎氣,宜加味生化湯。
鹽水炒益智仁(四分) 牡蠣(三錢) 北五味(十粒) 歸身(二錢) 炙黃 (一錢) 川芎(一錢) 桃仁(十粒,去皮尖) 炮姜(四分) 熟地(三錢) 覆盆子(八分) 菟絲子(一錢,炒)炙甘草(四分)
■
產(chǎn)后泄瀉,非雜癥餐泄洞瀉,水谷下注之比,大率氣血虛,易于食積傷濕所致,宜消補兼施,加味參苓生化湯。
白術(shù)(一錢土炒)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川芎(一錢) 當(dāng)歸(二錢,土炒) 炮姜(四分) 炙甘草(四分) 焦神曲(五分) 焦麥芽(八分) 廣皮(四分) 澤蘭(一錢)
如有寒加生姜一片,大棗二枚;如熱去炮姜加金石斛三錢;如痛加煨木香四分;如至五更而甚者,加煨肉果四分。
■
產(chǎn)后完谷不化,因勞倦傷脾,而轉(zhuǎn)輸稽遲也。又有飲食太過,脾胃受傷,當(dāng)血塊未散之時,患此脾敗胃弱之癥,宜先服香砂生化湯,繼服加味參苓白術(shù)散,乃可無虞。
香砂生化湯
砂仁(三分,炒研) 益智仁(三分,炒) 歸身(三錢,土炒焦) 川芎(一錢) 炙甘草(四分) 炮姜炭(四分) 澤蘭(一錢五分) 焦鍋粑(五錢)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土炒) 茯苓(二錢) 歸身(三錢,土炒) 川芎(一錢)炮姜(四分) 炙甘草(四分) 益智仁(三分,炒) 澤蘭(一錢五分) 白芍藥(八分,酒炒炭) 廣皮(四分,炒) 煨木香(二分)
■
產(chǎn)后患赤白痢疾,后重頻并,最為難治。須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去炮姜,加木香、茯苓,則可以并治而不悖也。后立數(shù)條,斟酌用之。
一產(chǎn)痢黃色,乃脾土真氣虛,宜服加味補中益氣湯,加煨木香四分,煨肉果四分。
一久痢元氣下陷,肛門如脫,宜服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煨肉果四分,干姜四分炒,歸身三錢土炒,升麻三分。
一久痢四肢浮腫,宜四君子加木香四分,五加皮四分,歸身二錢土炒。
一產(chǎn)痢臍下急痛,生化湯加木香四分,大腹皮六分,白術(shù)一錢土炒。
一產(chǎn)痢嘔吐,生化湯加廣藿香五分,制半夏五分,焦白術(shù)一錢,陳皮四分。
一產(chǎn)痢小便短澀,生化湯加茯苓二錢,木香三分,人參四分,澤瀉一錢。
一產(chǎn)后血痢過多,日久不止,血分虛也,宜四物湯,加人參一錢,荊芥炭五分,淮山藥三錢,白術(shù)八分。
■
產(chǎn)后膨脹,皆因中虛傷食多氣瘀積所致也。中虛,宜加參生化湯,內(nèi)加陳皮五分;多氣,生化湯內(nèi)加川郁金五分,砂仁三分炒研;傷食,生化湯內(nèi)加白術(shù)炭六分,焦麥芽八分;焦神曲八分。瘀積,生化湯內(nèi)加沙糖、炒山楂一錢五分,新絳一錢五分,陳皮四分。以上四癥,如虛必須人參,隨機酌用。
■
產(chǎn)后霍亂因血虛,陰陽升降不順,清濁亂于腸胃,冷熱不調(diào),邪正相搏,遂上吐下瀉,宜生化六和湯。
川芎(一錢) 歸身(三錢) 炮姜(三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錢五分) 砂仁(四分)陳皮(四分) 藿香(五分)
如手足厥冷無塊痛者,加人參一錢,白術(shù)一錢,淡附子三分。
■
產(chǎn)后嘔逆不食,人之胃腑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而為氣血,榮潤臟腑。產(chǎn)后空虛,寒邪易乘,入于腸胃,則氣逆嘔惡而不食也。初宜生化湯加砂仁,治七日后,始用溫胃丁香散。
歸身(二錢) 白術(shù)(一錢) 干姜(三分) 丁香(二分) 人參(一錢) 陳皮(五分) 炙甘草(四分) 半夏曲(五四炒) 藿香(四分)
■
產(chǎn)后水腫,肢體俱浮,皮膚光澤,乃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宜實脾飲、香砂六君子湯、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因證擇用,斷不可用破滯行水之藥。丹溪治產(chǎn)后誤服消導(dǎo)藥,以致水腫方。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二錢) 歸身(三錢) 木通(六分) 白芍(一錢,炒焦) 茯苓(二錢)澤瀉(一錢,炒) 濃樸(五分,炒) 蘇葉(四分) 陳皮(五錢) 木香(四分) 大腹皮(六分)萊菔子(六分,炒)
又加味五皮飲
五加皮(四分) 地骨皮(六分) 大腹皮(六分) 茯苓皮(三錢) 生姜皮(三分) 加人參(一錢) 歸身(二錢) 白術(shù)皮(一錢) 陳皮(四分)
■
產(chǎn)后驚悸怔忡,因驚憂勞倦,去血過多,惟宜補養(yǎng)心血,調(diào)和脾胃,病自漸安。后列二方。
加減養(yǎng)榮湯
人參(一錢五分) 歸身(三錢) 川芎(一錢) 茯苓(二錢) 熟棗仁(二錢) 麥冬(一錢五分)
遠志(四分炒) 炙黃 (一錢) 白術(shù)(一錢) 陳皮(四分) 炙甘草(四分) 龍眼肉(一錢)
如虛煩加竹茹八分姜汁炒,有痰竹瀝三匙,姜汁一匙。
黃 (一錢,炙) 茯神(一錢五分) 歸身(二錢) 川芎(八分) 麥冬(一錢,去心) 遠志(四分)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柏子仁(一錢五分,勿研) 五味子(十粒,炒) 人參(一錢)炙甘草(四分)
■
產(chǎn)后骨蒸,乃陰虛生內(nèi)熱也,宜保真湯加減治之。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 茯苓(二錢) 知母(一錢,炒炭) 生地(二錢,炒炭) 熟地(二錢,炒炭) 麥冬(一錢) 白芍(一錢,炒焦) 枸杞子(一錢) 川芎(一錢) 五味子(十粒)甘草(四分)
此方繁多,須臨病斟酌加減用。
■
產(chǎn)后胃脘痛,因血虛肝氣上犯;或由風(fēng)冷乘虛襲入,皆宜生化湯,加泡淡吳茱萸三分,陳皮四分。如遍身疼痛,宜服趁痛散。
歸身(三錢) 炙黃 (一錢) 白術(shù)(一錢) 牛膝炭(八分) 上肉桂(二分) 獨活(四分)薤白(四分) 炙甘草(四分)
如痛喜手按,屬大虛,加熟地三錢,川斷一錢五分酒炒。如少腹結(jié)痛加川芎一錢延胡七分酒炒。
■
產(chǎn)后感冒風(fēng)寒傷冷,腰痛不能轉(zhuǎn)側(cè),宜服養(yǎng)榮壯腎湯。
當(dāng)歸(二錢) 獨活(四分) 桂心(四分) 川芎(一錢) 杜仲(三錢) 防風(fēng)(四分) 川斷(一錢五分) 桑寄生(一錢五分,酒炒) 生姜(三分)
如虛加熟地三錢。
■
產(chǎn)后血塊已消,腹中空痛不止,宜服交加地黃湯。
人參(一錢) 當(dāng)歸(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炭(八分) 煨木香(三分) 沒藥(四分)制香附(四分) 熟地炭(三錢) 煨姜(三分) 大棗(一枚)
■
產(chǎn)后或敗血,或濕痰,乘虛流注,宜服參歸生化湯。
人參(一錢) 馬蹄香(一錢) 當(dāng)歸(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生甘草(四分) 炙黃 (一錢五分) 肉桂(四分) 茯苓(二錢)
■
以上產(chǎn)后論治數(shù)條,雖未能全備癥情,而遍考方書,摘取純正,試之輒效,刊以質(zhì)之同人,未必?zé)o小補耳。予凡看胎產(chǎn)諸癥,已二十余年,遇大險大危之候,竟得十中挽回七八者,皆以用補得宜,不隨世俗以治標(biāo)逐瘀為先務(wù)也。壽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