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痞塊一條)
【歌】五積須知積有年,有形有質有根源。其如六聚無常處,聚散無m.payment-defi.com/zhicheng/時故易痊。假物而成名曰瘕,積 成塊不移遷。
【論】夫五積者,五臟之積也。肝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不愈,發(fā)咳逆嘔,其脈弦而細。心曰伏梁,起于臍,上至心,大如臂,久不已,病煩心,身體脛股皆腫,環(huán)臍而痛,其脈沉而芤。
脾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黃膽,飲食不為肌膚,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其脈浮大而長。肺曰息賁,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病灑灑寒熱,嘔逆咳喘,發(fā)肺癰,其脈浮而毛。腎曰奔豚,發(fā)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六聚者,六腑之所成也,蓋聚無常形,聚散不時,非若積之有定處也。 者,征也,因物而成質,有塊可征,不能移易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推移能動也。古方治積聚 瘕多用耗氣峻削之劑,又佐以辛香熱藥,若輕淺者,因以消化,根深蒂固,日久氣虛者,寧不損正氣者乎?正氣既傷,其積轉甚。故潔古有養(yǎng)正積自除之論,譬如滿座皆君子,其中有小人,自不容而出,斯言信矣。然當審其淺、深、輕、重之機,久、近、虛、實之勢,可消、可補,必量其人之虛弱、強盛而施之可也。
【脈】五積屬陰,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腎沉急滑,脾實且長,肺浮喘卒。六聚脈沉,痼則浮結。又有瘕,其脈多弦,弦急瘕疾,弦細 堅。沉重中散,食成癖 。積聚 瘕,緊則痛纏。虛弱者死,實強可痊。
香積丸
治五積六聚氣塊。
三棱(醋炒,六兩) 蓬術(炮,或醋炒) 青皮(炒) 陳皮(炒) 枳殼(炒) 枳實(炒) 蘿卜子(炒) 香附(醋炒,各二兩) 黃連(姜炒) 神曲(炒) 麥 (炒) 鱉甲(醋炙) 干漆(炒令煙盡) 桃仁(去皮、尖) 砂仁(炒) 砂 甘草(炙) 木香 歸尾(各一兩) 檳榔(六兩) 山楂(四兩)
上為末,醋糊丸,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陳米湯送下。
大阿魏丸
去諸積聚痰癖。
山楂 麥芽 神曲(炒) 南星 半夏 黃連(各兩) 連翹 阿魏(醋浸,另研入藥) 栝蔞仁 貝母(各半兩) 風化硝 石 蘿卜子(蒸) 胡黃連(各一錢半)
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空心白湯送下二錢。
大七氣湯
散聚氣。
青皮 陳皮 三棱(煨) 蓬術(煨,各一錢) 桔梗 甘草 藿香(各八分) 香附(一錢) 益智 官桂(各六分)
治食癥。(方見傷食。)
阿魏丸
治肉癥。
阿魏(一兩) 山楂(一兩) 黃芩(六錢) 連翹(五錢)
上為末,用阿魏醋煮作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熨癥法
用吳茱萸三斤,槌碎,以酒炒熱,包于絹帛中,乘熱熨患處,冷則易熱者再熨,若癥積移走,逐熨之,候癥消乃止。
見 丸
治婦人石瘕生于胞中,寒客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宣行,惡血當瀉不瀉,日以留止,HT 以時下,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以此丸導之。
附子(四錢,炮)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錢) 澤瀉(二錢) 血竭(二錢半) 肉桂 玄胡索 木香(各二錢) 檳榔(二錢半) 桃仁(七錢,炒) 三棱(五錢) 水蛭(一錢,炒令煙盡) 大黃(二錢,同三棱酒浸一夕,焙)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送下。
石 丸
治血瘕。血瘕者,血不流而寒薄,則血內凝而為瘕也,比之石瘕為輕,用以消之。
海粉 三棱 蓬術(醋炙) 五靈脂 紅花 香附 石 瓦龍子(火淬)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白術湯下。
謹按∶痞塊,多在皮里膜外,并不系于腸胃間。而醫(yī)者往往以峻劑下之,安能使此塊入腸胃,從大便而出哉?吾見病未必去而元氣已耗,經年累月,遂至不治者多矣。歷代醫(yī)家皆曰在左為死血,在右為食積,在中為痰飲。蓋以左屬肝,肝藏血,右屬脾,脾化谷,而痰飲則結聚于中焦也。殊不知肝脾雖左右之分,而實無界限之隔,非謂肝偏于左而無與右,脾偏右而無與于左。在左為死血,而在右獨無死血乎?在中為痰飲,而左、右獨無痰飲乎?但在左、在右、在中,皆因虛之所在而入之耳,不可以死血、痰飲、食積分之也。或先有死血,繼以食積、痰飲;或先有食積,繼以死血、痰飲,相裹而成者;或單是痰飲、單是食積、單是死血,久不愈,遂為堅塊。治之惟消堅破結為主,然當診之以察其病。弦滑為痰,芤澀為血,沉實為食,三脈并見,則當兼治。
若夫女人積塊,多是血結,治女病者,以調血為主。蓋月事正臨,適感寒氣,寒客子門,血凝不行,日積月累而成塊,多在少腹間,發(fā)則上攻,痛楚萬倍,面色不澤,是不在皮里膜外矣。小則下之,大則消之。至于食積,乃是胃家所受,亦豈在皮里膜外耶?審其病,的是食積,或下、或消,隨其所用而不可泥也。又有停飲者,按之若有形,與積塊相似,但不堅實耳。然求其因,悉是平日喜飲茶水,或恣食生冷所至。脾家受寒,不能運化,又為火郁,化為清痰,停積日久,隱隱作痛。停于上焦,則吞酸飽悶;停于中焦,則中脘膨脹;停于下焦,則少腹?jié)M急;停于兩脅空隙處,則灑灑有聲,時升時降;蛴恐,或下之,隨其所在而施之可也。
仙傳化痞丸
(一只,用白水煮爛,加酒半斤,阿魏五錢,再煮一滾,撈起,系肉炙干,骨頭打碎,炒脆,搗為末入) 五色糖阿魏(二兩二錢,另烊入藥) 水紅花子(十兩) 神曲(一兩六錢) 白術 當歸 陳皮(各一兩二錢) 急性子 蘆薈(各七錢) 蓬術(六錢) 青皮(五錢) 甘草(四錢) 枳殼雄黃(各五錢)
上為末,將 汁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五分。服藥后,病在左睡朝左,病在右睡朝右。
薛氏阿魏膏
羌活 獨活 赤芍 穿山甲 玄參 官桂 生地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五錢) 木鱉子(十枚,去殼) 紅花(四錢) 亂發(fā)(一團) 槐、柳、桃枝(各三錢)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fā)煎化,仍去渣,徐下黃丹十兩,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香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膏矣。將帛絹攤貼患處,內服丸藥。黃丹須用山東者效。
凡貼膏藥,先用樸硝隨患處鋪半指濃,以紙覆上,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