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4/24 21:09 編輯 m.payment-defi.com/shiti/盛老醫(yī)案選
治
高血壓病,有調氣九法
高血壓病也稱為
原發(fā)性高血壓,系指動脈血壓過高。本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xiàn)
頭痛、頭暈、
鼻出血、頸部發(fā)硬、記憶力減退、
心悸、
失眠等,尤以頭痛頭暈為常見,后期可有心臟、大腦和腎臟器官的變化和損害,如發(fā)生
心力衰竭、腦溢血(中風)、腎功能衰竭等較為嚴重的病變。高血壓的發(fā)生原因與中樞神經(jīng)大腦皮層功能紊亂有關,但長期吸煙、情緒波動以及遺傳因子等因素對發(fā)病也有一定影響。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于”
眩暈“、”頭痛“、”肝陽“、”肝風“、”中風“的范疇。一般認為,發(fā)生原因往往有內外因素影響肝腎,由陽亢或陰虛開始,逐漸發(fā)展為陰虛陽亢以及陰陽兩虛,但也有
心火上炎、沖任失調及脾腎陽氣虛損等原因。
盛老認為,很多病皆與”氣“有關,高血壓病也不例外,常常表現(xiàn)出氣的升降失調,如肝的陽氣亢盛而上逆、氣血上逆、腑氣不降、水濕之氣不降等,也有”氣“寒熱虛實的種種證候。所以,在治療上也離不開治”氣“,現(xiàn)將盛老治療高血壓病的九種調氣法介紹于下,以饗讀者。
1.平肝降氣,熄風潛陽法:適用于
肝陽上亢證,癥見頭暈頭脹、面紅目赤,或有
耳鳴如潮、口于口苦、心煩少寐、便干、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或弦細。常用
天麻、
鉤藤、
黃芩、
龍膽草、
夏枯草、
菊花、
地龍干、
生地、
丹皮、
白芍、
車前子、
澤瀉等,或以丹梔
逍遙散加平肝潛陽之品。
病例一:陳某,男,56歲。高血壓、蚱,血壓175/。癥見眩暈,頭脹面紅,心煩不寐,口苦肢麻,大便硬結,小便短少,舌紅苔黃,脈弦勁。證屬肝陽上亢,治宜平肝熄風。
處方:地龍干lOg,生地20g,夏枯草15g,鉤藤15g,蒺
藜10g,白芍lOg,丹皮lOg,天麻lOg,車前子lOg,
甘草3g。
服10劑后,血壓降至150/96nurk奴,頭脹眩暈減,寐安,二便通暢。于上方加
茯苓、
枸杞各10g,調治半月而愈。
按:上方用天麻、鉤藤、地龍于、
蒺藜平肝;夏枯草清肝散結;生地、白芍滋養(yǎng)肝腎以制肝陽上亢;丹皮清熱涼血散瘀;車前子清熱利水,其藥理研究有降壓作用,這可能與利水能減少血容量有關。
病例二:林某,男,60歲。素有高血壓、冠心病、
脂肪肝病史,近來頭暈肢麻,胸悶痛,牙齦浮腫疼痛,夜寐不寧,惡夢紛紜,口千口臭,大便硬結,小便短赤,舌紅苔膩,脈弦滑,血壓150/105nmd-乜。證屬肝胃火盛,濕熱盤踞。治宜清瀉肝胃上逆之火氣,以
龍膽瀉肝湯加減。
處方:龍
膽草6g,菊花lOg,黃芩10g,車前子lOg,澤瀉10g,鉤藤10g,生地10g,地龍干20g,
葛根20g,夏枯草20g,甘草4g。
服藥10劑,頭暈減,寐安,牙痛失,二便通,余癥亦減,血壓142/90rnm[{g。于上方加強清胃化濕之力,再服劑,諸癥均失,血壓正常。
按:此案據(jù)癥為肝胃火氣上逆之證,治以清瀉肝胃上逆之火,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方用龍膽革、夏枯草、菊花、黃芩清泄肝火;以鉤藤、地龍干平肝;以葛根入陽明之經(jīng),配黃芩以清胃火;以澤瀉、車前子清利水濕,使?jié)駸嶂皬哪蚨觥,F(xiàn)代實驗證實龍膽草、黃芩、地龍均有降壓作用,黃芩且能降低血脂,故本病之治,藥能對證,因而收到預想的效果。
病例三:吳某,男,56歲,于1993年12月16日就診。頭痛、眼花、多夢、心悸已2年。頭暈痛。有時眩暈心慌,胸悶,虛煩不眠,飲食尚可,口干,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弦數(shù)。檢查:血壓170/110mml-{g,體溫正常,面色紅潤,營養(yǎng)良好,神志清楚,心肺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每天上下午共測4次血壓,其平均為150~164/105~"lOmmI-1go血檢:血色素13g/dl,紅細胞430萬/mm3,白細胞6000/mm0,中性85%,淋巴13%,大單核2%,膽固醇298rag/d e,西醫(yī)診斷為高血壓,中醫(yī)辨證為肝陽亢盛。
患者兩年來曾服過
利血平、梧桐片、雪羹片、杞菊
地黃丸、知柏八味丸、補心丹、
天麻鉤藤飲等,癥狀仍有反復,現(xiàn)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
柴胡6g,
梔子6g,丹皮9g,
茯神15g,
赤芍垤,地龍干15g,
牡蠣30g,
珍珠母30g,龍膽草6g,黃芩9g。
每天服1劑,連服7劑。
藥后不眠、煩躁、胸悶等已見改善,血壓反復在140~/90~lOOmmI-{g。,于上方去牡蠣、
珍珠母、龍膽草、赤芍,加鉤藤15g、首烏15g、甘枸杞15g、
杜仲9go以上方加減連服3個月,癥狀和血壓基本正常。
按:本例用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疏肝瀉火;赤芍、丹皮清熱涼血;地龍、牡蠣、珍珠母、茯神平肝熄風安神,肝陽平而諸癥自愈。
總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是氣火上逆引起的病證。氣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故使用降氣火的藥物,能收理想之效。
2.滋補肝腎,平肝熄風法:適用于肝腎陰虧,肝陽上亢,風氣上逆的證候。此證乃肝陽上亢的進一步發(fā)展,其病理基礎是肝腎陰虧。癥見頭暈欲作,步履不正,伴頭痛、腰膝酸軟、手足麻木、耳鳴如蟬、心煩失眠、手足心熱、潮熱
盜汗、舌紅苔少、脈弦細或數(shù)。,藥用生地、白芍、
桑寄生、
磁石、
龍骨、牡蠣、天麻、鉤藤等。
病例:蘇某,女,66歲;几哐獕翰、蚱2~3年,F(xiàn)頭暈頭痛,行走飄浮,左半身麻木如蟻行,心煩不寐,腰酸耳鳴,胸悶善太息,大便溏薄,日l~2次,夜尿頻數(shù),舌紅晦胖苔少,脈沉細弦,血壓180/1lOmmF{g。證屬肝
腎陰虛,風陽上擾。當慮其中風之不測,治宜滋補肝腎、潛陽熄風。
處方:桑寄生20g,生地20g,
牛膝15g,白芍15g,鉤藤15g,
秦艽10g,
當歸lOg,
川芎10g,枸杞”O(jiān)g,磁石,龍骨、牡蠣(先煎)各20g,甘草4g。
服藥10劑,諸癥均減,血壓降至160/98mrnt{g,脈舌同上。守上方加天麻、
紅花各8g。續(xù)服10劑,血壓降至正常,頭暈頭痛消失,寐安,步穩(wěn),肢麻緩解,舌脈同上,囑以
杞菊地黃丸長期服用,以鞏固療效。
按:此例病人既有
肝腎陰虛,又有肝陽上擾,欲作動風之證。由肝氣太過,橫逆犯脾,致
脾氣虛弱,故有大便溏。桓螝馍夏娣感,故心煩不寐;肝氣不舒則胸悶太息;而夜尿頻數(shù)則為腎虛之象。故治宜既滋補肝腎之陰,又平熄肝陽之上逆。取生地、白芍、枸杞、牛膝、桑寄生滋補肝腎;天麻、鉤藤、磁石、龍骨、牡蠣平肝熄風;當歸、川芎、秦艽、紅花之活血,使氣血運行暢通,有利于血壓之下降。藥理研究證實牛膝與桑寄生有降壓作用,也有擴張血管之效,桑寄生兼有利尿作用,若劑量在15~30g時作用顯著。
3.健脾利水,行氣通經(jīng)法:適用于脾濕滯留,氣化失常,經(jīng)脈氣滯的病證。癥見頭脹頭暈頭重,胸悶脘腹脹悶,納少口淡,
氣喘,尿少,便溏,或見四肢關節(jié)酸脹、活動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脈細濡等。治宜健脾滲濕而利氣化,若濕注關節(jié)筋肉,宜兼通利經(jīng)氣之法。藥用
黨參、
白術、茯苓、苡仁、赤豆、
玉米須、澤瀉、車前子、蠶砂、
砂仁,經(jīng)氣不暢者加
木瓜、
桑枝、秦艽等品。
病例一:黃某,女,64歲。高血壓病10余年,近日來眼瞼、下肢浮腫,頭重脹痛,視物昏花,胸悶氣喘,動則尤甚,脘脹納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日2~3次,舌淡胖,苔白滑,脈細弱。血壓210/126mml-{g,血膽固醇6.7mmol//d1),
甘油三酯1.9mmol/L(170mg/d1),血糖.5mmol幾(135mg/d1),尿蛋白(++),白細胞(十)。
證屬中土疲憊,濕濁不化。治宜健脾理氣,利水滲濕。
處方:玉米須60g,帶皮茯苓30g,
赤小豆30g,苡仁米30g,黨參15g,白術15g,澤瀉15g,車前子15g,砂仁,懷牛膝10gc,連服2周,血壓降至160/96mmtk,尿檢正常,諸癥均減。
囑以玉米須lOOg煎湯煮苡仁米、赤小豆、
黑豆、
山藥各30g,1日食1次,調理半年,血壓穩(wěn)定,血脂、血糖均降至正常。
按:本例為脾虛濕停,水氣不化,阻遏清陽上升之證。
藥用黨參、白術、茯苓之健脾,以促進運化水濕之能;以
茯苓皮、澤瀉、苡仁米、赤小豆、玉米須、車前子滲濕利水;以砂仁調中利氣,使氣行而助脾之運化;用懷牛膝補腎且其性下行,以助利水,諸藥共奏降濁升清之效。
赤小豆、玉米須性味甘平,功能利水祛濕,平肝泄熱。
赤小豆清熱和血,利水通經(jīng),且能除煩;民間常用玉米須燉
冰糖飲服,治療高血壓
水腫,F(xiàn)代研究證實,玉米須對人或家
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煎劑靜注有顯著降壓作用,且有降血糖之功,二者合用對
腎性高血壓效果尤佳。唯其性味平淡,臨證須用較大劑量(30~60g),方能奏效。
病例二:吳某,女,5l歲。于年輕懷孕時發(fā)現(xiàn)高血壓,至今20余年。現(xiàn)形體虛胖,頭重頭脹,脘腹脹悶,上樓氣喘,四肢關節(jié)酸楚麻脹,屈伸不靈,晨起尤劇,納少口淡。
便溏溲短,舌淡胖,苔白滑,脈濡。血壓160/100mml-{g。
證屬濕濁滯阻經(jīng)脈。治宜滲濕健脾,利水通經(jīng)。
處方:桑枝15g,車前子15g,蠶砂15g,茯苓皮30g,苡仁米30g,澤瀉lOg,秦艽lOg,木瓜10g,
乳香、
沒藥各,甘草4g。
服6劑后,頭重頭脹減,納增溲長,濕濁漸化,舌苔轉薄白,脈緩。血壓146./88m n -{g。于上方加自術、
陳皮各,調理1個月,血壓穩(wěn)定。
按:本例以濕濁留于中焦,浸yin關節(jié)經(jīng)脈為主要病因,導致陽氣不得正常輸布,脾虛中焦氣滯,肢體關節(jié)氣機不利,而生諸癥。治以利濕通經(jīng)為主,使氣機暢達,藥用茯苓皮、苡仁米、澤瀉、蠶砂、車前子利水滲濕;以桑枝、秦艽、木瓜、乳香、沒藥通經(jīng)舒絡而利經(jīng)脈氣血,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茯苓皮性味甘淡,功能利
水消腫,能“行皮膚之水”
《醫(yī)林纂要》);車前子甘寒,功能利水清熱明日,“能去肝中風熱”(《藥性論》)。
以上二例皆用利水之法,因病皆有水濕停留之證。有斯證即用斯法也。利水可清除體內瘀積之水濕,有利于氣機之通暢,血脈之運行,則血壓就能隨之下降,此即利水降壓法之一端也。
4.活血平肝,通利經(jīng)氣法:適用于瘀血痰濕阻滯經(jīng)絡引起的肢體活動不利的證候。癥見高血壓中風,肢體偏癱,一側手足活動不利,舌強語謇,舌苔白厚膩,脈弦滑。藥用益
母草、地龍干、乳香、藥沒、赤芍、天麻、鉤藤、石
決明、磁石、
全蝎、
蜈蚣等。
病例:林某,男,54歲。夙有高血壓病史,血壓160~/100~120mm~電,去年11月初,突發(fā)左半身手足不遂,舌強言謇而住院治療,出院后求診于盛老。視患者顏面黧黑、浮腫,行動遲鈍,左半身不遂,手指關節(jié)腫脹伴疼痛,夜寐欠安,大
便秘結,2~3天一行,小便頻數(shù)、量少,舌質晦暗,舌體胖有齒痕,舌苔白厚膩,舌下靜脈征Ⅲ度,脈弦滑且弱。血壓165/105mmF{g。證屬濕阻血瘀,隧道不通。
治宜活血平肝,利濕通絡。
處方:
益母草15g,鉤藤15g,蠶砂15g,地龍干15g,乳香、沒藥各7g,赤芍IOg,天麻lOg,
蘄蛇10g,蜈蚣條,全蝎2g,磁石(先煎)30g,
石決明(先煎)30g,
琥珀(研末,分2次沖服)6g,并配合自擬
熏洗方外用。
服藥6劑,血壓降至156一/98mmI-{g,諸癥均減。于上方加桑寄生20g,繼服半個月,病情日趨好轉,血壓保持在~160/90~96mrnt電之間。繼以補氣養(yǎng)血、健脾化濕、活血通絡之劑調理,逾半年,肢體活動恢復,行走自如。
按:此案為
肝風內動,引動痰濕,阻滯經(jīng)脈,以致氣血瘀阻,導致半身不遂之證。治宜平肝活血化瘀,兼祛痰濕而通利經(jīng)氣。方用天麻、鉤藤、磁石、石決明、全蝎、蜈蚣平肝熄風;以益母草、赤芍、乳香、沒藥、蘄蛇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氣;以地龍既平肝熄風,又疏通經(jīng)絡;以蠶砂、琥珀化濕利水。上藥配伍共收熄風通經(jīng)活絡之功。
盛老認為:血瘀濕滯,脈絡痹阻,血行不暢,使血壓不能維持正常,須活血行水,
血脈通暢則血壓自平。常選用琥珀、益母草,該二藥均人心、肝經(jīng),功能活血祛瘀,行水安神,其中“琥珀屬陽,今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
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本草衍義補遺》);益母草則“消水行血,去瘀生新”(《本草求真》),經(jīng)藥理及實踐證明其多種制劑對麻醉動物靜注均有降壓作用,且利尿消腫作用顯著。
5.益氣通陽,調氣化濕法:適用于元氣虧虛,心陽不振,水濕內停,升降失調證。癥見頭暈胸悶,心悸氣短,舌淡胖苔白,脈虛等。藥用黨參、
黃芪、
薤白、杜仲等品。參芪性味甘溫,《別錄》說
人參“調中,通血脈”;《本經(jīng)逢原》
認為黃芪“性雖溫補,而能調血脈,流行經(jīng)絡,無礙于壅滯也。”現(xiàn)代研究證實大劑量人參及多品種的黃芪均有使血壓明顯下降,血管擴張,并有降低血糖之效。此外,黃芪尚有利尿及使鈉排出量增加的作用,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盛老常以參芪相伍治療元氣虛弱、水濕內踞之高血壓患者。
病例:韋某,男,57歲,患高血壓病15年。現(xiàn)癥頭暈目眩,胸悶氣短,心悸心慌,寐差
健忘,腰膝酸軟,手足麻木欠溫,大便溏,溲頻數(shù),舌淡胖苔白,脈細數(shù)。血壓/108mm[電,心率110次/分。證屬元氣虧虛,胸陽不振,水濕內停,升降失調。投以益氣通陽,調氣化濕之劑。
處方:黨參20g,炙黃芪20g,炒
棗仁20g,
丹參20g,懷牛膝10g,薤白10g,杜仲10g,
葶藶子8g,石
菖蒲8g,天麻8g,龍骨、牡蠣各15g(先煎)。
服藥半個月,血壓降至152/96mmt{g,頭暈、心悸等癥減。于上方去葶藶加
蓯蓉10g,續(xù)服半個月,血壓降至正常,囑以左、
右歸丸交替服用,以鞏固療效。
按:本例患者長期患高血壓病,久病體虛,元氣虧乏,主要表現(xiàn)在心、脾、腎三臟氣虛。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心陽不振則胸悶心悸,心慌寐差;脾氣虛弱則大便溏;
腎氣虛弱則腰膝酸軟,健忘,溲頻;宗氣不足則氣短;陽氣不足不能溫養(yǎng)四肢,則手足麻木欠溫;舌淡胖苔白是為陽虛有濕之象;脈細為氣虛有濕;脈數(shù)為
心氣虛,勉力搏動表現(xiàn)的虛數(shù)之候。其中心悸亦可視作
水氣凌心所致。治療以補元氣為主,兼以溫腎利水、溫通心陽。方用黨參、黃芪益氣;薤白溫通心陽;配龍骨、牡蠣、棗仁鎮(zhèn)心安神以平心悸心慌;杜仲、懷牛膝、蓯蓉溫補腎陽以益元氣之本;葶藶子、
石菖蒲利水除濕;丹參活血使氣血運行有常。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陽利水之功。
6.益氣利水,通便降濁法:適用于氣虛而致二便不通的病證。氣虛不能行水,則小便短少而浮腫;氣虛不能推動糟粕濁氣下行則便秘;濁氣不降則清陽不升而致頭暈。盛老認為:腑氣不通,水道不暢,濕濁凝滯,升降失常,氣血運行悖亂而致血壓升高者,非通腑降濁,調暢二便不能為功。
臨床常用藥物有黃芪、白術、茯苓、
豬苓、車前子、
大黃、
火麻仁、
郁李仁等。
病例:黃某,男,62歲。夙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糖尿病。現(xiàn)癥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心煩寐差,胸悶心悸,上樓氣喘,顏面及雙下肢浮腫,納少腹脹,大便秘結,~3天一行,小便黃少,舌質暗紅,舌體胖有齒痕,舌苔白厚,舌下靜脈征Ⅲ度,脈沉細弦。血壓186/105ram/-{g,血膽固醇7.2retool/L,甘油三酯1.8retool/L,血糖.3mmol/L。證屬中土氣虛,濕濁壅滯,腑氣不通,升降失常。治宜健脾益氣,通腑降濁。
處方:黃芪30g,帶皮茯苓30g,赤小豆30g,草決明,生地20g,車前子20g,郁李仁10g,火麻仁10g,豬苓10g,澤瀉10g,大黃(后下)6go.
服6劑,便通溲暢,浮腫明顯消退,血壓降至160/,余癥亦減。于上方去郁李仁、大黃、生地、草決明,加白術、陳皮各10go.另囑以草決明研末,每日沖服,連服半個月。血壓正常,小便清長,大便通暢,浮腫消退,納增神旺,頭暈心悸等癥均減,囑以草決明研末,每次沖服15g,1日1次,續(xù)服1個月,血壓平穩(wěn),血脂、血糖均下降,諸癥均失,病告愈。
按:本例氣虛證以脾氣虛為主,涉及心氣虛。故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用黃芪、白術、茯苓,配以豬苓、澤瀉、車前子、赤小豆之利水,大黃、火麻仁、郁李仁、草決明之通便,則共收益氣通利二便之效,為防止傷陰故加生地!度杖A子本草》云大黃能“調血脈,泄壅滯、水氣,利大小便”;草決明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藥理研究證明大黃與草決明均有降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7.益氣通陽,活血化瘀法:適用于胸陽不振,氣不行血,血行不暢之高血壓。癥見頭暈心悸,胸悶氣短,胸悶
胸痛,舌質淡紫,苔白膩,脈弦澀或結代。常用藥物有丹參、
郁金、
桂枝、
桃仁、黃芪、
瓜蔞、薤白、人參、
三七、紅花等。盛老自擬參七散(
西洋參、川三七、
雞內金等量焙干研末)給患者長期服用,對高血壓伴動脈硬化、高血脂有較好的療效。
病例:李某,女,53歲。胸悶心悸,夜寐煩躁不安,腰膝酸軟,納呆脘悶,舌淡紫,苔白膩,脈結代。血壓/1 12mmI-k,膽固醇6.7mmol/I_,心電圖提示心房纖顫、心肌供血不足。證因心脾之陽不振,陰寒之氣上乘,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筋絡脈失養(yǎng)。治宜益氣通陽,活血化瘀。藥用丹參、
山楂各30g,郁金、
茜根、
桃仁、黃芪、赤芍、桂枝各,牛膝、桑寄生各12g。配參七散3g,分2次服。連服半個月,血壓降至正常,諸癥明顯好轉,惟膽固醇、血脂仍偏高,常有胸悶不適之感,囑服參七散1個月,改善氣血運行,翼圖痊愈!
按:本例病人胸陽不振,陽不化陰,陰寒內盛,則見苔白膩、胸悶;寒濕阻滯,胃氣不和則納呆脘悶;陽氣不運,血行瘀滯,則舌淡紫、脈結代、心悸寐少。治當溫陽益氣,活血化瘀。方用黃芪、桂枝益氣溫陽;丹參、郁金、茜根、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瘀以行氣機;桑寄生益腎補腰;钛ńj;山楂降血脂,破氣散瘀,且消食開胃;另用參七散加強益氣活血化瘀之力,使諸癥得除,且久服使動脈軟化,有控制血壓的作用。
8.疏肝解郁法:適用于
肝氣郁結,氣機阻滯,疏泄失常之高血壓。癥見頭目眩暈,胸悶不舒,脅脹痛,
呃逆口干,易怒,納少,大便秘或溏。常用藥物有柴胡、丹參、川芎、赤芍、
玫瑰花、郁金、青陳皮、蒺藜、
香附。盛老以為解郁莫過于逍遙散,故常喜用之。然對于肝郁化火者,常去辛溫之當歸,代之以川芎、丹參等。
病例:吳某,男,56歲。頭脹痛而眩,胸悶
脅痛。心悸,虛煩不寐,口干溲赤,舌紅少苔,脈弦數(shù)。血壓170/‘證屬肝氣不舒,郁而化火。治宜疏肝解郁瀉火。
藥用柴胡、川芎、梔子、龍膽草各6g,丹皮、赤芍、玫瑰花各10g,地龍干、丹參各15g,珍珠母、牡蠣(打碎先煎各30g。服藥6劑,血壓150/lOOmmI-{g,諸癥均減。再予上方去梔子、龍膽草,加鉤藤12g,續(xù)服半個月,血壓恢復正常。
按:本例為肝氣郁結化火,氣火上逆引起的高血壓病。
胸悶、脅痛、脈弦,是肝氣郁結之癥;口干、頭脹痛而眩、溲赤、舌紅、脈數(shù)是肝郁已經(jīng)化火之象;心悸、虛煩不寐是肝火上逆犯心之候;少苔是火熱傷陰之癥。方用柴胡、玫瑰花疏肝理氣;梔子、龍膽草清泄肝火;丹皮、赤芍清熱涼血;地龍、珍珠母、牡蠣平肝潛陽;川芎、丹參活血化瘀,諸藥共奏疏肝利氣,清熱平肝之效。此法以疏肝利氣為本,肝氣得疏,則郁火得解,故雖合清肝平肝之法,然疏肝氣實為不可缺少之一招也。
9.通腑降濁法:適用于腑氣不通,升降失常之高血壓。
癥見頭脹頭暈,口苦口臭,脘腹不舒,納食欠佳,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紅苔白厚或黃,脈洪大。常用藥物有大黃、
元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草決明、
枳實、生
萊菔子、
苦杏仁、桃仁等。臨證中,因腑氣不通,濕濁痰飲留滯,升降失常,氣血運行悖亂而致血壓升高者屢見不鮮,盛老恒用通腑降濁法以釜底抽薪。臨證處方喜用草決明,乃因其性涼味甘苦,功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且其性緩味醇、滋益肝腎、鎮(zhèn)潛補陰,對于高血壓之便秘,無論男婦體弱或老年者,均為佳品,恒以本品研末沖服,或人復方中煎服。
病例:林某,男,46歲。2年前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當時血壓160/1lOmmI-{g,經(jīng)服中西降壓藥,療效不著。癥見頭脹痛,口苦咽干,夢寐紛紜,面感烘熱,納食亢進,大便秘結,三四日一行,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洪大。血壓/108m n 電。證屬肝胃火盛,腑氣不通。治宜清肝瀉火,通腑降濁。藥用大黃(后下)6g,枳實、生
萊菔子各10g,元明粉3g(分2次沖服),
川連、甘草各4go服藥2劑,腑氣通,大便行,余癥亦減,血壓140/96mmI-{g。囑以草決明研末,每次開水沖服15g,日2次,以善其后。
按:本例大便秘結,引起腑氣不通,使內熱不得下泄而上沖,癥見面烘熱、口苦咽于、頭脹痛、夢寐紛紜,證如陽明腑實,故治當以清胃瀉火通腑之法,大黃、元明粉、枳實、萊菔子皆通腑破氣瀉下之品;川連則清
胃熱,以杜胃熱之源。藥后大便行,腑氣通,則火得下,濁氣降,血壓亦隨之降下,再用草決明研末內服,以鞏固療效。
轉帖學習
-----------我媽媽也是高血壓,癥狀如下:血壓常在160/85左右,頭頂痛,晚上失眠多夢,前段時間出現(xiàn)過美尼爾氏綜合癥(早上還沒起床突然眼花,視物旋轉,伴有惡心
嘔吐)。大小便正常。我是學中藥的,對辨證不熟悉。出院以后發(fā)現(xiàn)媽媽臉色依然蒼白,開了兩副中藥,方劑如下:黨參20,白術20,黃芪30,茯苓15,砂仁10,川芎20,當歸30,
半夏12,天麻8,
遠志12,
酸棗仁12,
龍眼肉12,甘草10,
大棗10,生
姜10,每天早上給它熬八寶粥喝。服藥以后,媽媽的臉色好多了,但還是失眠多夢,我又去掉了遠志酸棗仁龍眼肉換成了龍骨與牡蠣。
失眠癥狀減輕,不做夢了,但頭頂痛還是一直存在,偶爾有手臂酸軟的感覺,血壓一點也沒降低。望老師能開個方子治愈我媽媽的病。
-----------收藏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