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烏頭湯在肢節(jié)痹證中的應用?
——高寶驊老師經(jīng)驗?
646000
瀘州醫(yī)學院中醫(yī)系 崔繼東?(指導教師 王明杰)
提 要 本文主要介紹高寶驊老師運用烏頭湯結合辨證論治治療行痹、 痛 痹、著痹、熱痹、濕熱痹的獨特經(jīng)驗,闡述烏頭湯的應用體會,以揭示辛酸相配、寒熱相 伍在痹證治療中的意義。?
關鍵詞 高寶驊 烏頭湯 痹證 高寶驊老師,瀘州市中醫(yī)院副主任中醫(yī)師,業(yè)醫(yī)40余年,臨床上屢起沉疴,對各種疑難雜證 的治療造詣頗深,瀘州人民贊其“善醫(yī)怪病”。筆者有幸待奉于左右,今將老師治療“肢 節(jié)痹證”的經(jīng)驗,擷其點滴介紹如下:?
1 烏頭湯結合辨證治療肢節(jié)痹癥
肢節(jié)痹證是以機體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致使氣血凝滯、經(jīng)絡痹 阻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肌肉、關節(jié)、筋骨發(fā)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 節(jié)腫大變形。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本病的診治,前人取 得了顯著效果,并創(chuàng)下了許多不朽的名方:《金匱要略》
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
黃芪桂 枝 五物湯,《備急千金要方》
獨活寄生湯,《宣明論方》
防風湯,《醫(yī)學心悟》
蠲痹湯等。這 些方藥都是歷代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jīng)驗積累,有著簡、便、廉、驗的特點;但總不 能 愈諸癥,而且取效也有遲速之別。故臨癥之時當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專方專藥與辨證論治 相結合,則療效更滿意。高老在前人治療痹證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借用仲景之烏頭湯,經(jīng)臨 床反復實踐,加減化裁治療各種痹證。?
1.1 行痹癥見:肢體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關節(jié)屈伸不利,或見惡風
發(fā)熱 ,苔薄白,脈浮。治以祛風通絡、散寒除濕,以烏頭湯去
麻黃加防風、
細辛、
當歸、桂枝。 ?
1.2 著痹癥見:肢體關節(jié)重著,酸痛或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 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緩。治以除濕通絡、祛風散寒,以烏頭湯去麻黃加防風、萆? 、
薏苡仁、
木瓜。
1.3 痛痹癥見:肢體關節(jié)緊痛不移,局限一處,遇寒則痛甚,得熱則痛減, 關節(jié)伸屈不利,局部皮膚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或沉緊。治以溫經(jīng)散寒、祛風除 濕,以
烏頭湯加減。
1.4 熱痹癥見:關節(jié)疼痛,局部紅腫灼熱,腫脹疼痛劇烈,得冷稍疏,筋脈 拘急,兼見口渴喜冷飲,惡熱,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治以清熱涼血、通絡止痹,以 烏頭湯去麻黃合
白虎湯加桂枝,(注:劑量烏頭與
白芍之比約1∶2~3,烏頭與
石膏之比約1 ∶3~6)。?
1.5 濕熱痹癥見:關節(jié)重著,酸痛或脹痛,遇熱加劇,局部紅腫不甚或不紅 腫,屈伸不利,口渴但不欲飲,舌質紅,苔黃膩厚,脈濡數(shù)。治以清熱利濕、除痹通絡, 以烏頭湯去麻黃合三妙散加木瓜、
秦艽。?
各方臨床加減:熱毒甚者加
野菊花、地丁草、
蒲公英;濕熱并重加土
茯苓、
龍膽草、
蒼術、
黃柏;氣分熱甚重用石膏;營血熱甚者加
生地、
元參;發(fā)熱心煩者加
竹葉、
山梔仁、
蓮心;
關節(jié)痛甚加
赤芍、
桃仁、
元胡、
白芥子;血虛者加
雞血藤、當歸、
熟地;氣虛明顯重用黃 芪、并加
黨參;后期傷陰者加
麥冬、
沙參、
玉竹;血瘀者加
桃仁、
紅花、全蟲、
蜈蚣。?
2.烏頭湯配伍意義與用藥體會 高老認為痹證無論寒痹熱痹均有正氣虧損衛(wèi)外不固,外邪乘虛而入痹阻氣血經(jīng)絡,此為痹證 病因病機的共性。治當扶正祛邪,開痹止痛;而烏頭湯正有此功效。方中烏頭辛熱性猛力 宏 速效,長于搜剔筋骨風寒濕邪而溫經(jīng);麻黃性溫味辛、好走散,溫經(jīng)散風寒;白芍性寒味酸 陰柔和緩,長于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止痛。辛酸并用,一散一收開血痹而通經(jīng)絡,祛邪而不 戀邪,發(fā)散而不傷正;寒熱相伍通痹止痛有相成相制、揚長避短之妙。烏頭和白芍相合,散 寒通痹之中有和陰緩急之功,以成行中有守、剛中有柔之勢,使烏頭通痹止痛之速效得以增 強和持久,尤宜于痹證纏綿之證。針對寒濕郁久化熱之勢,加用性寒之白芍也可防病于未然 。黃芪益氣固衛(wèi),生用之則走而不守,鼓動血液運行;
甘草調(diào)和補益,也解烏頭之毒。此五 藥共謀扶正祛邪之略,達開痹止痛之功。?
此烏頭湯與辨證施治相結合用于風寒濕痹當無可厚非,然
風濕熱痹,為何還用辛熱之烏頭? 風濕熱痹與單純熱證不同有二:其一,風濕熱邪郁痹皮肉筋骨關節(jié),病位深淺不一,單一清 熱恐藥力難達病所。其二,熱與風濕二邪相夾雜,風濕之邪,任何一邪不盡,熱則不去,如 果一味清熱,熱必寒涼凝絡。故而熱痹之治關鍵在于開通郁痹,燥其濕,祛其風,使風濕去 ,熱無所依,病可愈。受仲景寒熱并用之啟發(fā),高老將烏頭湯去麻黃與大劑量寒涼藥如石膏 、知母之屬同用治之。烏頭配芍藥(
烏藥之比1∶2~3)如上文所述一解烏頭之毒,二增強與 烏頭通痹止通之功。烏頭雖熱但與性寒之生石膏、知母相配(烏頭與石膏之比約1∶3~6), 可去烏頭濕熱之性取其祛風除濕之用,同時烏頭反佐石膏知母之性寒,防其寒涼凝絡之弊 。 總之,烏頭湯結合辯證施治,運用這種辛酸相配、寒熱相伍治療痹證,開痹止痛之中有相 成相 制、揚長避短之妙。這也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痹“疏風勿燥血,溫散勿燥火,化濕不劫陰”的治療 原則。?
關于烏頭湯的用法,高老強調(diào)烏頭一定要制用,先煎1小時,不加
白蜜;若加則烏頭之功 效去其一半。服藥期間,病人還應注意飲食起居。? 3.典型病例: 李樹榮,男,45歲,1995年12月23日初診。?
癥見:四肢大關節(jié)游走性紅腫疼痛一周,屈伸不利,觸之痛劇,遇熱痛增,得寒痛減,伴 見 全身乏力,中度發(fā)熱,口渴多冷飲,小便黃大便干燥,不伴心慌心累,咽喉腫痛。舌質紅, 苔 薄黃燥,
舌下靜脈曲張,脈弦數(shù)。查ASO滴度800,ESR500mm/h。既往史:近10年來,常感頭昏 目眩
腰痛,四肢乏力,以雙下肢為甚,足跟刺痛,動則多汗,陰囊潮濕。曾間斷服用祛風除 濕藥數(shù)年,1月前出現(xiàn)陽事不舉,
早泄,服用桂附
地黃丸6瓶,至一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上述 癥 狀。高老投以烏頭湯合白虎湯加減:桂枝10g,制
川烏12g(另包先煎1小時),生黃芪40g,白 芍24 g,生石膏50g,知母18g,
粳米20g,桃仁15g,紅花10g,
地骨皮20g,川
牛膝18g,蒲公英30 g,野
菊花18g,小
白花蛇1條(作未沖服)。服藥一周后熱退痛減。以上方為基礎方隨癥加減 繼服三周,腫消痛除,復查ASO、ESR正常。改用益氣養(yǎng)陰補腎調(diào)理兩月,諸癥消除。囑病人 注意飲食起居,隨訪三年無復發(fā)。
請教高寶驊先生是哪里的名醫(yī),請知道的同道能在此告知,謝謝!
-----------瀘州醫(yī)學院的名中醫(yī)王明杰 頂
-----------我校老師,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