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格一證,所系最大,《靈、素》諸書及秦越人、張長沙,俱皆論列,而未有成方;后起諸賢,又絕無論及此證者。迨云歧子謂陰陽易位,病名關格。所傳九方,動輒腦、麝、硝、黃、皂角,非開透,即劫奪,奄奄將斃之人,其能堪此乎!是有方不如無方,醫(yī)學中反添一重魔劫矣。《素問》謂∶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在太陽;三盛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在少陰;三盛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經絡分明,言言典要,而惜乎治法不傳也。秦越人發(fā)為陰乘陽乘之論,乃合寸尺之脈并言之。寸上過位,入魚際為溢;尺下過位,入尺澤為復;此陰陽之偏,各造其極,最為精當,而惜乎治法不傳也。
張長沙謂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又曰∶心脈洪大而長,則關格不通。又謂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凡三言之。其曰在寸為格,在尺為關者,乃言陰陽不相榮也。其曰心脈洪大而長,則關格不通者,言五志不安,營衛(wèi)虧損,孤陽獨發(fā),故上下不通也。曰趺陽脈伏而澀者,乃胃氣敗壞之明征也。察脈論證,更為詳盡,而惜乎治法不傳也。至西江喻氏,力講調和營衛(wèi),不偏陰,不偏陽,聽胃氣之自為敷布,不問其關于何而開,格于何而通,醫(yī)學全.在線m.payment-defi.com一惟求之于中,握樞而運,以漸透于上下,營氣通則加意于營,衛(wèi)氣通則加意于衛(wèi),因立進退黃連湯二方,又立資液救焚湯一方,以為標準,此與云歧子之九方,霄壤懸殊矣。而愚則以為所重者尤在于上。茍在上之格者能通,則在下之關者亦無不通。嘗見患此證者,多起于憂愁怒郁,即富貴之家,亦多有隱痛難言之處,可見病實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始則氣機不利,喉下作梗;繼則胃氣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漸便溺艱難。此緣心肝兩經之火煎熬太過,營血消耗,郁蒸為痰;飲食入胃,以類相從,谷海變?yōu)樘邓,而又孤陽獨發(fā),氣火升痰,宜其格而不入也。格與關皆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導之以大順,使在上者能順流而下,則在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于調養(yǎng)營衛(wèi)之中,平肝理氣,此一法也。于調養(yǎng)營衛(wèi)之中,和胃化痰,亦一法也。于調養(yǎng)營衛(wèi)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關格既成,本難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視危亡,欲于死中求活,非精心研究不可。續(xù)制四方,以備參酌。
肝氣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歸桂化逆湯主之。
歸桂化逆湯(自制)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青皮(一錢) 茯苓(二錢) 肉桂(五分)郁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蒺藜(四錢) 牛膝(二錢) 玫瑰花(五分) 木香(五分) 紅棗(五枚) 降香(五分)
方以歸桂化逆名,歸、桂為主藥無疑矣。以歸、芍、紅棗養(yǎng)其血,即以合歡、郁金、玫瑰解其郁,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氣,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達,治格而亦顧及關矣。祖怡注。
痰氣上逆,食入嘔吐,人參半夏湯主之。
人參半夏湯(自制)
人參(二錢) 半夏(三錢) 廣皮(一錢) 茯苓(二錢) 當歸(二錢)沉香(五分) 郁金(二錢) 砂仁(一錢) 佩蘭(一錢) 苡仁(四錢) 牛膝(二錢) fo手(五分) 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參、當歸顧氣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陳皮利痰,以佩蘭、郁金、砂仁、fo手、沉香、檀香通氣。前法輕而此方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參,意同而法自異也。祖怡注。
孤陽獨發(fā),阻格飲食,甚則作呃,和中大順湯主之。
和中大順湯(自制)
人參(二錢) 白芍(一錢) 丹皮(二錢) 柏仁(二錢) 潼蒺藜(三錢)麥冬(二錢) 赤芍(一錢) 白蒺藜(三錢) 丹參(三錢) 生地(四錢) 赭石(三錢 研) 合歡花(二錢) 竹瀝(兩大匙沖服) 姜汁(二滴沖服)
此方有人參、麥冬養(yǎng)胃家之氣陰,益以生地、白芍配獨發(fā)之孤陽。丹參、柏仁養(yǎng)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合歡開心,赭石鎮(zhèn)逆,竹瀝、姜汁豁痰,潼白蒺藜補腎疏肝。仍著重治格,而大利于開關。前方重用香藥,此方則重用潤藥。祖怡注。
二氣雙調飲,通治關格。
二氣雙調飲(自制)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山藥(三錢) 歸身(二錢) 枸杞(三錢) 干蓯蓉(三錢) 牛膝(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 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 沉香(五分人乳磨沖)
所謂二氣者,陰陽也。所謂雙調者,不偏陽不偏陰也。人參、茯苓、山藥偏于陽,人乳、歸身、枸杞、蓯蓉偏于陰,有沉香、砂仁、陳皮、青皮以和之,通治關格,此其所以為雙調也。祖怡注。
喻氏進退黃連湯 平調營衛(wèi),不偏陰,不偏陽,所謂運中樞以聽其進退也。
黃連(八分姜汁炒) 炮姜(八分) 人參(一錢五分人乳拌蒸) 桂枝(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姜制) 大棗(二枚)
進法本方諸藥俱不制,水三鐘,煎一半,溫服。退法不用桂枝,黃連減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錢。
資液救焚湯治五志厥陽之火。
生地(二錢取汁) 麥冬(二錢取汁) 人參(一錢五分人乳拌蒸) 炙甘草(一錢) 阿膠(一錢) 胡麻仁(一錢炒研) 柏子仁(七分)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一錢) 寒水石(一錢) 生犀汁(二分磨) 滑石(一錢二分敲碎不為末) 生姜汁(二茶匙)
除四汁及阿膠共八味,用名山泉水四鐘,緩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膠,再緩火略煎至膠烊化,斟出,調牛黃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熱服?粘确焦鸢宋锻枞X。
(此等方法斷不可用,錄之以為鑒戒。)
柏子仁方
人參 半夏 茯苓 陳皮 柏仁 甘草 麝香 郁李仁 姜(三片)
人參散
人參 麝香 冰片 甘草湯調服
既濟丸
附子 人參 麝香
檳榔益氣湯
檳榔 人參 白術 當歸 黃耆 陳皮 升麻 甘草 柴胡 枳殼 生姜 煎服。
木通二陳湯
木通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殼 生姜煎服。
導氣清利湯
豬苓 澤瀉 白術 人參 甘草 木通 梔子 茯苓 檳榔 枳殼 大黃 濃樸 麝香 黑牽牛 廣皮 半夏 藿香 柏仁 生姜煎服。
加味麻仁丸
大黃 白芍 濃樸 當歸 杏仁 麻仁 檳榔 木香 枳殼 蜜為丸。
皂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