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豆(《本經(jīng)》)
巴豆為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主產(chǎn)于四川、廣西、貴州、湖南、湖北、云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野、丘陵地,或栽培于房屋旁。喜溫暖濕潤氣候,怕霜凍,喜陽光,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最宜生長。味辛,性熱。有火毒。歸胃、大腸經(jīng)。功效峻下積滯、逐
水消腫、豁痰利咽。外用蝕瘡。臨床用名有生巴豆,巴豆霜。
【本草匯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辛,溫。主治
傷寒,溫瘧,寒熱,破徵瘕,結(jié)堅
積聚,留飲痰澼,大
腹水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蠱毒注邪物,殺蟲魚。
《名醫(yī)別錄》:生溫熟寒,有大毒。主治女子月閉,爛胎,金創(chuàng)膿血,不利丈夫陰。
《本草拾遺》:主癥癖、痃氣,痞滿,腹內(nèi)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取青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殼,勿令白膜破,乃作兩片,并四邊不得有損缺,吞之以飲壓令下,少間腹內(nèi)熱如火,痢出惡物,雖痢不虛。若久服亦不痢,白膜破者棄之。
《藥性論》:使。中其毒,用
黃連汁,大豆汁解之,忌蘆筍
醬豉冷水,得火良,殺斑
貓蛇虺毒。能主破心腹積聚結(jié)氣,治十種
水腫,痿痹,大腹,能落胎。
《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fēng),補(bǔ)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開寶本草》:味辛,生溫熟寒,有大毒。療女子月閉,爛胎,金創(chuàng),膿血,不利丈夫陰,殺斑貓毒。
《藥性賦》: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陽也。其用有二:削堅積,蕩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生溫熟寒,有大毒。
《本草》云:主傷寒,溫瘧寒熱,破
癥瘕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 。殺
斑蝥毒,健脾開胃。
易老云:斬關(guān)奪門之將,大宜詳悉,不可輕用。
《珍》云:去胃中寒濕。
《本草衍義補(bǔ)遺》: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
《本草發(fā)揮》:成無已云:巴豆之辛,用以散實(shí)。
潔古云:性熱味苦,氣薄味厚,體重而沉降陰也。其用有三:導(dǎo)氣消積一,去藏府停寒二,消化寒涼及生冷硬所傷三也。又云:巴豆辛,陽。去胃中寒積。
《本草綱目》:巴豆氣熱味辛,生猛熟緩,能吐能下,能上能行,是可升可降藥也。《別錄》言其熟則性寒,張氏言其降,李氏言其浮,皆泥于一偏矣。蓋此物不去膜則傷胃,去心則作嘔,以
沉香水浸則能升能降,與
大黃同用瀉人反緩,為其性相畏也。王充《論衡》云:萬物含太陽火氣而生者,皆有毒。故巴豆辛熱有毒。
巴豆峻用則有戡亂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撫緩調(diào)中之妙。譬之蕭、曹、絳、灌,乃勇猛武夫,而用之為相,亦能輔為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腸,可以止瀉,此發(fā)千古之秘也。一老婦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以即作痛。服調(diào)脾、升提,止?jié)T藥,入腹則泄反甚。延余診之,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王太仆所謂大寒凝內(nèi),久利溏泄,愈而復(fù)發(fā),綿歷歲年者。法當(dāng)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遂用蠟匱巴豆丸藥五十丸與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積滯諸病,皆不瀉而病愈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藥病相對耳?劣盟划(dāng)用,則犯輕用損陰之戒矣。
漢時方士言巴豆煉餌,令人色好神仙。陶氏信為實(shí)語,誤矣。又言人吞一枚即死,亦近過情。今并正之。
治瀉痢驚癇,心
腹痛,疝氣,風(fēng)堝,
耳聾,
喉痹牙痛,通利關(guān)竅。
《本草經(jīng)疏》:巴豆生于盛夏六陽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故味辛氣溫,得火烈剛猛之氣,故其性有大毒!秳e錄》言生溫、熟寒,恐熟亦不甚寒。氣薄味厚,降也,陽中陰也。入手足陽明經(jīng)。其主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鬼毒蠱疰邪物,女人月閉者,皆腸胃所治之位,中有實(shí)邪留滯,致主諸病。故腸胃有病,則五臟六腑閉塞不通,此藥稟火性之急速,兼辛溫之走散,入腸胃而能蕩滌一切有形積滯之物,則閉塞開,水谷道利,月事通,而鬼毒蠱疰邪物悉為之驅(qū)逐矣。溫瘧者,亦暑濕之氣入于腸胃也。腸胃既清,則溫瘧自止;鹉茏莆,故主爛胎,及去惡肉。性熱有大毒,則必有損于陰,故不利丈夫陰!侗窘(jīng)》又主傷寒寒熱,及《別錄》煉餌之法,悉非所宜。豈有辛熱大毒之物,而能治傷寒寒熱,及益血脈,好顏色之理哉?
簡誤:元素曰:巴豆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世以之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通腸胃郁結(jié)耳。第郁結(jié)雖開,而血液隨亡,真陰虧損。從正曰:傷寒、風(fēng)溫、小兒痘瘡、婦人產(chǎn)后用之,下膈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而劑小耳。豈知蠟匱之,猶能下后使人津液枯竭,胸?zé)峥谠铮膮s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轉(zhuǎn)生。觀二公之言,則巴豆之為害昭昭矣。然而更有未盡者,巴豆稟火烈之氣,沾人肌肉無有不灼爛者。試以少許輕擦完好之膚,須臾即發(fā)出一泡,況腸胃柔脆之質(zhì),下咽則徐徐而走,且無論下后耗損真陰,而腑臟被其熏灼,能免無潰爛之患耶。凡一概湯散丸劑,切勿輕投,即不得已急證,欲借其開通道路之力,亦須炒熟,壓令油極凈,入分許即止,不得多用。
《本草蒙筌》:味辛、氣溫、生溫熟寒,性烈。浮也,陽中之陽。氣薄味厚,體重而降。有大毒。反牽牛,惡草,忌蘆筍醬豉冷水,畏大黃
藜蘆黃連。得火為良,
芫花為使。有蕩滌攻擊之能,誠斬關(guān)奪門之將。凡資治病,緩急宜分。急攻為通利水谷之方,去凈皮心膜油生用;緩治為消摩堅積之劑,炒令煙盡黃黑熟加。一說:炒令黃黑似為太過,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換水各煮一沸為佳。雖可通腸,亦堪止瀉,世所不能知也。丹溪云:能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忌之!侗窘(jīng)》又云:人吞一枚,使欲致死。鼠食三載,重三十斤。物性相耐,有如此夫!
《本草乘雅》:巴,蛇名。許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潰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謂巴豆之蕩練藏府,開通閉塞,毒烈之性相類爾。故可對待陰凝至堅,結(jié)聚留癖。蕩則齠齔不存,練則瑕疵盡凈,茍非陽氣消沮,形如死灰者,未免流毒不辜,慎之。
《藥性解》:巴豆,味辛,性生溫熟寒,有大毒,入脾、胃、大腸三經(jīng)。主削堅積,蕩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排膿消腫,破血通經(jīng),殺鬼毒蠱疰及腹臟諸蟲。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
藜蘆、牽牛、冷水。殺斑蝥蛇虺毒。
按:巴豆專主宣通,則脾胃大腸宜其入已。炒令紫黑,可以通腸,亦可止瀉,蓋通因通用之意也。仲景、東垣及諸名家每每用之。今世俗畏其辛熱之毒、蕩滌之患,則云劫劑,廢閣不用。不知巴豆為斬關(guān)奪門之將,其性猛烈,投之不當(dāng)為害非輕,用之得宜奏功甚捷。譬如張飛一虎將也,顧人用之何如耳?可概棄哉!倘氣虛羸弱,脾氣久傷者,誠所大忌。
《藥鑒》:味辛,性熱,有大毒?缮山。善開關(guān)竅,破癥堅積聚,逐痰飲,殺諸惡毒蟲毒蠱毒,通秘結(jié),消宿食,攻臟腑停寒,生冷壅滯,心腹疼痛,瀉痢驚癇,諸水氣癥氣,下活胎死胎,逐瘀血血積,及消
癰瘍疔毒惡瘡,去息肉惡肉腐肉,排膿消腫,喉痹牙疼諸證。然其性剛氣烈,無處不到,故稱為斬關(guān)奪門之將,若誤用之,則有推墻倒壁之虞;若善用之,則有戡亂調(diào)中之妙,用者所當(dāng)慎察。
《本草備要》:辛熱有大毒。生猛而熟少緩?缮山,能止能行,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最為斬關(guān)奪門之將。破痰癖血瘕,氣痞食積,生冷硬物所傷,大腹水腫,瀉痢驚癇,口 耳聾,牙痛喉痹。纏喉急痹,緩治則死。用解毒丸:
雄黃一兩,
郁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雄黃破結(jié)氣,郁金散惡血,巴豆下稠涎。然系厲劑,不可輕用;蛴眉埬碚喊
豆油燃火刺喉;或搗巴豆綿裹,隨左右納鼻中,吐出惡涎紫血即寬。鼻雖少生瘡無礙。其毒性又能解毒殺蟲,療瘡瘍蛇蝎諸毒。峻用大可劫病,微用亦可和中,通經(jīng)爛胎。巴豆稟火烈之氣,爛人肌肉。試以少許擦皮肝,即發(fā)一泡,況腸胃耶?不可輕用。王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為急治水谷道路之劑。炒去煙令紫黑用,為緩治消堅磨積之劑?梢酝c,可以止瀉,世所不知也。時珍曰:一婦年六十余,溏瀉五載,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服升澀藥,瀉反甚,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法當(dāng)
發(fā)熱下之。用蠟匱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瀉痢,愈者近百人。一名剛子。斅雷曰:緊小色黃者為巴,
三棱色黑者為豆,小而兩頭尖者為剛子。剛子殺人。時珍曰:此說殊乖,蓋緊小者為雌,有棱及兩頭尖者是雄,雄者更峻耳。用之得宜,皆有功力。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藏器法連白膜服;蛴脷ぁ⒂萌、用油,生用、炒用,醋煮燒存性用。研去油,名巴豆霜。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涼水。中其毒者,以此解之,或
黑豆、
綠豆汁亦佳。得火良。油,作紙捻燃火,吹息,或熏鼻,或刺喉,能得惡涎惡血。治中風(fēng)中惡,痰厥氣厥,喉痹不通,一切急病。大黃、巴豆同為峻下之劑,但大黃性寒,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傷寒傳里多熱者,多用大黃;東垣治五積屬臟者,多用巴豆。與大黃同服,反不瀉人。
《本經(jīng)逢原》:巴豆辛熱,能蕩練五臟六腑,不特破癥瘕結(jié)聚之堅積,并可治傷寒濕瘧之寒熱,如仲景治
寒實(shí)結(jié)胸用三物白散,深得《本經(jīng)》之旨。世本作溫瘧,當(dāng)是濕瘧,亥豕之謬也。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宜隨證輕重而施。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隨證之緩急,而施反正之治。峻用則有戡亂劫病之功,少用亦有撫綏調(diào)中之妙,可以通腸,可以止瀉,此發(fā)千古之秘也。一老婦久病溏泄,遍服調(diào)脾、升提、止?jié)T藥,則瀉反甚,脈沉而滑。此脾胃久傷,冷積凝帶所致,法當(dāng)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自后每用以治泄痢、積聚諸病,多有不瀉而病痊者,妙在得宜耳。茍用不當(dāng),則犯損陰之戒矣。按:巴豆、大黃,同為攻下之劑,但大黃性寒,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熟,臟病多寒者宜之。其殼燒灰存性,能止瀉痢,亦劫病之效也。孕婦禁用,以力能墮胎也。元素曰:巴豆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世以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通腸胃郁熱耳。第郁結(jié)雖通,血液隨亡,其陰虧損,傷寒結(jié)胸,小兒
疳積用之,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劑小耳。試以少許輕擦完膚,須臾發(fā)泡,況下腸胃,能無熏灼潰爛之患乎!即有急證,不得已而用之,壓去其油,取霜少許入藥可也。
《本草崇原》:巴豆生于巴蜀,氣味辛溫,花實(shí)黃赤,大熱有毒。其性悍,主治傷寒溫瘧寒者,辛以散之,從經(jīng)脈而外出于肌表也。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澼,大腹者,溫以行之,從中土而下泄于腸胃也。用之合宜,有斬關(guān)奪門之功,故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閉塞開通,則水谷二道自利矣。其性慓悍,故去惡肉。氣合陽明,故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督(jīng)》云:兩火合并是為陽明。巴豆味極辛,性大溫,具兩火之性,氣合陽明,故其主治如此。
愚按:凡服巴霜,即從胸脅大熱,達(dá)于四肢,出于皮毛,然后復(fù)從腸胃而出。《傷寒論》有白散方,治傷寒寒實(shí)結(jié)胸用此。古人稱為斬關(guān)奪門之將,用之苦當(dāng),真瞑眩瘳疾之藥,用之不當(dāng),非徒無益而反害矣。
《本草求真》:[批]祛臟腑沉寒,通大便寒結(jié)。
巴豆專入腸、胃。辛熱大毒。據(jù)書所載生猛熟緩,可升可降,能行能止,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為斬關(guān)奪命之將。夫既能宣滯通竅,則藥能降能行,何書又言能升能止耶。此數(shù)字不無令人少疑。究之書之所言降者,因有沉寒痼冷,積聚于臟,深入不毛,故欲去不能,不去不得,非無辛熱迅利斬關(guān)直入,掃除陰霾,推陳致新,亦安能蕩滌而如斯哉!是即書之所謂能降能行者耳。至有久病溏泄,服升提澀藥而瀉反甚,脈滑而沉,是明脾胃久傷,冷積凝氣所致,法當(dāng)用以熱下,則寒去利止,而脈始得上升,是即所謂能升能止者是也。時珍曰:一婦年六十余,溏泄五載,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服升澀藥瀉反甚。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法當(dāng)以熱下之。用蠟匱巴豆丸五十粒,服一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泄痢,愈者近百人耳。夫醫(yī)理玄遠(yuǎn),變化靡盡,在人引伸觸類,毋為書執(zhí),則用藥不岐。即如大黃亦屬開閉通便之品,然惟腑病多熱者最宜,若以臟病多寒而用大黃通利,不亦自相悖謬乎。故仲景治傷寒傳里多熱者,多用大黃。東垣治五積屬臟者,多用巴豆與大黃同服,反不瀉人。故曰誤用有推墻倒壁之虞,善用有勘亂調(diào)中之妙。元素曰:世以治酒病膈氣,而以巴豆辛熱通開腸胃郁熱。巴豆稟火烈之氣。第郁結(jié)雖通,血液隨亡,其陰虧損傷,寒結(jié)胸膈,小兒疳積,用之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劑小耳。試以少許輕擦皮膚,須臾發(fā)泡,況下腸胃,能無潰灼熏爛之患乎。即有急癥不得已而用之,汪昂曰:纏喉急痹,緩治則死,用解毒丸。雄黃一兩,郁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雄黃破結(jié)氣,郁金破惡氣,巴豆下稠涎,然系厲劑,不可輕用;或用紙捻蘸
巴豆油,燃火刺喉;或搗巴豆綿裹,隨左右納鼻中,吐出惡涎紫血即寬。壓去其油,取霜[批]巴豆霜。少許入藥可也。時珍曰:巴豆緊小者為雌,有棱及兩頭尖者是雄,雄者更峻耳。用之得宜,皆有功力。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
《得配本草》:芫花為之使。畏大黃、藜蘆、黃連、蘆筍、醬豉、豆汁、冷水。惡
蓑草、牽牛。
得乳、沒、
黃占,治積痢;得
硼砂、
杏仁、
牙皂,水丸服,治痰哮。燃燈吹滅,以煙熏鼻,治中風(fēng)痰厥。
用之不當(dāng),臟腑潰爛。中其毒,綠豆汁解之。
《本草分經(jīng)》:辛,大熱,大毒。峻下,開竅宣滯,去臟腑沉寒積滯,治喉痹急癥。生用急治,炒黑緩治,去油名巴豆霜。大黃、黃連、涼水、黑豆、綠豆汁能解其毒。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巴豆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巴豆霜灌胃可明顯增強(qiáng)胃腸推動作用,有促進(jìn)
腸套疊的還納作用。在離體家
兔回腸試驗(yàn)中,可顯著增加回腸的收縮幅度。巴豆油口服,能產(chǎn)生口腔、咽及胃部的熱感,并有催吐作用。巴豆油到腸內(nèi)水解后釋放出巴豆酸,刺激腸粘膜,可導(dǎo)致炎癥反應(yīng)。于30分鐘至3小時內(nèi)產(chǎn)生劇烈
腹瀉、腹痛和里急后重。
2. 巴豆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巴豆霜灌胃,可明顯減少小鼠碳廓清率、胸腺重量和抑制巨噬細(xì)胞的吞噬功能。
3. 巴豆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對血吸蟲的中間寄主釘螺和
姜片蟲的中間寄主扁卷螺有殺滅作用,對
田螺、魚蝦、
蚯蚓等生物也有毒殺作用。
4. 巴豆提取物、巴豆油乳劑、巴豆油注射液等有抗腫瘤作用。
5. 巴豆有促腫瘤發(fā)生作用。巴豆油、巴豆樹脂、巴豆醇酯類均有弱的致腫瘤活性,且能促進(jìn)某些化學(xué)致癌劑的致癌作用。
6. 巴豆有升
高血壓和加快呼吸的作用。
7. 巴豆有鎮(zhèn)痛作用?赡芘c巴豆油的局部刺激作用有關(guān)。
8. 巴豆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巴豆毒素能溶解兔、
刺猬、豬、蛇、雞的紅細(xì)胞。對牛、羊、豬、
蛙紅細(xì)胞有凝集作用。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Porbol myristate acetrate)作用于血小板,可使血小板環(huán)磷鳥苷濃度增加,是一種有效的血小板凝聚劑。
9. 巴豆對蛋白質(zhì)合成的影響:巴豆毒素能影響延長因子1和2與核蛋白體的相互作用,抑氨;簧闲码牡男纬,阻礙移位反應(yīng),從而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巴豆油注射給藥可引起大白鼠血清甲種巨胎蛋白增加。
10. 巴豆煎劑對細(xì)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11. 巴豆有細(xì)胞誘導(dǎo)分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