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毒之癥,皮色皆同,然有腫有不腫,有痛有不痛,有堅硬難移,有柔軟如綿,不可不為之辨。夫腫而不堅,痛而難忍,流注也。腫而堅硬微痛,貼骨、鶴膝、橫 、骨槽等類是也。
不腫而痛,骨骱麻木,手足不仁,風濕也。堅硬如核,初起不痛,乳巖瘰 也。不痛而堅,形大如拳,惡核失榮也。不痛不堅,軟而漸大,癭瘤也。不痛而堅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癥候,盡屬陰虛,無論平塌大小,毒發(fā)五臟,皆曰陰疽。如其初起疼痛者易消,重按不痛而堅者,毒根深固,消之難速,治之之法,方有一定,學人覽之了然。
馬曰∶柔軟如綿,乃氣與痰滯,治宜流氣,氣行痰即行。流注一名氣毒,又名串痰。
又曰∶乳巖、失榮、馬刀,乃七情致傷之癥,治宜解郁疏肝,不可照陰疽例治。
初起之形,闊大平塌,根盤散漫,不腫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險之癥,倘誤服寒涼,其色變?nèi)绺羲?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51417_91037.shtml" target="_blank">豬肝,毒攻內(nèi)腑,神昏即死。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也。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開,寒凝一解,氣血乃行,毒亦隨之消矣。學人照方根據(jù)治,自無不愈,倘有加減,定難奏效。
馬曰∶治法極是。
又曰∶麻黃未潰可用,已潰之后,斷不可重開其腠理。
此癥色白腫痛,毒發(fā)陰分,蓋因痰塞清道,氣血虛寒凝結,一曰寒痰,一曰氣毒。其初起皮色不異,惟腫惟疼,體雖發(fā)熱,內(nèi)未成膿,以二陳湯加陽和丸同煎,數(shù)服全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續(xù)發(fā)。如皮色稍變,極痛難忍,須服陽和湯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膿之余地。
使其已成膿者,漸至不痛而潰,此乃以大疽變小之法。如患頂軟,即為穿之,膿多白色,以陽和膏日貼。但此癥潰后,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潰之后,五日內(nèi)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后患。接用犀黃丸、陽和湯,每日早晚輪服,使毒痰消盡,不補亦可收功。
倘孩子不能服煎劑者,初起以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成膿者,亦服小金丹,消其余硬之地,使患不痛,即為穿之。俟其毒盡,用保元湯, 、草宜生忌炙,加入肉桂五分,日服收功。
如孕婦患之,當問懷胎月數(shù),倘未滿六個月,犀黃丸有麝香,不可服,當以陽和湯愈之。愈后再服三四劑,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馬曰∶此癥濕痰凝滯者,固當溫散,其有動勞之輩,不受外寒,內(nèi)傷脾土,脾氣滯而不行,濕痰因之停滯,治當流氣行痰,可望消散。
又曰∶流注生于夏令,太陰司天在泉之歲最多。曝日躬耕,夜天露臥,暑為寒束,氣道不行,隨處結腫。初起宜從汗解,萬靈丹最妙。數(shù)服后不應,再進陽和。若壯熱煩渴引飲,全是暑熱內(nèi)蘊,小金、陽和,豈可沾唇?
馬曰∶陽和湯孕婦忌服,即小金丹亦非所宜。
凡指甲邊,生一赤肉突出,時常發(fā)者,甲疽也。用四妙膏以封患口,日易三度,毒消口斂。
疽生心口,又名慢心銳毒。初起心口內(nèi)有塊,漸大發(fā)高,毒陷即死。此醫(yī)皆縮手之癥,諸書亦無治法,惟余家秘集載,以本人兩手十指,以線量其長短,共積于線,在喉管正中處,雙環(huán)至背脊之中,看兩線頭盡處為中穴。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節(jié),用柴心量準若干,于中穴之左右兩旁,各遠若干,各以墨記,分立三穴,如HT 。每穴用艾三大壯,一齊火灸,灸畢痊愈馬曰∶井疽乃心火妄動,而生慢心毒,即胃脘癰。方書俱有治法。
又曰∶井泉初起,亦非死癥,不過易于成漏,后難收口耳。
患生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里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
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姜湯送服,每日三次,至消乃止。倘小孩不善服丸,每取小金丹一丸,陳酒沖服,蓋暖取汗,服至消而止。數(shù)年內(nèi)忌食香橙,食則復患。
凡瘰 ,有潰爛,間有成膿未潰者,亦有未成膿者,須服犀黃丸,止其已潰之痛,松其成膿未潰之脹,消其未成膿之核。已成膿者,用咬頭膏穿之。日服溫補祛痰,通腠活血壯氣之劑,外貼陽和解凝膏而愈。
凡瘰 ,爛延肩胸脅下,極不堪者,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以雄腦散麻油調(diào)搽,內(nèi)服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黃丸六服。服完九日后,皮色變白,孔內(nèi)紅活,接服大棗丸。肌肉漸長,用生肌散日敷收功。
凡瘰 ,爛至咽喉,如飲熱湯,外覺熱痛者,乃危險至極,遲則爛穿咽喉不救。急取柴心一根,量本人中指,量其三節(jié),共若干長短,男左女右,再就其手下腕骨正中骨頂之處,即以所量中指之柴心定準,一直量上盡頭,乃肘 穴也。以墨記定,取艾團連灸三壯,膏掩,可保咽喉www.med126.com不穿,凡瘰 ,大忌開刀。
收功之法,前已列明,敷藥有訣陳下。未成膿者,灸則可消,爛潰者可斂,赤貧人用之有訣∶瘰 爛潰不堪言,爛至胸腰連耳肩,荊芥根煎溫復洗,瘡中紫塊莫針穿,犀黃大棗丸神效,日服日洗日敷痊,樟腦腰黃等細粉,麻油調(diào)掃肉新鮮。
馬曰∶瘰 皆不足之癥,有陰虛肝火凝結者,有脾虛痰氣凝結者,有風痰風濕相結者,子龍
患在小腹之內(nèi),按之如掌,堅硬而熱,微痛,小便頻數(shù),汗出憎寒,腹色如故,或現(xiàn)微腫,以犀黃丸愈之。
馬曰∶此癥以散瘀利濕為主,當服煎劑,不得已以犀黃丸括之。
小腸疽圖(圖缺)
初起膝蓋骨內(nèi)作痛,如風氣一樣,久則日腫日粗,而大腿日細者是也。因形似鶴,故名。專治之法,取新鮮白芷,用酒煎至成膏,收貯瓷瓶,每日取膏二錢,陳酒送服。再取二三錢涂患,至消乃止。否則,用陽和湯日服,外以白芥子為粉,白酒釀調(diào)涂亦消。
馬曰∶鶴膝乃三陰不足,有外受風寒、脾濕下注而成者,有肝腎陰虧,濕熱下注而成者,陽和湯不宜,即白芷、白芥子等品,有熱者亦不可用。
生于小腹兩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異,硬如結核,按之微痛者是也。日取角刺粥時飲,三四日全消。或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姜湯日送三次,痊愈乃止。大忌開刀,開m.payment-defi.com/pharm/則刀口無膿,惟出白膩漿,三百日內(nèi)必死。自潰者亦然。
馬曰∶橫 之癥,乃敗精濕痰凝結而成,角刺及子龍丸似非宜用。
初起乳中生一小塊,不痛不癢,癥與瘰 惡核相若,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憂愁,患難驚恐所致。其初起以犀黃丸,每服三錢,酒送,十服痊愈;蛞躁柡蜏油霖愇邋X煎服,數(shù)日可消。倘誤以膏貼藥敷,定主日漸腫大,內(nèi)作一抽之痛,已覺遲治,若皮色變異,難以挽回。
勉以陽和湯日服,或以犀黃丸日服,或二藥每日早晚輪服,服至自潰,用大蟾六只,每日早晚取蟾破腹連雜,以蟾身刺孔,貼于患口,連貼三日,內(nèi)服千金托里散,三日后接服犀黃丸。十人之中,可救三四。潰后不痛而癢極者,斷難挽回。大忌開刀,開則翻花最慘,萬無一活。男女皆有此癥。
馬曰∶乳巖乃心肝二經(jīng),氣火郁結,七情內(nèi)傷之病,非陰寒結痰,陽和湯斷不可服,服之是速其潰也,潰則百無一生。惟逍遙散最為穩(wěn)妥,且犀黃丸內(nèi)有乳香、沒藥、麝香,辛苦溫燥,更當忌投。
患在環(huán)跳穴,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是。外用白芥子搗粉,白酒釀調(diào)涂,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調(diào)敷,內(nèi)服陽和湯,每日一劑,四五服可消。消后接服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大忌開刀,開則定成縮腳損疾。
馬曰∶貼骨疽用陽和湯是正理,可法也。
患在腮內(nèi)牙根之間,不腫不紅,痛連臉骨,形同貼骨疽者是。倘以癰治,則害之矣。初起最易誤認牙疼,多服生地、石膏,以致成患,爛至牙根,延及咽喉不救。當用二陳湯加陽和丸煎服,或陽和湯消之。倘遇潰者,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早晚輪服。如有多骨,以推車散吹入,隔一夜其骨不痛,自行退出。吹至次日,無骨退出,以生肌散吹入,內(nèi)服保元湯加肉桂、歸、芎。 、草宜生,收功而止。
馬曰∶骨槽風生于牙關開合處,名頰車穴。如堅硬貼骨,按之不熱,可服陽和湯。
大者惡核,小者痰核,與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結,毒根最深,極難軟熟。未潰之前,忌貼涼膏,忌投涼藥,惟內(nèi)服陽和湯、犀黃丸可消。亦有以大田螺搗爛,敷涂消之者。大忌開刀,開則翻花起肛。用大蟾破腹,刺數(shù)孔,連雜蓋患,拔毒軟肛,內(nèi)服溫補托毒消痰之劑,犀黃丸盡可收功。如孕婦,丸內(nèi)有麝香,忌之。
馬曰∶惡核難潰斂,即服藥亦難取效。大忌開刀,洵是至言。
初起如惡核,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可消。如遲至大如升斗,仍如石硬不痛,又曰,久患現(xiàn)紅筋則不治。再久患生斑片,自潰在即之證也。潰即放血,三日內(nèi)斃。如現(xiàn)青筋者可治,內(nèi)服陽和湯,外以活商陸根搗爛,加食鹽少許敷涂,數(shù)日作癢,半月皺皮,日敷日軟而有膿袋下,以銀針穿之,當服千金托里散,加熟地同生 各一兩,代水煎藥。服十劑后以陽和解凝膏滿貼患上,空出穿針之眼,使其血活,若皮膜中似成膿巷,用布綁緊,使皮膜相連。內(nèi)服大補、保元等湯,參 忌炙,服至收功。如其毒瓦斯未盡,忌投補劑。
馬曰∶現(xiàn)青筋者亦不可治。商陸根雖能潰堅,用之皮腐,入鹽更痛,徒傷其肌,徒增其痛,未必能消,只有服補養(yǎng)氣血之劑,以解陰凝,庶可保延歲月。
孩子頭發(fā)內(nèi),患白色腫塊,初起伊芳母認為跌腫,至高碩作疼,方始延醫(yī)。醫(yī)以頭為首陽,惟用寒涼解毒,是以潰者內(nèi)膿復 ,增出者不一。殊未知此患色白,其膿不紅,乃陰寒虛弱之癥,用小金丹治之。初起三服而消,潰后七丸而愈,外貼陽和解凝膏。大人患之,名曰發(fā)疽,以陽和愈之。
馬曰∶此癥初起,當服疏風清痰熱之劑,陽和湯似不宜用。
又曰∶善 頭系風、熱、痰交結而生,大人亦有之,陽和湯不可用也。
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癢燥烈者是用紅油于有風之處,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而止。用麻油一兩,紅砒一錢,敲細如粞,入油煎至砒枯煙絕為度,去砒留油,有風之處,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止。
即油灰指甲,即日取白鳳仙花搗涂指甲,上下包好,日易一次,涂至灰甲換好而止。
以陽和解凝膏貼,一夜可愈,潰者貼三張收功。
凡患一應色白大小等疽,忌用洞天膏貼、嫩膏敷,用則寒凝愈結。最忌用千捶膏、鯽魚膏貼,蓋此二膏內(nèi),皆有巴豆、蓖麻,貼則被其提拔助成。每見橫 、乳巖,貼至致命。孕婦貼則墮胎。凡諸疽潰后,宜貼陽和解凝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