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歲,項部
癤腫20年,1957年4月23日初診。
患者項部發(fā)際長瘡癤,纏綿不斷已20年。癤腫消退后常遺留硬核,數(shù)年不能消失,且經(jīng)常癢痛流水。檢查所見:
項部發(fā)際片片紅疤多處,新起如黃豆大之癤腫4個,并有紅尖;左天柱和右風(fēng)池穴處各有似
紅棗大之硬核1個;舌苔薄白,脈弦滑。西醫(yī)診斷為慢性
毛囊炎。中醫(yī)辨證系熱毒上沖,流于項部血絡(luò)。采用清熱解毒、疏經(jīng)活血之法治之。取風(fēng)池.用涼瀉法,不留針;大椎、身柱、靈臺、筋縮、脊中、命門、腰陽關(guān)、腰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并用
赤小豆粉調(diào)雞蛋清成膏,放在布上貼敷患處,每周2次。針后7天新起小癤腫消失,硬核見軟,第三次針后硬核漸消,癢痛消失,癤腫亦未起。半年后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3/25 08:15 編輯 www.med126.com各家論述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下水,排
癰腫膿血。
2.《名醫(yī)別錄》:主寒熱,熱中,
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脹滿。
3.《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
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
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4.《食療本草》:和
鯉魚爛煮食之,甚治
腳氣及大
腹水腫;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shù);綠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5.《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6.《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
小麥熱毒。
7.《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
8.《本草綱目》:辟
溫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jīng),寬腸理氣。
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滯。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11.《本草綱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僻,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chǎn)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
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
12.《本草經(jīng)疏》:凡水腫、脹滿、
泄瀉,皆濕氣傷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濕,故主下水腫脹滿,止泄,利小便也!妒畡吩,燥可去濕,赤小豆之屬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腫脹滿,總屬脾虛,當(dāng)雜補脾胃藥中用之,病己即去,勿過劑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熱從小便利去,若用之過多,則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13.《本草新編》:赤小豆,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濕。濕癥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zhuǎn)利轉(zhuǎn)虛而濕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蓋下身之濕,真濕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濕,虛濕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14.《本經(jīng)疏證》:癰腫膿血,是血分病,水腫是氣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蓋氣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與水同源而異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順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癰腫膿血為火之有余,水腫則火之不足,赤小豆兩者兼治,既損其盛,又補其衰。
《本草綱目》:赤小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色者,并不治病。此藥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拘善惡,但水調(diào)敷之,無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則難揭,若入苧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4/9 06:28 編輯 m.payment-defi.com/shiti/白花蛇舌草味甘、涼,無毒,當(dāng)?shù)孛耖g習(xí)俗用
白花蛇舌草治療療瘡癤癰,受此啟發(fā),筆者多年來用此藥治療癤腫均獲顯效,現(xiàn)舉例如下。治療方法:白花蛇舌草200一2509,
半邊蓮100~ 1509,加水至1 oooml,煎至400ml口服,每日2次,剩余藥渣搗爛敷患部(或第3次同煎至6O0ml用毛巾蘸濕敷患部,以不滴水為度,約2分鐘輪換1次,每次10分鐘)。如治付某某,女,32歲。面部常起癤腫,初起之時,四周紅腫,根部堅硬,突起如粟,疼痛麻癢,以跳痛為主,應(yīng)用抗生素不能控制,體溫37.5℃,顏面有數(shù)十個癤腫,小的如
綠豆,大的直徑達(dá)Zcm,部分破潰流膿,部分為紅腫硬塊。按上述方法濕敷面部,第2天體溫降至正常,面部浮腫消退,只剩下三四顆綠豆大小之硬結(jié),第4天腫脹消退。癤腫常因膿不外泄或引流不暢,致使膿毒旁竄,頭皮竄空,邪毒易入營血,而引起變證,反復(fù)發(fā)作,纏綿不愈。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多生于路旁、田邊,夏秋采全草人藥,功能清熱解毒,筆者體會,采用鮮藥效果更佳。
-----------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4/9 02:46 編輯 www.med126.com第1方〕癤腫初起:
(1)醋涂腫處。
(2)山
荷葉根磨醋、涂患處。
(3)綠豆和赤豆等量,研末,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
〔第2方〕白
蘿卜搗汁和醋調(diào)勻,涂患處。
〔第3方〕小麥1000克(越陳越好),水1500毫升,浸2天,搗爛,取沉淀物曬干,用文火炒焦?fàn),研粉,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每日2次。
〔第4方〕用鮮
馬蘭頭100克加鹽少許,同搗爛,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
-----------座瘡
胡學(xué)曾醫(yī)案:馮某某,男,21歲,1983年6月25日初診;颊哂诙昵懊娌炕甲,時多時少,多則由兩頰波及耳后及頸部,癢痛難忍,抓破則有膿液汲出,數(shù)日或十幾日不能愈合,且常有黃水滲出。曾在某醫(yī)院用散風(fēng)清熱、解毒涼血、瀉熱利濕、清瀉陽明郁熱等法醫(yī)治,服藥近百劑均未獲效,故來我院求治。診見思者面部座瘡以兩頰部為多,有已破潰者結(jié)痂,有新生者紅腫,癢痛難忍,夜臥不寧,甚則難于入睡,口苦,
心悸,得厚味座瘡即生,大便干燥,舌紅苔白而糙,脈來滑數(shù)。綜觀脈證,處
葛根湯加味:葛根24克,
麻黃4克,
桂枝8克,杭芍8克,生
姜3片,
大棗五枚,生
石膏30克,
丹參30克,
通草2克。
前方服用4劑,座瘡已有部分愈合,無新生者。舌紅苔白,脈滑數(shù),繼以前方服用30余劑,面頰僅留有愈合之痕,其余無不適而告痊愈。
按語:《家問·生氣通天論》云:“勞汗當(dāng)風(fēng),寒薄為助,郁乃座”!昂钩鲆姖,乃生座痱”。陽明、太陽之經(jīng)循于面頰,風(fēng)寒之邪浸入,不得散解,郁而化熱,日久郁結(jié)成毒而成座瘡。治當(dāng)以
葛根湯解太陽、陽明之邪,又佐以涼血通絡(luò)之品,則起效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