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瘧癥論治
    

類證治裁:瘧癥論治

瘧疾四時皆有,而多發(fā)于夏秋。以夏傷于暑,汗出腠開,當風浴水,受凄滄之水寒,及秋遇涼風束之,裹邪不能外越,則隨經(jīng)絡以內(nèi)薄,舍于臟腑募原之間。居半表半里。與日行之衛(wèi)氣相值,而瘧作焉,當其邪正交爭,并于陰,則中外皆寒。經(jīng)所謂起于毫毛伸欠,寒栗鼓頷,腰脊俱痛…

瘧疾四時皆有,而多發(fā)于夏秋。以夏傷于暑,汗出腠開,當風浴水,受凄滄之水寒,及秋遇涼風束之,裹邪不能外越,則隨經(jīng)絡以內(nèi)薄,舍于臟腑募原之間。居半表半里。與日行之衛(wèi)氣相值,而瘧作焉,當其邪正交爭,并于陰,則中外皆寒。經(jīng)所謂起于毫毛伸欠,寒栗鼓頷,腰脊俱痛也。并于陽,則外內(nèi)皆熱。經(jīng)所謂頭痛如破,渴欲冷凍飲料也。極則陰陽俱衰,衛(wèi)氣相離,故病得休,衛(wèi)氣集,則復作。經(jīng)云∶衛(wèi)氣日行于陽,夜行于陰,瘧邪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nèi)搏,是以日作。邪氣之舍深,內(nèi)搏于陰,陽氣獨發(fā),陰邪內(nèi)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故間日作。邪氣內(nèi)搏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wèi)氣俱出,故間日乃作。

其間二日者,邪氣與衛(wèi)氣客于六腑,有時相失,必休數(shù)日乃作也。淺者邪發(fā)三陽,隨衛(wèi)氣以出m.payment-defi.com/hushi/,則日一作。

深者邪舍三陰,不能隨衛(wèi)氣并出,或間日間二三日而作。病深者作愈遲。以瘧邪有在經(jīng)在腑在臟之別也!都喝尉帯吩啤门K腑相接處,有虛界之募原。而虛界中,復有剛?cè)峤蠲}。其為某臟腑之筋,即為某臟腑之病,究之臟腑瘧病,皆募原伏邪之氣所遷移,間日間二三日,募原有遠近耳。故邪傳陽分,則作日早,邪陷陰分,則作日晏。經(jīng)曰∶邪客風府,循膂而下,與衛(wèi)氣一日夜會于風府,日下一節(jié),故其作晏,其出風府,日下一節(jié),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內(nèi),注于伏膂,其氣上行,九日出缺盆,其氣日高,故作日乃益早。風府在項后,入發(fā)際一寸,項骨三節(jié),脊骨二十一節(jié),其二十四節(jié)下為尾 骨。邪自風府日下一節(jié)故發(fā)晚,二十五日至骨,二十六日邪復自后而前,入脊內(nèi)注伏膂,循脊上行,無關節(jié)之阻,故九日出缺盆,其氣日高,自陰就陽,邪日退,故作漸早。治者須從陰分提出陽分,作日早則易瘳。無汗欲使有汗,散邪為主而兼補。汗多欲令汗少,養(yǎng)正為主而兼散,尤必分經(jīng)以論治。足太陽瘧,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后熱,熱止汗出,難已。

羌活黃芩湯加減。足少陽瘧,身體解 ,見人心惕然,熱多,汗出甚,小柴胡湯加減。足陽明瘧,頭痛渴飲,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竹葉石膏湯加減。足太陰瘧,不嗜食,寒多善嘔,熱甚則渴,桂枝湯加減,參入建中湯。足少陰瘧,腰痛脊強,口渴嘔吐,寒從下起,熱多寒少,病難已。桂枝人參白虎湯,后加鱉甲、牛膝。足厥陰瘧,腰痛少腹?jié)M,小便不利,數(shù)便,先用三黃石膏湯,后用鱉甲牛膝湯加減。此論六經(jīng)瘧也。若邪深伏,則為五臟瘧。如肺瘧令人心寒,寒甚熱,善驚。桂枝加芍藥湯。心瘧令人煩心。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桂枝黃芩湯。肝瘧令人色蒼,面色青,太息,狀若死。四逆湯。脾瘧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鳴,鳴已汗出。小建中湯,橘皮散。腎瘧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大便難、手足寒。歸芍桂枝湯。其在腑則胃瘧,令人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二陳湯加枳殼草果。既辨六經(jīng)臟腑,更審六yin所傷輕重。如風瘧脈浮大,春夏為多。感風而得,惡風自汗頭痛,風為陽邪,故先熱后寒。宜紫蘇、川芎、白芷皮等。寒瘧脈緊盛,秋冬為多。乘涼浴水,感寒而成,惡寒無汗,寒為陰邪,故先寒后熱。宜桂枝、生姜、濃樸、草果等。暑瘧脈虛受暑,熱熾煩冤,邪傷上焦肺氣,發(fā)必寒輕熱重,唇燥舌絳,渴喜冷凍飲料。盛暑發(fā)者,白虎湯,虛加人參、麥冬。秋涼伏暑發(fā)者,杏仁、貝母花粉、黃芩、半夏、知母青蒿等。濕瘧脈濡緩,面浮身痛,脘悶不饑,嘔惡,邪阻中焦脾絡,發(fā)必寒重肢冷,舌白苔膩,喜熱飲,大便不爽,忽秘忽溏,為濕結氣痹。宜半夏、濃樸、白蔻、草果、薏苡滑石、茯苓通草;蛭杠邷ス稹⒉。其濕熱交蒸阻氣,泄熱滲濕,審其重輕,切忌柴葛劫津。宜杏、樸、芩、夏、橘紅、生姜、竹茹、麥冬、栝蔞、枳殼。癉瘧但熱不寒,由陰氣先傷,陽氣獨發(fā),壯熱少氣煩冤,手足熱,欲嘔,邪內(nèi)藏于心,外舍肌肉,令人消爍肌肉。宜甘寒生津。生地、麥冬、知母、竹葉、丹皮、杏仁、貝母、花粉、梨汁、蔗漿。盛暑發(fā)者,白虎湯。溫瘧脈如平人,但熱不寒,骨節(jié)煩疼,時嘔!督饏T》用桂枝白虎湯。

若溫邪兼濕,宜半夏、杏仁、蔻仁、滑石,俱忌柴葛升舉。牝瘧多寒,《金匱》用蜀漆散。宜酌用二陳湯加姜、桂枝。牝瘧邪伏于腎經(jīng)氣分。寒瘧邪伏于膽經(jīng)營分。若但寒不熱,柴胡姜桂湯。

痰瘧素脾虛多痰,瘧熱又能蒸痰,胸悶欲嘔。熱痰君貝母,佐以竹茹、橘紅、栝蔞霜、茯苓皮。寒痰君白術,佐以半夏、陳皮、姜汁、蘇子。食瘧飲食生冷不節(jié),致寒熱較重,饑不思食,滿悶腹疼。養(yǎng)胃湯減參術。瘴瘧嶺南氣炎,感受山嵐?jié)鞠荆Ш,迷悶發(fā)狂,須祛瘴滌痰。平胃散加減。疫瘧因染時邪,寒熱成瘧,其癥沿門合境。達原飲、五瘟丹、不換金正氣散。鬼瘧夜發(fā),為邪入血分,宜升散營中之邪。內(nèi)補建中湯加升、柴、生首烏。脾虛者,補中益氣湯。勞瘧病久延虛, 羸氣怯,因勞輒發(fā),寒熱模糊,最難調(diào)治。補中益氣湯加牛膝、鱉甲、制首烏。瘧母久病失調(diào),邪入肝經(jīng),挾瘀血痰涎,脅下結塊,宜疏通血絡。用鱉甲、仁、蓬術牡蠣,加金鈴子、歸須、延胡、桂枝、甲片,或鱉甲煎丸。虛人瘧母,宜補劑兼疏散藥。瘧疾變痢,因暑濕迫注,失于解散,由經(jīng)入腑,宜表里分消。用柴胡、半夏、黃芩、枳殼、陳皮、紅曲、滑石、茯苓、炙甘草。連進大劑,以痢愈為度,瘧亦止,此治諸瘧之大概也。此外又有似瘧非瘧,同一惡寒發(fā)熱,或寒熱往來,最宜詳辨脈癥虛實,勿以陰陽內(nèi)損之初癥,誤認瘧邪,輕用表散。如小柴胡湯、祛瘧飲之類。若脈癥皆虛,即宜黃 建中湯、補中益氣湯,升、柴少用。血虛發(fā)熱者,逍遙散。蓋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fā)熱。凡傷寒后,及大病后、產(chǎn)后勞怯等癥,俱有寒熱往來,或一日一二發(fā),俱宜作虛治。以瘧之寒熱有定時,雜癥之寒熱無定時為辨。論中治法有未備者,參觀后論。

瘧疾脈候

瘧脈自弦,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弦而浮大可吐,弦短傷食,弦滑多痰。微則為虛,代散者死,遲緩者愈。

《入門》曰∶衛(wèi)虛則先寒,營虛則先熱。表邪多則寒多,里邪多則熱多,表里相半,則寒熱相等。

附方

〔太陽〕羌活黃芩湯 羌 芩 陳 草 前胡 豬苓 知母口渴加麥冬、石膏。

〔少陽〕小柴胡湯 見一卷溫癥?诳嗜グ胂模欲湺⑹。

〔陽明〕竹葉石膏湯 見一卷傷風。痰多加橘紅、貝母。

〔太陰〕桂枝湯 桂 芍 草 姜 棗

〔太陰〕建中湯 見二卷衄血。

〔少陰〕白虎湯 見一卷中風。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

〔厥陰〕三黃石膏湯 見一卷疫。

〔厥陰〕鱉甲牛膝湯 鱉甲 牛膝 當歸 陳皮 柴胡 熱甚加麥冬、石膏,口渴加花粉。

〔肺瘧〕桂枝加芍藥湯 桂 芍 草 姜 棗 倍芍藥用。

〔心瘧〕桂枝黃芩湯 即桂枝湯加黃芩。

〔肝瘧〕四逆湯 附子 姜 草

〔脾瘧〕橘皮散 橘紅、姜汁浸者,焙干研末,棗湯下三錢。

〔腎瘧〕桂枝加歸芍湯 即桂枝湯加歸、芍。

〔胃瘧〕二陳湯 見一卷中風。

〔風瘧〕芎蘇飲 見二卷咳嗽。

〔寒瘧〕露姜煎 生姜四兩,搗汁露一宿,凡治瘧湯劑露一宿者,取白露降則暑熱除之意。

〔暑瘧〕m.payment-defi.com/yishi/白虎湯 見一卷中風。

〔濕瘧〕柴平煎 小柴胡湯合平胃散。

〔濕瘧〕胃苓湯 見一卷中風。

〔濕熱〕白虎蒼術 見一卷中風。

〔牝瘧〕蜀漆散 蜀漆 云母(燒二晝夜) 龍骨( ) 研末水調(diào)。

〔寒瘧〕柴胡姜桂湯 柴 姜 桂 芩 草 花粉 牡蠣

〔食瘧〕養(yǎng)胃湯 參 術 陳 夏 苓 樸 砂 曲 丁香 木香 藿香 麥芽蓮子(各七分)

加姜。

〔滌痰〕平胃散 見一卷中風。

〔疫瘧〕達原飲 見一卷疫。

〔疫瘧〕五氳丹 芩 連 柏 草 香 附 紫蘇 用大黃熬膏為丸,辰砂雄黃為衣。

〔疫瘧〕不換金正氣散 平胃散加半夏、藿香。

〔鬼瘧〕內(nèi)補建中湯 黃 建中湯加當歸。

〔補氣〕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瘧母〕鱉甲煎丸 鱉甲灰(酒浸煮汁,一兩二錢) 柴胡 白芍 丹皮 蟲 烏扇 鼠婦 蜣螂(各四錢)

桂枝 阿膠(各三錢) 黃芩 桃仁 干姜 大黃 半夏 人參 濃樸 蜂房 石葦 紫葳(各二錢) 葶藶瞿麥(各一錢五分) 赤硝(一兩) 以鱉甲汁為丸。

〔散邪〕祛瘧飲 柴 蘇 檳 陳 楂 枳 草 二母 水煎,露一宿。

〔散郁〕逍遙散 見一卷火。

瘧脈案

甲申予館新洲,長夏感暑兼濕,瘧間日發(fā),寒熱俱重,涎沫甚多。用平胃散加柴胡、制半夏、神曲、赤苓,二服愈。又乙酉感風成瘧。經(jīng)曰∶風yin于內(nèi)。治以辛涼,用芎蘇飲去干葛、木香,加薄荷、姜皮。一服愈。

胡 伏暑發(fā)寒熱如瘧,頭暈脘痞,此暑邪挾濕,阻遏氣分,故汗止在胸前,宜辛涼解散。用梔豉湯加杏仁、枳殼、黃芩、半夏、栝蔞、滑石。數(shù)服而平。

族婦 暑癥轉(zhuǎn)瘧,寒微熱甚,汗多頭眩便硬。用竹葉石膏湯去參加知母,服愈。

毛 熱癥未愈,復因邪滯,惡寒怯風,胸滿腹脹,午前寒熱如瘧,至夜乃汗,右關尺浮滑,癥兼表里,治宜經(jīng)腑疏解。用柴胡、半夏、薄荷、蘇梗、陳皮、濃樸、赤苓、神曲、生姜。二服諸癥退。去薄荷,加黃芩、砂仁殼、內(nèi)金(炙)。數(shù)服全愈。

侄 寒瘧吐瀉,脈遲虛。用理中湯加半夏、茯苓、砂仁、神曲、姜汁。一服吐瀉止,瘧輕,診脈虛而少力,此中氣不足也。令與稀糜,用補中益氣湯,神爽思食瘧止。又服四君子湯加黃 (炙)、砂仁,愈。

李 秋瘧背寒肢厥,從卯時冷至酉方熱,夜半無汗自退,不饑不食倦臥。仿陳遠公解寒湯,潞參、于術、川附(炙)、川芎、柴胡、桂枝、草果(煨研)、姜、棗。煎服得汗而寒減,去川附,加半夏、谷芽、陳皮、當歸。思食瘧止。(此癥與丹溪所治少年足冷瘧相似,但彼由接內(nèi),此系陽虛。)

王 咳嗽痰多,右膊痛,瘧間日發(fā),脈浮緩,此為肺瘧。得之浴后當風,經(jīng)所謂夏傷于暑。汗大出,腠理開發(fā),因遇夏氣,凄滄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秋傷于風,則病成也。肺主皮毛,故為肺瘧。用柴胡湯合二陳,去黃芩,加防風蘇葉、桑皮、杏仁、姜、棗煎,數(shù)服愈。

侄 間日瘧寒熱俱重,頭痛背寒,肢麻肋悶,嘔惡痰多,由濕熱阻遏氣分。白蔻仁、濃樸(各五分)、廣皮、枳殼(各一錢)、半夏、茯苓(各二錢)、青蒿(八分)、杏仁(錢半)、栝蔞、竹茹(各錢二分)、煨姜(二錢),一服脘悶已展,嘔惡亦除,痰降便通,濕熱去,瘧自止。杏仁、半夏(各錢半)、赤苓(二錢)、栝蔞、枳殼、橘紅、甘菊(各八分)、蔻仁(三分)、竹茹(一錢)、嫩桑葉(三錢),一劑瘧止。前用溫膽湯愈瘧,尚不嗜食,大便難,脘中欠爽,病在左關不和。因之腸腑失降,用兩和厥陰陽明。白芍、旋復花、陳皮、半夏、栝蔞仁、牡蠣粉、杏仁、竹茹、枳實汁,再服悉平。

族孫 胎瘧停滯。用寸金丹三錢,姜湯服,二次愈。

本 間日瘧偏頭痛連齒,夜煩不寐,癥由膽火升越,震動心主,致神憒語錯,必熄膽絡風火,瘧邪自已。

鉤藤、鱉甲(各二錢)、山梔、丹皮、麥冬(各一錢)、黃芩、連翹(各七分)、半夏(青鹽炒,一錢半)、夜交藤(五錢),日二服,兼下牛黃清心丸,瘧輕,改用烏梅(二枚)、赤苓、生首烏(各三錢)、鱉甲(二錢)、牛膝、當歸、丹皮(各八分),一啜而止。

梁氏 粵產(chǎn),地暖氣泄,客居黃河以北,風土迥殊。今夏秋暑雨蒸yin,感癥成瘧,寒熱煩滿,微汗,以濕瘧治。仿古柴平湯,用柴胡、黃芩、半夏、茯苓、枳殼、山梔、茅術(生)、濃樸、陳皮、姜、棗。

二服汗透,寒熱減,改用清暑退邪,前方去茅術、樸、枳,加青蒿、香薷、薄荷,再劑而愈。

某 瘧間日發(fā),寒重熱輕,汗多神倦,發(fā)時頭不痛,口不渴,但凜寒拘急,肢冷髀酸。老人氣虛有痰,此非暑非風,乃虛邪入絡,名曰勞瘧。先時勿食,汗后服保元湯扶正以逐絡邪。參、 、術,草、歸、陳、鱉甲(炙)、柴胡、半夏、威靈仙、姜煎,一啜遂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