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一個中醫(yī)眼中的高血壓
    

醫(yī)患雜談:一個中醫(yī)眼中的高血壓

本帖最后由 明空 于 2010/12/16 10:18 編輯 m.payment-defi.com/shiti/

  (一些粗淺的論述,請同仁斧正!)
       高血壓病近年來在國內漸呈上升趨勢,令人心憂。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血液如江河,在體內川流不息。通常講的血壓指動脈壓。西方現代醫(yī)學,對人體各項指標的量化,對身體生理、病理的深入的研究,仍不能解釋高血壓的真正原因。

1,鋸箭療傷的無奈

現代西醫(yī)學認為,血壓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高血壓的治療,以此為用藥的根據,由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達到降壓目的。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多數患者都接受西醫(yī)學降壓治療。血壓如電壓,電壓由電流和電阻決定,血壓由血流和總的外周阻力決定。降壓藥物在不斷更新,原理不變,能暫緩癥狀,有時也能解除危機。其藥理,需要終身服藥,明確告誡有損內臟,尤其肝腎。

血壓的變化,是身體機能的自我調節(jié)。是某些臟器和組織出現問題,身體的自我補償功能,要求心臟要加大壓力,滿足血液供應。而降壓藥物,一味降壓,進而引起其它臟器、組織的損害。如利尿劑,副作用是誘發(fā)糖尿病,升膽固醇、甘油酯和尿酸;β-受體阻滯劑,副作用是心率過緩,末梢循環(huán)不良;鈣離子拮抗劑的副作用會誘發(fā)支氣管哮喘、升血脂、擴張血管而降壓,引起頭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腫等等。

收縮壓的升高,或由于心臟輸出受阻,此時西醫(yī)學,會用血管舒張劑,以期有降壓效果。如有些患者是脊柱的問題,以頸椎最為多見,而舒張、擴張血管,實則謬矣!或身體其他臟器、組織因炎癥或缺氧而呼救,需要血液、需要氧氣。心臟加大壓力,滿足其需求。而此時用藥,如β-受體阻滯劑降壓藥的藥理減少排出量,減慢心率,血壓指標下降,實則是圍魏而不救趙也。

舒張壓的升高,是許多高血壓病患者主要癥狀,然而更是西醫(yī)學降壓藥的弱項。舒張壓升高超過正常范圍,往往是血液在肺部的肺泡二氧化碳和氧氣不能充分交換,動脈血液含氧量低,身體各部因得不到飽含氧氣的血液,舒張壓升高是集體無奈的補償反應。此時,降壓藥物無論通過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如β-受體阻滯劑或擴張血管,都收效不大。

世界觀不同,方法論有異。如此南轅北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能到達目的,往往時過境遷,機體已是亂象叢生。

2,寂寞的智慧,認識標與本

中醫(yī)里本沒有高血壓病一詞,眩暈、頭痛、肝風內動等會有高血壓的癥狀。無論原發(fā)性還是繼發(fā)性高血壓,都是肝腎的不足。西醫(yī)學講的高血壓病有三大嚴重并發(fā)癥:心臟疾患、腦中風、腎動脈硬化和尿毒癥等等。逆向思維,高血壓,只是一個癥狀。是人體的心臟、腎臟、腦血管等等出了問題,才引起血壓增高。只是解決癥狀,而忽視臟腑整體失衡的機能,逐本求末也。血壓超出正常值,五臟六腑的疾患,處于隱匿的狀態(tài);蛟S不能用西醫(yī)的儀器、手段檢測出來。其實很多人的已經有頭痛、胸悶、煩躁、記憶力減退、尿頻、男性勃起障礙等等。沒有不適癥狀的人,實乃身體報警機制不夠靈敏,更為危險。

中醫(yī)有陰陽學說,陽癥淺表,陰癥深入。高血壓病,是個陰癥,是最本底曾面的厥陰系統出了問題。厥陰包括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西醫(yī)學的心臟病,多是中醫(yī)講的心包經的癥狀;與高血壓病互為狼狽的糖尿病,就是中醫(yī)厥陰經的病。男性勃起障礙,也是厥陰經的問題。陰莖屬于宗筋,肝主筋。自美國風行的“威爾剛”,本是治療心絞痛的藥,后發(fā)現可以促進男性體內血液循環(huán),促進陰莖海綿體快速膨脹。其實這個藥應該主要走厥陰經,長期服藥,消耗肝腎的能量,竭澤而漁也。

肝主筋,中醫(yī)的筋,人體不但包括肌腱、韌帶,且包括筋膜。血管、神經本身也有結締組織的筋膜,它們本身也會強直、攣縮,失去柔和之性。大腦、小腦內部也有更為細致的神經、血管,它們是不是也有屬于筋膜的更微觀的組織呢?

肝主條達,這個筋也要舒展條達,有韌性、彈性!端貑枺琳嬉笳摗罚骸爸T風掉眩,皆屬于肝”,指頭腦的眩暈,屬于肝的問題,腦部有微細神經和血管,這些神經、血管筋膜的攣縮、拘緊,使神經及血液循環(huán)的功能失常,而引起眩暈、頭痛諸多癥狀。

   這些癥狀多是肝為寒邪所困,需要溫肝、柔肝。諸寒收引,皆屬于腎,腎是為肝提供能量和溫度的。腎為先天之本,腎的元氣通過經脈溫煦肝臟,發(fā)揮其溫通全身筋脈的作用,肝腎同源,相互濡養(yǎng)。

診斷這個寒癥呢,從脈象、舌象及腹診都能觀察到跡象。關鍵能認識到假熱真寒,上熱下寒,外熱內寒。有郁而生熱,出現脈數,就是脈象快;有舌象黃膩,但舌頭的本底是暗紅瘀滯,這是假熱。臉紅、情緒易躁動,腹診小腹冰涼,上熱下寒。有手腳虛熱者,或多汗,或無汗,與前癥相參,認識根本。

3,治本與治標,急救與緩圖

高血壓病或是主癥,或是兼癥,復雜多變。醫(yī)者能識得標本,用藥分清次第,效果自會彰顯。

現代中醫(yī)教育,對眩暈頭痛、急躁易怒者,瀉肝火;眩暈、煩熱者,鎮(zhèn)肝風;眩暈、頭痛、嘔吐痰涎者,化痰祛濕。上述三種,皆是治標,有一時之效,不可久用。

傳統中醫(yī)講的風、火、痰抽象籠統,遠不如西醫(yī)的血壓計清楚明了;而中醫(yī)的脈象幾十種脈象,也難以讓人究竟。

高血壓病,可以配合腹診及背部、脊柱的觀察,明確診斷,配合針灸加強治療。

腹診,在肋下、中脘、肚臍四周往往有痞結,肚臍下的關元、氣海用手背搭上,能感受小腹寒意。

背部脊柱及膀胱經,檢查壓痛點。頸部膽經的風池穴,膀胱經的天柱穴,一側按壓有痛點,背部心俞穴、肺俞穴、腰部俞穴,皆有痛點。

筆者在臨床,對治西藥聯合應用后,仍不能理想降壓者,針刺天柱、風池兩穴,當時取效。頸動脈是頭部供血的主要通路,頸部氣脈的暢通,對血壓穩(wěn)定影響甚大。

腹部的上脘、中脘及肚臍四周,屬于沖脈、任脈,筆者針刺諸穴,再用溫熱藥,使要力能順利到達小腹,影響肝腎,溫通沖任經脈,繼而通達周身,血壓高低之憂患皆能化解。張仲景《傷寒論》中的烏梅丸加減是確有效驗的經方,其難點是要先暢通心口和中脘的通暢。孫思邈的大小續(xù)命湯,雖為中風后遺癥所設,對治高血壓,辯證用之,療效顯著。

灸法,能治標,亦能治本。若取中脘或關元兩穴,能直接灸1000大壯,每天30大壯,月余完成,對于中青年高血壓,能絕隱憂。

高血壓危象,需急救,或針或灸或藥,聯合運用,針需久留,灸需大壯,藥需足量;危象過后,需緩圖,春風化雨,緩緩圖之,以企改善體質。

4,未雨綢繆,補陽還五湯

清代名醫(yī)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方有補陽還五湯,現代人,大量服用西藥抗生素、降壓藥,對因虛至瘀的中風偏癱,效果往往不佳,因為病情已不再這個層面。對于健康人預防高血壓,筆者認為是很好的處方。

組成:黃芪60克、歸尾15克、赤芍10克、地龍10克、川芎10克、仁10克、紅花10克。水煎服,7劑,可隔日一服。

清代光緒年間醫(yī)家陸懋修撰《世補齋醫(yī)書》,有“大約欲還五成之虧”來解釋補陽還五湯。胞兄粹堯為筆者釋其意:五,五福也。《尚書》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善終)。明代張景岳有五福飲,王清任的原意應指五福。補人體的陽氣,可以五福臨門。


-----------高血壓同時也是情緒病,調節(jié)情緒亦可調節(jié)血壓。
-----------同意二樓的意見。我所知道和經歷的:壓力過大、 盤算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我用張錫純的黃芪補血湯治療收縮壓高、舒張壓正常的病人,成功的替代西藥心痛定,效果很好。加味逍遙丸也同樣有效。
-----------先生: "張仲景《傷寒論》中的烏梅丸加減是確有效驗的經方,其難點是要先暢通心口和中脘的通暢。" 其中的先暢通心口和中脘的通暢是什么意思? 需要用藥還是針灸?
-----------中醫(yī)里邊沒有高血壓!
-----------高血壓不是病,而是癥。
-----------二樓說的有道理哦,家人高血壓一般都是伴著別的毛病的,心情不好,容易惡性循環(huán)~
-----------上述看的我糊里糊涂的;中醫(yī)里邊對高血壓雖然說不是病是一種癥狀;可是也沒有更好的方法把癥狀消失;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得了高血壓 ;影響了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由此引起心臟病 腦淤血等等 害處不少;不管中醫(yī)里怎么認識高血壓的;只要能控制好是最主要的,呵呵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