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傷科匯纂 方法總論 上課筆記
    

傷科匯纂教程:方法總論

方法總論《選粹》云∶大法固以血之或瘀或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傷之輕重。輕者頓挫,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若重者傷筋折骨,如欲接續(xù),非數月不瘥;若氣血內停,阻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通其氣,庶可施治。又云∶出血太多,頭目昏眩,先用川當歸、…

方法總論

《選粹》云∶大法固以血之或瘀或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傷之輕重。輕者頓挫,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若重者傷筋折骨,如欲接續(xù),非數月不瘥;若氣血內停,阻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通其氣,庶可施治。又云∶出血太多,頭目昏眩,先用川當歸、大川芎,水煎服,次加白芍藥、熟地黃、續(xù)斷、防風、荊芥、羌獨活南星,煎加童便,不可用酒。如血出少,內有瘀血,以生料四物湯一半,加獨圣散水煎服。皮肉未破者,煎成加酒服。

內證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若誤飲涼水,瘀血凝滯,氣道不通,或血上逆,多致不若入于心即死,急飲童便熱酒以和之。若患重而瘀血不易散者,更和以辛溫之劑。睡臥要上身墊高,不時喚醒,勿令熟睡,則血庶不上逆。故患重之人,多為逆血填塞胸間,或閉塞氣道咽喉口鼻不得出入而死。

《選粹》云∶損傷,寒涼之藥一毫俱不可用,蓋血見寒則凝,若冷凍飲料致血入心而死。惟外傷者,當內外兼治。若外無所傷,內有死血,唯用蘇木等治血之藥,可下者下之,雞鳴散是也。

《可法良規(guī)》云∶凡損傷之癥,外固不宜敷貼硝黃之類,恐濟寒以益其傷。若人平素虛雖在夏令,內服亦不宜用咸寒之品。蓋胃氣得寒而不生,運氣得寒而不健,瘀血得寒而不能行,腐肉得寒而不潰,新肉得寒而不生。若內有瘀血停滯,服以通之,不在此例。

出血

《正體類要》曰∶若患處或諸竅出血者,肝火熾盛,血熱錯經而妄行也,用加味逍遙散熱養(yǎng)血。若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用加味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或元氣內脫,不能攝 血,用獨參湯,加炮以回陽;如不應,急加附子;蜓N于內而嘔血,用四物加柴胡、黃芩。凡損傷勞碌、怒氣、肚腹脹滿,誤服大黃等藥,傷陽絡,則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傷陰絡,則為血積血塊,肌肉青黯。此臟腑虧損,經隧失職,急補脾肺,亦有生者。

《急救方》云∶跌壓傷重之人,口耳出血,一時昏暈,但視面色尚有生氣,身體尚為綿則皆可救。但不可多人環(huán)繞,嘈雜驚慌,致令驚魄不復。急令親人呼而扶之,坐于地上,先拳其兩手兩足,緊為抱定。少頃www.med126.com再輕移于相呼之人懷中,以膝抵其谷道,不令泄氣。若稍有知覺,即移于素所寢處,將室內窗欞遮閉令暗,仍拳手足緊抱,不可令臥。急取童便乘熱灌之,馬溺更妙,如一時不可得,即人溺亦可,要去其頭尾,但須未食蔥蒜而清利者,強灌一、二杯,下得喉便好。一面用四物湯三、四倍,加仁、紅花山楂、生大黃各二兩,童便一大鐘,如夏月加黃連四、五分,用流水急火,在傍煎半熟,傾入碗內,承于傷者鼻下,使藥氣入腹,不致惡逆,乘熱用小鐘灌服;如不受,少刻又灌。藥盡不可使臥,服藥之后,其谷道尤須用力抵緊,不可令泄其氣。如藥性行動,不可即解,恐其氣從下泄,以致不救也。必須俟腹中動而有聲,上下往來數遍,急不可待,方可令其大解。所下盡屬淤紫,毒已解半,方可令睡,至于所下盡為糞,即停止前藥。否則再用一二劑亦不礙。然后次第調理,不可輕用補藥。

王肯堂云∶血溢血泄,諸蓄妄證,其始也,予率以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區(qū)別治之,雖往往獲中,然猶不得其所以然也。后來四明遇故人蘇伊芳舉,閑論諸家之術。伊芳舉曰∶吾鄉(xiāng)有善醫(yī)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藥下之;騿柺а獜拖拢摵我援。則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則以妄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予聞之,愕然曰∶名言也。昔者之疑,今釋然矣。

又云∶凡九竅出血,用南天竺主之,或用血余灰,自發(fā)為佳,次則父子一氣,再次男胎又次則亂發(fā),皂角水洗曬干,燒灰為末。每二錢,以茅草根煎湯調下。又荊葉搗取汁,酒和服。又刺薊一握,絞汁,酒半盞和服;如無生者搗干者為末,水調三錢,均效。

訣曰∶墻頭苔蘚可以塞,車前草汁可以滴,火燒蓮房用水調,鍋底黑煤可以吃。石榴花片可以塞,生萊菔汁可以滴,火燒龍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

《急救方》注∶治跌打損傷已死者,用男女尿桶人中白,煉紅投好醋七次,研末酒送二錢,吐出惡血即可救矣。慎不移動,動者不治。

泛注 《可法良規(guī)》云∶凡損傷之癥,乃有形器物所傷,為筋骨受病,當從血論。蓋血得熱則,其害甚速,須先伐肝火,清運火,砭患處,和經絡,則瘀血不致泛注,肌肉不致遍潰。次則壯脾胃,進飲食,生血氣,降陰火,則瘀血易于腐潰,新肉易于收斂,此要法也。若用克伐之劑,虛者益虛,滯者益滯,禍不旋踵矣。

《瀕湖集簡方》曰∶治打仆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用大黃末,姜汁調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

發(fā)熱 東垣曰∶晝則發(fā)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于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fā)熱煩躁,是陽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如晝夜俱發(fā)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當急瀉其陽而峻補其陰。夫熱入血室之癥,婦人經水適來,或因損傷,譫言如見鬼狀,宜小柴胡東加生地主之。王太仆曰∶凡熱來復去,不時而動,乃無根之虛火也,宜六君子東加姜桂;不應,急加附子,或八味丸最善。

《可法良規(guī)》曰∶凡損傷之癥有出汗者,當審其陰陽虛實而治之。若陰虛陽往乘之,則自汗,以甘寒之劑補其氣,如補中益氣湯之屬是也。若陽虛陰往乘之,則發(fā)厥自汗,以甘溫之劑助其陽,如參附湯之屬是也,亦有因痛甚而自汗者,宜清肝火為主,亦有因陰陽損傷而自汗盜汗者,宜補氣生血為主。若心孔一片汗出者,養(yǎng)其心血自止。

外邪 陳文治曰∶四季傷損,脈浮緊,發(fā)熱惡寒體痛,屬有外邪,宜發(fā)散以祛邪,春用五積散蘇飲;夏用香薷飲、五苓散;秋用藿香正氣散;冬用雙解散。若寒熱者,加柴胡、前胡、黃;頭痛加川芎、白芷腳氣加白芷、檳榔、木香;有痰加半夏、陳皮,等分,蔥白煎服。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出血太多,或潰爛之際,收斂之后,如有寒熱頭痛,或盜汗,煩躁作渴,或遍身疼痛,肢體倦怠,牙關緊急,痰涎上壅等證,是血氣虛而作變癥也,當峻補元氣為主。大凡傷損癥,有外邪乃乘虛而入,猶當補助,作外邪治之,禍不旋踵。

耀山云∶傷損之證,內瘀居多,間有外感挾邪。陳氏之論,詳及四季,發(fā)明上下加減,雖為穩(wěn)當,又宜參閱發(fā)熱門,擇方療治,更為穩(wěn)妥,學人須細玩之。

昏憒 《正體類要》曰∶傷重昏憒者,急灌以獨參湯。雖內有瘀血,切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之,蓋恐下之,因瀉而亡陰也。若元氣虛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凡瘀血在內,大小便不通,用大黃、樸硝;血凝而不下者,急用木香、肉桂末三、二錢,以熱酒調灌服,血下乃生。如怯弱之人用硝黃,須加肉桂、木香,假其熱以行其寒也。

《選粹》云∶顛仆迷悶者,酒調蘇合香丸灌之。顛撲損傷者,宜逐其惡血,用酒煎蘇木調蘇合香丸或雞鳴散;或活血和氣飲加大黃,入醋少許煎;或童便或蘇木煎酒調黑神散,烏藥順氣散亦可。

陳遠公曰∶人從高墜下,昏死不蘇,人以為惡血奔心,誰知乃氣為血壅乎。夫跌仆之傷是瘀血攻心,然跌仆出其不意,未必心動也。惟從高墜下,失足時心必驚悸,自知必死。是先挾一必死之心,不比一蹶而傷者,心不及動也。故氣血錯亂,每每昏絕不救。治法逐其瘀血,佐以醒脾之品,則血易散而氣易開。倘徒攻瘀血,則氣閉不宣,究何益乎。用蘇氣湯,一劑氣疏,三劑血活全愈。

谷蘭云∶未跌仆之時,心原不動;當跌撲之時,體先振動,心能不動乎。況心主血者也,心既不動,即跌撲亦無傷瘀之癥矣。此說存參。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若皮膚已破,出血過多而昏憒者,氣血虛極也,大補;如不應,急加附子。若墜仆太重,皮膚不破,血未出而昏憒者,瘀血在內也,行散為主;如不應,速加酒炒大黃。若下后而有變癥者,皆氣血虛極也,用十全大補湯。若因痛甚而自汗昏憒者,風木熾盛也,用清肝涼血之劑,則痛自定,汗自止;茍作外因風邪治之,促其危

又云∶若傷損在頭腦并致命處所,昏憒良久,將至不起者,急用蔥白切細、杵爛、炒熟,罨患處,稍冷更以熱者罨之,多自醒矣。

《選粹》云∶亦有血迷心竅,而致昏沉不知人事者,宜花蕊石散,童便調服。有神魂散一時不知人事者,唯在臨時斟酌。大抵跌仆之病,全在補氣行血。若自然銅之類,雖有接骨之功,而燥散之害,甚于刀劍,丹溪備言之矣。

谷蘭云∶跌仆則肝必受傷,瘀血未去,而行補氣補血藥,恐血瘀未能散除,轉致不可救藥為患;惟虛弱者受跌撲之患,于逐瘀中兼補益,似為兩得。

《急救方》∶治仆打猝死去,但須心頭溫暖,雖經日亦可救。先將死人盤屈在地上,如坐狀,令一人將死人頭發(fā)控放抵,用生半夏末,以竹筒或紙筒吹在鼻內;如活即以生姜自然汁灌之,可解半夏毒。

耀山云∶按人尿性味咸寒無毒,又名輪回酒、還元湯,撲損瘀血在內運絕,加酒飲之,傷推陳致新,其功甚大。又《千金方》飲人尿治金瘡出血,杖瘡腫毒,火燒悶絕等癥。又刺在肉中,人咬手指,金瘡中風,蛇犬咬傷,蜂蠆螫傷,浸洗得解,乃傷科中之仙藥也。周赧

王四十五年,秦相范雎在魏時,觸杵魏齊,令獄卒自辰至未撲打,遍體皆傷,齒折脅斷,身無完膚,氣絕不動,尸卷葦薄之中。魏齊復令賓客便溺其上,勿容為清凈之鬼。至晚,范雎死而復蘇,竟相秦國。又明季一官,貪墨誣害平人,解緩時,被受害人之子奪路報復父仇,攢毆已斃,又恨其貪污,灌之以尿,后竟不死。觀此兩節(jié),人尿實為久傳效驗之方,今多因穢惡而忽之,惜哉!但人命至重,生死在于呼吸之間,有此極便極賤、極效驗之藥,何不乘其昏絕不知而灌之;如灌之不入,急令人溺其頭面,使其入于七竅,未有不蘇者也。

《急救方》小注云∶凡跌打縊溺至死,而心頭熱者,急用活雞冠血,滴入喉鼻之內,男右,男用公雞,女用母雞,刻下即蘇。又跌打氣絕,用仙人柴(即九里香葉)搗自然汁一杯,灌下即蘇。但心口有微熱,能受此藥,無有不活,名曰救名丹。

眩暈 耀山云∶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發(fā)熱而渴,腹脹嘔吐必兼中氣太虛,故用補治如此。若仆時暈倒在地,此氣逆血暈也。按《急救方》補注∶用血管鵝毛 存性一錢,老酒調服即醒。

又有真元不足,不能攝氣歸元而暈者,仍用補劑可也。如失血過多而暈者,用芎歸湯亦可。

煩躁 東垣云∶發(fā)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非白虎湯癥,此血虛發(fā)躁也,宜用當歸湯治。裴先生云∶肌熱煩躁,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此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輕則危

發(fā)喘 耀山云∶發(fā)喘之因,果多在肺,然按《內經》曰∶有所墮恐,喘出于肝,度水跌仆,喘出于腎與骨。是當分別論治。

作嘔 耀山云∶按薛氏以藥傷胃而嘔者,脈必微細而遲,乃涼藥克伐而嘔也,急用六君子東加芍、附子。又有胃火作嘔者,癥必口渴唇褐,系素有積熱,復飲辛熱藥,則火必更盛矣,以清胃散山梔、黃芩、甘草治之頓止。如潰后作嘔,仍按出血過多方法調治。若投藥稍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口渴 東垣云∶發(fā)熱惡寒,大渴不止,其脈大而無力者,非白虎湯癥,此血虛發(fā)躁而渴也,宜用當歸補血湯。

不食 鐘峻云∶江西一盜,肋斷呻吟不食,用生精豬肉四兩,糯米飯一碗,白糖四兩拌食,越愈,骨亦完好,想亦秘方也。愚按血閉嗜臥不食,虛者用巴戟湯,即四物加巴戟、大黃,補而行之;實者承氣、抵當攻之,如氣滯不食,必須枳、術、香、砂以開之。

秘結 耀山云∶按《正體類要》若胸腹脹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滯也,用當歸導通之。肚腹作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者,瘀血在內也,用加味承氣湯下之。凡腹停瘀血,用大黃等藥,其血不下,反加胸膈脹痛,喘促短氣,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錢,熱酒調服,即下惡血。此因寒藥凝滯不行,得辛溫而血自行耳,專用苦寒諸劑者察之!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小便不利,若因出血,或平素陰虛火燥,而滲泄之令不,宜滋膀胱之陰。若因疼痛,或平素肺經氣虛,不能生化腎水,而小便短小者,當補脾肺之氣,滋其化源,則小便自生。若誤用分利之劑,復損其陰,禍在反掌。經云∶氣化則小便出焉。又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有汗出不止而小便短小者,汗止便自利,尤忌分利滲泄之劑。

瘀滯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若棍仆重者,患處雖不破,其肉則死矣。蓋內肉糜爛,血相和,如皮囊盛糊然。其輕者,瘀血必深蓄于內,急宜砭刺,即投大補之劑。否則大熱煩躁,頭目脹痛,牙關緊急,殊類傷風癥,此瘀穢內作而然也,急刺之,諸癥悉退。

又云∶若不砭刺發(fā)泄,為患匪輕,是不知傷重而內有瘀穢者也,須急去之,即服補益之以固根本,庶保無虞。古人謂瘀穢惡于野狼虎,毒于蛇蠆,去之稍緩,則戕性命,非虛言也,醫(yī)者三復之!

耀山云∶按《薛氏醫(yī)案》傷損腫痛不消,有瘀血在內,急宜砭之;否則瘥后數年,但遇天陰,仍作痛也,血屬陰,從其類也。

血虛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筋糜肉爛,膿血大瀉,陽亦隨陰而走,元氣喪敗,理勢必然,氣血不虛者鮮矣。智者審之!

又云∶凡傷損之癥,遍身作"癢,或搔破如瘡疥,此血不營于肌腠,當作血虛治之;不應補其氣,亦有愈后身起白屑,落而又起,或有如布帛一層,隔于肌膚,乃氣血俱虛,不能營于腠理,宜大補氣血為主;若作風邪治之,誤矣。

又云∶凡傷損之癥,肢體麻木,若口眼如常,腰背如故,而肢體麻木者,氣虛也。蓋血氣虛,故血虛之人,肢體多麻木,此是陰虛火動而變癥,實非風也,當用升陽滋陰之劑;若作風治,兇在反掌。

又云∶凡傷損之癥,貴乎大補氣血,則腐肉易于潰爛,瘡口易于生肌。每見治者,不知虧損,往往多用十宣散,又以方內參、耆、芎、歸為補益之劑,嫌其中滿,多用不過錢許;以濃樸、防己為清毒之藥,因其行散,動輒倍加。此何益于氣血,而欲責其速潰、速斂、速生肌乎。無怪其煩躁作渴,飲食益少,因之不起者眾矣。

又云∶凡傷損之癥,不可輕服烏附等味,蓋其性味辛熱,恐助火以益其患。其平素有失血虛之人,雖在冬令,決不宜用,緣滯血得火而益?zhèn)幯没鸲婧,運血得火而妄行,患肉得火而益壞。若人平素虛寒,或因病而陽氣脫陷者,則用之不在此例。

作痛 《正體類要》曰∶肌肉間作痛者,營衛(wèi)之氣滯也,用復元通氣散。筋骨作痛者,肝腎之也,用六味地黃丸。內傷下血作痛者,脾胃之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外傷出血作痛者,脾肺之氣虛也,用八珍湯。大凡下血不止,脾胃之氣脫也,吐瀉不食,脾胃之氣敗也,茍預為調補脾胃,則無此患矣。

又云∶傷處作痛,若痛至四、五日不減,或一、二日方痛,欲作膿也,用托里散。若以指按不復起者,膿已成也,刺去膿,痛自止也。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多有患處作痛。若出血過多而痛者,血虛火盛也,宜甘降虛火,甘溫以養(yǎng)脾氣。若汗出多而痛者,肝木火盛也,宜辛涼以清肝火;甘寒以生肝血。 若筋骨傷而作痛者,正而治之。肌肉傷而作痛者,調而補之。氣血逆而作痛者,順而補之。氣血虛而作痛者,溫而補之。熱而痛者清之,寒而痛者溫之,用補脾之劑。作膿而痛者托之,膿 而痛者開

筋攣 《可法良規(guī)》曰∶凡傷損之癥,膿血大潰,血出太多,兼之惡寒發(fā)熱,痛口干,肝血自然。宜圣愈東加柴胡、木瓜、山梔、麥冬五味子治之;如作風證治,筋愈燥而血愈涸,攣豈能伸乎。

耀山云∶人生兩肘、兩腋、兩髀、兩 ,謂之八虛!秲冉洝吩啤梅泊税颂撜,皆機關 ,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游,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經絡,骨節(jié)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倘有一處脫臼出 ,筋骨兩傷,豈無惡血邪氣乘虛而入耶。必須察其臟腑,利其節(jié),調其氣血,毋謂僅治其外,而忽其內也。又云∶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挤蚊}自胸行肘之俠白等穴,心脈自腋行肘之少海等穴。又云∶肝有邪,其氣流于兩腋?几蚊}布脅肋,行腋下期門等穴。又云∶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髀者,髀樞也,考脾脈上循陰股,結于髀。又云∶腎有邪,其氣留于兩。 者,膝后曲處也,考腎脈上 ,出 內廉。此皆患生于里而達于表,如外傷既成,五內皆連,知此八虛者,用藥有所指歸矣。陳藏器曰∶虛而勞者,其弊萬端,宜應隨病增減。如肺氣不足,加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上黨參、茯神菖蒲;肝氣不足,加天麻、川芎;脾氣不足,加白術、白芍、益智;腎氣不足,加熟地黃、遠志、牡丹皮。此又不可不知也。

按舒筋法,治破傷后,筋攣縮不能伸者,用大竹管長尺余,兩頭各鉆一竅,系以繩,掛間,一坐即舉足袞挫之,勿計工程,久當有效!夺t(yī)說》載∶有人墜馬折脛,筋攣縮不能行步,遇一道人,教以此法,數日便愈如常。又《經驗全書》云∶有人四肢無故節(jié)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用黃柏酒浸一宿,焙為末,酒下三錢,多服方安。

骨痛 耀山云∶按《內經》曰∶久立傷骨。又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又按薛氏云∶骨痛之證,服和血定痛丸,日間用健脾胃生氣血之藥調理。若腫痛發(fā)熱,切不可服流氣等藥,外用蔥熨法,內服六君加黃、柴胡、桔梗、續(xù)斷、骨碎補之類,或補中益氣東加麥冬、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自退矣。《救急方》治渾身骨痛,用破草鞋燒灰,香油和,貼痛處即止。然外熨不若貼膏為當,雖骨痛至重,亦能緩之。

濕痰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之癥,其患已愈而腿作痛,乃受患太重,膿血過多,瘡雖愈而氣血尚未充也,故濕熱乘之,因虛而襲,以致作痛,非風證也,故用養(yǎng)血祛濕之劑以止痛。

又云∶腎水足,則肝氣充溢,經脈強健,雖有傷損,氣血不虧,而潰斂以時,氣路不至于上逆,痰涎何由而上壅。使腎氣一虛,水不能生木,則肝氣奔騰,逆而不下,痰氣亦隨之以升,非風痰也,乃水泛為痰也,宜六味地黃丸,或六味地黃東加清肝之劑。

耀山云∶此癥作痛,分濕痰、濕熱、痰火、痰氣四癥,總之痰因濕化,濕居其多,惟下部濕先受之,故多用下部藥也。

頭痛 《可法良規(guī)》云∶若頭目所傷作膿,赤作痛,膿出痛亦自止。其或頭痛而時作時止者血虛而痛也,非傷也。若頭痛而兼眩者,火也,痰也,氣虛也,木旺也,不可作寒治也。

《醫(yī)學入門》云∶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而為痛,宜當歸補血湯、加味四物湯。眉尖后、近發(fā)際,曰魚尾。若氣血俱虛頭痛,宜用加味調中益氣湯或安神湯皆效。 李東垣云∶痰厥頭痛,每發(fā)時兩頰青黃,眩暈目不欲開,懶于言語,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此厥陰太陰合病也,宜服局方玉壺丸及半夏白術天麻湯。

胸痛 《丹溪心法》云∶心痛脈澀者,有死血也。又云∶作時飲湯水下作痛者有死血,桃仁承 下之。又云∶如平日喜飲熱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桃仁承氣湯下之,輕者韭汁、桔梗

耀山云∶按丹溪所論,乃瘀血在胃脘而作痛也。傷損之癥,偶有血留胃脘,故引此以備參考。然手按仍痛,總以脈澀為據耳。

《醫(yī)林集要》∶治血氣心痛,用沒藥末二錢,水一盞,酒一盞煎服。

《斗門方》∶治血氣攻心不可忍者。用蓼根洗銼,浸酒飲。

脅痛 《丹溪心法》云∶惡血停留于肝,居于脅下而痛,按之則痛益甚。

《可法良規(guī)》云∶蓋打撲墜墮惡血,宜砭不宜留。況十二經絡之血,生于心,藏于肝,脾。小腹與脅皆肝經部位,惡血蓄而不行,必生脹滿,疼痛自汗。法當破血生血,清厥陰肝《醫(yī)學入門》云∶瘀血必歸肝經,脅腋痛或午后發(fā)者,小柴胡合四物東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大便堅黑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選粹》云∶跌仆脅痛,血歸肝也,破血消痛湯、復元活血湯、乳香神應散皆可參用。

腹痛 《丹溪心法》云∶其痛有常處而不移動者,是死血也,如打仆墜墮而腹痛,乃是瘀血,宜桃仁承氣東加當歸、蘇木、紅花,入童便并酒,煎服下之。

《集驗良方》云∶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頓仆失跌,胎動不安,傷損腰腹痛;若有,乃胎奔上搶心,短氣,下血不止,用干地黃、當歸、艾葉各二兩,阿膠、川芎各三兩,水七升,煎取二升半,作三服飲之。

丹溪云∶凡婦人因閃挫傷胎,腹疼血崩,用八珍湯去地黃,加陳皮,水煎,沖縮砂末、炒黑靈脂末服。

《指迷方》∶治傷損胎動下血腹痛,用阿膠、艾葉、秦艽等分為末,每服五錢,糯米百湯送服!抖虅》健窡o秦艽皆效。又云∶虛人用四物東加膠、艾、黃耆、甘草亦可。又竹茹酒亦治損胎腹痛,用青竹茹二合,好酒一升,煮三沸,三服即安。又方∶用苧麻根二兩,銀五兩,酒、水各半煎服,亦效。

《產書》云∶胎動胎漏皆能下血,胎動腹痛,胎漏腹不痛;胎動宜調氣,胎漏宜清熱;頓撲傷動胎氣,宜服膠艾安胎散。若孕婦三月前后,或經惱怒,或行走失足,跌損傷胎,腹痛腰脹,宜用安胎萬全神應散。

《胎產心法》云∶妊娠凡遇傷仆觸忤,胎動不安,腹痛腰酸下墜,勢若難留者,用fo手,胎未損服之即安,已損服之可下。醫(yī)者當細心詳審,圓機活法以施治,庶可保全八九。

《醫(yī)學入門》云∶瘀血腹痛常有處,或跌撲損傷,或婦人經來及產后,惡瘀未盡下而凝滯,用四物去地黃,加桃仁、大黃、紅花治之。又血痛宜失笑散調之。

耀山云∶按傷損瘀滯腹痛,非用下法不可;然既下之后,變生多癥,此薛氏之論所以詳且確也。至于孕婦腹痛,非安胎不可,學人更宜潛心也。

腰痛 薛氏云∶腰為腎之府,雖曰閃傷,實有腎經虛弱所致,用杜仲、補骨脂、五味子、山茱、蓯蓉山藥治之。

《許氏寶鑒》云∶舉重勞傷,或挫閃墜落以作痛,亦謂之腎腰痛,宜獨活湯、乳香趁痛如神散、舒筋散、立安散。愚按《紫虛脈訣》云∶腰痛之脈,多沉而弦,沉實閃肭。又《直指》云∶血瀝則腰痛,轉側如錐之所刺,瘀血者,宜破血散瘀湯;瘀在足太陽、少陰、少陽者,川芎肉桂湯;瘀在腰脊者,地龍散;實者,桃仁承氣湯;久者,四物東加桃仁、蘇木、酒、紅花,治之。

陰痛 《正傳.脈法》云∶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若脅下痛,有氣支滿,引小腹而痛,時 小便難,若目眩頭痛,腰脊痛,得之少時有所墜墮也。

青腫 經曰∶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若傷損壅腫不退,色黯不消,元氣虛也。當以六君子東加 歸,培養(yǎng)脾胃元氣,則青腫自消,瘀滯自行,膿穢自出。茍服克伐涼劑,虛其氣血,益腫益青益潰矣。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則著而為病。若骨已接、臼已入,其腫不消者,此元氣怯弱怯弱所以不能運散瘀滯也。惟補益滋陰助陽,則運氣健旺,瘀血自散,腫痛自消。若投行氣破血之劑,則元氣愈怯,運氣愈滯,患在骨髀及血氣罕到之處,最難調治。

《啟玄》方∶治打的青腫過腿面者,用鮮三七梗葉搗爛,敷在青處,瘀血即消如神。如無三七,即白蘿卜搗敷亦效。

傷損臂臼脫出腫痛,《得效方》用生地搗爛,攤油紙上,次糝木香末一層,又攤地黃于上,貼患處,明日痛即止。傷損愈后,肌膚青腫,用茄子種極大者,切一指濃,放瓦上焙干為末,酒調二錢,臨臥服,一夜消盡無痕,此圣惠方也。

馮魯瞻曰∶凡跌撲損傷,折閃挫,雖由外觸,勢必內傷,氣血凝滯,紅腫或青,痛不。故始須用甘辛溫散,行氣破瘀,則痛自退,腫自消。如獨活、白芷、荊芥、防風、川芎、當歸、沒藥、古文錢、鹿角灰、赤芍、紅花之類,以水酒煎服,沖入童便尤妙。及外傷平復,猶宜滋補氣血筋骨之藥調之。

耀山云∶都中聞一司員,偶因醉后跌傷頭面,紫赤青腫,礙見堂官。有人傳其一方,用水浸布手巾,乘熱罨傷處,不計次數,冷則易之,青腫漸漸消散,次日就可上堂。按此即延壽方,治金瘡血出不止之意也。

難潰 《可法良規(guī)》云∶大抵脾胃主肌肉,腐潰生肌,全在脾胃,氣血兩旺。倘治者不識病機于補助,故有死肉不能潰而死者;有死肉已潰,新肉不能生而死者;有死肉潰,新肉生,瘡口久不能斂而死者。此三者,皆失于不預為補益耳。

不斂 《可法良規(guī)》云∶大抵傷損癥候,內無瘀血,即當補脾。脾氣得補,則肉傷者自愈,肉自潰,新肉易生,瘡口易合,故云脾健則肉自生。切不可偏用寒涼克伐之劑,復傷元氣,致不能生肌收斂,雖行補益,緩不濟事矣。

耀山云∶若誤服行氣之藥,而胸痞氣促,食少體倦,患處色黯膿清者,用六君子東加桔若誤服下血之藥而瀉,患處色黯者,用十全大補倍加肉桂、麥冬、五味子。若誤服寒涼之藥,反致患處腫痛,胸腹痞悶者,內服六君加木香、當歸,外敷回陽膏。若患處瘀血,誤不砭去,深蓄煩熱者,急宜砭出瘀血。若骨斷筋連,急不剪去,侵及好肉者,則不治。若誤感風邪,患處瘙"癢者,用祛風消毒之劑;蚋煌,黑而不脫者,當大補元氣,庶可保生。此又治傷家腫潰之法也。

發(fā)痙 《可法良規(guī)》云∶凡傷損皮開肉綻,或瘀腫刺破之后,或有發(fā)熱惡寒,口干作渴,怔忡,寤寐不寧,牙關緊急,目赤頭痛,自汗盜汗,寒戰(zhàn)切牙,氣短喘促,遺尿手撒,身熱脈大,按之如無,身熱不欲近衣,或欲投水,或惡寒而脈浮大,重按細微,衣濃www.med126.com仍寒,此氣血挾虛使然也,皆宜參、耆、歸、術之類亟補之;如不應,速加附子,緩則不救;蚴肿隳胬洌歉固弁,瀉利腸鳴,飲食不入,呃逆嘔吐,此寒氣乘虛而然也,治法同前用藥。如有汗而不惡寒,或無汗而惡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張,頸項勁強,乃血氣虛而發(fā)痙也,治法亦同前用藥,少佐見證之劑。痙癥往往誤投風藥,以致不起者多矣。若果是破傷風證,亦系元氣耗損,外邪乘虛而致,皆宜峻補,先固其本為善。倘妄投風藥,禍如反掌,治者不可不察。

耀山云∶痙者,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 病者,口噤角弓反張是也。 與痙,通稱破傷《正傳》云∶破傷風者,初因擊破皮肉,視為尋常,殊不知風邪乘虛而襲,變?yōu)閻汉。其癥寒熱間作,甚則口噤目邪,身體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死在旦夕!痘卮骸吩啤 病者,是難治也。有跌磕打傷,瘡口未合貫風者,亦成 ,此名破傷風也。脈浮而無力,太陽也;長而有力,陽明也;浮而弦小,少陽也!毒V目》云∶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姜汁和酒調服,以滓敷瘡口上;若口噤,用童便調服。河間云∶背后搐者,太陽也;身前搐者,陽明也;兩旁搐者,少陽也。又曰∶太陽宜汗,陽明宜下,少陽宜和,若明此三法而不中病者,未之有也。又曰∶在表則以辛熱發(fā)散之,宜防風湯、羌活防風湯;在半表半里,以辛涼和解之,宜羌麻湯;在里則以寒藥下之,宜小芎黃湯、大芎黃湯。其外敷仍用蔥熨法神效。此家傳秘授經效之方也。


點擊查看:<<傷科匯纂>>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