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流行病學 > 正文:傳染過程
    

傳染過程

  傳染過程是指病原體進入宿主機體后,與機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傳染過程不一定都有臨床癥狀、體征。只有發(fā)生臨床癥狀者才稱為傳染病。醫(yī)師在門診或病房看到的是傳染病病人,而不是所有的感染者。

 。ㄒ)病原體

  傳染病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包括病毒、立克次體、細菌、寄生蟲等。不同種類和型別的病原體其病原學特性殊異,因而引起的傳染過程也頗有差異。要掌握傳染病流行病學,則需知清楚病原體的特征。詳細闡述各種傳染病病原體的特性,并非本學科范圍。若有需要,可參見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毒學及免疫學教科書或專著。這里僅涉及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相關內容。

  病原體經一定的門戶侵入宿主的機體,并在機體內有恒定的定位,定位在一處或多處。然后開始發(fā)育繁殖。按照感染的先后,定位部位又可以分為原發(fā)定位和繼發(fā)定位。如腦膜炎雙球菌的原發(fā)定位在鼻咽粘膜,繼發(fā)定位在血流和腦膜。能夠排出大量病原體的定位,稱為特異性定位,它對疾病的傳播有較大意義。

  測量病原體對機體感染的程度的指標,一個稱為致病力(pathogenicity),即病原體引起宿主的患病能力。以病原體引起疾病的具有臨床癥狀的病例數與暴露于感染人數之比作為測量某病原體致病力的指標。一個稱毒力(virulence),表明疾病嚴重程度,以嚴重病例數或致死數與所有病例數之比作為測量某病原體毒力的指標。有些病原體可在實驗室的條件下使之減毒,用以制備活毒疫苗,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傳染力(infectivity)是指病原體在宿主機體內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某病原體的感染量(infective dose)是指引起易感機體感染所需的最小劑量。感染量隨病原體而異,如痢疾桿菌只需5~10個即可引起易感者感染,而傷寒桿菌則需要105個,后者比前者大得多。

 。ǘ)感染譜

  宿主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后,所產生的傳染過程并不完全相同,其范圍可以從隱性感染到嚴重的臨床癥狀或死亡(見圖8-1)。宿主機體對病原體傳染過程反應的輕重程度的頻率稱為感染譜(spectrum of infection ),又稱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不同傳染病具有不同的感染譜,一般可概括為三大類:

圖8-1 傳染病感染譜

  1.以隱性感染為主 這類傳染病隱性感染所占比例很大,換言之,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有明顯臨床征象出現,嚴重的和致死性病例更屬罕見。此種感染狀態(tài)在流行病學上稱為“冰山”現象(iceberg phenomenon,iceberg concept)。人們之所以把此種感染狀態(tài)比喻為冰山,是由于所能觀察到有明顯癥狀與體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頂部分,而感染的絕大部分在臨床上無法觀察到,如同隱于海平面之下龐大的山體。許多傳染病是以隱性感染為主,如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者的人數遠超過有臨床癥狀的結核病病人。此外,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也屬于此類以隱性感染為主的疾病。根據近年全世界資料分析,確診為典型艾滋病病例者,僅僅是感染HIV者一小部分,即“冰山”的尖項。艾滋病病例:ARC:HIV感染者的比例大致為1:10:100(見圖8-2)。

圖8-2 艾滋病的“冰山”現象

  

[1] [2] [3]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