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內(nèi)科疾病 > 呼吸病學 > 正文: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

概述】 【發(fā)病機理】 【病理改變】 【臨床表現(xiàn)】 【診斷】 【治療措施

概述】 返回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原因不明、以彌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結構紊亂最終導致肺間質(zhì)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謂Hamman-Rich綜合征屬急性型,臨床更多見的則是亞急性和慢性型。歐洲學者多稱本病為隱源性致纖維性肺泡炎(cr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itis,CFA)。美國習用IPF。我國一度盛行CFA的名稱,近來卻多用IPF。本病多為散發(fā),估計發(fā)病率3~5/10萬,占所有間質(zhì)性肺病的65%左右。見于各年齡組,而作出診斷常在50~70歲之間,男女比例1.5~2∶1。預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對激素治療有反應,生存期一般也僅有5年。

發(fā)病機理】 返回

  IPF病因不明,發(fā)病機制亦未完全闡明,但已有足夠證據(jù)表明與免疫炎癥損傷有關。不同標本所顯示的免疫炎癥反應特征不盡一致(表1),周圍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異常比較突出,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顯示炎癥反應為主,而肺局部組織的異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評估各種研究資料需要考慮到這種差異。

表1 IPF免疫炎癥特征

血液 灌洗液 組織
免疫
  高γ-球蛋白血癥 IgG 漿細胞
  自身抗體
    抗核抗體 - -
    類風濕因子 - -
  可溶性免疫復合物 (可溶性免疫復合物) (可溶性免疫復合物)
  C3增高 - -
  致敏淋巴細胞
    核產(chǎn)物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
    膠原 - -
炎癥
  急性期反應蛋白 活化巨噬細胞 肺泡內(nèi)巨噬細胞
  活化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
  活化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肥大細胞

  綜合近年來的研究,關于IPF發(fā)病機制及其過程概括如下:①某種未知抗原激活B細胞,產(chǎn)生Ig并形成免疫復合物,進而刺激和活化肺泡巨噬細胞。這一免疫反應在肺局部,如果肺泡壁B淋巴細胞也產(chǎn)生抗體,則肺泡壁的某些成分可能會被錯誤地識別為異物。因此有人認為IPF可視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IPF患者T細胞的變化及其作用不明確,僅B細胞參予不足以證明其為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活化的肺泡巨噬細胞釋放多種介質(zhì),除蛋白水解酶、膠原酶、反應性氧代謝產(chǎn)物和某些細胞因子直接損傷肺細胞、細胞外基質(zhì)、基底膜等結構外,尚有與纖維化形成密切相關的介質(zhì)包括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F(xiàn)N)、肺泡巨噬細胞原性生長因子(alveolar macrophage derived growth factor,AMD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growth factor,PDGF)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等,它們能吸附成纖維細胞,并刺激其增殖,以及介導膠原基質(zhì)收縮。③在肺泡巨噬細胞釋放的IL-8、TNF等介導下中性粒細胞向著肺泡趨化、聚集和活化,形成以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20%)為特征的肺泡炎,而中性粒細胞炎癥反應又釋放一系列介質(zhì),引起或加重肺損傷與纖維化。④成纖維細胞增生和產(chǎn)生膠原是本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結局。正常人成纖維細胞生長存在精確的調(diào)控,如前列腺素E2、成纖維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等均屬于負調(diào)節(jié)因子。另在IPF發(fā)現(xiàn)一種編碼PDGF的C-sis基因,與轉(zhuǎn)移性病毒癌基因V-sis非常相似。因此IPF的發(fā)生是否代表了成纖維細胞的負調(diào)節(jié)失效、抑或成纖維細胞的"腫瘤性"增生,是十分饒有興趣的問題。雖然有人發(fā)現(xiàn)IPF患者肺間質(zhì)膠原的合成速度或總量并無增加,但Ⅰ型膠原增加、Ⅰ型膠原對Ⅱ型膠原的比率升高。因為Ⅰ型膠原是一種高張力強度、低順應性、呈平行排列的交叉帶狀纖維,它的增加足以解釋IPF的形態(tài)和生理學改變,而不論膠原總量增加與否。

Figure 1.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fibrosis. There are numerous pathways that can lead to pulmonary fibrosis and none are mutually exclusive. In this diagram, important cell-cell interactions that do not involve fibroblasts are not shown in order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role of fibroblasts. This scheme poses a problem in that specific targeted therapy would be ineffective because of the redundancy of pathways toward fibrosis. However,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only a few of these pathways are critical in human IPF. Studies with KGF in rats and gene deletion studies in mice indicate that a single growth factor or receptor might be highly effective. Therapy need not be directed at the whol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is the current rationale for corticosteroids and cytotoxic agents. Abbreviations: IL-4 5 interleukin-4; FGF-2 5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basic FGF; TGF-b 5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NF-a 5 tumor necrosis factor; PDGF 5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IL-1 5 interleukin-1; IGF-1 5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HB-EGF 5 heparin binding epidermal-like growth factor; gIFN 5 gamma interferon; PGE2 5 prostaglandin E2.

病理改變】 返回

  IPF早期或急性期病理改變主要為肺泡炎?梢姺闻荼诤烷g質(zhì)內(nèi)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組織細胞和少數(shù)中性及酸性粒細胞浸潤。肺泡腔可以不累及,但也可以有細胞和纖維蛋白滲出,包括脫落的Ⅱ型肺泡細胞和巨噬細胞。肺泡間隔可有網(wǎng)硬蛋白增生,但尚少纖維化。隨著疾病發(fā)展,炎癥細胞滲出和浸潤逐漸減少,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增生,肺泡壁增厚,Ⅰ型肺泡細胞減少,Ⅱ型肺泡細胞增生,肺泡結構變形和破壞,并可波及肺泡管和細支氣管。后期呈現(xiàn)彌漫性肺纖維化,氣腔(肺泡、肺泡管、細支氣管)變形,擴張成囊狀,大小從1cm至數(shù)cm不等,謂之“蜂窩肺”。本病肺泡-毛細血管膜可以有不對稱性或偏心性增厚,肺毛細血管床減少。但是IPF病理上無動脈血管炎或肉芽腫病變;有之,則應考慮結締組織病或其它間質(zhì)性肺病。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 Fibrosing Alveolitis (200X)

臨床表現(xiàn)】 返回

  約15%的IPF病例呈急性經(jīng)過,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診而發(fā)現(xiàn),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多于6個月內(nèi)死于呼吸循環(huán)衰竭。絕大數(shù)IPF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間的亞急性型),雖稱慢性,平均生存時間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變而來,確切關系尚不了解。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主要癥狀有:①呼吸困難 勞力性呼吸困難并進行性加重,呼吸淺速,可有鼻翼搧動和輔助肌參予呼吸,但大多沒有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 早期無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易有繼發(fā)感染,出現(xiàn)粘液膿性痰或膿痰,偶見血痰。③全身癥狀 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關節(jié)酸痛等,一般比較少見。急性型可有發(fā)熱。

  常見體征:①呼吸困難和紫紺。②胸廓擴張和膈肌活動度降低。③兩肺中下部Velcro羅音,具有一定特征性。④杵狀指趾。⑤終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應征象。

診斷】 返回

 。ㄒ)診斷技術

  1.影像學檢查

  (1)常規(guī)X線胸片 攝片技術須注意穿透條件適當,應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早期肺泡炎X線上不能顯示異常;隨病變進展,X線表現(xiàn)出云霧狀、隱約可見微小點狀的彌漫性陰影,猶如磨玻璃。進一步進展則見纖維化愈趨明顯,從纖細的網(wǎng)織狀到粗大網(wǎng)織狀,或呈網(wǎng)織結節(jié)狀。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狀改變,即蜂窩肺。肺容積縮小,膈肌上抬,葉間裂移位。

 。2)CT 對比分辨率優(yōu)于X線,應用高分辨CT(HRCT)可以進一步提高空間分辨率,對于IPF的診斷,特別是早期肺泡炎與纖維化鑒別以及蜂窩肺的發(fā)現(xiàn)極有幫助。

 。3)核素IPF常有肺泡毛細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核素技術吸入99mTc-DTPA氣溶膠測定肺上皮通透性(LEP)可見T1/2縮短,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間質(zhì)性肺病,對于IPF并無特異性。

  2.肺功能檢查IPF的典型肺功能改變包括限制型通氣損害、肺容量縮小、肺順應性降低和彌散量降低。嚴重者出現(xiàn)PaO2下降和PA-aO2增寬。肺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技術有助于早期診斷,特別是運動試驗在影像學異常出現(xiàn)前即有彌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癥。肺功能檢查可作動態(tài)觀察,對病情估價很有幫助,用于考核療效可能也是有用的。同樣,IPF的肺功能異常沒有特異性,無鑒別診斷價值。

  3.支氣管肺泡灌洗 回收液細胞總數(shù)增高,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較典型的改變,對診斷有幫助。目前仍主要用于研究。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4.肺活檢IPF早、中期的組織學改變有一定特點,而且間質(zhì)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許多有明確病因可尋者,因此肺活檢對于本病確診和活動性評價十分有意義。首選應用纖支鏡作TBLB,但標本小,診斷有時尚有困難。必要時宜剖胸活檢。

 。ǘ)診斷的建立 根據(jù)典型臨床表現(xiàn)和上述檢查,IPF診斷能夠成立。核心問題是排除其它間質(zhì)性肺病包括原因已明或不明者。“特發(fā)性”或“隱原性”均用以表示原因不明,但不是所有原因不明和表現(xiàn)有肺纖維化的疾病都是IPF,如結節(jié)病。IPF是一個特定的疾病整體,雖然有可能它并不是一個均質(zhì)單一的疾病。所以肺活檢對IPF的診斷是必要的。但在不能接(耐)受創(chuàng)傷性檢查者,只要有證據(jù)排除其它間質(zhì)性肺病,建立IPF臨床診斷亦是能夠接受的。

 。ㄈ)活動性判斷 目前雖有很多研究,但是尚無確定指征。除肺活檢組織學評價外,據(jù)認為67Ga掃描、肺上皮通透性測定、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數(shù)特別是淋巴細胞數(shù)以及介質(zhì)測定對估計病變活動性有重要參考價值。雖然臨床表現(xiàn)、X線和CT征象、肺功能變化與活動性并不完全平行,但病程長短、纖維化程度及有無蜂窩肺、肺功能損害輕重等對估計活動性仍是有幫助的。

治療措施】 返回

  在IPF激素治療仍有爭議。但是由于缺少肯定的或特異性的治療,在活動性IPF、甚至不能確定活動性但無激素禁忌證者,激素仍被許多作者所推薦。潑尼松1.0~1.5mg/(kg·d)治療2~3周,若能耐受,按此劑量持續(xù)3個月,再逐步減至0.25g/(kg·d),繼續(xù)6個月,以后緩慢減至維持量。激素反應不佳或有禁忌時則加用或改用環(huán)磷酰胺。對激素治療大約有1/5~1/4病人有客觀指標改善,半數(shù)病人臨床癥狀有所減輕。潑尼松亦可與硫唑嘌呤聯(lián)合用于單一激素反應不佳者。IPF可能是肺移植最好適應證之一,尚在深入研究中。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