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vitamin A deficiency |
拚音 | VEISHENGSUAQUEFAZHENG |
別名 | 中醫(yī):夜盲,雀盲,雞盲,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代謝及營養(yǎng)疾病,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維生素A缺乏癥是因體內(nèi)維生素A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軀干和四肢伸側有角化性毛囊丘疹,結膜、角膜干燥,夜盲,甚至角膜軟化。 |
中醫(yī)釋名 | |
西醫(yī)病因 | 主要由于膳食中長期缺陷乏維生素A引起。 |
中醫(yī)病因 | 本病與喂養(yǎng)不當,久瀉久痢,或熱病之后,陰血虧虛有關。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多見于嬰幼兒,6歲以上少見。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維生素A以β芷香酮及其衍生物和類胡蘿卜素兩種形式存在,天然維生素A主要以視黃醇形式在體內(nèi)起作用,植物不含維生素A而含胡蘿卜素(即維生素A原),在腸粘膜細胞內(nèi)可被轉變?yōu)榫S生素A。其主要功能為:①在視網(wǎng)膜的桿狀細胞內(nèi)合成視紫質,維持暗光下的視覺功能。②維持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保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③促進骨骼與牙齒正常生長。若食物中維生素A供給不足,腹瀉等胃腸道疾病而致吸收障礙或消耗損失過多,慢性肝炎或先天性膽道畸形而利用或貯存維生素A功能缺陷,均可引起維生素A缺乏癥。 |
中醫(yī)病機 | 脾虛肝旺,腎陰虧損,精血不足,目失所養(yǎng)。病位主要在肝、脾、腎。病性多屬虛證。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本病為虛損之證,以肝、脾、腎三臟精血不足,陰液虧耗為患。以夜間不能視物為主證。兼脾虛者,臨床可見面色萎黃,食少乏力。肝腎不足者,常伴雙目干澀,形體消瘦,五心煩熱。臨證之時,重在審其兼證,以辨明病位。 1、脾氣虧虛 主證:夜間視物模糊或不能視物,形體消瘦,食欲不振,氣短乏力,大便溏薄或泄下不止,舌苔薄白,脈細弱。 分析:本病為久泄久痢,脾胃虧虛所致。脾胃虧虛,清陽之氣不升,目失濡養(yǎng)則夜間不能視物。脾氣不足,運化失司,則食少便溏,消瘦乏力。 2、陰虛火旺 主證:夜間視物模糊或不能視物,頭暈目眩,雙目干澀,心煩少寐,潮熱盜汗,皮膚干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分析:本證為熱癥之后,津液受劫,肝腎陰傷所致。肝腎陰虧,不能上涵于目,目失所養(yǎng)而見夜盲,雙目干澀。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則頭暈目眩。心腎不交則心煩少寐。 3、肝腎不足 主證:夜間不能視物,兩目干澀,發(fā)育遲緩,形體瘦小,肌膚甲錯,五心煩熱,盜汗,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本證為稟賦不足,或后天喂養(yǎng)不當,肝腎精血不足所致。肝腎不足,精血虧少,不能輸注于目則夜間不能視物。精血虛虧,筋骨肌肉失于濡養(yǎng)則體形瘦小,發(fā)育遲緩。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 臨床上眼部及皮膚表現(xiàn)較顯著時,易于診斷。早期癥狀不典型時,應注意有無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或維生素A供給不足的病史,故凡營養(yǎng)不良、慢性腹瀉、長期飲食不當?shù)幕颊哂形饭、眨眼者應仔細檢查眼睛,有無畢脫斑。如有懷疑,可作暗適應檢查。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①眼部癥狀:以小兒多見,出現(xiàn)最早,開始是暗適應下降(即夜盲),有眼干、淚少、畏光、角膜及結膜失去光澤,近角膜緣外側中間的結膜有皺褶,可見銀白色或淡黃色的皂垢樣結膜干燥斑(即畢脫斑),又稱干眼病,眼部疼痛,角膜干燥混濁,病情進展可發(fā)生角膜軟化,甚至潰瘍穿孔,以致失明。 ②皮膚表現(xiàn):皮膚粘膜角化增生,皮膚干燥、脫屑,后出現(xiàn)散發(fā)性角化性毛囊丘疹,四肢伸側可們到雞皮疙瘩樣感覺。頭發(fā)干燥無光澤,且易脫落,產(chǎn)生早禿現(xiàn)象。指甲多紋、變脆、無光亮。 ③其他:體重減輕,體格發(fā)育遲緩,呼吸道和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粘膜亦有病變,故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膿尿癥。 ④孕婦嚴重維生素A缺乏時胎兒可發(fā)生多發(fā)畸形。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血中維生素A測定;成人<1μmol/L(<30μg/dl),小兒<0.7μmol/L(20μg/dl)。 |
尿 | 可取新鮮中段尿約10ml加1%甲紫(龍膽紫)溶液數(shù)滴,搖勻,做上皮細胞計數(shù),每立方毫米尿超過3枚以上的,除外泌尿系炎癥后,可提示維生素A缺乏。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應積極治療引起維生素A缺乏的原發(fā)疾病。對疑似或潛在的維生素A缺乏患兒,每日需給維生素A5000IU。若有眼部癥狀,則可先用維生素AD注射液(愛的命)0.5—1ml(每0.5ml含維生素A25000IU,維生素D2500IU)深部肌注,每日一次,共2—3次。成人可給10萬IU肌注,待癥狀明顯好轉后,改口服濃魚肝油制劑,用法:每日量約含維生素A2.5萬—5萬IU,以金霉素油膏消炎保護眼睛,如有角膜潰瘍,應予1%阿托品擴瞳,以防虹膜脫出或粘連。其他應積極治療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 |
中醫(yī)治療 | 本病的治療以補益為主,同時應注意消除病因。由于攝取不足,或腹瀉日久,脾胃虧虛,氣血不足者,治療宜健脾胃,益氣血。緣于病傷陰,肝腎不足者,治療則宜補腎柔肝,養(yǎng)血益精。 一、辨證選方 1、脾氣虧虛 治法補中益氣湯加減。炙黃芪、山藥、黨參各12G,白術、茯苓 、當歸各10G,葛根、炙甘草各6G,雙目干澀加枸杞子、生地;惡心嘔吐加半夏、陳皮。 2、陰虛火旺 治法:滋補肝腎,養(yǎng)陰清熱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萸肉、山藥各15G,枸杞子、澤瀉各12G,女貞子、菊花各10G,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加生地、知母;夜寐不安加柏子仁、遠志。 3、肝腎不足 治法:滋補肝腎,補益精血 方藥:補腎地黃丸加減。熟地、黃芪、山藥各15G,山萸肉、茯苓、青葙子、茺蔚子各10G,丹皮、鹿茸各3G,五心煩熱,盜汗加生地、15G女貞子;雙下肢無力,行遲加杜仲、牛膝。 二、專方驗方 1、雀目散:公豬肝1具,夜明砂9G,用竹刀劈開豬肝,納入夜明砂,用線扎敷,用米泔水煮至七成熟,取肝細嚼,以湯送下。 2、羊肝丸:羊肝1具,谷精草6G,用竹刀劈開羊肝,納入谷精草,用瓦罐煮熟,搗爛為丸,如桐子大。2-4歲每服4粒,4-6歲每服6粒,每天3次。白開水送下。 3、豬肝散:蛤粉、黃丹、夜明砂各等份,共為細末,豬肝1具切開,入藥,用線扎束,米泔水煮熟,原汁送服。 4、益目丸:羊肝4具,當歸30G,夜明砂30G,木賊30G,蟬衣30G,先將肝用黃酒煮熟切片,與上藥研粉,泛為水丸,如綠豆大,2-4歲每服3粒,4-6歲每服6粒。每天3次。 |
中藥 | 1、杞菊地黃丸:具有滋補肝腎,清利頭目的作用。適用于本病屬肝腎陰虛者。1-3歲每服2G,3-6歲每服4G,6歲以上每服6G,每日2次。 2、補腎養(yǎng)血丸: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能。適用于本病屬肝腎不足者。1-3歲每服1/3丸,3-6歲每服2/3丸,6歲以上每服1,每日2次。 3、明目羊肝丸:具有補益肝腎,養(yǎng)血明目的作用。適用于本證以夜盲為主者。1-3歲每服1/3丸,3-6歲每服2/3丸,6歲以上每服1,每日3次。 4、魚鱗病片:具有養(yǎng)血潤燥,活絡祛風的功效。適用于本病皮膚角化為主者。1-3歲每服1片,3-6歲每服2片,6歲以上每服6片,每日次,連服半年為一療程。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1、維生素A缺乏癥,應在西藥維生素A治療的基礎上,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同時配合中藥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補益肝腎,健脾益氣,可顯著提高療效。并可減少維生素A的用量,防止因其用量過大引起維生素A中毒。 2、本病在臨床上常伴有慢性腹瀉,反復消化不良?膳浜现兴幰鏆饨∑,和胃止瀉,以調(diào)節(jié)胃腸消化功能,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減少維生素的丟失,從而可提高療效。 3、維生素A缺乏癥嚴重者,往往出現(xiàn)角膜軟化,甚至失明,皮膚干燥、角膜角化等癥狀。除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外,應配合中藥滋補肝腎,養(yǎng)血潤燥的方法,能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合并癥的發(fā)生。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去除可能引起的病因,給予足量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豬肝、禽蛋、肉類、牛乳、胡蘿卜和新鮮蔬菜等)。供給小兒足量的維生素A,嬰兒每日需維生素A1000—1500IU,兒童則需2000—3000IU。孕婦、乳母應每日攝入維生素A3500—4000IU。嬰兒時期最好以母乳喂養(yǎng),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消化道功能紊亂或慢性疾病患者,應及早補充維生素A。小兒預防可口服濃縮魚肝油。 |
歷史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