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原創(chuàng)]表里虛實寒熱辨
    

本草求真:[原創(chuàng)]表里虛實寒熱辨

凡人之病,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總不離乎表里虛實寒熱六字盡之。夫里為陰,表為陽。虛為陰實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良醫(yī)之救人不過能辦此陰陽而已。庸醫(yī)之殺人不過錯認此此陰陽而已。假如發(fā)熱惡寒,鼻塞咳嗽頭痛脈浮,舌無苦口不渴此病之在表者也。如或潮熱惡熱口燥舌黃,腹痛便澀脈沉,此病之在里者也。假如氣短體弱,多汗驚悸手按心腹四肢畏冷。脈來無力。此病之本虛者也。若病中無汗,或狂躁不臥,腹脹拒按,脈實有力,此病之又實者也。假如唇舌俱白,口不渴,喜飲熱湯,鼻流清涕,小便清,大便溏。手足冷,脈遲。此病之患寒者也。若舌赤目紅,口渴喜冷煩躁,溺短便秘或唇燥舌干,此病之患熱者也。凡此皆陰陽之分也。至于邪盛正衰,陰虛火亢等癥。則又陰中之陽,養(yǎng)中之陰。其間毫厘千里,命在反掌。辦此者安得而不慎。
  表治宜發(fā)散也。如初感風寒,發(fā)熱頭痛,但用蘇梗一錢半 荊芥一錢半 防風一錢 川芎一錢 甘草五分 生二片 以散之。頭痛巨加羌活六分 乳鼻塞或流清涕加半夏一錢半 茯苓 陳皮各一錢。如咳嗽則加桔梗七分 杏仁三錢 前胡一錢 之類。一則得汗而熱即退。不必再服。但避風寒忌油膩。未得汗則再劑而止。若寒熱往來欲作瘧狀,宜用柴胡八分 酒茶八分 赤芍一錢 制夏一錢半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 生姜三片 以和之。虛者加防黨各二錢 此其癥在表,切勿妄用枳殼神曲麥芽消導之藥引邪入內。
  里治宜歸經也。有虛實有寒熱宜辦其病在何臟腑,而之治法詳臟腑門。惟喜怒憂思悲恐驚詔之七情。此里癥之最難治者。但寬其心,而藥始效。否則無益也。然癥在于里大忌發(fā)散,散之則虛者汗脫。熱者煽熾,醫(yī)家動輒用表可懼哉。
  虛治宜補也,然有陰虛有陽虛,血虛者為陰宜補其血,輕者用生地四錢 歸身一錢半 酒芍一錢五分 炙鱉甲二錢 櫓豆皮三錢 海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之類。重者庸熟地五錢 北枸杞三錢 北五味子七分 山萸肉二錢 菟絲子一錢 以填之。氣虛者為陽虛宜補其氣。輕者用黨參三錢 土炒白術二錢 山藥二錢 茯苓一錢半 炙草六分 紅棗六枚 生姜一片之類。重者用人參一錢 黃芪一錢半 以振之。氣欲脫則并加附子二錢 干姜二錢 以回陽。若氣血兼虛則陰陽并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皆圣藥也。
-----------實治宜瀉泄。心有火邪,肺有風寒,脾有食積蟲痞濕熱,肝有郁怒之氣,膽胃包絡膀胱大小腸各能受邪,皆為實癥。治法詳各臟腑門。然治實以速為功。若延遲日久,病未去而元氣虛。則難以消導矣。
  寒治宜溫也。寒在表則惡風寒,宜蘇葉一錢 藿梗二錢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前胡一錢半 杏仁三錢 生姜三片 之屬,以救其邪。甚則桂枝五分 麻黃五分 細辛六分。寒在里,則喜熱湯,宜制半夏二錢 藿香一錢半 焦術一錢半 制厚樸一錢 吳茱萸八分 焦谷芽三錢 煨姜二片 砂仁二粒 之屬。以暖其中。甚則附子六分 肉桂六分 干姜六分。風寒癥唇舌必白,脈遲便利腹或冷痛,一投寒涼入口立脫慎之。
  熱治宜涼也。然熱癥有實火有虛火。實火之癥或因外感或因內郁所致。宜分臟腑治之;鹬⒄吆山梔一錢半 石斛三錢 地骨皮二錢 青蒿一錢半 丹皮一錢 連翹一錢半 麥冬二錢 天花粉一錢半 銀花三錢 竹葉五片 燈心一握之屬。甚者加黃連七分 黃芩一錢半 或用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半。極甚則用大黃一錢半 龍膽草七分等。虛火之癥或陽虛外熱口不渴,唇不紅,脈不數,宜四君子湯,以補其陽;蜿幪搩葻,舌成絳,頭或痛,目或干,過午便熱。宜四物湯六味地黃丸以補其陰。
  內傷外感雜治說
前言表里虛實寒熱六字。病已盡在其中矣。而表里之中又有內傷外感之治等。內傷者里癥也。而有氣血痰郁四字之分。外感者表癥也。而有風寒暑濕燥火六字之別。再詳其治法。醫(yī)無余蘊矣。
  內傷一曰氣。氣虛者宜四君子湯。若氣實而滯者宜香蘇散、平胃散。二曰血。血虛者宜四物湯;若血實而凝者宜手拈散。三曰痰。痰輕者宜二陳湯、六君子湯。若頑痰膠固,變生怪癥或停飲膈間,宜滾痰丸、小半夏加茯苓湯之類。四曰郁。凡喜怒憂思悲恐驚皆能致郁。郁小者宜越鞠丸逍遙散。若五郁互結腹鼓脹滿二便不通,宜神佑散。承氣湯之類。此內傷之治也。
  a。四君子湯(治氣虛不足之癥):結古參三錢 土炒白術二錢 茯苓二錢 炙草五分 加生姜二片 大棗三枚 清水煎。古方用人參。如無力以西黨參代之。
  b。香蘇散(治氣實而滯者或治時邪感冒頭痛發(fā)熱等):蘇葉一錢半 陳皮一錢二分 香附一錢二分 荊芥一錢 秦艽一錢 防風一錢 蔓荊子一錢 川芎五分 甘草七分 加生姜三片 清水煎服。
  c。平胃散(治氣實而滯者或治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癥):藿香一錢半 厚樸一錢半 蒼術八分 陳皮一錢 清水煎服。
  d。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癥):大熟地四錢 歸身二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一錢 清水煎服。
  e。手拈散(治血實而凝者或心腹作痛之癥):醋炒元胡索一錢 靈脂一錢 草果一錢 沒藥一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f。二陳湯(治痰之輕者。即治肺胃寒痰):制半夏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加生姜一片 棗二枚 清水煎服。
  g。滾痰丸(治頑痰膠固變生怪病):大黃四兩 炒黃芩四兩 礞石三錢 沉香三錢 辰砂二錢 以水為丸辰砂為衣,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h。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痰停飲膈間加蒼術更效):姜炒半夏一錢 白茯苓一錢 炙草一錢 生姜三片 清水煎服。
  i。越鞠丸(治郁膈痞滿):香附一錢 山楂一錢 神曲一錢 麥芽一錢 川芎一錢 蒼術一錢 梔子一錢 右為末水調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送下。
  j。逍遙散(治肝經血虛木郁之癥):柴胡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 黑山梔一錢 薄荷五分 清水煎服。
  k。神佑散(治郁結腹脹腫滿二便不通并治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之癥):黑丑二兩 大黃一兩 芫花五錢 大戟五錢 甘遂五錢 輕粉一錢 右為末用皂角去子煎濃湯糊丸。每服必瀉,勿可輕用。
  l。大承氣湯(治郁結腹脹腫滿二便不通并治邪熱閉結或食積堅硬宜下之):大黃三錢 枳實一錢半 厚樸一錢 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治癥稍緩):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
-----------外感一曰風。真中風是也。治表治中之偶感風寒也。風有中腑中藏中血脈之殊。中腑者與傷寒同。太陽癥用加味香蘇散。陽明者用葛根湯。少陽者用小柴胡湯。中藏者眩仆昏冒,痰聲如鋸。內有熱風寒風二種。熱閉則先用搐鼻散,次用以牛黃丸灌之。便結脹用三化湯。冷脫則汗珠頭搖以附子理中湯急救之;蛴萌嫛V醒}者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用大秦艽湯加竹瀝 姜汁 鉤藤 。二曰寒。傷寒是也。寒在表則與風之中腑治同。寒入里用附子理中湯。法詳傷寒論。三曰暑。暑輕者,但煩渴用益元散足矣。暑重者汗喘昏悶用消暑丸灌之。寒包暑者頭痛惡寒而煩渴。用四味香薷飲加荊芥 秦艽。若暑天受濕而霍亂。用藿香正氣散主之。更有干霍亂癥吐瀉不得者。俗名絞腸痧。粥飲入口即敗危癥也。用陳香圓煎湯救之。四曰濕;蚴艹睙峄蚴忱洹C纥S身重。用平胃散治之。若黃疸則目溺色黃,用茵陳大黃湯。茵陳五苓散。茵陳姜附湯。若發(fā)腫用五苓散,五皮飲。若滲入筋絡,肩背臂痛用秦艽天麻湯。或蠲痹湯。五曰燥。此癥惟秋冬時冬晴有之。而吃鴉片者更易犯其癥。鼻干口渴咽痛舌燥目火便閉干熱。不宜發(fā)表。宜用生地天冬麥冬 花粉 沙參 元參 歸身 梨 蔗汁之類以潤之。六曰火。治法詳于前熱治中。更審其臟腑。投涼則得矣。然中寒則暴痛。中暑則猝悶。中濕則痰塞。中火則竅閉。皆能猝然昏倒。然中風而是中風詔之類中風。勿概作中風治,此外感之治也。
   a。加味香蘇散(治外感太陽癥):軟防風一錢 蘇葉一錢半 陳皮一錢二分 香附一錢二分 蔓荊子一錢 荊芥一錢 秦艽一錢 川芎五分 粉甘草七分 加生姜三片 清水煎。
   b。葛根湯(治外感邪傳陽明以此解肌):葛根二錢 升麻一錢 秦艽一錢 荊芥一錢 赤芍一錢 蘇葉一錢(八分) 白芷八分 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清水煎服。
   c。小柴胡湯(專治外感寒熱往來少陽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脅痛等癥):柴胡二錢 赤芍一錢半 半夏一錢 黃芩一錢半 洋參五分 甘草一錢 生姜二片 大棗二枚。
   d。搐鼻散(治一切悶癥不省人事吹入鼻中有嚏者生):細辛一兩 皂角一兩 生半夏五錢 右為末入瓷瓶勿泄氣。
   e。牛黃丸(牛黃六錢 麝香六錢 龍腦六錢另研 羚角七錢半 當歸七錢半 防風七錢半 黃芩七錢半 柴胡七錢半 白術七錢半 麥冬七錢半 白芍七錢半 桔梗八錢半 茯苓八錢半 杏仁八錢半 川芎八錢半 大豆八錢半 阿膠八錢半 蒲黃一兩二錢半 人參一兩二錢半 神曲一兩二錢半 雄黃四錢另研 甘草二兩五分 白蘞三錢七分 肉桂三錢七分 干姜三錢七分 犀角一兩 山藥三兩五分 大棗五十枚 金箔一百五十片。右為細末煉蜜同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f。三化湯(治中風入藏熱極便閉結脹滿等癥):川厚樸一錢半 大黃一錢半 枳實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清水煎服。
   g。附子理中湯(治藏寒將脫之癥用以回陽):人參二錢 白術二錢 附子一錢 干姜一錢 炙草一錢 。
   h。三生飲(治寒風中藏六脈沉細):生南星一錢半 生烏頭一錢半 生附子一錢半 生姜五片 生木香二分 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
   i。大秦艽湯(治風中血脈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癥):秦艽一錢半 炙草八分 川芎八分 當歸八分 芍藥八分 生地八分 熟地八分 茯苓八分 羌活八分 獨活八分 白術八分 防風八分 白芷八分 黃芩八分 細辛二分 如陰雨加生姜三片同煎。
   j。益元散(治中暑煩渴用以利竅清暑):甘草一兩 滑石六兩
   k。四味香薷飲(治寒包暑頭痛惡寒而煩渴等癥)香薷一錢半 扁豆一錢半 厚樸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加荊芥 秦艽 若兩腳轉筋加木瓜 茯苓。清水煎服。
   l。消暑丸(治中暑沉重汗喘昏悶等癥):制半夏四兩 茯苓二兩 甘草二兩 共為細末用生姜汁糊丸。
   m。藿香正氣散(治暑天受濕霍亂):藿香一錢 砂仁一錢 厚樸一錢 茯苓一錢 紫蘇一錢 陳皮一錢 白術七分 制半夏七分 桔梗七分 白芷七分 炙草五分 清水煎服。
   n。茵陳大黃湯(治黃疸熱閉):茵陳三錢 梔子二錢 大黃二錢    o。茵陳五苓散(治陰黃小便不利):茵陳二錢 白術二錢 茯苓二錢 豬苓七分 澤瀉七分 薄桂五分
   p。茵陳姜附湯(治陰黃小便自利):茵陳一錢 白術二錢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炙草一錢 肉桂三分    q。五苓散(治發(fā)腫小便不通):茯苓二錢 豬苓八分 澤瀉八分 白術一錢半 桂枝一錢
   r。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fā)為水腫):大腹皮一錢半 茯苓皮一錢半 桑白皮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生姜皮八分
   s。秦艽天麻湯(治寒濕入絡肩背臂痛):秦艽一錢半 天麻一錢 羌活一錢 陳皮一錢 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炙草五分 生姜三片 桑枝三錢 如挾寒加桂枝
   t。蠲痹湯(治同上。風寒濕三氣成痹):海風藤二錢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桂心五分 秦艽一錢 廣木香八分 當歸三錢 桑枝三錢 川芎七分 乳香八分 炙甘草五分 。
-----------看不懂,強看。
-----------這位山野居士醫(yī)學思維明晰,行事特例獨行
可謂民間高人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