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女,27歲。12歲做室間隔缺損手術,一直自我鍛煉頑強與生命抗爭。最近身體質(zhì)量下降,有心衰。身體浮腫、心率40---60,
心悸頭疼頭暈,四肢無力,夜難入眠。在此懇求擅長這方面治療的中醫(yī)高人,給予關心、醫(yī)治,或好心人指路,不勝感激。請版主不要再將我帖子移走,F(xiàn)在好無助,求好心人幫幫。
-----------鄧鐵濤教授論心衰充血性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危重病證,是多數(shù)器質(zhì)性心臟病幾乎不可避免的結(jié)局。其發(fā)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約為I%,隨著年齡的增加,發(fā)病率相應升島,在65歲以上人群中約達8%。而且心衰死亡率高,在確診后5年死亡率達45% - 60%,嚴重心衰(休息時亦有心建癥狀)的1年死亡率達50%以上,因此,心衰的防治一卣是倍受重視的研究課題。
近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對心衰的研究雖有長足的進步,但在治療方面仍無一種理想的方法,作為一線藥物的利尿劑、強心甙、血管擴張劑都具有較犬的毒副作用,且遠期療效尚不肯定。中醫(yī)中藥防治心衰的研究也已做了大量-.作。由于中醫(yī)注重整體機能的調(diào)理,糾正心衰所存在的陰陽失調(diào),從根本上糾正心衰的病理基礎,加之中藥副作用少,適于長期使用,因而在心衰的治療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心衰一般屬于中醫(yī)學“
怔忡”、“心痹”、“心水”、“喘證”、“
水腫”、“氣衰陽脫”等病證的范疇,根據(jù)鄧氏的臨床經(jīng)驗,對心衰的辨旺論冶,應該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I.心衰辨證,以心為本,他臟為標辨證首先要辨明病位及其相關之臟腑,不明病位及其相關性,則不知病之所處,治療不能有的放矢,自然難望收效。心衰病位在心,但不局限于心。五臟是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在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肺、脾、腎、肝都與心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將心孤立起來看待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心衰的病因病機。如久患腫病,失于肅降治節(jié)之功,通調(diào)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內(nèi)結(jié),則可遏傷心陽,阻塞心氣;久患腎病,腎精虧乏,命門火衰,精虧不能生血以上奉于心,火衰則氣化不利而水飲內(nèi)侉,以致心體失養(yǎng),
水氣凌心;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氣日已衰,脈道不利,這些都町能是誘發(fā)心衰或使心衰加重的因素。反過來,心衰又可以引起多臟腑的功能衰竭。如心衰時,血脈痹阻,肺氣fo郁而喘咳;母病及子,中陽不運而
脘痞納呆;水火不濟,心腎兩虛而水飲停積等。
辨證必須分清標本主次。正如《素問》所言:“知標本者,力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就臟腑病位而言,也有標本之別。心衰雖關聯(lián)五臟,但以心病為本,他臟為標,治療應重點調(diào)理心臟的氣血陰陽。
2.本虛標實,以心陽虧虛為本.瘀血水停為標病位確定,則應詳審病機。心衰雖然病情復雜,表現(xiàn)不一,但病機可以概括為奪虛標實,以心之陽氣(或兼心陰)虧虛為本,瘀血水停為標。心E血脈,血脈運行全賴心中陽氣的推動,誠如《醫(yī)學入門》所說:“血隨氣行,氣行則行,氣止則止,氣溫則滑,氣寒則凝。”心之陽氣虧虛,鼓動無力,血行滯緩,血脈痹阻,從而出現(xiàn)心衰。故心臟陽氣(兼陰血)r虛是心衰之內(nèi)困,是心衰發(fā)病及轉(zhuǎn)門預后的決定因素。標實則由本虛發(fā)展而來,陽氣虧虛可以導致血瘀,也可以導致水飲停積。
心居胸中,為陽中之陽。心氣心陽虧虛,則見氣短,喘咳倚息,勞動則甚,重者張LI抬肩,汗出肢冷,舌淡胖,脈沉細,甚者浮大無根。兼見口于心煩,舌嫩紅少苔,則氣(陽)損及陰,致氣陰兩虛。
陽虛水腫,則見水腫以下肢為甚,尿少,心悸,神疲,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虛數(shù),甚則氣促咳唾,胸脅脹癇,肋間飽滿,形成
懸飲。
陽虛血瘀,則見心悸氣促,胸中隱痛,咳唾血痰,唇紫,爪
甲紫暗,頸部及舌下青筋顯露,肋下痞塊,舌質(zhì)紫暗,脈擾細澀。
一般認為,水腫形成主要與腫、脾、腎三臟有關,所謂其標在肺,其奉在腎,其制在脾。但就心衰而言,水飲停積的根本原因還是心陽不足。另外,水飲亦與血瘀有關,所謂“血不利則為水’。瘀血水飲雖繼發(fā)于陽氣虧虛,但一旦形成又可進一步損傷陽氣,形成由虛致實,由實致更虛的惡性病理循環(huán)。因此,截斷這一惡性循環(huán)的關鍵在于補虛固本,在樸虛的基礎上兼以活血化瘀,利水祛痰消腫,絕不可標本倒置,專事攻逐,愈傷其正。
3.陰陽分治,以溫補陽氣為上根據(jù)上述的認識和辨證,治療必須重點調(diào)補心臟的氣血陰陽。而氣屬于附,溫陽即所以補氣;血屬于陰,滋陰即所以養(yǎng)血。因此,辨治心衰主要町分為兩大類型,即
心陽虛型與
心陰虛型,故立溫心RI和養(yǎng)心陰為治療心衰的基本原則,代表方為暖心方(紅參、熟
附子、
薏苡仁、
橘紅等)與養(yǎng)心方(生聃參、
麥冬、法
半夏、
茯苓、田三匕等),前者重在溫心陽,后者重在養(yǎng)心陰,分別用于陽氣虛和氣陰兩虛的心衰患者。
二方均以
人參為主藥,培元益氣,一配附子溫陽,一配麥冬養(yǎng)陰,
薏苡仁、茯苓健脾以利水,法半夏、橘紅通陽而化痰,
三七雖功主活血,但與人參同科,也有益氣強心的作用。二方均屬以補虛為主,標本兼顧之劑。除二方外,陽虛亦可用四君子湯合
桂枝甘草湯或
參附湯,加
五爪龍、
黃芪、
酸棗仁,
柏子仁等;陰虛用
生脈散加
沙參、
玉竹、女貞、旱蓮、
桑椹于等。在此基礎上,血瘀者加用
桃紅飲(
桃仁、
紅花、
當歸尾、
川芎、
威靈仙)或
失笑散,或選用
丹參、三七、
雞血藤等;水腫甚者加用
五苓散、
五皮飲;兼外感
咳嗽者加稀薟革、北
杏仁、
紫菀、
百部;喘咳痰多者加
蘇子、
白芥子、
萊菔子、膽
南星、海浮行;濕重苔厚者加薏苡仁。喘咳欲脫之危癥則用高麗參臺真武湯濃煎頻服,配合靜脈注射麗參針、參附針或參麥針,以補氣固脫。
陰陽為八綱之首,《景岳全帖-傳忠錄》日:“凡診病施冶,必須先審明陽,乃為醫(yī)道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醫(yī)道雖繁,而町以一言蔽之者,日陰陽而已!嬷涡乃ヒ嗳 之所以陰m分治,還有其病機根據(jù):其一,心衰雖町累及五臟六腑,但以心病為本,調(diào)理心之氣血陰陽,為治本之法,其..,心衰雖有氣血陰陽虛損之不同,但氣屬v,血屬陰,辯明心陰心陽,則心氣心血已在其中。其三,
心氣虛是心衰最基本的病機,在所有患者都有不同崔度的存在,乃心衰之共性。若進一步發(fā)展,則有由氣損及陰或氣損及陽的兩種口『能,臨床出現(xiàn)心氣陰虛和心陽氣虛兩種證候。其網(wǎng),標實證多蹦兼證出現(xiàn),可見于各類型心衰患若,治療也只能在補虛方藥上加味。由此可見,雖然只分二證,但提綱挈領,概括其余。臨證在辨明陰陽的基礎上,可視臟腑虛安的具體情況,靈活變通,隨癥加減。
陰陽分冶之中,又以溫補陽氣為上。《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毙膶倩穑瑸殛栔兄,人體生命活動有賴于心陽的溫煦。心衰就是因為心陽氣虛,功能不全,血脈運衍不暢,以致臟腑經(jīng)脈失養(yǎng),功能失調(diào)。所以《素問·臟氣法時淪》說:“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比罩杏脷馐ⅲ呐K活動增強,故患者一般情況尚好。而夜半,陰氣盛,陽氣衰,故心衰更為加重,治療重在溫補陽氣。
在用藥方面,補氣除用參、蓖、術、草之外,鄧氏喜用五爪龍,且用量多在30克以卜。五爪龍叉名五指毛
桃根、南葩,性甘半微溫,有益氣、祛痰、除濕、平喘的作用。溫…可用桂枝、附片。但應注意,附、桂人辛太熱,一般H用陽虛陰盛,形寒肢冷,面白肢腫的患者。寒象不明顯者,則多用時溫之劑,或配合
溫膽湯意在溫通心陽、.對于心陰虛患者,也宜在益氣溫陽的基礎上,加用滋肼養(yǎng)血之晶。這一點從養(yǎng)心方即可看出,方巾用人參、茯苓、法半夏二藥益氣祛痰通陽,而僅用麥冬一味滋心明,退虛熱。若虛熱已退,氣虛突出之時,仍當以益氣扶陽為主。
4.病證結(jié)臺,靈活變通對于心衰的辨治,雖然強調(diào)辨證論治,佩也不能忽視西醫(yī)診斷,結(jié)合西醫(yī)的辨病對治療有參考意義,、必須病汪互參,靈活變通,根據(jù)心衰的不同病因,適、" 蛹整治療方案。
瘸閉為冠心病者,多見氣虛夾痰,痰瘀與.結(jié),可用溫膽湯加人參、n術、稀薟草、田三七等,益2 e植姨,溫陽通脈若喝阿·左,則多用溫肌湯合生脈散加減。、病因為風濕性心臟癇行,每有風寒濕邪伏留,反復發(fā)作,治療則在原基礎l-f用成靈仙、桑寄畢、稀薟草、
防己、
雞血藤、桃仁、紅花以祛風除河,蚌嘣患者注意防寒避濕,預防
感冒,脅止風寒濕邪再次j.八勾’1。病因為
肺源性心臟病者,可配合j子養(yǎng)親湯、jm散,以及
鵝管石、海
浮石等溫腎納氣,降氣平喘。
糯因為
高血壓性心臟病者,大多數(shù)肝陽偏亢,則需配臺乎肝潛刑法,常用藥物有草
決明、
石決明、
代赭石、
龜板、
牡蠣、
鉤藤、
牛膝等。若心衰尚不嚴蘑時,可先按高血壓辨證論治,常常也可同時收到改善心衰的效果、原有
糖尿病或甲亢的患者,證候多屬氣陰兩虛,治療一般以生脈散加味。糖球病患者可加
山萸肉、
桑螵蛸、
玉米須、
仙鶴草、淮
山藥等,準山藥用量要大,一般用60~90克。甲亢_肴則加用浙吼母、生牡蠣、
山慈菇、
玄參等,以化痰軟堅、散結(jié)。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3:45 編輯 m.payment-defi.com/shouyi/朱進忠醫(yī)案(引自-朱進忠著《中醫(yī)臨證經(jīng)驗與方法》p233~235.)
充血性心力衰竭
1.少火當益,反助壯火,耗氣損正,水氣不化
郝××,女,36歲。
2l歲結(jié)婚,結(jié)婚后不久發(fā)現(xiàn)心悸氣短,偶而咳血。某院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心房纖顫。經(jīng)過治療后,癥狀逐漸改善。3年多以前,懷第二胎后,病情突然加重,至產(chǎn)后病情更加嚴重,反復咳血,乃急至北京某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之后,雖然咳血已經(jīng)停止,但卻出現(xiàn)心房纖顫,心力衰竭,氣短,心悸,浮腫,腹水,尿少。醫(yī)以強心苷、抗心律失常藥、利尿藥,以及抗生素等進行治療,約兩年不見減輕。乃囑患者轉(zhuǎn)請中醫(yī)進行治療。察其證見呼吸極度困難,不能平臥,心悸心煩,全身浮腫,胸腹積水,發(fā)紺,口干口渴,舌質(zhì)紫暗,苔少,脈細數(shù)促,手足心煩熱而指趾反見厥冷。某醫(yī)診后認為系心腎陰虛,急予滋陰清熱。處方:生地20克,麥冬10克,元參15克,石斛15克,龜甲20克,茯苓10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五味子10克。
上藥服1次后不久患者即感腹部墜脹,氣短難續(xù),并時見神昏譫語。為此又急邀李翰卿先生診治。云:此病陰陽大衰,病重而劇,正虛邪實,攻補兩難,若不急救心腎之陽,則病者不久于人世也。急處:附子0.3克,茯苓1克,白術0.3克,白芍3克,人參1克,杏仁1克,桂枝1克。
服藥2個小時后,氣短心悸好轉(zhuǎn),1個小時后開始排尿,其后又連續(xù)排尿4次。次日再診,患者已可以平臥睡眠,呼吸困難明顯好轉(zhuǎn),全身浮腫、腹水亦明顯減輕。宗效不更方,繼進3劑,浮腫全消,飲食增進,并能下地活動。一醫(yī)云:如此危重之疾,競用如此之劑,病重藥輕,豈能頂事。急處下方:附子15克,人參15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白術20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15克。
服藥1劑,病情又劇,尿少浮腫,呼吸難續(xù)。再邀李翰卿先生診治。云:《內(nèi)經(jīng)》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壯火散氣。附子等藥少則生氣,多則散氣,此病如此之重,只可生氣,不可散氣,再散其氣則陰陽離絕也。再處:附子0.1克,茯苓1克,白術1克,白芍1克,生姜l小片,人參1克,杏仁1克。
次日再診,病情大見好轉(zhuǎn)。
2.膠著固澀,不知隨證,治焉不錯
郜××,男,30歲。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與閉鎖不全,心房纖顫,心力衰竭,經(jīng)過某院治療后,雖然心悸氣短,難于平臥之狀已明顯改善,但腹脹腹水、浮腫尿少仍不見好轉(zhuǎn)。乃邀某醫(yī)以中藥理氣行水,溫陽利水等治之,數(shù)劑后腹脹浮腫明顯減輕,精神增加,但服至第10劑后,諸證不但不減,反見日趨加重,其后雖用藥達200劑,癥狀不再改善。細審其證,除腹大青筋臍突,下肢浮腫,氣短心悸之外,并見其口渴喜飲,體瘦而皮干,全身紫黯,尤以舌、唇、指為甚,稍一活動即氣短難于接續(xù),舌苔黃白而膩,脈沉滑數(shù)促結(jié)。因思脈沉者,氣郁也;滑者,痰熱也;促者,陽氣大衰也;結(jié)者,氣滯血瘀也。合之于證,乃氣血大衰為本,氣滯血瘀,水濕不化為標。治擬補氣養(yǎng)血以培本,理氣活血,利水除濕以治標。處方:黃芪30克,人參10克,當歸10克,丹參30克,黃精10克,生地10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蒼術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萊菔子10克,砂仁10克,防己15克,大腹皮10克。
某醫(yī)云:老師在真武湯的臨床應用一文中曾介紹說:真武湯溫陽利水,用于心力衰竭有卓越的療效,余臨床用之亦確實如此,而此患者卻不用此方何為也?余治此患者始見有效,其后不但不效,反見加重又何也?答曰:真武湯用于心腎陽虛,水飲內(nèi)停的心力衰竭確有卓越療效,這是眾多醫(yī)家都承認的。但是,它并不是治療心力衰竭的唯一良藥。至若其他原因的心力衰竭,因其不是心腎陽虛,水飲內(nèi)停,所以當然也不會有效。至于為什么開始用真武湯有效而后沒效果,那可能是先時是心腎陽虛,水飲內(nèi)停,而后又變成其他證候的緣故。本證從目前的脈證看是氣血大衰為本,氣滯血瘀,水飲內(nèi)停為標,所以采用人參、黃芪、白術、當歸、黃精、生地的大補氣血,柴胡、三棱、莪術、薄荷、青皮、陳皮、丹參的理氣活血,蒼術、白術、陳皮、砂仁、萊菔子、防己、大腹皮的利水化飲進行治療。
服藥1劑,腹脹浮腫,心悸氣短均減;繼服10劑,諸證大減,飲食、精神大增;又服上方30劑,腹水全消,精神倍增,并可到戶外作一般的活動。前醫(yī)云:仲景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確是諸病證治大法也。吾所不能取效者在于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