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yè)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jí)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yǔ)標(biāo)準(zhǔn)中國(guó)方劑數(shù)據(jù)庫(kù)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kù)OCT說(shuō)明書(shū)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千金翼方 雜病下 上課筆記
    

千金翼方教程:雜病下

備急第一方二十七首 論一首阿魏藥主一切尸疰、惡氣療人,有親近死尸,惡氣入腹,終身不愈,遂至死亡,醫(yī)所不療,亦主一切疰神效方∶ 阿魏藥(三兩,碎之如麻子大)   上一味,以餛飩面裹半兩,熟煮吞之,日三服之,服滿二七日永瘥。忌五辛油面,生冷酢滑,以酒服之即瘥。…

備急第一

方二十七首 論一首

阿魏藥主一切尸疰、惡氣療人,有親近死尸,惡氣入腹,終身不愈,遂至死亡,醫(yī)所不療,亦主一切疰神效方∶

阿魏藥(三兩,碎之如麻子大)
上一味,以餛飩面裹半兩,熟煮吞之,日三服之,服滿二七日永瘥。忌五辛油面,生冷酢滑,以酒服之即瘥。

玉壺方

主萬(wàn)病皆用之。 雄黃(二兩) 八角附子(二兩,炮) 蘆(二兩) 丹砂(二兩) 石(二兩, 燒) 巴豆仁(二兩,去皮)
上六味,以王相日,童子齋戒,天晴明時(shí)合,先搗巴豆三千杵,次納石又三千杵,次納藜蘆又三千杵,次納雄黃又三千杵,次納丹砂又三千杵,次納附子又三千杵,次納白蜜又 三千杵,訖,更治萬(wàn)杵,佳。

無(wú)丹砂用真朱四兩代之,每納藥即下少蜜,恐藥飛揚(yáng),盛密器中封之,勿瀉氣,安清凈處,大人丸如小豆許,服藥下病者宿勿食,旦服二丸,不知者,暖粥飲發(fā)之,在膈上者吐,膈下者利,或但噫氣而已,即愈。一切萬(wàn)病量之不過(guò)一丸二丸,莫 不悉愈。必以王相天晴明日合之,大有神驗(yàn)。若非此日合之,極不中用,徒事苦耳。

倉(cāng)公散

主萬(wàn)病方∶

礬石(燒) 皂莢(炙,去皮子) 雄黃(研) 藜蘆(熬)
上四味,等分為散,主猝鬼打鬼排鬼刺心腹痛,吐下血便,死不知人,及臥魘嚙腳踵不覺(jué)者。諸惡毒瓦斯病,取藥如大豆,納竹管中,吹鼻得嚏,則氣通便活,未嚏更吹之,以嚏為 度。

備急方

主暴病脹滿方∶

大黃 巴豆(去皮心,熬)
上三味,等分,先搗大黃、干姜下篩,研巴豆如脂,納散中合搗一千杵,即用之,蜜和為丸亦佳,密器貯之勿令歇,主心腹暴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刺痛,口噤氣急,停尸卒死者,以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枚,捧頭起令得下喉,須臾不瘥,更服三枚,腹中轉(zhuǎn)鳴得吐利, 即

千金丸

主百鬼病,風(fēng)注,夢(mèng)與鬼神交通,邪病腹脹,惡腫氣卒中忤方∶

石(二兩,燒) 附子(二兩,炮去皮) 雄黃(二兩) 真朱(二兩) 巴豆仁(二兩) 藜 蘆(二兩) 蜈蚣(二枚,炙) 麝香(半兩) 犀角(三分)
上九味,搗三千杵,每一服二丸如小豆,不知,至三丸,五更一點(diǎn)服,至日中解,解乃 食白米粥,忌熱食酒肉五辛,一切皆忌之。

真珠附著散

主諸風(fēng)鬼注,毒瓦斯鬼所著方∶

真珠 雄黃 丹砂(各半兩) 干姜(一兩) 蜈蚣(一枚,炙) 桂心(一兩) 天雄(半兩,炮) 莽草(半兩) 細(xì)辛(一兩) 蜀椒(半兩,汗,去目、閉口者)
上一十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大附著散

主一切蜚尸鬼注,風(fēng)痹,百處痛如針刀刺痛,嘔逆, 飲五勞七傷萬(wàn)病方∶

附子(七分,炮去皮) 烏頭(七分,炮去皮) 蜈蚣(二枚,炙) 芫菁(八分) 雄黃(七 分) 朱砂(七分) 干姜(七分) 細(xì)辛(七分) 蜥蜴(二枚) 人參(七分) 莽草 (七分) 鬼 臼(七分)
上一十二味,搗散,酒服半錢(qián)匕,日再。

太一神明陷冰丸

主諸病,破積聚,心下脹滿,寒熱鬼疰,長(zhǎng)病咳逆唾噫,辟除眾惡,殺鬼逐邪氣,鬼?yè)艨外,中惡胸中結(jié)氣,咽中閉塞,有進(jìn)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chóng)狀,毒疰相染滅門(mén)方∶

雄黃(二兩) 芫菁(五枚) 桂心(二兩) 真珠(一兩半) 麝香一兩 附子(一兩半,炮去皮) 烏頭(八枚,炮去皮) 犀角(一兩) 鬼臼(一兩) 巴豆仁(一分) 蜈蚣(一 枚,炙) 人參(一兩)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兩仁,熬) 射罔(一兩) 丹砂(二兩)蜥蜴 (一枚) 斑 蝥 樗雞(七 枚) 地膽(七枚) 牛黃(一兩)
上二十四味,搗末,蜜為丸,搗三萬(wàn)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服,不知,稍稍加,以藥二丸著門(mén)上令眾惡不近,傷寒服之無(wú)不即愈,若至病家及視病患,夜行獨(dú)宿,服二丸,眾邪不近,亦可佩之。

蜥蜴丸

主癥堅(jiān)水腫,蜚尸、遁尸、寒尸、喪尸、尸注,骨血相注,惡氣鬼忤,蛄毒邪氣,往來(lái)夢(mèng)寤存亡,流飲結(jié)積,虎野狼所嚙, 犬咬,鴆毒入人五臟,服藥殺其毒,即消。婦人邪鬼忤之,亦能遣之方∶

蜥蜴(兩枚) 蜈蚣(二枚,炙) 地膽(五十枚) 蟲(chóng)(三十枚,熬) 杏仁(三十枚, 去尖、皮、雙仁) 蜣螂(十四枚,炙) 虻蟲(chóng)(三十枚,去翅足,熬) 樸硝(七分) 澤 瀉(半兩) 芍藥(五分) 虎骨(一兩半,炙) 甘草(一兩,炙) 奴(半兩) 犀角(半兩) 巴豆 仁(七分) 鬼督郵(半兩) 赤桑雞(半兩) 干姜(一兩) 款冬花(三分) 甘遂(五分)
上二十味,治巴豆、杏仁如膏,納藥末,研調(diào)下蜜搗二萬(wàn)杵,丸如麻子,未食,服三丸, 日一,不下加之,不取吐下者,執(zhí)業(yè)醫(yī)師一丸,日一,有人風(fēng)冷注癖堅(jiān)二十年,亦得愈。

金牙散

主鬼注風(fēng)邪,鬼語(yǔ)尸注,或在腰脊胸脅,流無(wú)常處,不喜見(jiàn)人,意志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干甲黃等并治之方∶

蜈蚣(一枚,炙) 人參(一兩) 蜣螂(七枚,炙) 雄黃(一分) 徐長(zhǎng)卿(十四 枚) 蜥蜴 (一枚) 桔梗(三分) 鐵精(三分) 桂心(一兩) 鬼臼(半兩) 金牙(一分,燒) 野葛(一 分) 附子(一枚,炮去皮) 毒公(三枚) 芎 (半兩) 石長(zhǎng)生(半兩) 椒目(半兩) 大黃 (一分) 甘草(一分,炙) 芫菁(十四枚) 鬼督郵(半兩) 蜂房(一分,熬) 曾青(一分) 真珠(一分) 蛇蛻皮(一分,熬) 丹砂(一分) 烏頭(半兩,炮去皮) 野狼毒(半兩) 斑蝥(四枚,熬) 石膏(五分) 茹(一分) 蕪荑(半兩) 鬼箭(半兩) 藜蘆(半兩) 貍骨(一分) 水石(五分) 牛黃( 一兩) 胡燕屎(一兩) 鱉甲(半兩,炙) 滑石(半兩)
上四十五味,為散,酒服一刀圭,日再,稍加,如有蟲(chóng)皆隨大小便出矣。

大金牙散

主南方百毒,瘴氣疫毒,腳弱腫痛,濕痹風(fēng)邪鬼疰方。

金牙(燒) 雄黃 丹砂 龍膽 防風(fēng) 玉支 大黃 曾青 茯苓 桂心 松脂 干姜 烏頭(炮去皮) 斑蝥(去翅足,熬) 亭長(zhǎng) 細(xì)辛 硝石 野葛 大戟 商陸 蛇蛻(熬) 芫青鸛骨芫花 附子(炮去皮) 寒水石 人參 貫眾 龍骨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露蜂房(熬) 巴豆(去皮心) 蜥蜴 蜈蚣(炙) 石(燒) 天雄 貍骨(炙) 石膽 莽草
上三十九味,各等分為散,以絳囊佩帶之,男左女右,未食以漿水或酒隨意服一刀圭, 以知為度。

小金牙散

主南方瘴氣疫毒,腳弱,風(fēng)邪鬼注方∶

金牙(五分,燒) 女萎(三分) 莽草(三分) 干姜 桂心 天雄(炮去皮) 細(xì)辛 萆解 (各三分) 犀角(屑) 烏頭(炮去皮) 麝香 虎杖 黃芩 雄黃 朱砂 蜀椒(半兩, 汗, 去目、閉口者) 黃連(一兩) 牛黃(一分) 蜈蚣(一枚七寸者,炙)
上一十九味為散,訖,納牛黃、麝香更搗三千杵,溫酒服一錢(qián)匕,日三夜二,以知為度,絳囊盛,帶之辟不祥,吊喪問(wèn)病皆塞鼻良。(一方用由跋,無(wú)虎杖。)

又大金牙散

方所主與前方同,傳尸骨蒸病家合,佳。

金牙(二兩,燒) 大黃(一兩) 鱉甲(一兩,炙) 梔子仁(一兩) 鬼督郵(一兩) 甲 (一兩,炙,一作甲) 桃白皮(一兩) 銅鏡鼻(一兩) 干漆(一兩,熬)桂心(半兩) 芍 藥(半兩) 射干(半兩) 升麻(半兩) 徐長(zhǎng)卿(三分) 尾(半兩) 由跋(三分) 蜂房(半兩,熬) 細(xì)辛(半兩) 干姜(半兩)芒硝(半兩) 莽草(半兩) 龍膽 野狼牙 雄 黃真珠 (各三分) 白術(shù)(一兩半) 射罔(一分) 羊角(半兩,屑) 馬目毒公(半兩) 犀 角(半兩, 屑)甘草(半兩,炙) 野狼毒(半兩) 蜣螂(七枚,炙) 地膽(七枚) 樗雞(七枚) 蕪青(七 枚) 雷丸(七分) 龍牙(一兩半) 杏仁(一兩半,去尖皮、雙仁,熬)巴豆(十四 枚,去皮 心) 桃奴(十四枚) 鐵精(一合) 赤小豆(一合) 烏梅(七枚) 胡燕屎(一兩半) 鸛骨(二兩) 石膏(二兩) 蛇蛻(一尺,熬)斑蝥(七分) 活草子(一兩半)
上五十味為散,酒服一刀圭,加至兩刀圭,日三夜一,以知為度,絳囊盛帶之,男左女右,一方寸匕,省病問(wèn)孝,夜行途中,晨昏霧露亦如此,密封勿瀉氣,清齋七日,合之一一如法,童子沭浴寂靜無(wú)人處合,勿令人知之,買(mǎi)藥勿爭(zhēng)價(jià)。

太一神明丸

主腹中癥瘕,積聚支滿,寒熱鬼疰,長(zhǎng)病咳逆吐血,殺鬼邪氣,蠱注,胸中結(jié)氣,咽中如有物,宿食久寒方∶

雄黃(四兩) 真珠(二兩) 丹砂(二兩) 藜蘆(一兩半)附子(一兩半,去皮 炮) 斑蝥 (二十枚,熬) 杏仁(八十枚,去尖皮、雙仁,熬) 地膽(二七枚) 礬石(一兩燒) 赤 足蜈蚣((二枚,炙) 巴豆(七十枚,去皮心)鬼臼(三兩) 特生 石(五兩,燒)
上一十三味,下篩 咀, 石令如麥大,桑白皮如錢(qián)大十四枚,令于鐵器中熬桑白皮焦黑止,搗二千杵,納丹砂、雄黃諸藥,合搗四千杵,白蜜和為丸,服如小豆大。

縱不知病進(jìn)退,繞臍相逐上下不定,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chóng)者,病走皮中,相次即取一丸摩病上,急手下皮青,不青當(dāng)白黑,若有赤,病死皮中也,右為蜂蛇所中,中惡服一丸,一丸著瘡中,若不知,更加至三丸;卒得飛尸,腹中切痛,服三丸,破一丸敷瘡上即愈;夜夢(mèng)寤驚恐,問(wèn)病臨喪,服一丸,漬一丸涂之,止惡,邪氣不敢近人;卒中鬼魅,狂言妄語(yǔ),一丸涂其脈上,一丸涂人中即愈;鬼魅逐人,以一丸涂門(mén)戶上鬼不敢前,蠱毒病一宿勿食,明旦服一丸,不知增至二丸至三丸,以知為度;癥結(jié)宿物勿食,服四丸,但欲癥消,服一丸,日三,病下如雞子白,或下蛇蟲(chóng),下后以肥肉精作羹補(bǔ)之;鳴,以一丸向擲之,狐即于其處死,神秘不妄傳。

桔梗丸

主諸注萬(wàn)病,毒注、鬼注、食注、冷注、痰飲,宿食不消,并酒方∶

藜蘆(二兩,熬) 皂莢(二兩,炙,去皮子) 巴豆仁(二兩,熬) 桔梗(二兩) 附子( 二兩,炮去皮)
上五味,末之,蜜和搗萬(wàn)杵,欲服,宿勿食,旦服兩丸如梧子,仰臥勿眠,至食時(shí),若膈上吐,膈下利,去惡物如蝌蚪蝦蟆子,或長(zhǎng)一尺二尺,下后大虛,作羹補(bǔ)之,三四日將養(yǎng)病,不盡更服如初。

十疰丸

主十種注,氣注、勞注、鬼注、冷注、生人注、死注、尸注、水注、食注、土

雄黃(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 本(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 桔梗(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皂莢(一兩,炙去皮子) 蜀椒(一兩,汗) 麥門(mén)冬(一兩,去心)
上一十味,末之,蜜和,空腹服一丸如小豆大,日二,稍加,以知為度,極效。

麝香丸

主鬼注飛尸萬(wàn)病方∶

生麝香(半兩) 牛黃(半兩) 蜈蚣(一枚,炙) 丹砂(半兩) 雄黃(一兩) 巴豆仁(五十枚,去心,熬)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雙仁,熬) 桂心(半兩) 地膽(七枚) 芫菁(七 枚) 亭長(zhǎng)(七枚) 蜥蜴(一枚) 獺肝(半兩,炙) 大黃(半兩) 犀角(半兩,屑) 石(半兩,燒) 細(xì)辛(半兩) 藜蘆(半兩) 斑蝥(七枚,去翅足,熬) 鬼臼礬石(燒) 附子(炮去 皮) 真珠(各半兩)
上二十三味,搗為末,蜜和搗三千杵,飲服如小豆一丸,日二,蛇蜂蝎所中,以摩之,愈。(一方地膽作蚺蛇膽。)

蜈蚣湯

主惡注邪氣,往來(lái)心痛徹胸背,或走入皮膚,移動(dòng)不定,苦熱,四肢煩疼,羸

蜈蚣(一枚,炙) 牛黃(一分) 大黃(三分) 丹砂(三分) 細(xì)辛(一兩) 鬼臼(一兩) 黃芩(半兩) 當(dāng)歸(一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三分) 麝香(一分) 附子(一兩, 炮去皮) 干姜(一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十一味,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麝香末,攪令均,分三服。

鸛骨丸

主遁尸飛尸,積聚脅下痛連背,走無(wú)常處,或在臟,或在腹中,或奄然而痛方

鸛脛骨(三分) 雄黃(一兩) 藜蘆(半兩) 野葛(半兩) 莽草(一兩) 芫青 (十四枚) 斑蝥(十四枚,熬) 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熬) 丹砂(二分) 牡蠣(一兩,熬) 桂 心(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為度。(一方丹砂作丹參。)

江南度世丸

主萬(wàn)病,癥堅(jiān)積聚,伏尸長(zhǎng)病寒熱,注氣流行皮中,久病著床,肌肉枯盡,四肢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shí)氣,惡注忤,口噤不開(kāi)心痛方∶

麝香(一兩) 細(xì)辛(二兩) 大黃(一兩) 甘草(二兩,炙) 蜀椒(三兩,汗, 去目、閉口者) 紫菀(一兩半) 人參(二兩) 干姜(一兩) 茯苓(二兩)附子(一兩半, 炮去皮) 真珠(一兩) 丹砂(一兩) 烏頭(半兩,炮去皮) 野葛(一兩) 牛黃(半兩) 桂心 (一兩) 蜈蚣(二枚,炙) 雄黃(一兩)鬼臼(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
上二十味,搗末蜜丸,飲服如小豆大二丸,稍加至四丸,日二,加獺肝一兩,大良。

大度出丸

主萬(wàn)病與前同方。

牛黃(一兩) 大黃(一兩) 雄黃(一兩) 細(xì)辛(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真珠(一兩) 甘草(一兩,炙) 人參(一兩) 射罔(一兩) 丹砂(一兩) 鬼臼(一兩) 莽 草(一兩) 鬼箭(二兩) 桂心(二兩) 蜀椒(一兩,汗,去目、閉口者) 紫菀(二兩) 巴豆仁 (八十枚, 去心,熬) 干姜(二兩) 野葛(一尺) 蜥蜴(一枚) 蜈蚣(一枚,炙) 地膽(十五枚) 芫 青(二十枚) 樗雞(三十枚) 茯苓(一兩) 麝香(二兩)
上二十六味,搗末蜜丸,飲服二丸如小豆,日二丸,先食,后服之。

細(xì)辛散

主風(fēng)入五臟,悶絕,常自燥痛,或風(fēng)注入身,冷注鬼注飛尸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內(nèi)或外,針灸流移,無(wú)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又心頭痛,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jìn)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方∶

附子(二分,炮去皮) 秦艽(三分) 人參(三分) 牡蠣(三分,熬) 蜀椒(三分,汗, 去目、閉口者) 干姜(五分) 桂心(五分) 茯苓(一兩) 桔梗(一兩) 防風(fēng)(一兩半) 白術(shù)(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獨(dú)活(一兩) 柴胡(五分) 黃芩(三分) 烏頭(半兩, 炮去皮) 甘草(三分,炙) 麻黃(三分,去節(jié)) 芎 (三分) 石南(半兩) 莽草(半兩) 牛 膝(半兩) 天雄(
上二十六味,搗篩為散,仍別秤之合和也,旦以清酒服五分匕,訖,如行十里久勢(shì)欲歇,更飲酒五合,佳。

芥子薄主遁尸飛尸,又主暴風(fēng)毒腫,流入四肢、頭面諸風(fēng)方∶

芥子(一升,蒸熟)
上一味,搗下篩,以黃丹二兩攪之,分作兩處,疏布袋盛之,更蒸使熱,以敷痛處,當(dāng)更迭蒸袋,常使熱敷之,如此三五度即定。

太一備急散

主卒中惡客忤,五尸入腹,鬼刺鬼排,及中蠱毒注,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jié)M寒熱,

毒病六七日方∶

雄黃(二兩) 丹砂(一兩) 桂心(一分) 藜蘆(七銖) 附子(五分,炮去皮)蜀椒(半兩,汗,去目、閉口者) 野葛(二十一銖) 芫花(十銖) 巴豆仁(三十五個(gè),去心熬)
上九味,惟巴豆別治如脂,余下篩,以巴豆合和更搗之,令和調(diào),瓷器中貯之,密封勿瀉氣,有急疾,水服錢(qián)五匕,可加至半錢(qián)匕,老小半之,病在頭當(dāng)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 利,在四肢當(dāng)汗出,此所謂如湯沃雪,手下皆驗(yàn),秘之千金,非賢勿傳也。

治暴心痛,面無(wú)色欲死方∶

以布裹鹽如彈子,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還魂湯

主卒忤鬼?yè)麸w尸,諸奄忽氣無(wú)復(fù)覺(jué),或已死口噤,拗口不開(kāi),去齒下湯,湯入口活不下者,分病患發(fā)左右捉踏肩,引之藥下,復(fù)增取盡一升,須臾立蘇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桂心(二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尖皮、雙仁)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卒中鬼?yè),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方∶

雄黃粉以酒服一刀圭,日三,血化為水。

論曰∶凡諸大備急丸散等藥,合和時(shí)日,天晴明,四時(shí)王相日合之,又須清齋不得污穢于清凈處,不令一切雜人貓犬六畜及諸不完具人女人等見(jiàn),則藥無(wú)靈驗(yàn),不可具言,若不能 如法則必不須合之,徒棄財(cái)力,用之與朽木不殊。余以武德中合玉壺丸,時(shí)值天陰,其藥成 訖,后卒不中用,終棄之。此等多是上古仙圣,憫苦厄人,遂造此方以救之,皆云買(mǎi)藥不可爭(zhēng)價(jià),當(dāng)知其深意云爾。

蠱毒第二

論一首 方七首 炙法一首

論曰∶亦有以蠱涎合作蠱藥,著食飲中與人者,惟此一種令人積年乃死。 治人中蠱,人有行蠱毒以病患者,若服藥蠱主姓名,當(dāng)使呼喚將去方∶

凡中蠱之狀,令人心腹切痛,如物嚙,或吐血下血,不急治食人五臟盡則死,驗(yàn)之法,唾至水中沉者是也,取敗鼓皮燒作末,水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主姓名,可語(yǔ)令知?jiǎng)t愈矣。

治人有中蠱毒,腹內(nèi)堅(jiān)如石,面目青黃,小便淋瀝,變狀無(wú)常方∶

羊皮(方廣五寸) 犀角(一兩,屑) 芍藥(一兩) 黃連(一兩) 梔子(七枚,擘) 荷(四兩半) 牡丹皮(一兩)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蠱毒方∶

槲木北陰白皮一大握,長(zhǎng)五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之,即吐出。

又方∶

燒 皮灰,以水服方寸匕,瘥。

又方∶

槲木 北陰白皮 桃根皮(各五兩) 皮灰 亂發(fā)灰(各方寸匕) 生麻子汁 (五升)
上五味,先以水濃煮槲皮、桃根,取汁一升,和麻子汁著灰等一方寸匕,令病患少食訖,服一大升,行百步,須臾著盆吐出水中,以雞翎擲吐水盆中,當(dāng)有如牛涎犢胎及諸蠱形并出,即愈。

治貓鬼方∶

燒臘月死貓兒頭作灰末,以井花水服一錢(qián),匕,日一,立瘥,大驗(yàn)。

治貓鬼方∶

相思子(一枚) 巴豆(一枚,去皮) 蓖麻子(一枚) 朱砂(半兩) 峭粉(三分)
上五味,搗作末,以蜜蠟和為丸,帶之即不著人,先著者,酒服麻子大一枚,良。

又方∶

多灸所痛處千壯,自然走去,甚妙。


藥毒第三

方一十二首

野葛毒方∶

雞子一枚打破,并吞之,須臾吐野葛。

又方∶煮甘草汁冷凍飲料之。

又方∶服雞屎汁。

解諸藥毒雞腸散方∶

雞腸草(三分) 薺 升麻(各一兩) 藍(lán)子(一合) 坌土(一分) 芍藥 當(dāng)歸 甘草( 各二分,炙) 上八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多飲水為佳,若蜂蛇等眾毒蟲(chóng)所螫,以針刺螫上血出,著藥如小豆許于瘡中,令濕,瘥。藥箭所中,削竹如釵股長(zhǎng)一尺五寸,以綿纏繞水沾令濕, 取

野葛毒口噤方∶

取青竹去兩節(jié)注臍上,納冷水注中,暖即易之,須臾口開(kāi),開(kāi)即服藥,立活,忌酒,數(shù)易水。

解一切諸毒方∶

甘草(炙,三兩) 粱米粉(一合) 蜜(半兩)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粉一合更煎,又納蜜半兩,服七合,須臾更服之

鉤吻眾毒困欲死,面青口噤,逆冷身痹方∶

薺 (八兩)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冷如人肌,服五合,日三服,夜二服。

又方∶

煮桂汁飲之。

又方∶

煮藍(lán)汁飲之。 凡六畜五臟著草自動(dòng)搖,得諸醋鹽不變色,及墮地不污,又與犬不食者,皆有毒,殺人凡食飲有毒者,澆地地墳起者,殺人。 凡肉汁在器中蓋,密氣不瀉者,皆殺人。凡脯肉熟肉皆不用深藏,密不瀉氣,殺人。 若中此毒者,皆大糞灰水服方寸匕,良。

治惡毒藥方∶

狗舌草(一把,去兩頭)
上一味,以水五升,銅器中煮取汁,搜面作粥食之。

藥毒不止解煩方∶

甘草(二兩) 粱米粉(一升) 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歇大熱,納粉湯中攪令調(diào),納白蜜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一升。


從高墮下第四

方一十一首

膠艾湯

主男子絕傷,或從高墮下,傷損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jīng)內(nèi)絕者方∶

阿膠(炙) 艾葉(熬) 芍藥 干地黃(各三兩) 當(dāng)歸 干姜 芎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八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再服。

羸人三服,此湯正主婦人產(chǎn)后及崩中、傷下血,多虛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者,服之良。(《千金》一方只四味。)

墜馬落車(chē)及樹(shù)間崩血腹滿短氣方∶

大豆(五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豆一服令盡,劇者不過(guò)三作之。(《千金》云治人墜落車(chē)馬,心腹積血,唾吐血無(wú)數(shù)。)

落馬墮車(chē)及諸 折臂腳痛不止方∶

芎 (一兩半,熬) 澤蘭(一分)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汗) 當(dāng)歸 桂心 附子 (炮去皮,各半兩) 甘草(三兩,炙)
上七味,微熬令香,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凡是傷至骨皆服之,十日愈。小兒傷損亦同。

又方∶

黃 芍藥(各三兩) 蜀椒(一合,去目及閉口者,汗) 烏頭(半兩,去皮炮) 大黃(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先食訖,溫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生地黃湯主因損小便血出方∶

生地黃(八兩) 柏葉(一把) 黃芩 阿膠(炙)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瘀血腹中,奧瘀不出,滿痛短氣,大小便不通方∶

荊芥(半兩) 大黃 芎 (各三兩) 蟲(chóng)(三十枚,熬) 桂心 當(dāng)歸 甘草(炙, 各二兩) 蒲黃(五兩) 桃仁(四十枚,去皮尖及雙仁者)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折 瘀血蒲黃散方∶

蒲黃(一升) 當(dāng)歸(二兩)
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先食訖,服之。

又方∶

虻蟲(chóng)(去足翅,熬) 丹皮(等分)
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

又方∶

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日三。

又方∶

麻根若葉
上一味,搗取汁數(shù)升,飲之即血下氣通,蘇息。無(wú)青者,干者煮汁亦得。(《千金》云∶治傷骨痛不可忍,并主瘀血心腹脹滿短氣。)

又方∶

茅根切搗絞取汁,溫和酒服一升,日三,良。


金瘡第五

方六十二首

金瘡止血散方∶

釣樟根(三兩) 當(dāng)歸 芎 干地黃 續(xù)斷(各一兩) 鹿茸(半兩,炙) 龍骨(二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以敷血即止,酒服一錢(qián)匕,日五,夜三。

治金瘡箭在肉中不出方∶

白蘞 半夏(洗去滑,各三兩)
上二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淺者十日出,深者二十日出,終不住肉中,效

金瘡腸出令入方∶

磁石(燒) 滑石(各三兩)
上二味,搗細(xì)篩為散,白飲服方寸匕,日五夜二,三日當(dāng)入。

治刀斧所傷及冷瘡、牛領(lǐng)、馬鞍瘡方∶

續(xù)斷 松脂(各一兩) 鹿角 牛骨(腐者) 亂發(fā)(燒,各二兩)
上五味,搗篩細(xì)為散,以豬脂半斤并松脂合煎令和,下鐺于地納藥攪令冷凝用之,瘡有汁,散敷之。

金瘡煩悶方∶

白芷 芎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三味,熬令變色,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五夜二。

硝石散

主金瘡,先有石發(fā),煩悶欲死,大小便不能方∶

硝石 寒水石 栝蔞 澤瀉 白蘞 芍藥(各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之,以通為度。

琥珀

主弓弩所中,悶絕無(wú)所識(shí)方∶

琥珀
上一味,隨多少搗篩為散,以童男小便服之,不過(guò)三服,瘥。

弩筋散

主弓弩所中,筋急不得屈伸方∶

故敗弩筋(五分,燒作灰) 秦艽(五分) 杜仲(半兩炙) 大棗(三枚) 干地黃 (二兩半)
上七味,搗篩為散,以溫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二匕,以知為度。

續(xù)斷筋

主金瘡筋骨續(xù)絕方∶

續(xù)斷(三兩半) 芎 蓯蓉 當(dāng)歸(各一兩半) 細(xì)辛(半兩) 附子(炮去皮) 干姜 蜀椒(汗,去目、閉口者) 桂心(各三分) 蛇銜草 干地黃(各二兩) 芍藥 人參 甘草(炙, 各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有地榆;《古今錄驗(yàn)》又有杜蘅。)

藍(lán)子散

主金瘡,中藥箭解毒方∶

藍(lán)子(五合) 升麻(八兩) 甘草(炙,各四兩) 王不留行(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水和方寸匕如泥,涂瘡上,干易,毒即解。

澤蘭散

主金瘡內(nèi)塞方∶

澤蘭 防風(fēng) 石膏 干姜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附子(炮去皮) 細(xì)辛 辛夷 芎 當(dāng)歸(各半兩) 甘草(一兩,炙)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膿多倍甘草;渴加栝蔞半兩;煩熱加黃芩半兩;腹?jié)M短氣加濃樸三分;瘡中瘀血更加辛夷半兩。

蒲黃散

主被打腹中有瘀血方∶

蒲黃(一升) 當(dāng)歸 桂心(各二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甘菊

主金瘡疽止痛生肉方∶

菊花 防風(fēng) 大戟 黃芩 芎 甘草(各一兩) 芍藥 細(xì)辛 黃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大黃 杜仲(各半兩,炙) 生地黃(四兩)
上一十三味,搗篩,以臘月豬膏四升煎五上五下,芍藥色黃,膏成,綿布絞去滓,敷瘡上,日三。

桃仁湯

主金瘡瘀血方∶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雙仁) 虻蟲(chóng)(去翅足,熬) 水蛭(熬,各三十枚) 大黃 (五兩)
上五味,切,以酒水各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合,日三服,明日五更一服。

馬蹄散

主被打腹中瘀血方∶

白馬蹄(燒令煙盡)
上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亦主女人病血,消之為水。

金瘡內(nèi)漏方∶

還自取瘡中血,著杯中,水和盡服愈。

金瘡腹中有瘀血二物湯方∶

大麻仁(三升) 蔥白(二七枚)
上藥使數(shù)人各搗令熟,著九升水中煮取一升半,頓服之,若血去不盡,腹中有膿血,更令服之,當(dāng)吐膿血耳。

金瘡內(nèi)漏血不出方∶

牡丹
上一味,為散,服三指撮,五日尿出血。

治金瘡因房驚瘡方∶

燒婦人 襠作灰,敷之。

金瘡方∶

馬鞭草搗篩,薄瘡一宿,都瘥,冬用干葉末。

麥門(mén)冬散

主金瘡、乳癰,諸腫煩滿方∶

麥門(mén)冬去心 石膏(研) 柏子仁 甘草(炙,各半兩) 桂心(一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酸漿和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煩滿氣上脹逆,常服之,佳。

治金瘡出血,多虛竭,內(nèi)補(bǔ)散方∶

蓯蓉 芍藥 當(dāng)歸 芎 干姜 人參 黃芩 濃樸(炙) 桑白皮 吳茱萸 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蜀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汗)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煩滿方∶

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浸之,熬燥復(fù)漬之,滿三度,色黑,治服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苦不瘥方∶

白楊木白皮熬令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又以末敷瘡中,即愈。

治金瘡刺痛不可忍,百方不瘥方∶

蔥一把,水三升,煮數(shù)沸,漬瘡即止。

治金瘡煩痛大便不利方∶

大黃 黃芩(等分)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先食,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三。

金瘡以桑白皮裹令汁入瘡中,或鍛石封并妙。 凡金瘡出血必渴,當(dāng)忍啖燥食,不得飲粥及漿,犯即血出殺人;凡出血不止,粉龍骨末 于瘡上,立止。

又方∶割取人見(jiàn)著鞋上有斷乳十枚布瘡上,立止。

又方∶末雄黃敷瘡,當(dāng)沸汁出即瘥。

又方∶刮貝子末服一錢(qián)匕。

又方∶煮葛根食之,如食法,務(wù)令多。

兵瘡方∶

車(chē)前汁敷之,血即止。

又方∶以人精涂之,瘥。

又方∶以柳絮裹敷之,血便止。

又方∶以熟艾急裹數(shù)日乃解。

又方∶以人尿屎相和,絞取汁飲三升,頓服令盡。

金瘡驚而堅(jiān)腫,劇者殺人方∶

搗生地黃、蠐螬蟲(chóng)敷之,燒丸熨其外令溫,地黃燥則易,瓦冷則易。

凡刺在肉中不出方∶

牛膝根莖搗敷之,即出,雖已合猶出也。

正觀中有功臣遠(yuǎn)征,被流矢中其背上,矢入四寸,舉天下名手出之不得,遂留在肉中,不妨行坐,而常有膿出不止,永徽元年秋,令余診看,余為處之瞿麥丸方∶

瞿麥(二兩) 雄黃(一兩半,研) 干地黃 王不留行(各五分) 麻黃(去節(jié)) 茅根 敗 防風(fēng) 李根皮 牛膝 大黃 藍(lán)實(shí) 石龍芮 薔薇根皮(各兩)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忌豬魚(yú)生冷等,可直斷口味,凡箭鏃及折刺入身中,四體皆急,當(dāng)合此藥服之,令四體皆緩,緩則其鏃必自跳出,余常教服此藥與斷肉,遂日日漸瘦,其鏃遂跳出一寸,戴衣不得行,因即錯(cuò)卻乃得行動(dòng),已覺(jué)四體大緩,不比尋常,終冬至春,其鏃不拔自然而落,取而量之猶得三寸半,是以身必須斷口味令瘦,肉緩,刺則自出矣,故以記之。

又方∶磁石末敷之止痛斷血。 凡金瘡深,不用早合,若合則以滑石末粉則不合。

治凡竹木刺在肉中方∶

以羊矢和豬脂涂之出矣。

又方∶鹿角末,水和涂之即出。

治因風(fēng)水腫方∶

卒刺涉水成腫,取韭并鹽搗置上,以火炙藥上,熱徹即愈。

火燒瘡方∶

取新牛矢承熱涂之。

又方∶燒桃葉,鹽和煮作湯洗之。

又方∶以醬汁涂,立愈。

又方∶桑灰水敷,干則易。

又方∶井底青泥涂之佳。

又方∶青羊髓涂之佳。(無(wú)青羊,白、黑羊亦得。)

治灸瘡及湯火所損,晝夜啼呼不止,兼滅瘢方∶

羊脂(半兩) 豬脂(一分) 松脂(半兩) 蠟(一分)
上四味,于松明上以小銚火燒豬脂等皆消,以杯承取汁敷之,松明是服松木節(jié)也。

治灸瘡膿壞不瘥方∶

臘月豬脂(一斤) 薤白(十枚) 胡粉(一兩)
上三味,先煎薤令黃,去之,綿裹鍛石一兩煎數(shù)沸去之,入胡粉膏中,令調(diào)涂故帛上貼之,日三度。

又方∶

白蜜(一兩) 烏賊魚(yú)骨(二枚。一方作一兩)
上二味,搗末相和涂上三五度,瘥。

治火瘡方∶

柏白皮(半兩) 竹葉(一兩) 甘草(二兩)
上三味,以豬膏一斤煎三沸,三上三下,藥成去滓,待冷涂之。(《集驗(yàn)》有地黃四兩 治漆瘡方∶ 湯漬芒硝五兩令濃,涂干即為,勿住。

又方∶取市上磨刀石槽中泥津涂之。

又方∶取礬石納湯中洗之。

又方∶羊乳汁涂之。

又方∶漆姑草 敷之。

又方∶末貫眾涂之。


沙虱第六

方三十一首

治沙虱毒方∶

以麝香、大蒜合搗,以羊脂和著小筒中帶之。

又方∶ 雄黃 朱砂 常山(等分)
上三味,五月五日午時(shí)童子合之。

又治水毒方∶

凡水毒中人似射工,初得之,惡寒頭微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腰背百節(jié)皆強(qiáng),筋急兩膝疼,或吸吸而熱,但欲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二三日則腹中生蟲(chóng),食人下部,肚中有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jué),急治之,過(guò)六七日,下部出膿潰,蟲(chóng)上食五臟,熱盛煩毒,下痢不禁,八九日名工不能醫(yī)救矣,覺(jué)得之,當(dāng)早視,若瘡正赤如截者為陽(yáng)毒,若瘡如鱧魚(yú)齒者為陰毒,猶小緩不過(guò)二十日殺人,欲知是中水毒,當(dāng)作五六斗湯,以小蒜五升,咀,投湯中,消息勿令大熱,去滓,以浴,若身體發(fā)赤斑文者,則非他病也。

水毒方∶

蒼耳取汁服一升,以綿沾汁滓導(dǎo)下部中,日三。

又方∶取蓼一把,搗取汁,服一升,不過(guò)三服。

又方∶取藍(lán)一把,搗,水解以洗面目身令遍。

又方∶ 取大莓根末水飲之,并導(dǎo)下部,生蟲(chóng)者用汁,夏月常多此藥屑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流,無(wú)所畏,又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許投水盆中,即無(wú)復(fù)毒也。

蠼 尿瘡方∶

取茱萸東引根下土以醋和涂。

又方∶ 燒鹿角末和醋敷上,已有瘡汁出者,燒道邊故蒲席敷之,瘡表里相當(dāng)一名浸yin,取豬牙車(chē)骨年久者,捶破燒令脂出,熱涂之。

蠼 尿瘡方∶

取小豆末醋和涂之,干即易,小兒以水和。

又方∶ 取棟木枝若皮燒灰敷上,干者膏和,亦治小兒禿及諸惡瘡。

又方∶ 取槐白皮半斤切,醋浸半日去痂洗之,日五六。

狐尿刺方∶

凡諸螳螂之類(lèi),盛暑之時(shí)多有孕育,著諸物上,必有精汁,其汁干久則有毒,人手觸之不王相之間,則成其疾,名曰狐尿刺,日夜磣痛,不識(shí)眠睡,百方治之不瘥,但取蒲公英莖葉根中斷之,取白汁涂之,令濃一分,涂即瘥,神驗(yàn)。凡熱傷瘡,及狐尿刺,腫痛不可忍,并風(fēng)寒者,皆燒馬屎若生桑木趣得煙多熏之,汁出 即愈。

惡刺方∶

五月蔓荊子搗末,和烏牛乳封之,無(wú),即凡牛乳亦得。

又方∶取野狐矢燒灰,臘月豬膏和封孔上。

又方∶取;抑瓱釢n,冷即易。

又方∶以針砂和膠清涂之。

又方∶ 取故鞋網(wǎng)如棗大,婦人中衣有血者如手掌大,到勾棘針二七枚,三味合燒作灰,以臘月豬膏和涂之,蟲(chóng)出。

又方∶ 蔓荊子(五升)
上一味,微熬末研,小兒尿一升合納瘡口中,周回濃一寸,以火燒一升,投納瘡于中漬之,立愈。

又方∶煮槐白皮取湯漬之。

又方∶以苦瓠煮作湯漬之。

又方∶取五月五日蛇皮燒灰,臘月豬膏,和敷之。

又方∶取故鞍韉旃燒灰,臘月豬膏和封之,蟲(chóng)出。

又方∶取樗根白皮,切一升,泔漬煮三沸,納孔中,亦可漬之。

肉刺方∶

割頭令血出,內(nèi)丹如米許,曝之。

又方∶以刀割卻,以好墨涂遍,瘥。

狗咬方∶

即以冷水洗瘡,任血出勿止之,水下血斷以帛裹即愈。

蛇嚙方∶

以人屎濃涂,以帛裹縛,登時(shí)毒消。

蛇毒方∶

重臺(tái)末,唾和封,瘥,大驗(yàn)。

蜂毒方∶

取瓦子摩其上,唾二七訖,然后拋瓦子卻,安舊處。


癭病第七

方九首

治五癭方∶

鹿靨酒漬令沒(méi),火炙干,納于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盡更易,盡十具,即愈。

又方∶ 小麥面(一斤) 特生 石(十兩,燒) 海藻(一斤)
上三味,取三年酢一升漬小麥面曝干,更浸令酢盡,各搗為散,每服兩方寸匕,日四五服,藥含乃咽之。忌姜辛豬魚(yú)生菜辛菜,吹火、讀誦及大語(yǔ)用氣。

又方∶ 昆布(三兩) 海蛤(二兩) 松蘿(二兩) 海藻(三兩) 白蘞(二兩) 通草(二兩) 桂心 (二兩)
上七味,搗為散,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小麥(一升) 醋(一升,夜浸晝曝) 昆布(洗) 海藻(洗,各二兩)
上三味,搗為散,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以瘥為度。

又方∶ 昆布(一兩) 海藻(一兩) 海蛤(二兩) 半夏(一兩,洗) 細(xì)辛(一兩)土瓜(一兩) 松蘿(一兩) 通草(二兩) 白蘞(二兩) 龍膽(二兩)
上一十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再,不得作生活勞動(dòng)也。

又方∶ 昆布(二兩)
上一味,切如指大,酢漬含咽,汁盡,愈。

又方∶ 海藻(一斤) 小麥面(一升)
上二味,以三年酢一升,以溲面末曝干,往反令酢盡,合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怒。

陷脈散主二十三十年癭瘤及骨瘤m.payment-defi.com/jianyan/、石瘤、肉瘤、膿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十年不瘥, 致有漏潰,令人骨消肉盡,或堅(jiān)或軟或潰,令人驚惕寐臥不安,體中掣縮,愈而復(fù)發(fā)。治之方∶(《千金》云陷腫散。)

烏賊魚(yú)骨(一分) 白石英(半兩) 石硫黃(一分) 紫石英(半兩) 鐘乳(半兩, 粉) 干姜(一兩) 丹參(三分) 琥珀(一兩) 大黃(一兩) 蜀附子(一兩,炮去皮)
上一十味,搗為散,貯以韋囊,勿令瀉氣,若瘡濕即敷,無(wú)汁者以豬膏和敷之,日三四,以干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勿惜意不作也,著藥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 硝二兩,益佳。(《千金》有胡燕屎一兩)。

治癭方∶

菖蒲(二兩) 海蛤(一兩) 白蘞(一兩) 續(xù)斷(一兩) 海藻(一兩) 松蘿(一兩) 桂心 (一兩) 蜀椒(一兩,汗,去目、閉口者) 羊靨(二百枚,炙) 神曲(三兩) 半夏(一兩, 洗) 倒掛草(一兩)
上一十二味,各搗下篩以醬清牛羊髓脂丸之,一服三丸如梧子,日一服。


陰病第八

方一十四首

治丈夫陰下癢濕方∶

以甘草一尺,水五升煮洗之。(生用)。

又方∶

以蒲黃粉之,不過(guò)三。

治丈夫陰腫大如斗,核中痛方∶

雄黃(一兩,研粉) 石(二兩,研) 甘草(一尺,生用)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洗之,神良。

治丈夫陰頭癰腫,師所不能醫(yī)方∶

鱉甲(一枚)
上一味,燒焦末之,以雞子白和敷之。

治丈夫陰頭生瘡如石堅(jiān)大者方

刀刮虎牙及豬牙末,豬脂煎令變色,去滓,日三涂之。

又方∶

烏賊魚(yú)骨末,粉之良。

治妒精瘡方∶

丈夫在陰頭節(jié)下,女人在玉門(mén)內(nèi)似疳瘡作臼蝕之大痛,其疳即不痛,以銀釵綿纏臘月豬脂,熏黃火上暖,以釵烙瘡上令熟,取干槐枝 涂之,以麝香敷瘡上令香,黃礬青礬末敷之, 小

治男女卒陰中生瘡癢濕方∶

黃連 梔子(各二兩) 甘草(一兩) 蛇床子(二分) 黃柏(一兩)
上五味下篩粉之,干者以豬脂和涂上,深者綿裹納中,日三。

治下部痛癢生瘡,槐皮膏方∶

槐白皮(五兩) 赤小豆(一小合) 白芷(二兩) 楝實(shí)(五十枚) 桃仁(五十枚, 去皮尖 、雙仁) 甘草(二兩,生) 當(dāng)歸(二兩)
上七味,切,以苦酒漬一宿,旦以豬膏一升,微火煎白芷黃即成,去滓,摩上,日再。并納下部中三寸,瘥。

治陰莖頭瘡方∶

當(dāng)歸(三分) 黃連(半兩) 桃仁(二兩,去皮雙仁) 小豆(一分) 槐子(半兩)
上五味作末,粉瘡上,日三。

治陰頭生瘡方∶

蜜煎甘草,涂之即瘥,大良效。

治陰瘡黃汁出方∶

煮黃柏汁,冷漬敷蛇床黃連末,極效。

又方∶ 桃仁二七枚,熬令黃去皮尖雙仁,末之,酒服良。

又方∶ 生地黃一把,并葉搗取汁,飲之良。
點(diǎn)擊查看:<<千金翼方>>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méi)有了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chéng)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hào)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