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戟 (《本經(jīng)》)
大戟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
茜草科植物紅芽大戟的干燥根,均系野生,前者又稱
京大戟,主產(chǎn)于東北、華東地區(qū),以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后者又稱
紅大戟,主產(chǎn)于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叢、林緣及疏林下。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喜潮濕,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或粘質(zhì)壤土最宜生長。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脾、腎、大腸經(jīng)。功效瀉下逐水、
消腫散結。臨床用名有大戟、醋大戟。
【本草匯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主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
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睹t(yī)別錄》:味甘,大寒,有小毒。主治頸腋
癰腫,
頭痛,發(fā)汗,利大小腸。
《藥性論》:使,反
芫花,
海藻。毒用昌蒲解之。味苦,辛,有大毒。破新陳,下惡血癖塊,腹內(nèi)雷鳴,通月水,善治瘀血,能隨胎孕。
《日華子本草》:小豆為之使,惡薯預。瀉毒藥。瀉天行黃病,溫瘧,破癥結。
《開寶本草》:味苦,甘,大寒,有小毒。頸腋癰腫,頭痛,發(fā)汗,利大小腸。
《本草圖經(jīng)》:治
隱疹風,及風毒腳腫,并煮水,日日熱淋,取愈。
《湯液本草》:氣大寒,味苦甘,陰中微陽,有小毒。
《本草》云: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頸腋癰腫,頭痛,發(fā)汗,利大小腸。此
澤漆根也。
《液》云:與
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反
甘草。與芫花、
黃藥子等分,水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
傷風、
傷寒,
蔥白湯下;
傷食,
陳皮湯下;蚴逋,微加至止亦可。芫花別有條,海藏
十棗湯同用。
《珍》云:瀉肺,損真氣。
《本草衍義補遺》:甘寒有毒。主下十二水,腹?jié)M急痛,積聚、利大小腸,通月水,治瘀血,能墮胎孕。其葉名澤漆,味甘無毒,主治頗同。
《本草發(fā)揮》:成聊攝云:苦以泄之。甘遂、大戟之苦以泄水。水者,腎所生也。
潔古云:大戟,味苦、甘、寒,陰中微陽也。瀉肺氣,卻能損真氣。
《本草綱目》:痰涎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于心則迷竅而成
癲癇,妄言妄見。入于肺,則塞竅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則留伏蓄聚而成
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于經(jīng)絡,則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隱痛。陳無鐸《三因方》并以
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為飲,為涎為涕為癖。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jīng)隧之水濕,
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而復云痘瘡變黑歸腎一證,用百祥膏下之;以瀉腎,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自不實。愚按:百祥惟用大戟一味,大戟能行水,故曰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竊聞百祥非獨瀉腑,正實則瀉其子也,腎邪實而瀉其肝也。大戟味苦澀,浸水色青綠,肝膽藥也。故百祥膏又治嗽而能吐青綠水,夫青綠者,少陽風木之色也。仲景亦云:心下痞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者,十棗湯主之。其中亦有大戟。夫干嘔脅痛,非肝膽之病乎?則百祥之瀉肝膽也,明矣。肝乃東方,宜瀉不宜補。況瀉青、瀉黃皆瀉其子,同一瀉也,何獨腎只瀉腑乎?潔古老人治變黑歸腎證,用宣風散代百祥膏,亦為瀉子之意。蓋毒勝火熾則水益涸,風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血內(nèi)竭,不能化膿,而成青黑干陷之證。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蛟破⑻撃I旺,故瀉腎扶脾者,非也。腎之真水不可瀉,瀉其陷伏之邪毒爾。
得棗即不損脾。
《本草經(jīng)疏》:大戟稟天地陰毒之氣以生,故味苦寒而有小毒。甄權、潔古兼辛!秳e錄》兼甘。應是辛多,非辛則無毒矣?嗪噬葡伦邉t入腎肝,辛則橫走無所不到矣。潔古又謂瀉肺損真氣。其主下蠱毒者,以蠱毒必熱,必辛,辛則散,走臟腑,故假其辛寒以搜其辛熱,是以毒攻毒也?嗪滦,故能逐諸有余之水濕熱,及留飲在中下二焦則為腹?jié)M急痛,或成積聚。若辛甘寒,故散頸腋癰腫,利大小便,瀉毒藥,通月水。陰草苦辛有毒,故又墮胎也。天行黃病,非元氣實者勿用。經(jīng)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風之人其虛必矣。《本經(jīng)》又謂其主中風,皮膚疼痛,吐逆者,非也!焉有虛病而可施苦寒有毒下泄之藥哉?是重虛其虛也。
簡誤:大戟陰寒,善走而下泄,潔古謂其損真氣。故凡
水腫不由于受濕停水,而由于脾虛,堅則水清,土虛則水泛濫,實脾則能制水,此必然之數(shù)也。今不補脾,而復用疏泄追逐之藥,是重虛其虛也。宜詳辨而深戒之。惟留飲伏飲,停滯中焦,及元氣壯實人患水濕,乃可一暫施耳。
《本草蒙筌》:味辛、甘,氣大寒。陰中微陽。有小毒。惡
薯蕷,使赤豆。反甘草、海藻、芫花,畏
菖蒲、
蘆根、鼠屎。每與甘遂,同利小便。消水腫腹黃急疼,除中風皮膚燥痛。驅(qū)蠱毒。破癥堅。通月信墮胎,散頸疬逐瘀。苗名澤漆,味苦兼辛。退邪
熱皮膚,卻浮腫面目。大
腹水氣立遣,陰氣不足堪扶。
《本草乘雅》:雙枝為戟,所用為門,我軍彼敵,咽喉之地,疆界之域也。出入生死,莫不徭之,其為用大矣。蓋蠱毒唯入,十二水唯不出,風中欲入,吐逆欲出,四者之門能無樞要乎。然人身樞要主心,猶三軍之命在將,大戟花苗色味,悉屬心象,誠急方之宣劑、通劑,上下表里,誰能不徭其門,以為出入者。今人唯知逐水,尚可擴充治痘澄飲,以其咸從水類也?驮唬喝松硪跃鸥[為門,越人別立七沖為衢,大戟惟堪下泄,何有疆界門戶?答曰:九竅者,身形之門戶,七沖者,六府之衢路,如五藏十二經(jīng),及骨空腠理,亦莫不有疆界衢路門戶者。經(jīng)云:八萬四千毛孔,孔孔作大壑流,非寓言也。大戟苦寒,行心之用,于時為夏,設人身有一毛孔于時不大,便非靈活之身。唯其莫不夏大,乃成至大之用。大戟張大夏令,為門為衢,則邪去有路,自外自中而汗而下矣。且心之表氣為陽,而苦寒又得太陽寒水之化,故為心之用,宣發(fā)太陽之開藥也。以太陽經(jīng)主開,開處為衢為門,可無惑矣。
大以用言,戟者支兵也。周禮掌舍棘門,注云,以戟為門,主持開闔,且御侮也。如治吐逆,此但從開;如治蠱每十二水,以及腹?jié)M急痛積聚,與中風皮膚疼痛,此但從闔。闔者持以開,開者持以闔,亦若拔戟以逐之,以滅不格也。
《藥性解》:大戟,味苦甘,性大寒,有大毒,入十二經(jīng)。主水脹蠱毒,癥結腹?jié)M急痛,發(fā)汗,利大小腸,通月經(jīng),墮胎孕。
赤小豆為使,惡心藥,畏菖蒲,反甘草、芫花、海藻。
按:大戟陰中微陽,逐十二經(jīng)水,能損真氣,量虛實用之。
《藥鑒》:味苦,大寒,有毒。反甘草。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消急痛,破癥結,下惡血,攻積聚,通二便,殺蠱毒藥毒,療天行瘟瘧黃病,及頸腋癰腫。然大能瀉肺損真氣,非有大實堅者,不宜輕用。若中其毒,惟菖蒲可以解之。
《本草備要》:大瀉,通臟腑水濕。
苦寒有毒。能瀉臟腑水濕。行血發(fā)汗,利大小便。治十二水,腹?jié)M急痛,積聚
癥瘕,頸腋癰腫,風毒腳腫。通經(jīng)墮胎。誤服損真氣。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咳喘背冷;入肝則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經(jīng)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隱痛;入皮肉則
瘰疬癰腫。陳無擇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jīng)絡水濕,白
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復云痘證變黑歸腎者,用百祥膏下之,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百祥為大戟一味,能行膀胱之水故也。竊謂非獨瀉腑,乃腎邪實而瀉肝也。實則瀉其子,大戟浸水青綠,肝膽之色也。痘證毒盛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液內(nèi)竭,不能化膿,而成黑陷之證。瀉其內(nèi)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昂按:瀉心乃所以補心,瀉腎即所以救腎,邪熱退,則真陰復矣。《機要》用大戟一兩,棗三枚,同煮焙干,去戟,用棗丸服,名棗變百祥丸。得
大棗則大損脾。畏菖蒲,反甘草。
《本經(jīng)逢原》:大戟性稟陰毒,峻利首推?嗪伦吣I陰,辛散上瀉肺氣,兼橫行經(jīng)脈,故《本經(jīng)》專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等證,皆濁陰填塞所致,然惟暴脹為宜。云中風者,是指風水膚脹而言,否則傳寫之誤耳。夫大戟、甘遂之苦以泄水者,腎所主也。痰涎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于心,則迷竅而成癲癇,妄言妄見;入于肺,則塞竅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則留伏蓄聚而成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于經(jīng)絡,則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隱痛!度蚍健凡⒁钥叵训ぶ髦4箨苄古K之水濕,甘遂能行經(jīng)隧之水濕,
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痘瘡變黑歸腎,棗變百祥丸,用大戟制棗,去戟用棗以瀉肝邪,非瀉腎也。實則瀉其子,因腎邪實而瀉其肝也。仲景云:心下痞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者,十棗湯主之。其中亦有大戟。夫干嘔脅痛,豈非肝膽之病乎!百祥丸之瀉肝,明矣。至玉樞丹,同續(xù)隨子、
山慈菇等解蠱毒藥,則又不獨肝膽矣。其脾胃肝腎虛寒,陰水泛濫,犯之立斃,不可不審。
《本草崇原》:大戟生于西北,莖有白汁,味苦氣寒,皮浸水中,其色青綠,乃稟金水木相生之氣化。水能生木,則木氣運行,故主治蠱毒。治蠱毒者,土得木而達也。金能生水,則水氣運行,故主治十二水。十二經(jīng)脈環(huán)繞一身,十二水者,一身水氣不行而腫也。腹?jié)M急痛,積聚,言蠱毒之病,則腹?jié)M急痛,內(nèi)有積聚,大戟能治之。中風皮膚疼痛,言十二水之病,則身中于風而皮膚疼痛,大戟亦能治之。吐逆者,腹?jié)M急痛,積聚,則土氣不和。中風皮膚疼痛,則肌表不通,皆致吐逆,而大戟皆能治之也。
《本草求真》:[批]大瀉臟腑水濕。
大戟專入肺、腎,旁行經(jīng)絡。氣味苦寒,性稟純陽,峻利居首,上瀉肺氣,下泄腎水,兼因味辛,旁行經(jīng)脈,無處不到,浸水色綠,又入肝膽,故書皆載能治十二水毒,蠱結腹?jié)M急痛等癥,好古曰:大戟與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也。李時珍云:凡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于心則迷竅而癲癇;入于肺則竅塞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則留伏蓄聚,而成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于經(jīng)絡則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隱痛,《三因》并以控涎丹主之。蓋有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jīng)隧之水濕;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氣,要必實癥、實熱、實脈,方可以用,非實莫用。否則瀉肺傷腎,害人不淺。李時珍曰:愚按百祥惟用大戟一味,百祥獨瀉腑,正實則瀉其子也。腎邪實而瀉其肝也。潔古老人治痘變黑歸腎癥,用宣風散代百祥膏。亦是瀉子之意。蓋毒勝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熱則土受虧,故津血內(nèi)竭不能化膿而成青黑干陷之癥,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若中其毒者,惟菖蒲可解。
《得配本草》:得棗良。小豆為之使。畏菖蒲、蘆葦、鼠尿。惡薯蕷。反甘草、芫花、海藻。菖蒲解之。
苦,寒。有毒。入三陰、足太陽經(jīng)。瀉內(nèi)外上下之水溢。驅(qū)蠱毒,破癥結,逐血瘀,除痰飲。
配干
姜為散,治水腫喘急。煮大棗,治水腫。去戟取棗食之。泔水浸洗,再用漿水煮干,去骨用。
若誤用旁附,則冷瀉不禁,即煎薺苨湯解之。
妄用殺人。
《本經(jīng)疏證》:十二經(jīng)皆屬于五臟,大戟芽紅,莖中汁白,花黃紫,根皮或黃或紫,漬水則青,具五行之色。味苦氣寒,功專降泄,而合德于水,是以十二經(jīng)皆有水,至腹?jié)M急痛而成積聚者能治之。其莖中空,惟其中空,斯能外達,是以中風在表難泄而至皮膚疼痛者,亦能治之。水滿則上溢,風急則上冒,故為吐逆,水行風息吐逆之根已拔,是以亦能治之。
《本草分經(jīng)》:苦、辛,寒。專瀉臟腑水濕,逐血發(fā)汗,消癰,通二
便閉,瀉火逐痰。其十青綠,亦能瀉肝,陰寒善走,大損真氣;紫色者、上白者傷人,須去骨用。中其毒者惟菖蒲能解之。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大戟有瀉下作用。大戟根乙醚提取物有致瀉作用,熱水提物對
貓有劇瀉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為刺激腸管,引起腸管蠕動增強所致。
2. 大戟對金黃色
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3. 大戟有利尿作用。
4. 大戟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大戟根皮的
乙醇提取物能引起動物的末梢血管擴張,抑制
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大戟煎劑高濃度時對離體
蛙心呈明顯抑制作用;低濃度時,作用較弱或不明顯。
5. 大戟有殺蟲作用。大戟水煎液加0.1%中性肥皂,對蚜蟲、青蟲、
小麥吸漿蟲殺傷率在90%以上。
6. 大戟有鎮(zhèn)痛作用。
7. 大戟有抗癌、抗
白血病作用,其活性成分為大戟屬植物中的二萜酯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