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及制劑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生物因素與藥效間關系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劑型因素、體內吸收機理。
胃腸道吸收吸收:指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血管內給藥無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腸道吸收:小腸吸收最為重要 (一)、胃腸道上皮細胞膜的構造和性質:決定藥物被吸收的難易。 (二)、藥物的吸收機理: 1、被動擴散:被動轉運,藥物由高濃度一側通過生物膜擴散到低濃度一側的轉運過程。屬一級速度過程,即吸收速率隨胃腸液中藥物濃度即給藥劑量的增加而增加。 兩條途徑: (1)、溶解擴散 (2)、膜孔轉運 pKa 3-9 非離子型,易吸收 2、主動轉運:借助載體的幫助,藥物由低濃度區(qū)域向高濃度區(qū)逆向轉運的過程。需耗能 特點:吸收部位藥物濃度低時,一級吸收,藥物濃度高是,零級吸收。 兩種方式:(1)原發(fā)性主動轉運 (2)繼發(fā)性主動轉運 競爭性、飽合性、部位專屬性 3、促進擴散:由高濃度向低濃度,但也需載體參加,速度很快。 競爭性、飽合性、部位專屬性 4、胞飲作用:細胞主動變形將某些物質攝入(釋放)到細胞內(外),稱膜動轉運。出胞入胞稱胞飲。對蛋白質和多肽類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異性。 (三)、胃腸道的結構與藥物吸收:小腸:被動擴散、其他 大腸:被動擴散、胞飲、吞噬 二、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響: 1、胃腸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減慢胃空速率,推遲小腸內吸收 4、血液循環(huán) 5、胃腸分泌物溶劑拖帶效應:胃腸道內水分的吸收有時對藥物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二)、藥物理化性質的影響: 1、 解離常數和脂溶性: 2、不取決于總濃度,醫(yī)學全在線網站www.med126.com 3、而與非解離型部分濃度有關。 PH-分配學說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響: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藥物的穩(wěn)定性:PH、酶四、劑型因素的影響: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劑 1、 液體制劑: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減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動轉運則延長停留時間有利吸收。 口服藥物的油/水分配系數大,難于轉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腸吸收:不易受酶影響 2、口腔吸收:被動擴散,遵循PH-分配假說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級,混懸零級,影響吸收最主要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膚吸收:影響因素:(1)藥物 (2)基質:乳劑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進劑 (4)皮膚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藥物較好的給藥部位,控制粒度。2.5-3.0um醫(y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親水親油的藥物,或離子型與分子型間能很快達到平衡的藥物較易透過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陰道粘膜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