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蘆湯
治一切惡瘡,毒腫丹瘤,瘰 疔腫,魚睛五發(fā),瘭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拘急惡寒,肢體疼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秘澀,小便赤黃,并宜服之。妊身莫服。
漏蘆 白蘞 黃芩(去黑心) 麻黃(去節(jié)) 枳實(shí)(麩炒去穣) 升麻 芍藥 甘草(炙)樸硝(以上各一兩) 大黃(二兩)
上除硝外,余 咀,與硝同和勻。每服三錢,氣實(shí)人五錢,水一盞半,文武火煎七沸,去渣,空心熱服。
化毒丹
治百種惡瘡毒腫,初覺一二日,咳逆煩悶,或咽喉閉塞,發(fā)熱惡寒。
沒藥 乳香(以上各五錢,另研) 草烏頭(醋浸泡制) 浮石(以上各一兩,燒赤,醋淬七次,研,余醋另放) 巴豆(四十九個(gè),去皮,生用,另研)
上五味為細(xì)末,用浮石、烏頭、余醋打面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冷酒送下,忌熱飲。取快利三、二行,或吐出惡為效。
內(nèi)消丸
治瘡腫初生,及瘰 結(jié)核,熱毒郁滯,服之內(nèi)消矣。大效。
青皮 陳皮(以上各二兩) 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薄荷葉 皂角(以上各八兩。不利者,去粗皮錘碎。二味水一斗,煮令極軟,揉汁去渣用,熬成膏。)
上將青皮、陳皮末并牽牛末和勻,用前膏子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荊芥、茶清、溫水皆可下之。
五利大黃湯
治人年四十以前,氣血盛多,若患瘡疽,大小便秘。
大黃(根) 黃芩(去腐) 升麻(以上各二兩) 芒硝 梔子(以上各一兩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五七沸,去渣,空心稍熱服。
內(nèi)消升麻湯
治證同前。
大黃 升麻 當(dāng)歸 黃芩(去腐) 枳實(shí)(炒去穣) 芍藥(以上各二兩五錢) 甘草(炙,一兩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食前稍熱服。
五香連翹湯
(如不用五香,曰七味連翹湯)
治證同前。
麝香(一字。五味為粗末,另研) 連翹 射干 獨(dú)活 升麻 甘草(炙) 寄生草(以上各一兩) 大黃(一兩五錢)
上七味, 咀,與前五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取利為效;未利,則再服。食前。
牡蠣大黃湯
治證同前。
牡蠣 木香 大黃(煨。以上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春夏露 一宿,于雞鳴時(shí)空心服之。冬月于暖處放一宿。婦人重身者勿服此藥。快利三兩行,便勿服。以上五方,對(duì)證選用。
和血通氣丸
治證同前。
人參(一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大黃 黃芩(去核) 黃柏(以上各四兩) 牽牛(一斤,炒香,取頭末,四兩)
上六味,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溫水送下。尋常積熱之人,隔三、二日服此藥微利潤(rùn)動(dòng),永不生瘡腫。如已早覺者,服之亦得內(nèi)消矣。
地黃煎丸
治臟腑有熱,胸膈痰實(shí),血?dú)獠缓,?jīng)絡(luò)秘澀,多生瘡腫,已患惡瘡毒腫,大小便結(jié)
生地黃(新者十兩,洗,水浸研如泥) 黃連(五兩) 黃芩(去腐三兩) 枳殼(炒,去穣)大黃(以上各二兩五錢) 人參(二兩)
上除地黃煎外,并為細(xì)末,再和地黃煎和搗入,煉蜜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溫水下。素有熱之人,日服百余丸,不發(fā)瘡瘍。年高氣弱之人,亦宜常服,清利胸膈明目。
槐角煎丸
治瘡瘍瘰 ,疥癬赤腫等瘡。
天麻 川芎 甘草(炙) 黃藥子 甘菊花 人參(以上各一兩) 何首烏 苦參(以上各五錢) 荊芥穗 防風(fēng)(以上各二兩) 槐角(并仁,另放) 皂角(不蛀者,以上各四兩,水一斗煮軟,揉汁去渣,取仁熬成膏子,其皂角取肉研成膏子為用者)
上除皂角膏外,槐仁與諸藥為細(xì)末,入膏內(nèi)溲和,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竹葉湯下。
皂角煎丸
治風(fēng)毒瘰 。
皂角(不蛀者三十錠,內(nèi)十錠炮黑,十錠酥炙,十錠用水一斗煮軟,揉汁用度) 何首烏 玄參 薄荷葉(以上各四兩)
上為細(xì)末,與前膏子同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溫水送下。
苦參散
(出野夫多效方)
治遍身瘡疥,經(jīng)年不效。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前酒調(diào)下,日進(jìn)二服,忌發(fā)風(fēng)物。
苦參丸
治證同前。
山梔子仁 苦參 防風(fēng) 玄參 獨(dú)活 枳實(shí) 甘菊花 黃連(去須) 黃芩(去心) 大黃(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食后服。
肺風(fēng)丸
(全體治世方)
治面鼻風(fēng) 及 。
細(xì)辛 旋復(fù)花 羌活(以上各一兩) 晚蠶蛾(去翅足) 苦參(以上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軟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不拘時(shí)。
連翹散
治瘡瘍癤腫,一切惡瘡,疼痛煩渴,大便溏泄,虛熱不寧。
連翹 山梔子 甘草 防風(fēng)(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shí)候。
竹葉黃 湯
(出《總錄》一百二十一)
治諸癰疽、發(fā)背煩渴,及一切惡瘡發(fā)大渴者。
淡竹葉(二兩) 黃 當(dāng)歸 川芎 甘草 黃芩(去心) 芍藥 人參 麥門冬(去心)半夏(湯洗) 石膏(以上各三兩) 生地黃(八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竹葉五片,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粗,溫服。
枳殼丸
(出《總錄》)
治瘡疽熱癰腫瘰 。
枳殼(麩炒去穣) 牽牛(炒,取頭末) 木香 青皮(以上各一兩) 甘草 大黃
上為細(xì)末,用皂角長(zhǎng)一尺許者,三錠,約三兩,炮焦捶碎,以好酒煮軟,挪取汁熬膏稠粘,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蔥茶下,日進(jìn)二服。
五香湯
(出《總錄》)
治諸瘡毒瓦斯入腹,托里。
丁香 木香 沉香 乳香(以上各一兩) 麝香(三錢。嘔者去麝香,加) 藿香 (渴加)人參(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空心稍熱服!犊備洝贰ⅰ妒セ荨、金》、《外臺(tái)》治諸瘡腫方中,皆載此方,大同小異。大抵專治毒瓦斯入腹,煩悶氣不通者;其余熱渴,昏昧,口燥咽干,大便硬,小便澀者,未可與服。
托里黃 湯
(出《總錄》)
治諸瘡潰后,膿多內(nèi)虛。
茯苓(去皮) 人參 官桂(去肉) 遠(yuǎn)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炮) 黃 當(dāng)歸(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托里茯苓湯
防風(fēng) 桔梗 芍藥 五味子 川芎 甘草 麥門冬(去心) 桂(去皮) 熟地黃(以上各一兩) 當(dāng)歸 黃 茯苓(以上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托里當(dāng)歸湯
(太醫(yī)瘡科何君五方)
當(dāng)歸 黃耆 人參 熟地 川芎 芍藥 甘草(炙) 柴胡(己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食前溫服。
托里散
(出太醫(yī)瘡科成子玉方)
川烏頭(炮) 茯苓(以上各三兩) 干姜(炮)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五錢)杏仁(炒去皮尖) 五味子 桂心(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六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托里玄參散
(出《總錄》)
主托里止渴,解熱煩渴。
玄參 人參 甘草(炙) 甘菊花(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綠豆湯調(diào)下,亦名內(nèi)托散。
內(nèi)托散
(洪氏有芍藥,總錄無芍藥。亦名生肉芎 散)
治癰疽潰后內(nèi)虛者,或氣弱人,初覺生瘡瘍。亦可服內(nèi)消,宜詳細(xì)用之。
當(dāng)歸 芎 黃 濃樸(去皮) 桔梗 防風(fēng) 甘草(炒) 官桂 人參 白芷 芍藥(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或木香湯亦可。
內(nèi)補(bǔ)散
(《圣惠》六十一,《總錄》一百二十八無川芎)
黃 麥門冬(去心) 川芎 當(dāng)歸 茯苓(去皮) 人參 五味子(以上各一兩) 遠(yuǎn)志(去心) 甘草(炙) 桂心(以上各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三枚,煎八分,溫服無時(shí)。
內(nèi)塞散
治疳 不瘥諸瘡。
附子(二個(gè),炮) 官桂(去皮) 赤小豆 甘草(炙) 黃 當(dāng)歸 茯苓 防風(fēng) 白芷 桔梗 川芎 人參 遠(yuǎn)志(去心) 濃樸(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空心日進(jìn)一服。
香粉散
主托里止痛,解煩渴,退虛熱。
真綠豆粉(三兩) 南乳香(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新水調(diào)下。
止痛當(dāng)歸湯
(出《總錄》一百三十)
治腦疽發(fā)背,穿潰疼痛。
當(dāng)歸 黃 人參 官桂 芍藥 甘草(炙) 生地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日進(jìn)三服。
黃 茯苓湯
(出《總錄》一百二十)
治諸瘡潰后,托里除虛熱。
黃 白茯苓 官桂(去皮) 麥門冬 五味子 川芎(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生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日進(jìn)三服。
內(nèi)補(bǔ)防風(fēng)散
附子(二個(gè),炮裂,去皮臍) 防風(fēng) 茯苓 白芷 桔梗 川芎 當(dāng)歸 人參 甘草(炙)志官桂(去皮) 黃 (以上各一兩) 濃樸(二兩,生姜汁制) 赤小豆(半斤,酒浸一宿)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服。
伏梁丸
(出《養(yǎng)生必用方》)
治環(huán)臍腫痛,腸胃瘡疽。
濃樸(生姜汁制) 茯苓 枳殼(麩炒去穣) 白術(shù) 荊三棱(炮) 半夏(湯洗七次) 人參(以上各一兩)
(出前方)
治陷脈 。
濃樸 官桂(去皮) 白術(shù) 甘草 干姜(炮) 木香(以上各一兩) 附子(二兩,醋浸炮淬七次,去皮臍)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飲湯下。
木香 腫湯
治諸瘡疽始發(fā),腫 增長(zhǎng)熱痛。
木香 犀角 大黃 梔子仁 升麻 黃芩 黃連 射干 黃柏 白蘞 甘草(炙) 樸硝 紫檀 羚羊角(以上各一兩)
上 咀,入生地黃汁五合,如無,只用生干地黃五兩,銼碎和勻,每用藥五兩,水一斗,煎至七升,入麝香五錢,凈帛蘸藥,熱拓腫上。日兩三度,冷即再換。
升麻 腫湯
升麻 黃 防風(fēng) 川芎 生地黃 細(xì)辛(以上各等分)
上 咀,用藥二兩,水二升,煎十沸,稍熱淋 ,內(nèi)消如神。
腫升麻湯
(出《總錄》淋 條下)
升麻 芒硝 黃芩 漏蘆 梔子仁 蒴
上 咀,每用藥二兩,水三升,煎十沸,帛蘸藥 漬腫處。
豬蹄湯
(出《圣惠方》)
升麻 甘草 芍藥 蒴 (以上各等分)
上 咀,每用藥四兩,水一斗,豬蹄一對(duì),煮蹄軟取出,次下藥,再煎十沸,帛蘸淋
甘草大豆湯
(出《圣惠方》)
治外陰蝕下疳,湮瘡腫痛。
甘草(三兩) 赤皮蔥(三莖) 大豆(一合)
上用水三升,煮豆熟為度,用槐條一握同煮,取清汁熱淋浴,冷即再溫。浸三、二時(shí)為度,大效。
腫湯
芍藥 丹參 黃芩(去黑心) 白蘞(以上各等分)
上 咀,用藥五錢,水一升,煎十沸,帛蘸頻 之。
洗毒湯
苦參 防風(fēng) 甘草(炙) 露蜂房(以上各等分) 白芷
上 咀,水煎濃汁,洗瘡腫。
浴毒湯
(出《拾遺》衛(wèi)生方)
治小腸風(fēng),陰瘡癢痛。
上 咀,用藥二兩,水五升,入芒硝半兩,煎至三升,熱洗浴瘡。
何首烏散
(出秘寶生方)
治遍身瘡腫癢痛。
防風(fēng) 苦參 何首烏 薄荷(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藥半兩,水酒各一半,共享一斗六升,煎十沸,熱洗,便于避風(fēng)處睡一覺。其痛甚者,三日痊愈。
八仙散
(出衛(wèi)生方)
治游風(fēng)腫癢疥癬瘡,或因洗頭游風(fēng),瘙癢生瘡。
細(xì)辛 荊芥 白芷 川芎 黃芩 防風(fēng) 甘草 地骨皮(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藥二兩,水二碗,煎十沸,去渣,熱淋 患處。
消毒湯
治百雜瘡腫,悉能內(nèi)消。
獨(dú)活 防風(fēng) 細(xì)辛 本 川芎 枸杞子 荊芥 漏蘆 大黃 黃芩(去腐) 官桂 苦 威靈仙 丹參 黃 當(dāng)歸 芍藥 茯苓 黃連 無心草 黃柏 麻黃 葛根 蒴 菊花 杜仲 地骨皮 秦皮 草 甘草 甘松 藿香 白芷 露蜂房 升麻 零陵香(以上各一兩) 蒼術(shù)(三兩) 樸硝(五兩) 菖蒲(八兩)
上為粗末,每用藥半兩,水二升,蔥三莖,槐柳枝各一握,同煎十余沸,去渣,熱淋洗浴。此藥用之如神。
熨風(fēng)散
(出玉于子中箱集)
羌活 防風(fēng) 白芷 當(dāng)歸 芍藥 細(xì)辛 芫花 吳茱萸 官桂(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作二劑,赤皮蔥連須切半斤,同釅醋拌勻,炒令極熱,帛裹于瘡上熨之,稍冷即換藥熨之上下,痛止而已。
應(yīng)痛丸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蒼術(shù)(去皮) 當(dāng)歸 草烏頭(炮) 黑牽牛(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用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醋湯送下。
黃 丸
治腎臟風(fēng)虛,攻注手足,頭面麻痹痛癢,或生疥癬腫 。
黃 烏藥 茴香(炒) 地龍(去土) 川椒(去目) 防風(fēng) 川楝子(炒) 赤小豆 白蒺藜(去刺) 海桐皮 威靈仙 陳皮(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梔子仁湯
(出《普濟(jì)生靈方》)
治時(shí)氣頭面赤腫。
郁金 枳殼(去穣) 升麻 梔子仁 牛蒡子 大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蜜水調(diào)下。
葛根牛蒡子湯
治時(shí)毒,大頭病是也。
葛根 貫眾 甘草 鹽豉 牛蒡子(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用水調(diào)下。此疾近代患者,傳染多致夭。枉治之者,少得方法,太熱必然。殊不知亦有虛實(shí)表里,治之者,詳其汗、下、吐不同。大抵與傷寒頗類。其中亦有可針鐮砭射出血者,亦有久而敗爛出膿者,其間變異百端,不可不慎所宜時(shí)疾也。
通氣散
治時(shí)氣頭面赤腫,或咽喉閉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瘥。若看病之人,用此藥必不傳染。
玄胡(一兩五錢) 豬牙 皂角 川芎(以上各一兩) 藜蘆(五錢) 躑躅花(二錢五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紙捻子蘸一米許, 于鼻中,取嚏為效。
白丁香散
治婦人吹奶,初覺身熱頭痛寒熱及胸乳腫硬,是其候也。服之能令下其乳汁,通其血脈,立能自消矣。
白丁香(直者)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服,腫硬立消,甚者不過三服。
治發(fā)背惡瘡,托里止痛排膿。
金銀花(四兩,無花用苗葉嫩莖代之)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分為三服,酒、水各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shí)。
皂蛤散
治婦人因露風(fēng),邪氣外客于乳內(nèi),始為吹奶,積久不消,以為奶癰。此藥導(dǎo)其汁,散其風(fēng)邪,汗出,其病自然痊愈矣。
皂角(不蛀者,燒存性) 真蛤粉(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十香膏
治五發(fā)、惡瘡、結(jié)核、瘰 、疳 、疽、痔。
沉香 麝香(以上各一錢) 木香 丁香 乳香 甘松 白芷 安息 藿香 零陵香(各五錢 菖蒲 濃樸 木鱉子 官桂 商陸根(各二兩,銼碎) 桃仁 杏仁 柏子仁 松子仁(各五錢) 槐枝 桑枝 柳枝 松枝(各二兩,銼) 沒藥 輕粉 雄黃 朱砂 云母石 生犀角 亂發(fā)灰 白礬灰(各二兩,另研如粉) 真酥 豬脂 羊腎脂(各二兩) 黃丹(一斤) 清芝麻油(三斤)
上先于木炭火,煉油香熟,下一十六味銼碎藥,并四枝、四仁,熬至紫黑色,出火,濾,入脂酥,煎十余沸,再以新綿濾過,油澄清拭鐺令凈,再入火上煎油沸,下丹,用濕柳枝作簞子,不住攪,熬一日,滴在水中成珠,不散則成也。離火,入十味藥末,攪勻,再上火,入云母等粉八味,輕煎令沸,出火,不住攪一食時(shí),于瓷盒內(nèi)密封收。每用量瘡口大小,緋帛上攤貼之。腸胃癰疽可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溫酒送下。
犀角膏
當(dāng)歸 川芎 黃 白芷 白蘞 杏仁 木鱉子 官桂 乳香 沒藥(以上各一兩) 亂發(fā)灰(五錢) 黃丹 清油(五斤)
上前八味細(xì)銼,于油內(nèi)先浸一宿,于木炭火上熬至白芷、杏仁焦,濾去渣,澄清再煎,油沸下丹,以濕柳木簞子不住攪旋,滴藥在水中,如珠不散,出火,候一時(shí)辰,下乳香、沒藥,并發(fā)灰攪勻,于瓷盒內(nèi)收,根據(jù)常法攤用之。
乳香膏
治一切惡瘡打撲,走注疼痛。
乳香(研) 珠子瀝青 白蠟(以上各五錢) 白膠香(二兩) 杏仁油(一斤)
上將瀝青,于木炭火上先溶開,下白膠香、黃蠟化開,入油攪勻,以綿濾去渣,于井花水中持拔白色如銀,再溶,入乳香在內(nèi)拔白色,收瓷盒內(nèi),根據(jù)常法攤用之。
白龍膏
治頭面五發(fā)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敗腫,通氣脈如神,至可無輕粉(五錢,另研) 白薇 白芷 白蘞 黃 商陸根 柳白皮 桑白皮(以上各一兩)
乳香(二兩,另研) 定粉(另研) 黃蠟(以上各八兩) 杏子油(一斤,如無,用芝麻油)
上七味銼,油內(nèi)揉浸三日,于木炭火上煎,令白芷黃色,濾去渣,于油中下黃蠟、乳香溶開出火,再濾,候微冷,下輕粉、定粉急攪,至冷,瓷盒內(nèi)收貯。每用緋絹上攤用之。
消毒膏
當(dāng)歸 黃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蘞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鱉子(用仁)
松(以上各五錢,銼) 乳香 沒藥(以上各三錢) 輕粉(一錢) 朱砂 朱紅(以上各五分)
麝香(一分) 黃丹(炒紫色) 黃蠟(以上各八兩) 芝麻油(一斤)
上將銼藥油浸七日,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濾去渣,下黃蠟,候溶開出火,下丹,急攪轉(zhuǎn),下乳香、麝香、朱砂等六味,不住手?jǐn)囍聊,瓷盒?nèi)收貯,白光絹上攤之。治證如白龍膏之類,貼面目毛發(fā),最宜用之。
磨風(fēng)膏
治頭面五發(fā)、瘡腫、疥癬等疾及湯火破傷,磨風(fēng)止痛,滅瘢痕。
白附子 白芍藥 白茯苓 零陵香 白芨 白蘞 白芷 白檀 藿香 升麻 細(xì)辛 黃 甘草 杏仁(去皮尖。以上各五錢) 腦子(一分) 栝蔞根(一兩) 大栝蔞(二兩,去皮) 黃蠟(六兩) 芝麻油(一斤)
上先藥十四味銼,油內(nèi)浸百日。于臘月慢木炭火上銀石器內(nèi),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入二味著內(nèi),煮百沸,重綿濾去渣;再慢火上煉油香,下削凈黃蠟,溶開為度,傾在瓷器內(nèi)收貯,上糝腦子密封,旋用磨風(fēng)涂之。
天麻膏
治疥癬、赤禿、手足癬皮剝起, 疼、疳瘡侵蝕痛,膿汁浸yin滋蔓,經(jīng)久不瘥者。
草烏頭 釣苓根 木鱉子 天麻 藜蘆 川芎 野狼毒(以上各五錢) 輕粉 粉霜(以上各二分,另研) 臘豬脂(二兩) 黃蠟(六兩) 油(一斤)
上前七味細(xì)銼如麻豆大,于油內(nèi)煎至焦紫色,令冷,濾去渣,上火入黃蠟、豬脂溶開,再用重綿濾過,入輕粉、粉霜攪凝,瓷盒內(nèi)收貯。用以涂摩之,大效。
善應(yīng)膏
(出南京寶梵院明昌六年聞進(jìn)方)
當(dāng)歸 白芨 官桂 白蘞 白芷 杏仁(去皮尖) 木鱉子仁(以上各一兩,銼碎) 乳香 沒藥(以上各五錢,研) 黃丹(二斤) 芝麻油(五斤)
上先將油煎銼藥,令白芷焦黃,濾去渣,再煎油沸,下丹,用濕柳簞子不住手?jǐn),滴在水中成珠子,住火,入乳香、沒藥攪勻,以瓷盒內(nèi)收貯。根據(jù)常法用之。
靈應(yīng)膏
(出《總錄》)
治五發(fā)、惡瘡、瘰 、結(jié)核、乳癰。
白麥飯石(燒醋淬七次) 白蘞(以上各五兩) 鹿角(十兩,燒存性)
上為細(xì)末,每用釅醋中熬如膏,濃涂于上,中心留一竅,以出其毒。以故舊軟布攤之貼。未成膿者,貼即自消,已成膿者便潰,惡肉疾出,新肉早生。效不必具陳,用之如神。
翠玉膏
治軟癤膿水逗留,愈后復(fù)發(fā)。
明瀝青(四兩) 銅碌(二兩) 芝麻油(三錢) 豬膽(三個(gè))
上先于炭火上溶開瀝青,入油令沸,下膽汁攪勻,入水中用手搏搦,瓷盒內(nèi)收貯。
用于緋光絹上,量瘡大小攤貼之,不須再換,一上便痊,可自落為度。
追毒散
(太醫(yī)成子玉方)
治一切惡瘡,膿水不快者。
五靈脂 川烏頭(炮) 白干姜(炮,以上各一兩) 全蝎(五錢)
上為細(xì)末,用少許糝瘡口中,深者紙捻蘸藥 于瘡口內(nèi),以膏貼之,或浸蒸餅,令浸透,搦去水,和藥合勻,捻作錠子,每用 入瘡口中,亦名追毒錠子。
回瘡錠子
治疔瘡大效。
草烏頭(一兩) 蟾酥(七錢) 巴豆(七分,去皮)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面糊和捻作錠子,如有惡瘡?fù)葛郏煌礋o血者,用針深刺到痛處有血,用此錠子 之,上用膏貼之。疔瘡四畔 之,其疔三、二日自然拔出。此藥最當(dāng)緊用。
射膿丸
治諸瘡癤,膿水已成,即當(dāng)針開決出陳臭惡瘀,則其活也。若其惡瘀不出,欲針口須當(dāng)開發(fā),用此藥以射出其膿也。
白礬灰(一錢) 砒霜(五分) 黃丹(一字)
上為末,面糊為丸,捻作錠子。每用粘瘡頭欲出處,以膏貼之自潰。
替針丸
(出保生信妨方)
治證同前。
陳壞米末(m.payment-defi.com/yaoshi/一錢) 砂(五分) 雄雀糞(直者二千一粒)
上為細(xì)末,粳米粥丸,如粳米樣。每用一丸,粘在瘡頭上,以膏貼之。
治瘰 ,并馬老鼠瘡。
銅碌 斑蝥 砒霜(以上各五分)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鼠糞大。每用時(shí),一錠子作三丸,納于瘡口上,以膏貼之,如無瘡口,干糝之妙。
翠霞散
治百雜惡瘡,去毒生肌。
滑石 銅碌(五錢) 輕粉(二錢) 片腦 麝香(以上各三分) 粉霜(一字)
上為細(xì)末。每蘸藥 于瘡口上,以膏貼之;蚧䞍擅ドⅲ科錅\深輕重用之。
搜膿散
治年深不效惡瘡。
白芷(一兩) 芎 (二兩) 白芍藥(三兩) 輕粉(三錢)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瘡口上。瘡口深者 之。
引膿散
治證同前。
野狼毒 釣苓根 無心草根 白丁香(以上各五錢)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如前法用治之。
乳香散
治證同前。
白干姜 苦丁香 草烏頭(以上各五錢) 釣苓根 野狼毒 乳香(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之,或唾調(diào)作錠子, 入瘡內(nèi)。
釣苓散
(陳宮寶方)
治證同前。
井鹽(一兩) 無心草 干姜(以上各二兩) 釣苓根(三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之,或唾調(diào)少許,涂在膏上就貼之。
截疳散
治年深疳 瘡大效。
密陀僧 白蘞 白芨 黃丹(以上各一兩) 黃連(五錢) 輕粉(一錢) 腦子 麝香(以上各五分)
上前四味為細(xì)末,后四味另研極細(xì),和勻?yàn)樯。每用或糝或 瘡口中,以膏貼之。
抵圣散
治耳中膿經(jīng)年不愈,及驢涎、馬汗攻 ,瘡瘍、骨疽、疳 等瘡。
白礬灰(一兩) 烏魚骨(三錢) 乳香(二錢) 干胭脂 輕粉(以上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細(xì)末,或糝或 ,以膏貼之。如有耳膿者,用一字 耳中。
青金錠子
治諸惡瘡,膿出不快者,及多年疳 瘡,愈而復(fù)發(fā)。
白丁香 銅青 砂 粉霜 輕粉(以上各五分) 麝香 龍腦(以上各一字)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捻作錠子,每用 入瘡口中,膿水出快。
白龍散
主生肌止痛及耳中卒然大痛。
寒水石(四兩,燒半白研) 烏賊魚骨(研) 滑石(以上各一兩,研) 硼砂(三錢) 輕粉(一錢)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耳中痛者,油調(diào)如糊,滴 于耳中,痛立止。
桃紅散
主斂瘡生肌,定血僻風(fēng)邪。
滑石(四兩) 寒水石(燒,二兩) 小豆粉(一兩) 乳香 輕粉(以上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血不止者,和燈草貼瘡口上,以帛封之。
檳榔散
治久患惡瘡,肌肉遲生。
木香 黃連 檳榔(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之。
金黃散
(出管龠生方)
主消腫散毒、生肌止痛。
黃連 大黃 黃 黃芩 黃柏 郁金(以上各一兩) 甘草(五錢) 龍腦(五分,另研)
上為細(xì)末,入龍腦研勻。若治濕毒丹腫,新水調(diào)掃赤上,或蜜水調(diào)如稀糊,用小紙花子貼之。或小油調(diào)掃,如久不瘥,熱瘡毒赤,干糝或水調(diào)涂亦佳。
主斂瘡,大效。
寒水石(燒) 滑石(以上各二兩) 龍骨 烏魚骨(以上各一兩) 密陀僧 枯白礬 干胭脂 定粉(以上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用藥干糝瘡口上。
水澄膏
治熱毒腫痛,大效。
大黃 黃柏 郁金 天南星 白芨 樸硝 黃蜀葵花(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新水一盞半,藥末二錢,攪調(diào)勻,候澄底者,去浮水,以紙花子攤于腫處貼之。如急燥,津唾潤(rùn)之。此藥治熱毒赤腫神效。如皮膚白色者,勿用之。
治熱毒丹腫,游走不定。
寒水石(生用) 石膏(生用,以上各四兩) 黃柏 甘草(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新水調(diào)掃之,或油調(diào)涂之,或紙花子小貼亦妙,涼水潤(rùn)之。
金露散
(出《普降生靈方》)
治時(shí)氣熱毒。
寒水石(生用一兩五錢) 黃柏(一兩) 白芨 白蘞 雄黃(以上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xì)末,無根水調(diào),以紙花子貼,或掃亦妙。
消毒散
治諸惡瘡,生肌止痛,消毒散腫。
滑石(一斤) 黃柏(二兩) 黃丹(一兩) 乳香(五錢) 輕粉(三錢)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或燒湯,及下注、 瘡、風(fēng)濕、疥癬等瘡,油調(diào)涂之。
大檳榔散
(成子玉方)
治干濕疥癬。
硫黃 黑狗脊(以上各五錢) 輕粉(一錢) 紅娘子 大檳榔(以上各一個(gè))
上為細(xì)末,每用藥末半錢,于手掌中,臨臥時(shí),油調(diào)如糊,兩手搓摩極熱,鼻內(nèi)聞之,及摩擦疥上。隔日再用,甚者不過三上,必驗(yàn)。
天麻散
治白禿疳瘡及風(fēng)毒疥癬。
藜蘆 天麻 野狼毒 白芷 草 釣苓根 草烏頭 管仲 細(xì)辛(以上各五錢) 雄黃(二錢) 輕粉(一錢)
上為細(xì)末,每用藥半兩,紙一重綿裹,油三兩,浸三日外,蘸指擦患處。如稍干,添油一兩;添至三兩,換藥。其效如神。
決效散
治風(fēng)癢頭瘡。
管仲(三兩) 白芷(一兩)
上為細(xì)末,油調(diào)涂之。
水銀膏
治 瘡疥癬,無名惡瘡,但是手足瘡疥,浸yin多汁,久而蟲生,涂之神效。
茹(銼) 黃蠟(以上各一兩) 黃連(銼) 蛇床(微炒) 白礬枯 水銀(以上各二兩)
上用臘豬脂七兩熬開,下三件銼藥,煮至焦紫色,去渣,再入黃蠟溶開出火,稍凝,下水銀、礬石攪至勻。每用涂摩。
平肌散
治諸瘡久不斂者。
密陀僧 花蕊石(二味同 赤色) 白龍骨(以上各一兩) 黃丹 乳香 黃連(以上各二錢五分) 輕粉(一錢)
上為細(xì)末,入乳香、輕粉、黃丹同研令勻。每用干糝。
神黃散
治一切熱腫,攻 疼痛。
黃柏末(一斤) 黃丹(二兩,炒紫色) 雄黃(一兩,另研)
上同研勻,每用新水調(diào)如糊,敷掃,以小紙花貼,稍干,以蜜水潤(rùn)之。
博金散
治下疳蝕臭爛腫痛。
白礬(與密陀僧同為末,相和,于沙鍋內(nèi)火上炮汁盡) 密陀僧(以上各五錢) 白堊(二錢) 黃丹 輕粉(以上各一錢) 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先須另用槐枝、蔥白、鹽、甘草熬湯,淋 洗一二時(shí),淹干糝上項(xiàng)藥。每用藥先須洗浴,然后糝藥,甚者三五次瘥。
金傷散
治刀鐮斧傷,僻風(fēng)止痛生肌。
白芨(三兩) 陳鍛石(風(fēng)化) 桑白皮 黃丹(以上各二兩) 白附子 天南星 龍骨(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貼之。
完肌散
治證同前。
密陀僧 桑白皮(新者) 龍骨(以上各四兩) 陳鍛石(二兩) 黃丹(五錢)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xì)末,干糝之。
定血散
治證同前。
黃丹(一兩) 烏魚骨 白礬灰 龍骨(以上各二兩) 密陀僧(半斤) 桑白皮(一斤)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定血如神。
碧霞錠子
(太醫(yī)陳官寶方)
治惡瘡?fù)覆挥X疼痛。
銅碌(一兩) 砂(二錢) 蟾酥(一錢)
上為細(xì)末,軟米飯一處擦勻,捻作錠子粳米樣,每用針刺之,不覺痛者,但有血出,一錠子在內(nèi),以膏貼之;或作散,以紙捻蘸 之;亦可臨證看如何宜合用度。
漏蘆湯
治婦人吹奶初覺。
漏蘆 練實(shí) 大黃 黃芩 芍藥 甘草(以上各五錢)
上為粗末,每用三錢,水一盞半,燈草三十莖,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shí)。
王粉散
(出蘇注螵方)
白礬灰 定粉(以上各等分)
上研細(xì)末,先洗浴凈,淹干,敷糝之。
香礬散
治小兒斷臍之后不干及膿出耳中。
枯礬(五錢) 龍骨 黃丹(以上各一錢) 麝香(少許研)
上為細(xì)末,每用干糝之。
治瘰 久不瘥者。
枯礬(五錢) 砒霜(一錢) 石膽(五分)
上為細(xì)末,入黃丹二錢,每用維人瘡口內(nèi),以膏貼之。如未破者,灸一兩炷,用聿尾旋調(diào)一豆許,安瘡上,以膏貼之,去根自平復(fù)。
通耳丹
(盧全寶傳)
治耳聾。
桑螵蛸 安息香 阿魏(以上各一錢五分) 朱砂(五分) 蓖麻子仁 大蒜 巴豆仁(以上各七個(gè))
上為細(xì)末,入二仁與蒜同研爛,為丸,如棗核樣。每用一丸,綿裹內(nèi)耳中,如覺微痛,即取出。親驗(yàn)方。
菖蒲錠子
(一名菖蒲散)
治耳中卒痛。
菖蒲 附子(炮去皮臍,以上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油調(diào),滴耳內(nèi),立效。
寸金錠子
(太醫(yī)陳子寶方)
治療痔疾。
藤黃 雄黃 雌黃 硫黃 輕粉 粉霜 麝香 砒霜 黃丹(以上各一錢) 牡蠣粉 紅藤根 干漆(以上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研勻,燒陳米飯和搗為丸,如棗核大。每用一丸,內(nèi)肛門中,深二寸許,放,用新磚球子二個(gè),炭火燒赤釅醋中蘸過,綿裹一個(gè)于肛門上熨之,冷即換,上下次之。來日大便下臭敗惡物,除根也。
熏痔散
威靈仙(三兩)
上用水一斗半,煎至七八沸,去火,就盆上坐,令氣熏之,候通,手淋 。冷即再暖。
通靈丸
治耳聾。
松脂(五錢) 巴豆(二十四個(gè),去皮研)
上先將松脂溶開,入巴豆末熬成膏,丸如白頭大,綿裹一丸,塞耳中,覺痛取出毒水為
三神丸
治僧道痔疾,因讀養(yǎng)生必效方,見干義傳僧覺海少年患痔疾,其行業(yè)比米霜,緣此飽食,知痔疾者,不必酒色過度矣。故《素問》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 為痔。治之故不枳殼(炒去穣) 皂角(燒存性) 五倍子(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溫水食前服。養(yǎng)生必效方中三味皆單方一味為方,今增為一方,其效如神。
玉芝飲子
治膈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甘草(炙,二兩) 藿香葉 石膏(水飛) 山梔子仁(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一錢,新水調(diào)下。
平和飲子
(出《顱囪經(jīng)》中)
治小兒瘡疹。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升麻(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二錢。水煎去滓,溫,細(xì)細(xì)飲之。量歲大小虛實(shí),以意詳之。此藥治諸瘡疼,煩渴不寧者,皆可服之,惟小兒瘡疹尤佳。
玄參丸
(出僧居泰傳)
治口瘡連年不愈者。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玄參(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犀角散
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熱毒時(shí)氣。
升麻 桔梗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 牛蒡子(炒,四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五七片,煎至七分,去渣,細(xì)細(xì)熱漱,溫即咽之,去渣,熱掃項(xiàng)腫上。
防風(fēng)散
治破傷瘡瘍風(fēng)邪,或身體疼痛、風(fēng)邪攻注攣急及皮膚搔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guān)緊,欲成破傷風(fēng)。
防風(fēng)(一兩) 本 羌活 地骨皮 荊芥穗(以上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
烏金散
治疳 惡瘡。
麝香 蟾酥(以上各一字) 粉霜 砂 輕粉(以上各一錢) 銅碌 砒霜 白干姜 草烏頭 天南星 舶上硫黃(以上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紙捻 之,或湯浸蒸餅和為錠子, 瘡口內(nèi),以上膏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