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疔瘡
    

證治準繩·瘍醫(yī):疔瘡

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而得名。皆生頭面、四肢,發(fā)黃 中或紫黑,必先癢后痛,先寒后熱,凡人一二日間惡寒發(fā)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稍異如常之證,須宜遍身尋認,如有小瘡,與嘗患之瘡稍異,即是疔也。大抵起紫 者多,起堆核者少,發(fā)于手上者多,發(fā)于別…

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而得名。皆生頭面、四肢,發(fā)黃 中或紫黑,必先癢后痛,先寒后熱,凡人一二日間惡寒發(fā)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稍異如常之證,須宜遍身尋認,如有小瘡,與嘗患之瘡稍異,即是疔也。大抵起紫 者多,起堆核者少,發(fā)于手上者多,發(fā)于別處者少。生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生兩手者,多有紅絲至腋,生唇面口內(nèi)者,多有紅絲入喉,以針刺瘡,不痛無血,是其候也。經(jīng)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大抵多由恣食濃味,卒中飲食之毒,或感四時不正之氣,或感蛇蟲之毒,或感疫死牛馬、豬羊之毒,或人汗入肉而食之,皆生疔瘡,各宜審而治之,若嘔逆直視,譫語如醉者,不可治矣。又有內(nèi)疔一證與外疔之證大同,但瘡形不現(xiàn),過數(shù)日間有一處腫起者,即是內(nèi)疔所發(fā)之處,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nèi)疔治之。不可緩也,緩則殺人。華元化云∶疔有五色屬五臟,紅屬心發(fā)于舌根,青屬肝發(fā)于目下,黃屬脾發(fā)于口唇,白屬肺發(fā)于右鼻,黑屬腎發(fā)于耳前。以種類言之,《千金方》、《外臺秘要》、《神巧萬全方》皆稱一十三m.payment-defi.com/zhicheng/種,殆不止也。麻子疔,狀如麻子而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少痛,忌食麻子油、衣麻衣,并入麻田中行,穿麻布人;痧郯l(fā)于頂門,或發(fā)于面,身熱如火,狀如湯火燒灼,瘡頭有黑 ,四邊煙焰,又如赤粟米,忌火灸燒針烙。脾疔生于唇四白。眉疔生于眉。髭疔生于髭中。龍泉疔生于唇上。虎須疔生于唇下。魚尾疔生于眼角外。顴骨疔生于顴骨上,亦名赤面疔,其狀色白,頂陷如錢孔,鼻有紫色者大兇。耳疔生于耳中,亦名黑疔,連腮赤腫。鼻疔生于鼻內(nèi),痛引腦門,不能運氣,鼻如大瓶,黑色者不治。頰疔生于面頻骨尖高處。氣疔形如氣泡,感怒而生。腐疔色白有 ,三日內(nèi)頂陷,狀如初灸瘡,因夏月造豆腐時,人汗滴于內(nèi)食之而生,忌食豆腐。鬼疔因中陰邪之毒而生,瓜藤疔延蔓無數(shù),忌瓜田中行。石疔皮肉相連,堅硬如石,刺之不入,肉微痛,忌砂礫。鹽膚疔大如匙面,四邊皆赤,有黑點如粟粒起,忌食咸物。水洗疔狀如錢形,或如錢孔瘡,頭白里黑 ,汁出而中硬,極癢透骨,搔則快然,忌水洗、渡河及飲漿水。浮漚疔其狀圓曲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nèi)黃外黑,黑處刺不痛,黃處刺則痛。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后日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未滿者可治,俗名黑 。忌嗔怒蓄積愁恨。豬疔形圓而小,瘡口內(nèi)有油。羊疔,形長而白色。牛疔形圓而小,瘡內(nèi)無油, 起掐不破,有寒熱。狗疔色赤而長,或帶尖,與牛疔同,無忌,不殺人。馬疔其狀三角,頂上有黑點,根腳有赤色,或突起。水疔狀如水泡,因飲隔宿水而生,忌飲水。臍疔生于臍。脅疔生于脅,刀鐮疔狀如薤葉。長寸許,肉黑如燒烙,忌刀針。暗疔生兩腋下而無頭,但腋下堅硬,四肢拘急,寒熱大作。陰囊腫痛,睪丸附生突兀如疔,寒熱并作,亦名暗疔。寸疔生手指骨節(jié)間;⒖陴凵瞎妊ǎ~臍疔狀如魚臍。茱萸疔中凹邊突。蛇眼疔頭黑皮浮,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忌惡眼看,并嫉妒人之見之,及觸毒藥。紅絲疔一名血箭疔,一名赤疔,一名紅演疔。生于舌根下,或生頭面,或生手足骨節(jié)間,其證最急,宜迎其經(jīng)刺出惡血則愈,稍遲毒瓦斯攻心,嘔噦迷悶者死。若絲近心腹者,就于絲盡處刺出惡血,更挑破初起瘡頭,以泄其毒。芝麻疔走注不定,遍身疼痛,不能轉側。爛疔潰出膿水,大如匙面,色稍黑,有白斑,忌沸湯、熱食、爛物。雌疔瘡頭稍黃向里 ,亦似灸瘡,四面 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又有一枚在他處,以水 之,則見大,忌房事。雄疔其狀頭黑 突起;四畔仰, 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忌房事。黃疔有眼在皮,發(fā)如齒齦之色,手足麻木,涎出不語者死。黑疔狀如黑 。櫻疔狀如櫻桃。蛇頭疔生手指頭兩旁,狀如蛇頭,甚腥穢紫黑色,痛引心,有潰爛脫落者。足面疔,狀如粟米,癢極入骨,急隔蒜灸之。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子。或發(fā)疹搔破,而青黃赤色汁出;或衣物觸著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腫實;

或赤而浮虛,其狀不一。初覺頂不起者,急隔蒜灸之。灸而有 者吉,無 者兇;服汗劑得汗則生,無汗則死。刺出紫血者危,出黑血者死。緩者一日瘡頂 色微白,二日色大白,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皆緩之候也。急者五日色微青小緊,六日色深青大緊,七日色黑,其形如魚臍,或如灸瘡之狀,皆急之候也。凡生疔瘡,身熱頭疼,手足溫和,飲食如常,疔之四圍赤腫,名曰護場可治。凡生疔瘡,眼白睛癡不轉,渴欲飲水,內(nèi)熱瘡盛,唇舌青,臥床不能起,五心腫,頭暈眼花,氣粗食不進,脈伏譫語惡心,腹痛冷汗出,手足冷,滑泄無度,疔之四圍無赤腫,名曰不護場,不可治。瘡證急者有應,如生一疔之外,別處肉上再生一小瘡,即是有應,可用針挑破,護場瘡四圍有赤腫。生多瘡者,謂之滿天星,飲食如常,頭痛身熱,手足溫。瘡證兇者無應,別處肉上無瘡不護場,疔四圍無赤腫。腹痛甚者,有內(nèi)疔。若毒入心腹,眼黑如見火光,煩悶嘔逆,恍惚癡眠,瞳人不動,赤脈貫睛,胸脅赤腫,瘡陷不起發(fā),皆死候也。凡疔瘡必有紅絲路,急用針于紅絲所至之處出血及刺疔頭四畔出血。若針之不痛,或無血者,以針燒紅頻烙患處,以痛為度。若下部所患,多宜隔蒜灸之,痛則灸至不痛,不痛則灸至痛。若灸之而不痛者,宜明灸之,及針疔四畔出去惡血,卻以棱針深刺破疔頭,瘡口用海馬拔毒散敷之,或雄礬丹敷之,待疔四圍發(fā)黃 ,浮腫知痛為佳。若疔未發(fā),用火針四畔亂刺,如有紅絲脈盡處,亦以火針三向刺斷,如此樣刺了,即敷藥。若疔不痛不發(fā)者,用艾火于疔瘡上灸之三壯,候瘡邊起黃,發(fā)后方可貼膏藥。凡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畔令出惡血,去血敷藥,藥氣入針孔佳。

圖(圖缺)若不針透,瘡內(nèi)不得力也,若起紫 初然,切不可針破,服藥趕出, 自破出血水為妙。若服藥 又不破,方以針挑破無妨。若起紫 腫痛者,以萬病解毒丸外涂、內(nèi)服。若成膿不干者,以米醋調(diào)鐵銹涂之,自然凸出,膿水即干。多有患此不覺而暴死者,用燈照看,遍身有小瘡即是。疔毒宜灸瘡處,候蘇更服敗毒藥,并追疔奪命湯。若內(nèi)疔之證,用化毒丸置舌上,含化出涎,或只用蟾酥一粒,重者二粒,置病患舌上含化,化后良久,用井水漱去毒涎為妙。若牙關緊急,及喉內(nèi)患者,并宜含蟾酥丸,或朱墨丸,良久用井水漱去,更宜服二丸,少停又眼二丸,又服奪命丹,或雄黃丸,通利一行,得利為度,又用霹靂火汗之,再用前藥調(diào)之。或初生一個,次生二個,逐漸流注者,急將初生者,用鐵筒拔毒膏點破,消蝕惡肉,即不流注,卻以油發(fā)、蛇蛻、土蜂房、皂角刺,各另燒存性等分,白芨減半為末 之,以平瘡口,此即前所謂三十六疔者也。其魚臍疔瘡,頭深黑,破之黃水滲出,四畔浮漿,其毒尤甚,通用前法,及服萬病解毒丸,以清心行血。治法∶表實者宜解表,以荊防敗毒散、追疔奪命湯。初發(fā)之時,必發(fā)熱身疼,此乃毒瓦斯在表,故發(fā)表則毒從毛腠而出。里實者宜攻里,以救命追黃湯、連翹攻里散。表證皆罷,毒瓦斯入里,口渴便秘,毒在內(nèi)也,故攻里則毒從臟腑而出。表里俱實者,宜解表和里,以化毒消腫和里散,加紫河車、獨腳蓮、紫金藤、苦花子。其證發(fā)熱身疼,口渴便秘,乃表里俱見,故攻發(fā)并用也。腫勢盛,脈浮數(shù)者,宜散之,蟾酥丸、返魂丹。毒勢盛,脈沉實者,宜下之,奪命丹、萬病解毒丸。無表里證,服散毒消毒藥,后以復元通氣散,加麝香少許。虛弱人,以五香連翹湯合十宣散,稍虛者,只以人參敗毒散。(按∶五香連翹湯,乃溫熱走竄之藥,即是虛人,豈其所宜!當用薛氏法為長。)疔毒拔出,用金銀白芷散、十宣散調(diào)理,未潰者,不須此藥。初發(fā)惡寒發(fā)熱,或拘急,或頭疼,或寒熱交作,或肢體重痛,或大便秘結,宜以敗毒散加防風、荊芥、連翹、黃芩、青木香、銀花、天花粉、大黃、生地黃。若無惡寒,但發(fā)熱者,可服劫瘴消毒散、十神散、萬全散。若表證皆罷,毒瓦斯入里者,可用雄黃丸。怯弱之人不可用峻利藥攻之,宜隔蒜灸五十壯,以人參敗毒散數(shù)劑。若生道遠位僻之處,非峻利則藥力不到;若以峻利,則胃氣先傷,虛虛之禍有所不免,不若灸之為宜。疔瘡四畔紅赤漸散,開闊走胤不止,此名疔瘡走黃,宜以通圣消毒散,通利兩三行,次去大黃、樸硝,調(diào)理而愈,或解毒消瘴散,亦可用之有效,此宜作瘴氣治之無誤。疔瘡腫硬脈數(shù),煩躁喜冷,口渴便秘,宜以連翹攻里散一服,次用蟾酥丸。若兼有表邪者,以荊防敗毒散加金銀花、花粉、大黃、連翹。脈實有熱更加黃連、黃芩、或只加苦花子退熱,治瘴之妙藥也。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俱有紫泡,此疔毒也,急灸泡處,良久遂蘇,即以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投之。

若忽然惡寒作嘔,肩臂麻木,手心瘙癢,遂瞀悶不自覺知,但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五十壯而蘇,又五十壯知痛,投以荊防敗毒散而愈。古人謂∶暴死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紫泡異常者即是,急灸其瘡,但是胸腹溫者,可救。若因開割瘴死牛馬豬羊之毒,或食其肉致發(fā)疔毒,或在手足,或在頭面,或在胸腹,或在脅肋,或在背脊,或在陰胯,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腫痛,創(chuàng)人發(fā)熱煩悶,頭疼身痛,骨節(jié)煩疼,先用天馬奪命丹,次用四神丸、解毒消瘴散,次以七神散,又以萬病解毒丸、劫瘴消毒散,兼服朱墨丸,并用祛瘴散,多用毛屎梯根磨水服,或仙人薯根磨水服。如不熱磨酒服,大熱不退者,宜用退熱消毒飲,又要以箍瘴散箍住,不使走胤。又以洗瘴散淋洗,次以刷瘴散涂刷。若成瘡,以 瘴散 之,好膏藥貼之。若患疔瘡,始初不覺,不曾用前法出汗,過數(shù)日外證皆罷;蛟谛馗怪g,或在胸之下腫起,此乃毒瓦斯入里所致,用霹靂火治之;若服當歸散,外證不解者,亦急用霹靂火發(fā)散。若疔瘡在兩脅間,毒瓦斯欲奔心,乃危急之證也?杉庇诏徏馍,用艾柱灸三五壯,仍于灸穴前后左右,針出少血,灸瘡四圍有瘡起吉,無 兇。若疔在虛軟不便處,不可用針,只可用松針法,針斷紅絲路。若生兩胯間,毒瓦斯欲奔腎者,用松針法于兩胯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若生頭面上者,可于項間紅絲路盡處,針斷出血。若各處紅絲路,亦有不現(xiàn)者,亦可以消,詳用松針法針之。凡用松針者,蓋因紅絲路不現(xiàn),無可下針故用此法,于項下、脅下、腋胯,虛軟之處針斷紅絲路,不使毒瓦斯攻心、攻腎而已。若手足厥冷,六脈俱絕者,此毒瓦斯已深,氣血為毒瓦斯所并,不能通流,故體冷而脈不見,宜木香流氣飲連進數(shù)服,氣血通流,脈自回矣,然后根據(jù)法治之,萬不失一。內(nèi)疔之證與外疔并同,亦發(fā)寒熱,頭疼身痛,但瘡形不現(xiàn),不過數(shù)日,胸背、腹脅、頭面、手足間,或有一處腫起,即內(nèi)疔所發(fā)之處,急用霹靂火如前,不護場,汗法于腫處出汗。若身體寒熱,雖未有腫起,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nèi)疔證,用后法治之,不可緩也。治內(nèi)疔蟾酥須于取時,用桑葉小錢大,入蟾酥搗和得所,丸如珍珠大,陰干用。

〔治驗〕

張嗣伯嘗聞屋中呻吟聲,曰∶此勞甚重。乃往視之,見一老姥稱體痛,而處處有黯黑無數(shù)。張還,煮斗余湯送令服之,服訖,痛勢愈甚,跳投床者無數(shù)。須臾,所黯處皆拔出釘,長寸許,以膏涂瘡口,三月而復。云此名釘疽也,羅謙甫曰∶丙午歲,予居 城,人多患疔瘡?h尹董公謂予曰∶今歲患疔瘡者極多,貧民無力醫(yī)治,近于史侯處得數(shù)方,用之者無不效,官給藥錢,君當舍手治之,遂諾其語。董公榜示通衢,命予施藥,如此一年全活甚眾,其用保生錠子、千金托里散、神圣膏藥、破棺丹,凡四方。郭氏治一婦,年近六十,右耳下天窗穴間,患一疔瘡。其頭黑靨,四邊泡起,黃水時流,渾身麻木,發(fā)熱譫語,時時昏沉,六脈浮洪,用烏金散汗之。就以 針,先刺瘡心不痛,周遭再刺十余下紫黑血出,方知疼痛,就將寸金錠子 入瘡內(nèi),外用提丁錠子放于瘡上,膏藥貼護。

次日汗后,精神微爽,卻用破棺丹下之,病即定。其疔潰動后,用守效散貼涂,紅玉錠子之,八日其疔自出矣。茲所謂審脈證汗下之間,治以次第如此,視彼不察脈證,但見發(fā)熱譫語,便投涼藥與下,或兼以香竄之藥遂致誤人者,徑庭矣。薛己治一婦,左手指患疔麻癢,寒熱惡心,左半體皆麻,脈數(shù)不時見。曰∶凡瘡不宜不痛,不可大痛,煩悶者不治,今作麻癢,尤其惡也。用奪命丹二服,不應。又用解毒之劑,麻癢始去,乃作腫痛,薛曰∶勢雖危所喜作痛,但毒瓦斯無從而泄,乃針之,諸證頓退,又用解毒之劑而瘥。蘇癢,盛原博,掌后患疔,紅絲至腕,惡寒發(fā)熱,勢屬表證,與奪命丹一服,紅絲頓消,又用和解之劑,大勢已退。彼又服敗毒藥,發(fā)渴發(fā)熱,紅絲仍見,脈浮大而虛,此氣血受傷而然,以補中益氣湯主之而愈。蓋奪命既服,瘡邪已散。而復用敗毒之劑,是誅伐無過,失《內(nèi)經(jīng)》之旨矣。一儒者患疔,元氣素弱。薛補其氣血,出膿而愈。后因勞役瘡痕作癢,乃別服敗毒散一劑,以致口噤舌強,手足搐揉,痰涎上涌,自汗不止,此氣血復傷而復痙也。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灌服而蘇。一男子患疔,服奪命湯汗不止,瘡不痛,熱不止,便不利,此汗多亡陽而真氣傷矣。用參 、歸術、芍防、五味二劑,諸證悉退,惟以小便不利為憂。薛曰∶汗出不利小便,汗止則陽氣復而自利矣,仍用前藥,去防風,加麥冬,倍用黃芩、當歸,四劑而便行,瘡潰而愈。表甥居富,右手小指患疔色紫;蛟啤眯’忈槾坛鲅,敷以涼藥,掌指腫三四倍,黯而不痛,神思昏憒,煩躁不寧,此真氣奪而邪氣實也,先以奪命丹一服,活命飲二劑稍可,薛因他往,或遍刺其手,出鮮血碗許,腫延臂腕, 大如瓠,手指腫數(shù)倍,不能潰。薛用大劑參 、歸術之類,及頻灸遍手而腫漸消,但大便不實,時當泄氣,此元氣下陷,以補中益氣加骨脂、肉蔻、吳茱、五味,大便實而氣不泄,又日以人參五錢,麥冬三錢,五味二錢,水煎代茶飲之,又用大補藥五十余劑而漸愈。此證初若不用解毒之劑,后不用大補之藥,欲生也難矣。一人年二十,唇患疔四日矣,有紫脈自瘡延至口內(nèi),將及于喉。薛曰∶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若紫脈過喉則難治矣,須針紫脈,并瘡頭出惡血,以泄其毒則可。乃別用解毒之劑,頭面俱腫,求治甚篤。薛曰∶先日之言不誣矣。診其脈洪數(shù),按之如無,口內(nèi)腫脹,針不能入,為砭面與唇出黑血碗許,勢雖少退,略進湯,終至不起。都憲張恒山,左足指患之,痛不可忍,急隔蒜灸三十余壯,即能行步。欲速愈,或用涼藥敷貼,遂致血凝肉死,毒瓦斯復熾。再灸百壯,服活命飲,出紫血毒,才得解,腳底通潰,腐筋爛肉甚多。

將愈,誤用生肌藥,反助其毒,元氣虧損而不能愈。薛治以托里藥,喜其稟實,客處三月余方愈。大凡疔患于肢節(jié),灸法有回生之功,設投以涼劑收斂,腠理隧道壅塞,邪氣愈甚,多致不起。若毒未盡,驟用生肌,輕者反增潰爛,重者必致危亡。一男子足指患疔,腫 痛赤,用隔蒜灸、人參敗毒散加金銀花、白芷、大黃,二劑痛止。又用十宣散加天花粉、金銀花,去桂,數(shù)劑而愈。濮陽傳云∶萬歷丁亥,金臺有婦人,以羊毛遍鬻于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nèi)惟有羊毛。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蕎麥為粉,涂擦,毛落而愈。名羊毛疔。

荊芥敗毒散(方見腫瘍。)加菊花葉妙,鮮者搗汁,入藥尤良。

治疔瘡

黃連 羌活 青皮僵蠶 防風 獨活 蟬蛻 細辛芍藥 甘草節(jié) 獨腳茅(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入澤蘭葉少許,十錢重同擂爛,熱酒和服。然后用酒、水各半盞,姜三片煎服。病勢退減后,再加大黃少許煎服,略下一二行,蕩去余毒。

更用白梅、蒼耳子,研爛貼瘡上,拔去根腳。

發(fā)表

二活散

羌活 獨活 當歸 烏藥 赤芍藥 金銀花 連翹 天花粉 甘草節(jié) 白芷(各四錢半) 紅花 蘇木荊芥 蟬蛻 干葛(各三錢) 檀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蒼耳湯調(diào)下。

奪命丹 治疔瘡發(fā)惡心及諸惡瘡。

蟾酥(干者,半錢,酒化) 朱砂(水飛,三錢) 輕粉(五分) 枯礬 寒水石(水飛,各一錢) 銅綠(一字) 麝香(一字) 海羊(二十個,研。即蝸牛也,不用亦效)

上件為細末。將海羊另研為泥,和藥一處,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加好酒成之。病輕者一丸二丸,重者三丸,未效再服。服時嚼蔥白一大口極爛,置手心,放藥丸于蔥內(nèi)裹合,以熱酒送下,暖處臥,取汗出為效。忌冰水。薛氏,銅綠、麝香、沒藥乳香各一錢。

返魂丹(《瑞竹》) 治十三種疔。

朱砂 膽礬(各一兩半) 血竭 銅綠 蝸牛(生用) 雄黃 枯白礬(各一兩) 輕粉 沒藥蟾酥(各半兩) 麝香(少許)

上將蝸牛、蟾酥研爛,余藥為細末,同研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蔥白三寸,吐在手心,將藥丸裹在蔥白內(nèi),用熱酒一盞吞下,如重車行五里許,有汗出即瘥。如不能嚼蔥,研爛裹下極效。

返魂丹 經(jīng)云∶汗之則瘡愈。必用此藥汗之。

乳香 沒藥 辰砂 雄黃(各一錢半) 輕粉 片腦 麝香(各五分) 海羊(即蝸牛也,不拘多少) 蟾酥 青黛 粉草 硼砂(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海羊搗膏為丸。如難丸,加酒面糊些少,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兼生蔥頭二三個,細嚼咽下。疔腫及腫,毒瓦斯入膈者,得微汗即解。一方,加銅綠、寒水石、輕粉、枯礬各一錢重。

飛龍守命丹 治疔瘡、發(fā)背、腦疽、乳癰疽、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證藥中至寶,病危者服之立可矣,萬無一失。此乃家傳之秘方,一生受用,不敢輕泄,神速之驗,即愈立效。

輕粉 腦子(無亦可) 麝香(各半錢) 血竭 膽礬 寒水石(各一錢) 蟾酥(干者,酒化) 乳香沒藥 朱砂(為衣) 銅綠(各二錢) 雄黃(三錢)

蝸牛(二十一個,無亦效) 蜈蚣(一條,酒炙黃,去頭足)

上為細末。先將海羊連殼研為泥,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為丸。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患嚼爛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將藥丸裹在蔥白內(nèi),用無灰熱酒三四盞送下,于避風處以衣蓋覆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shù)杯,以助藥力,發(fā)熱大汗出為度。

初覺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效。三五日病重者,再進二丸即愈。如疔瘡走黃過心者難治之。汗出冷者亦死矣。如病患不能嚼蔥,擂碎裹藥丸在內(nèi),熱酒送下,瘡在上食后服,瘡在下食前服。服此藥后,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豬、雞、魚、肉、濕面,一切發(fā)風發(fā)瘡毒類之物,不可食之。又忌婦人洗換,臭。百發(fā)百中,此藥活人多矣。

走馬赴筵丹 治疔瘡。

沒藥 乳香 硼砂 砂 雄黃 輕粉(各三錢) 片腦(一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蟾酥汁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救生丹 治諸種疔瘡,眼內(nèi)火光出,昏迷不醒。

上于三月辰日,采桑葉、荊葉,用竹針穿成孔,用紙裹封固陰干。至端午日研為細末,用蟾酥和為丸,如小豆大。用時再以雄黃,同藥一丸,研細。放舌中,汗出效。

上奪命返魂等方,皆蟾酥、雄朱等攻毒之藥,非發(fā)汗藥也,而能發(fā)汗者,乃追逐毒瓦斯,從腠理而出為汗故也。

攻里

羅氏破棺丹 治瘡氣入腹,危者。

大黃(二兩,半生半熟) 甘草 芒硝(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每服半丸,食后溫酒化下,或童溺半盞,研化之,忌冷水。

破棺丹(一方有當歸、赤芍、連翹、牡蠣、金銀花、紫花地丁,宜選用之)

山梔 牽牛末 大黃(各一兩) 甘草 京三棱(炮,各七錢)

上煉蜜丸,如彈子大。酒化服之。

內(nèi)托連翹散 疔瘡出時,皮色不變及不疼痛,按搖不動,身發(fā)寒熱便是。此瘡有水疔、魚臍疔、紫燕疔、火疔、諸般疔瘡、如瘡黃于黃上用針刺,仍服內(nèi)托散,自然消散。

連翹 白芷 生地黃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去皮) 黃梔(去頂、蒂) 薄荷葉(各七錢) 樸硝(二兩) 黃芩(去心,半兩) 甘草(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碗,燈心、竹葉煎七分,其人喘加人參少許,大病只三四服愈。如服了心煩嘔,用不二散止之。

甘草(半兩) 綠豆粉(一兩)

上為末,分作二服,酸齏水下。

奪命丹 治疔瘡大便秘實不通者,或心腹痛者。

巴豆(去殼) 大黃(各一錢) 郁金 雄黃 乳香(各五分) 朱砂 黃丹(各三分) 輕粉(二分)

麝香(少許) 蟾酥(不拘多少)

上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隨虛實服之,茶清送下,五七丸至九丸止,以利為度。如無此丸,以雄黃丸代之。

雄黃丸 治證如前。

巴豆(十四粒) 麝香(少許) 全蝎 牙皂 雄黃 大黃 郁金(各一錢)

上末米糊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丸,茶清送下,以利為度。

追毒丸

浮石(燒赤醋淬,七次,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 川烏(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若患二三日服十丸;五六日服十四丸,隨病上下服之。先吃冷酒半盞,或一盞,又用冷酒吞下。如嘔吞之,不妨出藥,根據(jù)上服之。病患大便不動再用三丸。如疔看得端的爪破,用頭垢留患處后,服藥。

五圣散 治疔瘡。

皂角針(二兩) 栝蔞(一個) 大黃 金銀花 生姜 甘草(各一兩)

上 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奪命返魂散 治一切疔瘡憎寒發(fā)熱,昏悶不語,腫遍皮膚,不思飲食。

大黃 連翹 山梔子(以上各二錢半,研為細末) 巴豆 杏仁(各二錢,麩皮同炒黑色,研為細末) 人言(五錢,用大蒜五個,去心,填入人言,同燒過性,研為末) 牽牛頭末 苦丁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研勻。每眼半錢,病重者服一錢,用新汲井花水調(diào)下,一服見效。如病重無脈者,吃下藥約一頓飯時,吐了藥便醫(yī)不得,吐不了藥即活。

立馬回疔奪命散 治疔瘡及喉痹、乳鵝腫痛大效。

牡蠣 當歸 牛蒡子 白僵蠶(各半兩) 大黃(一兩)

上 咀。每服半兩,用青石磨刀水、酒各一盞煎,去滓,連進二服。疔瘡服后出汗者生,無汗者死。

御史散 治疔瘡。

生鐵銹(三錢)

為末。木香磨酒調(diào)下。分病上下,食前食后服之,得微汗而愈。

愚按∶此方乃秘法也,未嘗試用。常治疔瘡有赤絲攻心腹者,用鐵銹三錢、牡蠣二錢、青鹽一錢,為末,挑破瘡頭,以燈盞內(nèi)油調(diào),搽其絲自回,名喚回丹。但未用服?贾侗静荨吩啤描F銹生鐵上衣也,治惡瘡、疥癬、蜘蛛等咬,蒜磨敷之,亦未云服。家藏方用兒眼草,一擔,細切,以水擔余浸二日,煮百余沸,去渣,取汁煎至三四碗,用生鐵銹細研末,三兩,徐徐入汁內(nèi),以鐵杖不住手攪,再煎至二碗許,成膏子。治一切癰疽瘡毒甚效,瘰 潰后涂瘡內(nèi),尤效。

表里

防風通圣散(見腫瘍)

加減通圣散 治疔瘡、瘴氣、紫游風等證。

防風 荊芥 連翹 赤芍藥 當歸 川芎 桔梗 黃芩 梔子 甘草 青木香 玄參牛蒡子 大黃 芒硝 紫金皮 雞屎子 詐死子 谷藤根 芙蓉根 嫩柏根 青玉上薄荷、生地黃,煎服。

追疔奪命湯 秘方速效,能內(nèi)消腫。

羌活 獨活 青皮(多用) 防風(多用) 黃連 赤芍藥 細辛 甘草節(jié) 蟬蛻 僵蠶 腳連(即雞爪黃連,各等分。) 加河車、澤蘭、金銀花;有膿,加何首烏、白芷;要利,加青木香、大黃、牽牛、梔子;在腳,加木瓜(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加澤蘭,少用葉,金銀花各一兩,生姜十片,用藥擂爛,好酒旋之熱服。不吃酒者,水煎為妙,然后用酒、水各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熱服汗出為度。病退減后,再加大黃二錢煎,至熱服再以利一兩次,去余毒為妙。此方以藥味觀之,甚若不切,然效速于神驗,萬無一失,累用累效,如有別證再出,宜隨證加減,治之速效。若心煩嘔吐,加甘草節(jié)(一錢), 豆粉(酸漿,水下) 嘔逆惡心,加乳香、豆粉(甘草湯下。)

加減追疔奪命湯 治疔瘡及癰疽發(fā)背惡瘡, 赤腫痛。創(chuàng)人或紫游風、赤游風,并大效。

防風 赤芍藥 連翹 羌活 獨活 細辛 青皮 僵蠶 蟬蛻 青木香 甘草節(jié) 金銀花 紫河車 獨腳蓮上生姜、澤蘭、生地黃,煎服。病勢退減,加大黃取利下三五行,去大黃。

防風當歸湯 治疔瘡發(fā)熱,大便實者。

金銀花 山茨菰 青木香 當歸 赤www.med126.com芍藥 白芷 防風 荊芥 連翹 升麻 羌活 獨活 甘草 大黃上薄荷、生地黃,煎服。

雄麝湯 解疔毒如神(凡解毒,不可無雄黃、朱砂。)

雄黃 朱砂 麝香(各另研) 乳香(另研,各一錢) 白芷 茜草根 真綠豆粉 地丁草(各二錢) 牡蠣 僵蠶 牛蒡子(炒) 大黃 金銀花 青木香 梔子 荊芥穗 樸硝 甘草(各一錢)

胡桃(二個,去殼膜)

上以白芷以后十四味細切。用無灰酒一碗,浸少時擂細;又加水一碗,同煎至一碗,去粗及濁腳,入前雄黃等五味,調(diào)勻作一服。更審患處經(jīng)絡分野,根據(jù)東垣引經(jīng)瀉火藥,加之尤妙。欲利倍加大黃、樸硝二味,臨后下。茜草即過山龍,地丁即大薊也,(一云剪刀草。開黃花者,名黃花地丁,開紫花者,名紫花地丁。)

消瘴解毒

解毒消瘴散 治疔瘡、瘴氣發(fā)熱者。

柴胡 黃芩 黃柏 梔子 木通 赤芍藥 當歸 防風 連翹 大黃 甘草 青木香 紫金皮 雞屎子詐死子 青玉 嫩 根 苦花子上薄荷、生地黃,煎服。

劫瘴消毒散 治瘴氣腫痛發(fā)熱者,及因剝割瘴死牛馬豬羊而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之肉而中其毒者,先服加減通圣散,通利大便,次服此藥。

百丈光(即天瓠,又名土人參) 苦花子 金腦香(即社茶根,梗葉俱可用) 大小青 紫金藤生藍葉 水壙根 烏苞根 嫩 根 青玉 山烏豆 雞屎子 晚祥西 貍咬柴 土木香 臭木待(根)

上薄荷煎服。腫勢甚,加水金鳳、水苦薺。手足拘攣,加釣鉤藤根、梭婆子根。發(fā)熱,加吉面消、毛蕨根。小便不通,加木通、梔子。

青黃消毒散 治疔瘡瘴氣,服涼藥過劑,沉而不發(fā)不退者。

雄黃(研) 大小青(各一兩) 八茴香(五錢)

上末。陳酒調(diào)服。又以醋和米泔涂患處,一日服三次。

四神丹 治因剝割瘴死牛馬豬羊,不避其氣,以中其毒,或因食瘴死牛馬豬羊之肉者,或手足各處發(fā)疔毒,或起紫泡,或起堆核,初則創(chuàng)人,次漸腫大疼痛不可忍,瞀悶發(fā)熱,口渴心煩,四肢強痛,頭目昏花,一切瘴毒并皆治之。先服此藥,次服劫瘴消毒散。

苦花子(又名毛連子,又名小葉金雞舌,梗葉俱用土木香(根名青木香,梗名天仙藤,花名馬兜鈴) 仙人薯(用根,新鮮生者為妙,干者次之,各二兩)

晚蠶砂(一兩)

上鍘碎,擂水和煮粽汁,冷服。熱極,加芭蕉心。小便不利,加琉璃草,又名耳環(huán)尻。

擂和前藥服之。

七神散 治因剝割瘴死牛馬豬羊,以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牛馬豬羊之肉而中其毒者,或因蛇傷之毒者。

苦花子 紫金藤 金腦香 大小青 仙人薯 土木香 百丈光(即土人參)

上薄荷煎,去渣。上碗調(diào)雄黃末服。

萬全散 治瘴氣、時毒、疔瘡,蛇犬咬等證。

嫩 根 水壙根 貍咬柴 烏苞根 青玉 生藍葉 溪楓根 穿山蜈蚣上薄荷煎服,及調(diào)雄黃末服,或合七神散更妙。

七圣紫金錠 治疔瘡、瘴氣、時毒等證。

土木香 苦花子 仙人薯 晚蠶砂 花(各一兩) 朱砂 雄黃(各三錢)

上末,秫米糊為丸。以毛屎梯根,磨水化下。

朱墨丸 治疔瘡,瘴毒。

朱砂 京墨(各等分)

上末以蟾酥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以蔥白煎湯吞下,日服一二次。

祛瘴散 治疔瘡、瘴毒、蛇傷、熱腹痛、熱喉風,并效驗如神。

苦花子(又名,苦花椒)

上擂水服。夏月冷服,冬月溫服。

天馬奪命丹 治疔瘡、蛇傷、犬咬、鼠咬。

青木香(土者,根梗俱可用)

上末。每服一錢,蜜水調(diào)下。凡治瘴氣、蛇傷,不可缺此藥也。

又方土青木香(根梗葉同用,生者佳)

上擂水服。夏月冷服,冬月溫服。

萬病解毒丸 治疔瘡、癰疽、發(fā)背、腫瘍、時毒、狐貍毒、鼠莽毒、丹毒、驚毒、瘴毒、風毒、熱毒、蟲毒,河豚、疫死牛馬豬羊毒,蛇犬、蜈蚣、蜂蝎、百蟲螫咬毒,湯火所傷,中惡邪氣無名腫毒,菰毒、砒毒、藥毒、瘡毒、光粉毒、輕粉丸,一切邪熱之毒,悉皆治之。

麝香(二錢) 朱砂(五錢) 山豆根 雄黃 續(xù)隨子(取仁) 紫河車 獨腳蓮(各一兩) 紅牙大戟(一兩五錢) 山茨菰(二兩) 五倍子(三兩)

上末。秫米糊和勻,杵搗一千余下,印作錠子,隨意大小。每服一錠,井水磨化,冬月用薄荷湯磨服,日可進二三服。

刷瘴散 治疔瘡、瘴毒。服藥后,可用此藥刷涂。

生藍葉 地薄荷 紫金藤上擂米泔水,暖刷患處,次加蠶砂、凌霄花、雞 花,二花如無,以葉代之。

瘴散 治疔瘡、瘴毒,潰爛成瘡。

樹皮(去外面粗皮) 側柏葉(各等分)

上細末。以 油先刷,次 末。

洗瘴方

葉 樸葉 柳枝 葉上煎水,淋洗之。

托里

羅氏托里散 治一切發(fā)背,疔瘡。

黃 (一兩半) 濃樸 川芎 防風 桔梗(各二兩) 白芷(一兩) 連翹(二兩二錢) 芍藥 官桂甘草節(jié) 人參(各一兩) 木香 沒藥 乳香 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二三沸,和渣溫服。

治十三種疔,皆以此法治之。

以緋帛一片,裹藥取匝為限。先用亂發(fā)雞子大,攤布帛上,牛黃如桐子大,又以棘刺針二十一枚,赤小豆七粒,為末,并布發(fā)上。卷緋綿作團,外以發(fā)作繩,十字縛之,置熨斗中,急火燒灰,研細。以枸杞或子,或根皮、枝葉,隨得為末。用枸杞末二匕,緋帛灰一匕,共成三匕,研勻。分二服,空心,溫酒調(diào)下。

連翹黃 湯 治疔瘡因食瘴死牛羊,足生大疔,如釘入肉,痛不可忍者。

金銀花 黃 當歸 連翹 甘草 蜈蚣(一條,去頭足,酒炙)

上生姜煎服。

治疔瘡陰證,脈沉,四肢冷瘡不發(fā)。

上用五香散去大黃,加蒼耳、蓮肉棗仁、藿香茯苓、黃 、肉桂、當歸、防風、白芷、附子、生姜,半水半酒煎服,以發(fā)藥性。如潮熱皮膚受毒,加生大黃、柴胡、地骨皮。如嘔逆脾胃受毒,加丁香。如喘嗽肺經(jīng)受毒,加杏仁,(去皮尖),知母、秦艽、紫菀。如眼花心經(jīng)受毒,加朱砂、雄黃、麝香。如腳冷腎經(jīng)受毒,加木瓜、牽牛(并鹽炒。)如發(fā)渴、自汗,肝經(jīng)受毒,加黃芩、山梔。如大小便秘、腹脹滿,加枳殼(炒)、木通、苦葶藶、大黃(生用。)

治疔瘡陽證,潮熱心間霍亂,或譫語,六脈洪大。

上用五香散。熱不退而渴,用不二散,蛇床子、大黃(生,)為末。以冷酒或冷水調(diào)二錢,止二服,使微利。

外治

羅氏保生錠子 治疔瘡、背疽、瘰 ,一切惡瘡。

金腳信 輕粉(各二錢) 雄黃 砂(各三錢) 麝香(一錢半) 蟾酥(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另研,文武火炮,生用尤妙)

上為細末。用黃蠟五錢,溶開,將藥和成錠子,冷水浸,少時取出,旋丸捏作餅子如錢眼大。將瘡頭撥開,每用一餅,次用神圣膏,后用托里散。若瘡氣入腹危者,服破棺丹。(世傳疔瘡必有一條紅線可針,紅線所至之處出毒血,然后敷藥。)

滴滴金 治疔瘡。

砂 輕粉 人言 雄黃 朱砂(各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些少,先以針刺開瘡頭,貼藥,黃水出效。

疔瘡錠子

砂(一錢) 白芷 雄黃 蒼耳子 甘草(各半錢)

上為細末,用蟾酥汁和作錠子,如前法用。須五月五日合。

回瘡錠子 治疔瘡大效。

草烏頭(一兩) 蟾酥(七粒) 巴豆(七個,去皮) 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面糊和就,捻作錠子。如有惡瘡、透疔,不痛無血者,用針深刺至痛處,有血出,以此錠子 之,上用膏藥貼之。疔瘡四畔 之,其疔三二日自然拔出,此藥最宜緊用。此證大抵與傷寒頗類,其中亦有可針鐮砭射出血者,亦有久而敗爛出膿者,其間變異百端,不可不慎也。

神圣膏藥(羅氏) 治一切惡瘡。

當歸 本(各半兩) 沒藥 乳香(各二錢) 白芨 琥珀(各二錢半) 黃丹 黃蠟(各二兩)

白膠香(三兩) 巴豆(十五粒,去油) 木鱉子(五十個,去皮) 粉霜 膽礬(各一錢) 清油 槐、柳枝(各一百二十枝)

上件一處,先將槐柳枝下在油內(nèi)熬焦,取出。復下余藥熬,勿至焦,濾出。卻將油澄清,下黃丹,再熬成膏。用緋帛攤之,立有神效。

《保命集》治疔瘡奪命散烏頭尖 附子底 蝎梢 雌黃 雄黃(各一錢) 蜈蚣(一兩) 砂 粉霜 輕粉(各五分)

砒(二錢半) 腦子 麝香(各少許)

上為細末。先破瘡出惡血,以草杖頭,用紙帶藥末插入于內(nèi),以深為度。

郭氏寸金錠子 治疔毒惡瘡。

朱砂(三錢) 黃丹 明礬(枯) 砒霜 輕粉 花堿 白芨(各一錢半) 蟾酥 腦子 麝香(各少許)

上研極細末,稠糊和為錠子,用之。

郭氏提疔錠子(又名透肉錠子) 治疔瘡危篤,發(fā)昏,兼治瘰 。

雄黃 朱砂(各二錢) 青鹽 砒霜(生) 白丁香 斑蝥(支翅足) 輕粉(各一錢五分) 蟾酥麝香(各一錢) 黃蠟 蓖麻子(三七粒)

上為細末。于銀器內(nèi)或瓷器,先將蠟溶開,和前藥丸,如桐子大,捻作餅子。用針刺破疔瘡,放一餅子于瘡頭上,又刺四邊五七下,惡血出為妙。卻用軟膏藥貼之,立驗。

內(nèi)服首功玄黑散,或蟾酥丸。

郭氏守效散 點疔瘡惡肉砒霜(生) 白丁香 松香 輕粉 川烏 生礬(各二錢) 蜈蚣(一條,焙干)

上為極細末。 針刺破瘡口,令血出。唾津調(diào)藥貼之瘡上,其根自潰。

麝香蟾酥丸 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疔瘡、內(nèi)毒,如未破用針刺破,捻藥在內(nèi),膏藥貼之,其瘡即潰。

蟾酥 輕粉 乳香(各五分) 人言 雄黃(各一錢) 巴豆(十個,去皮油) 麝香(少許) 寒水石(三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作錠子如小麥粒大,量瘡大小用之,寒食面糊為丸。

追毒丹 取黃,去疔頭,追膿毒立效。

蟾酥(干用,酒化) 砂 白丁香(無此味,加巴豆) 輕粉(各一錢) 雄黃 朱砂(為衣,各二錢)

蜈蚣(酒浸,炙干黃) 巴豆(七粒,去殼,不去油)

上總為細末,面調(diào)水為丸。如丸不就,用酒打面糊為丸,如麥大兩頭尖,入于針破口內(nèi),用水沉膏貼之。后用膏藥,及生肌藥追出膿血毒物。又如有黑陷漏瘡者,四圍死敗肉不去不生肌者,不可治也,亦用此藥追毒,去死肌敗肉生新肉愈矣。小者用一粒,大者加用之,病輕者不必用針,只以手指甲爬動,于瘡頂上安此藥,水沉膏貼之。其瘡實時紅腫為度,去其敗肉為妙。

水沉膏

將白芨末放在盞內(nèi),用水沉下去,用紙貼之,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藥。凡用拈點之藥,用此膏圍貼則不傷好肉。

海馬拔毒散 治疔瘡大效,兼治惡瘡、發(fā)背。

海馬(二個,炙) 穿山甲(黃土炒,去土) 朱砂 水銀(各一錢) 麝香 片腦(各少許) 雄黃(三分)

上末。針破瘡口,點藥入內(nèi),一日一點,大有效。

芫花根膏 治魚臍疔瘡,久治不瘥者。

芫花根(一兩) 黑豆(三合) 豬牙皂角(五 ) 白礬(三兩, 研細)

上用醋一斗,將前三味,先浸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粗。卻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末攪令勻,去火成膏。但是魚臍丹惡瘡,攤于帛上貼,日二易之。

治魚臍疔瘡

韭菜 連須蔥 絲瓜葉上入石缽內(nèi),搗爛如泥。以酒和服,以滓貼腋下。如病在左手貼左腋下,右手貼右腋下,在左腳貼左胯,右腳貼右胯。如在中貼心臍,并用布帛縛住,候肉下紅絲處皆白則可。如有潮熱亦用此法,卻用人抱住,恐其顫倒,倒則難救。

四圣旋疔散 治疔瘡生于四肢,其勢微者,先以好醋調(diào)藥涂上,以紙封之。次服內(nèi)托里之藥,其疔自旋出根。

巴豆仁(五分) 白僵蠶 輕粉 砂(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醋調(diào)用之。

拔毒散 治疔瘡。

蜈蚣(一條,炙) 鹽白霜 粉霜 膽礬 砂(各一錢,另研)

上為末和勻。先用羊骨針挑破頭,點藥在上,醋糊紙粘貼,其根一時自出。

保生餅子 治諸疔等瘡。

金腳信(二錢) 雄黃 砂(各三錢) 輕粉 麝香(各一錢) 巴豆(四十九,泡熟,去殼,研)

上為末,和勻。用黃蠟一兩,餅和藥成錠,水浸少時取出。用時始捻作餅,如錢眼大。以羊角骨針挑瘡頭,按藥在上,以醋糊紙貼之,膏藥亦可,黃水出為效。

濟生金砂散 取疔瘡。

道人頭(微炒存性,一兩,即蒼耳子) 砂(三錢半) 雄黃(三錢) 蟾酥(以多為妙)

上將瘡四圍刺破,以少油調(diào)藥末置于瘡內(nèi),緋帛封之,數(shù)日疔自出。如瘡入腹嘔逆者,將蒼耳搗汁飲之。(一方,但用 砂、雄黃等分,研細用蜜調(diào)。先破瘡頭去血,入藥豆大在瘡口內(nèi),紙花貼之亦效。)

〔丹〕 日本三藏傳疔瘡方 江子肉十粒,半夏一大顆,研末;附子半枚,蜣螂一枚,各為末。四味臭(麝香也)相和。看瘡大小,以紙繩子圍瘡口,以藥泥上。又用絹帛貼敷,時換新藥,以可為度。此方活人甚多。

鐵罐膏 治一切惡瘡、內(nèi)毒,此藥止痛,追死肉。

桑柴灰 蕎麥秸灰 鍛石(各一碗) 炭灰(少許)

上用瓦罐一個,底傍鉆穴一個,塞住。將前項灰填在內(nèi),用水注滿,濃紙封固一伏時,用蘆筒插在罐孔內(nèi)淋之,盡其水,不用灰罐。將淋灰水于鍋內(nèi)慢火熬,用鐵片續(xù)續(xù)攪,休教爆定鍋,稀稠滴在水內(nèi)不散為度,用鐵罐子盛之,封了口;蛴兄T般瘡及腸風 ,量瘡用之妙。

〔濟〕 蟾酥丹 治疔瘡。取蟾酥以白面、黃丹,搜作劑,丸如麥粒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取蟾酥法∶用癩疤破眉棱上,以手捻出酥于油紙或桑葉上,用竹篦刮下,然后插在背陰處,自干用之。)

又方 用針刀旋破疔頭,以蟾酥敷之。后用。

野菊莎草根 紅菜頭葉擂細,以無灰酒盡量調(diào)服之,酒醒疔化水,即痛定。如熱除,不必去疔,亦自愈也。

鐵粉 專治冷疔瘡,經(jīng)久不效。

多年生鐵(三錢,炒過) 松脂(一錢) 黃丹 輕粉(各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用清油調(diào)搽瘡口,立效。

又方 治疔瘡。

山茨菰 鍋銹 生姜 江茶 鹽(少許)

用銀針撥開疔瘡,即以前藥搭作餅子,如大棋子,放疔頭上。甚者半月皮皺可醫(yī),不皺難治矣。

雄黃散 治疔瘡。

雄黃 砂 蒼耳草(燒灰)

上為末,醋調(diào)數(shù)次。將菊花搗爛、姜汁調(diào),清者服之,濃者敷之。

追毒丸 治疔瘡、發(fā)背。

蛤蟆糞(二分) 麻蟲 雄黃 黃丹(各一分)

上為末,水丸如米大。將瘡撥開頭,入藥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

三因蒼耳散 治一切疔腫神效。用蒼耳草根、莖、苗子,但取一色便可用。燒灰存性研細,用好米醋、米泔澄定,和如泥。隨瘡大小涂上,濃二分,干即易之,不過十度,即拔根出。須針破涂之。(更加雄黃尤妙。)

治一切疔腫,懸癰。

上用蒼耳根、莖、苗,但取一束,燒為灰,醋、泔、藍靛,和如泥,先以針刺瘡上及四邊數(shù)下,令血出,度藥氣,可以入針孔中。即去血敷藥,干即易之,不過數(shù)度,即拔根出。其未結膿者,即內(nèi)消也。已結膿破潰者,再不用針刺,只以藥涂之。余以忽口角上生疔腫,造甘子振家,母為貼藥,經(jīng)十日不瘥。予以此藥涂之得愈。常作此藥以救人,無有不瘥者,故特以傳后嗣。疔腫方殆有千首,皆不及此,雖齊州榮姥方,亦不能勝此物造次易得也。

治一切疔腫上用蒼耳、草,又名羊負來草,只用根紅嫩者,擂爛,無灰白酒調(diào)勻服;次用鹽梅肉研爛,以豬膽汁和涂瘡頂上,其毒即散。又先用好京墨,以姜汁研爛,用姜片蘸墨,涂四圍腫熱處,即效。一方,用蒼耳根葉,童便絞取汁,令服一升,日三;驘液团D月豬脂敷。一方,用苗葉搗汁飲之。一方,用子或葉或根研爛,以米醋腳調(diào)涂腫處立散,仍研汁服,以瘥為度。

治疔瘡上于九月九日,采芙蓉花葉,陰干,研細。用時以井花水調(diào),銀KT 打成膏,濃紙攤貼瘡上。次日用蝣蜒螺,即鬼丁螺一個,用銀器盛,打破根據(jù)前調(diào)藥,卻將蝣蜒螺放在瘡上貼,待過周日揭起,其疔自出立效,其藥不要攤闊。

治疔瘡上用多年墻內(nèi)或泥土中銹釘。洗凈,以炭火內(nèi) 紅醋淬,待冷用刀刮釘銹,又入火內(nèi)紅,入醋淬,仍前刮末,再 再淬,再刮下未,研為細末。用時將瘡口撥開,挑藥末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少時。如病深取疔,如病淺即取出黑紫色血,其瘡自愈。

拔疔法以黑牯牛,牽于石塔上必撒糞,候糞上生菌,取焙干,與 簽草葉等分,為細末。先用竹筒兩頭去節(jié),一頭解十字路,將不解頭套在疔上,以線緊縛,竹筒陷入肉內(nèi)為度,以前藥末一匙,滴水和之,放于筒內(nèi)少時,藥滾起則疔自拔起。若一次未效,漸加度數(shù),其疔必拔也。

拔疔方 治疔瘡不出者,用此藥以拔出之。

巴豆(半粒去殼) 磁石上為末,用蔥涎同蜜為膏,以敷瘡上,疔瘡自出。

神授療疔腫方以緊磁石為末。用酸醋調(diào)封于患處少時,力拔出疔神妙。

〔世〕 治疔瘡 用麻內(nèi)蛀蟲一條,研敷瘡上。卻用膏藥貼之,一飯時去膏藥,其疔自出。

麻蟲膏 治疔瘡。

上將麻蟲一條搗爛,入好江茶,和作餅子如錢眼大。以羊角骨針挑瘡頭,按藥在上,醋糊紙貼之,膏藥亦可,其毒出為效。

蜣螂膏 治疔毒。

蜣螂(三個,肚白者,佳) 黃麻蟲(十個)

上二味搗勻,撥破患處貼之。如患在手足間,有紅絲上臂,絲盡處將針挑斷出血,仍用前藥。

愚按∶此方常用有效,如無麻蟲亦效。毒盛者,更服敗毒藥。蜣螂即屎蚵螂也。

圣濟方 治疔瘡。

蜣螂(心腹下肉,稍白者)

上捕取不以多少,貼瘡上半日許,未可,再上之。血盡根出神效。

治疔瘡最有功效。用蟬蛻、僵蠶為末,酸醋調(diào)涂,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后拔去。再用藥涂瘡。海藏方,單用僵蠶為末,津調(diào)涂,亦佳。

又方 治疔瘡。

螵蛸為末,敷頭上,四邊針刺碎紅腫上,用鐵銹水、紫花地丁草末,圍四邊腫上。即紫花鹿蹄草。紅腫外好肉上,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船灰末,敷好肉上。

又方 治疔腫。

先以針撥破四畔中間,用海螵蛸末,水丸豆大敷于瘡頭上,再用箭頭草末,敷四畔紅肉上。外又用舊船灰燒末,為生姜自然汁調(diào)敷后,再用濕絲綿貼,中間用手揭去疔蓋,再將螵蛸末,水調(diào)敷之。

又方 治疔瘡。

大黃一大塊及東壁土,汲新井水入于砂碗內(nèi),磨濃濃涂腫上。中心留一竅如錢眼大,出熱氣,經(jīng)宿立愈,如干再用水潤之。

又方 治疔瘡。

雄黃一錢,就瓦上 焦黃為末。以病患尿調(diào)敷疔上一時拔出。如發(fā)熱欲死者,將大黃、菊花研汁,灌上。若冬間取根搗汁亦可。

玉山韓光方 治疔腫。

上以艾蒿一擔,燒作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鍛石如面漿。以針刺瘡中至痛,即點之。點三次其根自拔,亦大神效。正觀中,用治三十余人得瘥。

〔衍〕 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青苗陰干,以備冬月,為末,水調(diào)敷。(《本草》云∶取苦苣壟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

疔瘡,用白蘞為末,水調(diào)敷之。(《圣惠方》)

〔圣〕 治疔瘡。甚者用附子末,醋和涂之,干再涂。(《千金方》同。)

〔丹〕 琥珀膏(方見癰疽下雜方條。)

水沉膏 治疔瘡。

白果根(新鮮生者佳)

上以米醋磨濃澄腳,以油紙攤貼及用酒磨服。

敷疔膏 治疔瘡及無名腫毒、瘴氣等證。

生藍葉(不拘多少,洗凈)

上葉以搗爛敷貼患處,以梗煎酒服。

又方毛屎梯葉上生采新鮮者擂米泔水暖刷,及以根磨米泔水,暖服。

又方 治一切惡瘡、毒肉不出。

烏梅一味,燒灰為末敷上,惡肉立盡矣。

灸疔瘡法取掌后橫紋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壯即瘥,屢效。

灸 法

初虞世云∶疔瘡于所屬經(jīng)絡,各瀉之。疔瘡者必發(fā)于手足之間,生黃 ,其中或紫黑色。有一條如紅線直上,食卒之際,急宜以針于紅線所至處,刺出毒血。然后以蟾酥乳香膏等藥,于正瘡上涂之。針時以病者知痛出血為好,否則紅線入腹攻心,必致危困矣。

百一治疔腫 以針刺四畔,用石榴皮末,著瘡上,調(diào)面圍四畔,灸痛為度。調(diào)末敷上,急裹,經(jīng)宿連根自出。

松針法

取向北松枝上葉極硬者,頓齊作一束,扎令極緊。緩緩以意消詳,毒瓦斯所經(jīng),行虛軟處針之,須令出血。時先用酒潤,下針處必小痛,令病患稍忍,仍用雄黃末入麝香少許,以溫酒調(diào)下,一二服與之。服后方下松針針之。

入腹

治疔瘡毒瓦斯入腹,多嘔吐欲死者,即服內(nèi)托香粉散。

滴乳半兩,另研真綠豆粉一兩,為細末,煎生甘草湯,調(diào)三錢,時時飲之,常令灌潤胸膈。 (一方,用雄黃、綠豆粉、乳香等分,為末。水調(diào)服。)

百二散(又名護心散) 治發(fā)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fā)狂者,急宜服之。

甘草節(jié) 綠豆粉 朱砂(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熟水調(diào)下。

疔瘡入腹嘔者,煎道人頭濃汁飲之。

治疔瘡毒瓦斯入腹,昏悶不食。

紫花地丁 蟬蛻 貫仲(各一兩) 丁香 乳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紫花地丁,麥熟時有之,開紫花質(zhì)甚脆,如蒲公英狀,但蒲公英開黃花,地丁開紫花。)

〔瑞〕 治疔瘡危篤者,二服即愈,輕者一服立效。

土蜂房(一小窠全,《本草》云,上蜂房有毒,利大小便) 蛇蛻(一條,全)

上作一處,器皿中盛,用黃泥封固,火 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好酒調(diào)服少頃,腹中大痛,痛止,其瘡已化黃水矣。仍服五圣散。

大黃 甘草(各一兩) 生姜 皂角針 金銀花(各二兩) 栝蔞(一個)

上 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服。

治疔瘡最驗。用蒼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搗爛,新汲水或順流水,調(diào)服一碗,瀉下黑水即愈。

走黃

黃藥

用蟾酥,飛羅面為丸,如梧桐子大?蓪⒁煌璺旁诿媲吧嘞,實時黃出。

破棺丹 治疔黃,走胤不止。

當歸 赤芍藥 山梔子 牽牛(各二兩半) 連翹 牡蠣 金銀花 紫花地。ǜ饕粌砂) 京三棱甘草(各二兩) 便秘加大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便化開服。忌飲酒及生冷硬物。

立馬回疔丹 治疔瘡,走胤不止。

金腳信 蟾酥 血竭 朱砂 沒藥(各半錢) 輕粉 龍腦 麝香(各一字)

上為細末。用生草鳥頭汁,和作錠如麥子大,用時將瘡頂刺破,將藥一錠放瘡口內(nèi),第二日瘡腫是效。

治療走了黃,打滾將死者。

牡蠣 大黃 山梔子 金銀花 木通 連翹 牛蒡子 地骨皮 乳香 沒藥 皂角刺栝蔞上各等分,銼碎。每服半兩,氣壯者加樸硝,用水一碗,酒半碗,煎一服定愈。

蟾酥走黃丸 治疔瘡走黃。

朱砂(研) 黃丹(飛) 白面(各等分)

上末。取蟾酥搜作劑,丸如麥粒大。先刺瘡口,次安一粒在瘡口內(nèi),仍以水沉膏貼之。又以五七丸,蔥湯吞下,發(fā)汗即愈。

危困

回瘡蟾酥錠 治疔瘡,毒瓦斯攻心欲死,以針刺其瘡向心行處,但覺痛,有血處下錠子.若累刺至心側近,皆不痛無血者,急針百會穴,痛有血者,下錠子。若無血以親人熱血代之,猶活三四,況瘡初發(fā),無有不效。大抵疔瘡生于四肢,及胸背、頭項、骨節(jié)間,唯胸背、頭項最急。初生痛癢不常,中陷如釘,蓋撼之有根,壯熱惡心是也。

南星 款冬花 巴豆仁 黃丹 白信(各一錢) 獨活(五分)盤 斑蝥(去頭足,十個)

上為極細末。用新蟾酥和藥,如黍米大,捻作錠子。每遇疔瘡,先以針刺其瘡,必不知痛,有血出者,下錠子。如覺痛,不須再用。若更不知痛,再隋瘡所行處,迎奪刺之,至有血知痛即止。其原瘡亦覺疼痛,以膏藥貼之,膿出自瘥。用錠子法,度以銀作細筒子一個,約長三寸許,隨針下至瘡痛處,復以細銀絲子,內(nèi)藥于筒內(nèi),推至痛處。

肘后犯疔腫垂死 菊花葉一握,搗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亦用其根。(丹溪云∶根、莖、葉、花,皆可,紫梗者佳。)

疔腫困重 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日三服甚驗。

內(nèi)疔

化毒丸 治內(nèi)疔朱砂 雄黃(各一錢) 蟬蛻(十枚) 硼砂(生) 輕粉(各五分) 麝香(一分) 片腦(半分)

上末。取蟾酥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放舌上含化取涎,化后以井水漱凈。無此丸用單蟾酥代之亦可。

霹靂火 治內(nèi)疔之證,發(fā)汗之妙方也。凡疔瘡始覺,不曾服出汗之藥,過數(shù)日間,外證皆罷,或在胸腹,或在脅肋,赤 腫起,此乃毒瓦斯入里,內(nèi)疔之所發(fā)也,宜用此法出汗,毒瓦斯方能出也。

先置水桶一個,鐵銚一個,令病患側臥于桶上,四圍以衣衾蓋護,勿令泄氣。卻以鵝卵石,火燒極紅,放銚內(nèi),以銚安桶內(nèi),以醋投于銚內(nèi)淬之,熏蒸出汗。未透,再加火力再淬之,須令腫處汗透,不必遍身出汗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