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上品)
【釋名】
伏靈(《綱目》)、伏菟(《本經》)、松腴、不死面(《記事珠》)
,抱根者名伏神(《別錄》)。
宗奭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郁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fā)泄于外,結為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津氣不盛,只能附結本根,既不離本,故曰伏神。
時珍曰∶茯苓,《史記.龜策傳》作伏靈。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仙經》言∶伏靈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滅,則神靈之氣,亦可征矣。俗作苓者,傳下有伏靈,上有菟絲,故又名伏兔;蛟啤捌湫稳缤,故名”,亦通。
【集解】
《別錄》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
弘景曰∶今出郁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細皺,內堅白,形如鳥、獸、龜、鱉者良。
虛赤者不佳。性無朽蛀,埋地中三十年,猶色理無異也。
恭曰∶今泰山亦有茯苓,白實而塊小,不復采用。第一出華山,形極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華山。
保升曰∶所在大松處皆有,惟華山最多。生枯松樹下,形塊無定,以似龜、鳥形者為佳
禹錫曰∶《范子計然》言∶茯苓出嵩山及三輔!痘茨献印费浴们曛桑掠熊蜍,上有菟絲!兜湫g》言∶松脂入地千歲為茯苓,望松樹赤者下有之!稄V志》言∶茯神乃松汁所作,勝于茯
頌曰∶今太、華、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根而生,無苗、葉、花、實,作塊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數斤,有赤、白二種;蛟扑芍兂,或云假松氣而生。今東人見山中古松久為人斬伐,其枯折槎 ,枝葉不復上生者,謂之茯苓撥。即于四面丈余地內,以鐵頭錐刺地。
如有茯苓,則錐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塊,不附著根。其包根而輕虛者為茯神。則假氣生者,其說勝矣!洱敳邆鳌吩啤密蜍咴谳私z之下,狀如飛鳥之形。
新雨已霽,天靜無風,以火夜燒菟絲去之,即篝燭此地罩之,火滅即記其處。明乃掘取,入地四尺或七尺得矣。此類今不聞有之。宗奭曰∶上有菟絲之說,甚為輕信。時珍曰∶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之狀,山人亦時見之,非菟絲子之菟絲也。注《淮南子》者,以菟絲子及女蘿為說,誤矣。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堅如石者,絕勝。其輕虛者不佳,蓋年淺未堅故爾。
劉宋.王微《茯苓贊》云∶皓苓下居,彤絲上薈。中狀雞鳧,其容龜蔡。神侔少司,保延幼艾。終志不移,柔紅可佩。觀此彤絲,即菟絲之證矣?苁衔唇獯肆x。
【修治】
曰∶凡用,去皮、心,搗細,于水盆中攪濁,浮者濾去之。此是茯苓赤筋,若誤服餌,令人瞳子并黑睛點小,兼盲目。
弘景曰∶作丸散者,先煮二、三沸乃切,曝干用。
【氣味】
甘,平,無毒。
元素曰∶性溫,味甘而淡,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之才曰∶馬間為之使。得甘草、防風、芍藥、紫石英、麥門冬,共療五臟。惡白蘞,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及酸物。
弘景曰∶藥無馬間,或是馬莖也。
恭曰∶李氏《本草》∶馬刀為茯苓使。間字草書似刀字,傳訛爾。
志曰∶二注恐皆非也。當是馬藺字。
【主治】
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本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別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脹滿,小兒驚癇,女人熱淋(甄權)。補五勞七傷,開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元素)。逐水緩脾,生津導氣,平火止泄,除虛熱,開腠理(李杲)。瀉膀胱,益脾胃,治腎積奔豚(好古)。
【主治】
破結氣(甄權)。瀉心、小腸、膀胱
【主治】
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時珍)。
【發(fā)明】
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補,赤色者利。俗用甚多,仙方服食亦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靈,和魂而煉魄,利竅而益肌,濃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wèi),上品仙藥也。善能斷谷不饑。
宗曰∶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元素曰∶茯苓赤瀉白補,上古無此說。氣味俱薄,性浮而升。其用有五∶利小便也;開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虛熱也,止瀉也。如小便利或數者,多服則損人目。汗多人服之,亦損元氣,夭人壽,為其淡而滲也。又云∶淡為天之陽,陽當上行,何以利水而瀉下?氣薄者陽中之陰,所以茯苓利水瀉下。不離陽之體,故入手太陽。杲曰∶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味甘而淡,降也,陽中陰也。其用有六∶利竅而除濕,益氣而和中,治驚悸,生津液,小便多者能止,小便結者能通。又云∶濕yin所勝,小便不利。淡以利竅,甘以助陽。甘平能益脾逐水,乃除濕之圣藥也。好古曰∶白者入手太陰、足太陽、少陽經氣分,赤者入足太陰、手少陰、太陽氣分。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元。味甘而平,如何是利小便耶?震亨曰∶茯苓,得松之余氣而成,屬金,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暴新病之要藥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此物有行水之功,久服損人。八味丸用之者,亦不過接引他藥歸就腎經,去胞中久陳積垢,為搬運之功爾。時珍曰∶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腎邪。
至李東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澀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朱丹溪又言陰虛者不宜用,義似相反,何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素問》云∶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觀此,則知淡滲之藥,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異!端貑枴吩啤梅螝馐t小便數而欠;虛則欠KT 、小便遺數。心虛則少氣遺溺。下焦虛則遺溺。胞移熱于膀胱則遺溺。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厥陰病則遺溺閉癃。所謂肺氣盛者,實熱也。其人必氣壯脈強,宜用茯苓甘淡以滲其熱,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虛、心虛、胞熱、厥陰病者,皆虛熱也。
其人必上熱下寒,脈虛而弱。法當用升陽之藥,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約、下焦虛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脫陽之癥。其人必肢冷脈遲。法當用溫熱之藥,峻補其下,交濟坎離。二癥皆非茯苓輩淡滲之藥所可治,故曰∶陰虛者不宜用也。仙家雖有服食之法,亦當因人而用焉。
茯神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辟不祥,療風眩風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安魂魄,養(yǎng)精神(《別錄》)。
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人虛而小腸不利者,加而用之(甄權)。
神木(即伏神心內木也。又名黃松節(jié))
【主治】
偏痛,諸筋牽縮(時珍)。
【發(fā)明】
弘景曰∶仙方只云茯苓而無茯神,為療既同,用應無嫌。
時珍曰∶《神農本草》只言茯苓,《名醫(yī)別錄》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云∶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嘗不治心病也。陶弘景始言茯苓赤瀉白補。
李杲復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發(fā)前人之秘者。時珍則謂茯苓、茯神,只當云赤入血分,則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張元素不分赤白之說,于理欠通!妒洝匪晒(jié)散∶用茯神心中木一兩,乳香一錢,石器炒,研為末。每服二錢,木瓜酒下。治風寒冷濕搏于筋骨,足筋攣痛,行步艱難,但是諸筋攣縮疼痛并主之。
【附方】
舊六,新二十。
服茯苓法∶頌曰∶《集仙方》多單餌茯苓。其法∶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搗篩,以熟絹囊盛,于二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曝干又蒸,如此三遍。乃取牛乳二斗和合,著銅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隨性飽食,辟谷不饑也如欲食谷,先煮葵汁飲之。又茯苓酥法∶白茯苓三十斤(山之陽者甘美,山之陰者味苦),去皮薄切,曝干蒸之。以湯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當甜。乃曝干篩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大甕中,攪之百匝,密封勿泄氣。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極甘美。作掌大塊,空室中陰干,色赤如棗。饑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之法。又服食法∶以茯苓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術)為散、丸自任。皆可常服,補益殊勝!度彘T事親》方∶用茯苓四兩,頭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三兩煎熟。飽食一頓,便絕食辟谷。至三日覺難受,以后氣力漸生也!督涷灪蠓健贩ā糜萌A山挺子茯苓,削如棗大方塊,安新甕內,好酒浸之,紙封三重,百日乃開,其色當如餳糖?扇帐骋粔K,至百日肌體潤澤,一年可夜視物,久久腸化為筋,延年耐老,面若童顏。《嵩高記》∶用茯苓、松脂各二斤,淳酒浸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靈。又法∶白茯苓去皮,酒浸十五日,漉出為散。每服三錢,水調下,日三服。孫真人《枕中記》云∶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晝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來侍。葛洪《抱樸子》云∶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從之,能隱能彰,不食谷,灸瘢滅,面體玉澤。又黃初起服茯苓五萬日,能坐在立亡,日中無影。交感丸∶方見草部莎根下。吳仙丹∶方見果部吳茱萸下。胸脅氣逆脹滿∶茯苓一兩,人參半兩。每服三錢,水煎服,日三。(《圣濟總錄》)
養(yǎng)心安神∶朱雀丸∶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樂,火不下降,水不上升,時復振跳。常服,消陰養(yǎng)火,全心氣。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參湯下。(《百一選方》)。
血虛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宜養(yǎng)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日服一錢。(《證治要訣》)。
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下,日二服。蘇東坡方也。(《直指方》)。
虛滑遺精∶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為末,入鹽二錢。精羊肉批片,摻藥炙食,以酒送下。(《普濟方》)。
漏精白濁∶方見菜部薯蕷下。濁遺帶下∶威喜丸∶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小便下濁,余瀝常流,夢寐多驚,豬苓四錢半,入內煮二十余沸,取出曬干,擇去豬苓,為末,化黃蠟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津下,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李時珍曰∶《抱樸子》言∶茯苓千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視有光,燒之不焦,帶之辟兵,服之長生!逗蛣┚址健吠餐柚,蓋取諸此。小便頻多∶白茯苓(去皮)、干山藥(去皮,以白礬水瀹過,焙)等分,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儒門事親》方)。
小便不禁∶茯苓丸∶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不禁。用白茯苓、赤茯苓等分,為末。
以新汲水 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黃汁搗膏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鹽酒下。(《三因方》)。
小便淋濁∶由心腎氣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或夢遺白濁。赤、白茯苓等分。為末。新汲水飛去沫,控干。以地黃汁同搗,酒熬作膏,和丸彈子大。空心鹽湯嚼下一丸。(《三因方》)
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癥。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德生堂經驗方》)。
下部諸疾∶龍液膏∶用堅實白茯苓去皮焙研,取清溪流水浸去筋膜,復焙,入瓷罐內,以好蜜和勻,入銅釜內,重湯桑柴灰煮一日,取出收之。每空心白湯下二、三匙,解煩郁燥渴。一切下部疾,皆可除。(《積善堂方》)
飧泄滑痢不止∶白茯苓一兩,木香(煨)半兩,為末。紫蘇木瓜湯下二錢。(《百一選方》)。
妊娠水腫,小便不利,惡寒∶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禹講師方》)。
面 雀斑∶白茯苓末,蜜和,夜夜敷之,二七日愈。(姚僧坦《集驗方》)。
豬雞骨哽∶五月五日,取楮子(曬干)、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乳香湯下。一方不用楮子,以所哽骨煎湯下。(《經驗良方》)。
痔漏神方∶赤、白茯苓(去皮)、沒藥各二兩,破故紙四兩,石臼搗成一塊。春、秋酒浸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取出木籠蒸熟,曬干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五十丸。(董炳《集驗方》)。
血余怪病∶手十指節(jié)斷壞,惟有筋連,無節(jié)肉,蟲出如燈心,長數尺,遍身綠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愈。(夏子益《奇疾方》)。
水腫尿澀∶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湯,日飲取效。(《普濟方》)
(《別錄》上品)
【釋名】
江珠。
時珍曰∶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俗文從玉,以其類玉也。
梵書謂之阿濕摩揭婆。
【集解】
《別錄》曰∶琥珀生永昌。
弘景曰∶舊說松脂淪入地千年所化。今燒之亦作松氣。亦有中有一蜂,形色如生者!恫┪镏尽纺嗽啤盁蜂巢所作”,恐非實也。此或蜂為松脂所沾,因墜地淪沒爾。亦有煮 雞子及青魚枕作者,并非真。惟以手心摩熱拾芥為真。今并從外國來,而出茯苓處并無,不知出琥珀處復有茯苓否也?
曰∶琥珀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膠,后乃凝結。復有南珀,不及保升曰∶楓脂入地千年變?yōu)殓兀华毸芍円。大抵木脂入地千年皆化,但不及楓、松有脂而多經年歲爾。蜂巢既燒,安有蜂形尚在其間?
宗奭曰∶今西戎亦有,其色差淡而明澈。南方者色深而重濁,彼土人多碾為物形。若謂千年茯苓所化,則其沾著蜂、蟻宛然具在,極不然也!兜乩碇尽吩啤煤D狭忠囟喑鲧辏芍瑴S入地所化。有琥珀則旁無草木。入土淺者五尺,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皮乃成。此說為勝。但土地有所宜、不宜,故有能化、不化。燒蜂之說,不知何據?承曰∶諸家所說茯苓、琥珀,雖有小異同,皆云松脂所化。但茯苓、茯神,乃大松摧折或斫伐,而根瘢不朽,津液下流而結成,故治心腎,通津液也。若琥珀乃是松樹枝節(jié)榮盛時,為炎日所灼,流脂出樹身外,日漸濃大,因墮土中,津潤歲久,為土所滲泄,而光瑩之體獨存。今可拾芥,尚有粘性。故其蟲蟻之類,乃未入土時所粘者。二物皆自松出,而所稟各異。茯苓生于陰而成于陽,琥珀生于陽而成于陰,故皆治營安心而利水也。 曰∶凡用,須分紅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紅松脂如琥珀,只是濁,大脆,紋橫。水珀多無紅,色如淺黃,多皺紋。石珀如石重,色黃不堪用;ㄧ昙y似新馬尾松心紋,一路赤,一路黃。
物象珀其內自有物命,入用神妙。 珀是眾珀之長。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熱,吸得芥子者,真也。時珍曰∶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雷氏言拾芥子,誤矣!短茣份d西域康干河松木,入水一、二年化為石,正與松、楓諸木沉入土化珀,同一理也。今金齒、麗江亦有之。其茯苓千年化琥珀之說,亦誤傳也。按∶曹昭《格古論》云∶琥珀出西番、南番,乃楓木津液多年所化。色黃而明瑩者名蠟珀,色若松香紅而且黃者名明珀,有香者名香珀,出高麗、倭國者色深紅。有蜂、蟻、松枝者尤好。
【修治】
曰∶入藥,用水調側柏子末,安瓷鍋中,置琥珀于內煮之,從巳至申,當有異光,搗粉篩用。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別錄》)。
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療蠱毒,破結瘕,治產后血枕痛(大明)。止血生肌,合金
【發(fā)明】
震亨曰∶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
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弘景曰∶俗中多帶之辟惡。刮屑服,療瘀血至驗。《仙經》無正用。藏器曰∶和大黃、鱉甲作散,酒下方寸匕,下惡血、婦人腹內血,盡即止。宋高祖時,寧州貢琥珀枕,碎以賜軍士,敷金瘡。
【附方】
舊四,新五。
琥珀散∶止血生肌,鎮(zhèn)心明目,破癥瘕氣塊,產后血暈悶絕,兒枕痛,并宜餌此方。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六銖,熬搗為散?招木品X匕,日再服。神驗莫及。產后即減大黃。(《海藥本草》)
小兒胎驚∶琥珀、防風各一錢,朱砂半錢,為末。豬乳調一字,入口中,最妙。(《指方》)。
小兒胎癇∶琥珀、朱砂各少許,全蝎一枚。為末。麥門冬湯調一字服。(《直指方》小便轉胞∶真琥珀一兩,為末。用水四升,蔥白十莖,煮汁三升,入珀末二錢,溫服。
沙石諸淋,三服皆效。(《圣惠方》)。
小便淋瀝∶琥珀為末二錢,麝香少許。白湯服之,或萱草煎湯服。老人、虛人,以人參湯下。亦可蜜丸,以赤茯苓湯下。(《普濟方》)
小便尿血∶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下。(《直指方》)。
從高墜下,有瘀血在內∶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或入蒲黃三、二匕,日服四、五次。(《外臺秘要》)。
金瘡悶絕不識人∶琥珀研粉,童子小便調一錢。三服瘥。(《鬼遺方》)。
魚骨哽咽,六、七日不出∶用琥珀珠一串,推入哽所,牽引之即出。(《外臺秘要》)。
(音黟。宋《嘉 》)
【釋名】
珀。
曰∶ 是眾珀之長,故號 珀。
時珍曰∶亦作KT 。其色 黑,故名。
【集解】
恭曰∶古來相傳松脂千年為茯苓,又千年為琥珀,又千年為 。二物燒之皆有松氣。狀似玄玉而輕。出西戎,而有茯苓處無此物。今西州南三百里磧中得者,大則方尺,黑潤而輕,燒之腥臭。高昌人名為木 ,謂玄玉為石 。洪州土石間得者,燒作松氣,功同琥珀,m.payment-defi.com/jianyan/見風拆破,不堪為器。恐此二種及琥珀,或非松脂所為也。慎微曰∶《梁四公記》∶杰公云∶交河之間平磧中,掘深一丈,下有 珀,黑逾純漆,或大如車輪。末服,攻婦人小腸癥瘕諸疾。時珍曰∶ 即琥珀之黑色者,或因土色熏染,或是一種木沉結成,未必是千年琥珀復化也!队癫呓洝费浴盟芍曜鬈蜍,茯苓千年作琥珀,琥珀千年作石膽,石膽千年作威喜。大抵皆是神異之說,未可深憑。雷 琥珀下所說諸珀可據。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補心安神,破血生肌,治婦人癥瘕(《唐本》)。小兒帶之辟惡,磨滴目翳赤障(藏器)。
(《本經》中品)
【釋名】
豬屎(《本經》)、豕橐(《莊子》)、地烏桃(《圖經》)。
弘景曰∶其塊黑似豬屎,故以名之。司馬彪注《莊子》云∶豕橐一名苓,其根似豬矢。是也。
時珍曰∶馬屎曰通,豬屎曰零(即苓字),其塊零落而下故也。
【集解】
《別錄》曰∶豬苓生衡山山谷,及濟陰冤句。二月、八月
弘景曰∶是楓樹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實者佳,削去皮用。
頌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生土底,不必楓根下始有也。
時珍曰∶豬苓亦是木之余氣所結,如松之余氣結茯苓之義。他木皆有,楓木為多耳。
【修治】
曰∶采得,銅刀削去粗皮,薄切,以東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細切,以升麻葉對蒸一日,去葉,曬干用。
時珍曰∶豬苓取其行濕,生用更佳。
【氣味】
甘,平,無毒。
普曰∶神農∶甘。雷公∶苦,無毒。
權曰∶微熱。
元素曰∶氣平味甘,氣味俱薄,升而微降,與茯苓同。
杲曰∶淡、甘,平,降也,陽中陰也。
好古曰∶甘重于苦,陽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
【主治】
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本經解傷寒溫疫大熱,發(fā)汗,主腫脹滿腹急痛(甄權)。治渴除濕,去心中懊 (元素)。瀉膀胱
【發(fā)明】
頌曰∶張仲景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fā)其汗。病欲飲水而復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與豬苓散,此即五苓散也。豬苓、茯苓、術各三分,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湯劑,無若此快,今人皆用之。
杲曰∶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
宗奭曰∶豬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久服者宜詳審之。
元素曰∶豬苓淡滲,大燥亡津液,無濕癥者勿服之。
時珍曰∶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附方】
舊五。
傷寒口渴∶邪在臟也,豬苓湯主之。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每服七合,日三服。嘔而思水者,亦主之。(張仲景方)。
小兒秘結∶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屎白一錢,調服,立通。(《外臺秘要》)。
通身腫滿,小便不利∶豬苓五兩,為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楊氏《產乳》)。
妊娠腫渴∶從腳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飲。方同上法。(《子母秘錄》)。
妊娠子淋∶方同上法,日三夜二,以通為度。(《短劇方》)
壯年夢遺∶方見草部半夏下。
(《本經》下品)
【釋名】
雷實(《別錄》)、雷矢(同上)、時珍曰∶雷斧、雷楔,皆霹靂擊物精氣所化。此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竹之余氣所結,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集解】
《別錄》曰∶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漢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間。累累相連如丸。
恭曰∶雷丸,竹之苓也。無有苗蔓,皆零,無相連者。今出房州、金州。
時珍曰∶雷丸大小如栗,狀如豬苓而圓,皮黑肉白,甚堅實。
【修治】
曰∶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夜,銅刀刮去黑皮,破作四、五片。以甘草水再浸一宿,蒸之,從巳至未,曬干。酒拌再蒸,曬干用。
大明曰∶入藥炮用。
【氣味】
苦,寒,有小毒。
《別錄》曰∶咸,微寒,有小毒。赤者殺人,白者善。
普曰∶神農∶苦;黃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鵲∶甘,無毒。
李當之∶大寒。
權曰∶苦,有小毒。
時珍曰∶甘、微苦,平。
之才曰∶荔實、濃樸、芫花為之使,惡蓄根、葛根。
【主治】
殺三蟲,逐毒瓦斯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本經》)。
作摩膏,除小兒百病,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陰痿(《別錄》)。逐風,主癲癇狂走(甄權)。
【發(fā)明】
弘景曰∶《本經》云利丈夫,《別錄》曰∶久服陰痿,于事相反。
志曰∶《經》言利丈夫不利女子,乃疏利男子元氣,不疏利女子臟氣,故曰久服令人陰痿也。
時珍曰∶按∶范正敏《遁齋閑覽》云∶楊 中年得異疾,每發(fā)語,腹中有www.med126.com小聲應之,久漸聲大。有道士見之曰∶此應聲蟲也。但讀本草,取不應者治之。讀至雷丸,不應。遂頓服數粒而愈。
【附方】
舊一,新一。
小兒出汗有熱∶雷丸四兩,粉半斤,為末撲之。(《千金方》)。
下寸白蟲∶雷丸,水浸去皮,切焙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許,以稀粥飲服一錢匕。須上半月服,蟲乃下。(《經驗前方》)。
筋肉化蟲∶方見石部雄黃下。
(《本經》上品)
【釋名】
寄屑(《本經》)、寓木(《本經》)、時珍曰∶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鳥立于上,故曰寄生、寓木、蔦木。俗呼為寄生草!稏|方朔傳》云∶
【集解】
《別錄》曰∶桑上寄生,生弘農川谷桑樹上。三月三日采莖
弘景曰∶寄生松上、楊上、楓上皆有,形類是一般,但根津所因處為異,則各隨其樹名之。生樹枝間,根在枝節(jié)之內。葉圓青赤,濃澤易折。旁自生枝節(jié)。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實赤,大如小豆。處處皆有,以出彭城者為勝。俗呼為續(xù)斷用之,而《本經》續(xù)斷別在上品,主療不同,市人混雜無識者。
恭曰∶此多生楓、槲、櫸柳、水楊等樹上。葉無陰陽,如細柳葉而濃脆。莖粗短。子黃色,大如小棗。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九月始熟,黃色。陶言五月實赤,大如小豆,蓋未見也。江南人相承用其莖為續(xù)斷,殊不相關。
保升曰∶諸樹多有寄生,莖、葉并相似,云是烏鳥食一物子,糞落樹上,感氣而生。葉如橘而濃軟,莖如槐而肥脆。處處雖有,須桑上者佳。然非自采,即難以別?蓴嗲o視之,色深黃者為驗。又《圖經》云∶葉似龍膽而濃闊。莖短似雞腳,作樹形。三月、四月花,黃白色。六月、七月結子,黃綠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
大明曰∶人多收櫸樹上者為桑寄生。桑上極少,縱有,形與櫸上者亦不同。次即楓樹上者,力與櫸樹上者相同,黃色。七月、八月采。
宗奭曰∶桑寄生皆言處處有之。從官南北,處處難得。豈歲歲斫踐之,苦不能生耶?抑方宜不同耶?若以為鳥食物子落枝節(jié)間感氣而生,則麥當生麥,谷當生谷,不當生此一物也。自是感造化之氣,別是一物。古人惟取桑上者,是假其氣爾。第以難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驗如神。向有求此于吳中諸邑者。予遍搜不可得,遂以實告之。鄰邑以他木寄生送上,服之。
震亨曰∶桑寄生藥之要品,而人不諳其的,惜哉。近海州邑及海外之境,其地暖而不蠶,桑無采捋之苦,氣濃意濃,自然生出也。何嘗節(jié)間可容他子耶?時珍曰∶寄生,高者二、三尺。其葉圓而微尖,濃而柔,面青而光澤,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時有生者。他處鮮得。須自采或連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雜樹上者充之,氣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鄭樵《通志》云∶寄生有兩種∶一種大者,葉如石榴葉;一種小者,葉如麻黃葉。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蔦,小者曰女蘿。今觀《蜀本》、韓氏所說亦是兩種,與鄭說同。
【修治】
曰∶采得,銅刀和根、枝、莖葉細銼,陰干用。勿見火。
【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甘,無毒。
【主治】
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充肌膚,堅發(fā)齒,長須眉,安胎(《本經》)。去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瘡,去痹(《別錄》)。助筋骨,益血脈(大明)。主懷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甄權)。
【附方】
新四。膈氣∶生桑寄生搗汁一盞,服之。(《集簡方》)。胎動腹痛∶桑寄生一兩半,阿膠(炒)半兩,艾葉半兩,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蛉グ~。(《圣惠方》)。
毒痢膿血∶六脈微小,并無寒熱。宜以桑寄生二兩,防風、大芎二錢半,炙甘草三銖。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楊子建《護命方》)。
下血后虛∶下血止后,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為末。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楊子建《護命方
實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明目,輕身,通神(《本經》)。
(《本經》中品)
【釋名】
女蘿(《別錄》)、松上寄生。
時珍曰∶名義未詳。
【集解】
《別錄》曰∶松蘿生熊耳山谷松樹上。五月采,陰干。
弘景曰∶東山甚多。生雜樹上,而以松上者為真!对姟吩啤檬\與女蘿,施于松上。蔦是寄生,以桑上者為真,不用松上者,互有異同爾。
時珍曰∶按∶毛萇《詩注》云∶女蘿,菟絲也!秴瞧毡静荨贰幂私z一名松蘿。陶弘景謂蔦是桑上寄生,松蘿是松上寄生。陸佃《埤雅》言∶蔦是松、柏上寄生,女蘿是松上浮蔓。
又言∶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鄭樵《通志》言∶寄生有二種∶大曰蔦,小曰女蘿。陸機
《詩疏》言∶菟絲蔓生草上,黃赤如金,非松蘿也。松蘿蔓延松上生枝正青,與菟絲殊異。
羅愿《爾雅翼》云∶女蘿色青而細長,無雜蔓。故《山鬼》云∶“被薜荔兮帶女蘿”,謂青長如帶也。菟絲黃赤不相類。然二者皆附木而生,有時相結。故《古樂府》云∶南山冪冪菟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由來花葉同一根,今日枝條分兩處!短茦犯吩啤幂私z故無情,隨風任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據此諸說,則女蘿之為松上蔓,當以二陸、羅氏之說為的。其曰菟絲者,誤矣。
【氣味】
苦、甘,平,無毒。
【主治】
嗔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痛(《本經》)。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別錄》)。治寒熱,吐胸中客痰涎,去頭瘡、項上瘤癭,令人
【發(fā)明】
時珍曰∶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非松蘿能吐人也。葛洪《肘后方》∶治胸中有痰,頭痛不欲食,氣壯者。用松蘿、杜蘅各三兩,瓜蒂三十枚,酒一升二合漬再宿。旦飲一合,取吐。不吐,晚再服一合。孫思邈《千金方》∶治胸膈痰積熱,斷膈湯∶用松蘿、甘草各一兩,恒山三兩,瓜蒂二十一枚,水、酒各一升半,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取吐。
(《唐本草》)
【集解】
恭曰∶楓柳出原州。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剝取莖皮用。
時珍曰∶蘇恭言楓柳有毒,出原州。陳藏器駁之,以為楓柳皮即今楓樹皮,性澀能止水痢。按∶《斗門方》言即今楓樹上寄生,其葉亦可制粉霜,此說是也。若是楓樹,則處處甚多,何必專出原州耶?陳說誤矣。楓皮見前楓香脂下。
皮
【氣味】
辛,大熱,有毒。
【主治】
風,齲齒痛(《唐本》)。積年痛風不可忍,久治無效者。
細銼焙,不限多少,入腦、麝浸酒常服,以醉為度(《斗門方》)。
(《綱目》)
【氣味】
苦,辛,無毒。
【主治】
小兒中蠱毒,腹內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取二兩為末,如茶點服,日四、五服(時珍!妒セ莘健)。
(《綱目》)
【集解】
時珍曰∶此即寄生之生柳上者。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膈氣刺痛,搗汁服一杯(時珍)。
(《別錄》下品)
【釋名】
炭皮(《別錄》)、良無極(《綱目》)
時珍曰∶占斯,《范汪方》謂之良無極,《劉涓子鬼遺方》謂之木占斯,盛稱其功,而《別錄》一名炭皮,【集解】
《別錄》曰∶占斯生太山山谷。采無時。
弘景曰∶李當之云∶是樟樹上寄生,樹大銜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為之,非是真也。按∶《桐君采藥錄》云∶生上洛。是木皮,狀如濃樸,色似桂白,其理一縱一橫。今市人皆削,乃似濃樸,而無正縱橫理。不知此復是何物,莫測真假也。
【氣味】
苦,溫,無毒。
權曰∶辛,平,無毒。茱萸為之使。
【主治】
邪氣濕痹,寒熱疽瘡,除水堅積血癥,月閉無子,小兒 不能行,諸惡瘡癰腫,止腹痛,令女人有子(《別錄》)。主脾熱,洗手
【附方】
新一。
木占斯散∶治發(fā)背腸癰疽痔,婦人乳癰,諸產癥瘕,無有不療。
服之腫去痛止膿消,已潰者便早愈也。木占斯、甘草(炙)、濃樸(炙)、細辛、栝蔞、防風、干姜、人參、桔梗、敗醬各一兩。為散。酒服方寸匕,晝七、夜四,以多為善。此藥入咽,當覺流入瘡中,令化為水也。癰疽灸不發(fā)敗壞者,尤可服之。內癰在上者,當吐膿血;在下者,當下膿血。其瘡未壞及長服者,去敗醬。一方加桂心。(《劉涓子鬼遺方》)
(《拾遺》)
【集解】
藏器曰∶石刺木乃木上寄生也。生南方林 間。其樹江西人呼為靳刺,亦種為籬院,樹似棘而大,枝上有逆鉤。
根皮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破血,產后余血結瘕。煮汁服,神驗不可言(藏器)。